差馆

记录片大陆2010

主演:内详

导演:周浩,郑晓蕾

播放地址

 剧照

差馆 剧照 NO.1差馆 剧照 NO.2差馆 剧照 NO.3差馆 剧照 NO.4差馆 剧照 NO.5差馆 剧照 NO.6差馆 剧照 NO.13差馆 剧照 NO.14差馆 剧照 NO.15差馆 剧照 NO.16差馆 剧照 NO.17差馆 剧照 NO.18差馆 剧照 NO.19差馆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04 02:57

详细剧情

  广州火车站站前派出所,一个万象生的地方,在这里你能看到社会的各个折射面。

 长篇影评

 1 ) 观察的功力

质性研究方法课教参与观察的时候老师的观影作业。感觉自己总是在这样一种状态中:好像看到了什么东西,好像看懂了很多东西,但要自己说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描述不出究竟自己的感想是什么。看到的当下也许会会心地发笑,但是会心一笑好像成了一个下意识的动作,无时无刻通过“笑”(或者是其它的表达)来提醒自己是和影像达成了某种共识似的。

这就跟看书的时候看着觉得很有快感,但是事后却复述不出来作者讲了什么,甚至也复述不出来自己究竟有什么样的感觉,只剩下一堆激情的残余物。

我终于说出来横亘在我和作品之间的那道墙,作品指的是某本书、某次展览、某部话剧、某个电影。为了避免自己观看之后的茫然,我必须要人为制造一些“对话”的提示信息。

回到电影。我觉得拍摄的画面我都很熟悉,似曾相似,好像我能达成和它们的某种共情,好像我的生活经历里有这个熟悉的影子,好像我完全能有这种文化经历自信去理解这些画面,但是好像我想当然了。

一个现代的社会体制——公安系统放在火车站,另一个充满隐喻的场所,最常光顾公安局的不是城市里的人,而是那些农民、农民工、混混,这些在城市边缘的人,比较奇特的是,还有一个在开发区上班白领模样有大学毕业证的人。

来公安局的大概有这么几种:我没钱买回家了,我饿了,我没钱坐公交了,警察叔叔你们帮帮我借我钱给我吧买个票给我借你银行卡给我用一下吧。在这种情况,明亮的派出所显得跟这些人格格不入,人家警察也很困惑,你要借钱找我干嘛,我们可是处理安全问题的公安机关,警察们要么自己也很困惑地赶走这些人,要么直接自己掏几块钱把打发他们。不知道为啥,看的时候我一直在想《秋菊打官司》里的桥段。另一种是受到了委屈的,我被人打了,我包被人抢了。警察说,百分之九十八的情况我们是帮不到的。

一个问题是为什么这些人会来找警察找公安?社会服务机构太少了?没别的地方可以去?觉得警察就是可靠的寻求帮助的对象?反正我没怎么想通。观察与其说是观察细节,不如说是观察某个社会场景产生的背景,其实功夫不在眼力,而在经验和知识。

最后说下那个白领大学生,他因为怀疑同事偷他东西然后觉得冤枉了对方而来公安局“自首”,广场心理咨询中心欢迎您,最不能理解的是,(可能是由于摄像机镜头在场的原因)女民警还正经八百地回答了他。

 2 ) 活着也是门艺术

差馆

这是一种直击人心的揭露,周浩导演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平静地敲碎土层,让树根直面烈日的暴曝,这无疑是致命的。这些都是活生生的个人啊,他们作为社会的边缘人物经历了多少尖酸与无奈。春节前后的差馆,不过几天,却道出了苦味人生。

再而是这部纪录片的拍摄的体会。全境开篇,继而随着摄像头的运动(放大,先向上再向下再往右),引出了主体——警察局;人物的对峙镜头有很多,构图往往是两人对立而中间一个柜台分割,然后都是远景到近景的转换,在一场景有用正反打,比如愧疚男(冤枉了朋友跑来警察局自首的男人)与女警员的交谈,矛盾比较尖锐的事件,就会用一些运动镜头,比如讨薪的人进来,镜头是有在后面跟着走进来的;特写镜头也很巧妙,小男孩在长椅上睡着了,那超特写,还有男警官帮助完借钱小哥的无奈神情特写,都很深刻。这部纪录片手法不算华丽,但是更多静镜头的运用也给了观众很多的思考空间与时间。

想以《活着》中一句很经典的话结尾:“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活着也是一门艺术。

 3 ) 片言

1、春运期间的火车站派出所。进出的社会边缘人,陌生,但又有几分熟悉。吸引我看下去不是因为它的陌生,而是它与我所理解的社会的某种印合

2、吸毒者。明显语言障碍,几乎可以判断为有精神疾病的人。即使有救助站,戒毒所,孤儿院或者其他社会机构负责救助他们。可想而知是社会投入的有限,让这些人一次次受挫,游离于底层社会。当面对无数挣扎于温饱的流民时,基层机构职责范围有限,力量也有限。杯水车薪,而逐渐流于一种麻木的无能为力

3、酒吧吧台安装镜子可以有效减少客人失态的场面。因为人在看到自己的形象时多少会有所收敛。纪录片里的镜头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行为?释放出狱的男孩因为没有身份证不能住店。和民警的对话里,两个人偶尔瞥到镜头,在知晓无法解决时无可奈何地笑。这个段落遮去对白甚至像是在日常服务场所里一样,文明。在整部影片里,这个男孩过于正常,乃至于让人无法想象是为什么入狱,又在刑满释放后遭遇过多少次类似的无奈。

4、更多到访者对镜头的反应,或是麻木,或是嚣张。他们是真正的老油条。他们只是nobody。

5、不肯做小偷而被打的男孩。在警方犹豫时,说要去找在这一片混没人敢惹的哥出头。男孩在报警中吐露信息是有所保留的。为什么对方的团伙一定要要求他偷盗?而他只身来报警,是不是真有这么一个哥?背后的故事引入浮想。最终警方出动了一队辅警,足有七八人。可想而知警察在决定寻找打人者时是有所顾虑的。一个大概只有十四五岁的小孩,掌握的生存技巧令人咋舌。

6、和亲人走散的老汉到派出所寻人。民警也只能是派出一个人陪着他在广场里到处走,找人。人们到派出所,渴望寻找一个无所不能的国家机构。小民面对国家机器,不足以撼动。而面对机构中的个体,同样智识平庸的个人,与面对底层中的其他人似乎并无不同。绝大多数场景都只是零和博弈。只能通过增加对方的不适感作为要挟,以求获取资源。这是让意图救助者望而生畏的深渊。

 4 ) 個人電影清單#32-35.《差馆》《龙哥》《书记》《急诊室》

個人評分:★★★★☆

我们这一代人应该都还记得高三时候大多学校都统一放过一部叫「高三」的电影吧?他叫周浩,南方周末记者&纪录片导演。这四部都是他的纪录片。我个人覺得没有比中国产的更好的纪录片(当然不包括那种有明显立场的纪录片),也只有中国的纪录片,才会把社会最真实的一面呈现给我们——那实际就在我们身边却感觉远离我们的一面。

《差馆》:跟拍记录了广州火车站派出所若干个日夜的日常事务。全片并无主线,多点多线叙事,但每个细节每个故事都折射出了社会百态,是真的百态。我们不一定会在电影里找到共鸣,但一定会有许多感叹。

《龙哥》:这部纪录片就相对有比较清晰明朗的主线了。导演在广州跟拍了一个叫江湖地位颇高的叫阿龙的販毒中间人。耐人寻味的是电影英文名叫「using」,片中阿龙也多次跟周浩说「尽管我覺得我们之间有互相利用的成分,但我覺得我们还是朋友。」以至于随着事态发展,看到后面我们也许跟导演一樣,都无法看清到底两人之间有多少利用多少信任。关于吸毒的这个群体,一旦陷进去,可以套用阿龙自己在片中的说一句话:「人生有很多机会,我的机会为零」

《书记》:这部紀錄片同样是以一个人为焦点叙事,讲述了河南省固始县县委书记调职前最后三个月的日常工作与生活。我覺得周浩能说服这书记拍这片原因有两种可能:一種是自己打心底里洗心革面自问无愧;另一种则是,面具戴太久了,连自己都以为自己已经变成的清官了。就中间他两度在会议上被自己感动得落泪,对比后面的那次偷录以及结局,我个人是强烈倾向后面一种原因。

《急诊室》:拍摄背景还是广州,位于赤岗的市人民第二医院急诊室。这部相比前面三部更贴近我们的生活。也是多线叙事,但每个事件都让人真實得惊悚,影片等于给我们做了几天真實的120急救实习生。

有時我们天天看新闻刷微博朋友圈,看着打贪官、恐怖袭击、百姓纠纷、飞机事故和地震灾难之類的事情,大家内心虽然感觉到悲痛和无奈,但由于离自己生活太远,始终缺乏一種真實震撼感,所以往往把新闻翻一翻,内心祈祷一下,也就过了。但我相信看完這几部纪录片,大家会真的有许多思绪与感想的。

 5 ) 城市的悲剧

要是说《矿民、马夫、尘肺病》讲述的是村庄的悲剧,那《差馆》记载的就是城市的悲剧。

广州,这个华南地区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承载着无数进城务工人员的梦想与现实。他们告别了熟悉的土地心爱的家人,年复一年的往返却永远无法触及这个城市的繁华。广州塔的灯火星光璀璨,但没有一束光为他们点亮。

广州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当我们提起广东省,茂名韶关梅州,那些粤西粤北的城市往往被理所当然的忽略,正像这个城市的大多数人也被同样的遗忘一样。广州的存在是广东省的骄傲,无数的就业岗位推动了一场农民工进城的运动,从东北到两湖到两广,操着不同口音的人们聚到这里成为一颗颗螺丝,钉进了这个城市的地基;广州的存在也是广东省的无奈,高度中心化的经济下几座孤岛成为了为数不多的支柱与希望——当然对于进城务工人员来说也是如此。

跟浙江省的对比还是很明显的

春运可能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迁徙了。每一年的冬天,广州市火车站目睹了过客们匆匆的身影。火车站内外的喧嚣也传递给了站外的派出所:有瘾君子当街抢劫,让丢失纪念耳环的东北大妈失态大骂;有醉鬼嗜酒如命,用最后一分钱购买酒精麻醉了神经,最终摔得满脸是血;有被同行顺手牵羊的拾荒大叔,那100个空塑料瓶是他最珍贵的宝藏。

差馆里的百态伴随着警察的无奈,这里迎来送往,而警察更多地扮演着旁听者的角色。

(这里)98%,99%的问题我们都无法解决。

确实,除了一句“你去救助站(收容所)吧”,警察又还能再维护哪些正义呢?丢失身份证的农民工没有了购票的资格,刚出狱的小哥居无定所,带着女儿偷盗的父亲流着泪回不了家,警察还能做些什么呢?耐心的警察可以听完所有的倾诉,慷慨的警察甚至可以自掏腰包为失魂的人垫上去救助站的公交车费,但这永远不是系统性悲剧的解决方案。在目睹无数人来人往后,这些年轻而热忱的心也难免感到冰冷。在社会最深处角落里的丛林法则弱肉强食,是法律条文无法触及的死角。

故事正在改变,十几年之后的今天更多的人们走出了工厂走上了街头,他们是头戴安全帽在车流间穿梭的身影。一切正在变好,骑手的工资正在试图追上通胀的速度,但时至今日,六亿月薪不足一千的人,他们的生活又是否还能被镜头记载?

故事的最后,春节到来了。警察局门口张灯结彩,崭新的画报挂在最醒目的位置。鞭炮声里,2010年的虎年是全新的开始。但是在差旅里,城市的悲剧可能还会一次又一次的重新上演。

 6 ) 差馆

看完《差馆》后,忍不住爆粗,周浩太他妈酷了!架着一个摄像机,能拍出这么多荒诞主义人间纪实。他的人生该有多丰富,这才是活着啊!正因为如此,一直觉得周浩的东西比徐童更有灵魂。

这个纪录片绝对是河南、四川、东北、广州的地域黑合集(还好没有骗吃骗喝的湖南人出没)。人间百态,底层辛酸。最正常的人,反而都是从监狱里刚放出来的。

盗用一个豆瓣评论,“周浩导演在映后谈说,这片子获得拍摄许可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难,当时广州是春运示范点,他们被一个局拒绝,被这个所允许了。2010年的广州越秀区广场派出所,辖区就是车站范围,任务也比较单纯。春运的流动人口是观察社会的富矿,提供了各种奇怪的悲惨的样本,即便摄影机主要只拍接待大厅,仍然可以窥见一代下层中国人日常的艰难时刻。

各色人等丑态频出,现场学生们爆发出一阵阵笑声,我却只能苦笑,这根本不是猎奇不是审丑,这就是被时代车流撞倒的人,被城市化和数字鸿沟抛弃的人;再往前推十年,他们就是我们的农村亲戚,我们的中年邻居,想到这些你很难笑得出来。当然他们不是小白菜,他们会违法,但正如周浩导演被迫解释自己打破所谓纪录片教科书规矩时说的那样,规矩是给守规矩的人定的。周浩导演的世界,永远是复杂多义、值得挖掘与回味的。”

前几年看《中国市长》,豆瓣还有个影评叫《大同,命运被悬空的人和城》。印象中是写得特别特别好。不知道是因为片子被禁

,还是耿拆拆卸任什么原因。已经找不到了。 中国太大,人如蝼蚁。 看完《差馆》后,忍不住爆粗,周浩太他妈酷了!架着一个摄像机,能拍出这么多荒诞主义人间纪实。他的人生该有多丰富

,这才是活着啊!正因为如此,一直觉得周浩的东西比徐童更有灵魂。 这个纪录片绝对是河南、四川、东北、广州的地域黑合集(还好没有骗吃骗喝的湖南人出没)

。人间百态,底层辛酸。最正常的人,反而都是从监狱里刚放出来的。 盗用一个豆瓣评论,“周浩导演在映后谈说,这片子获得拍摄许可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难,当时广州是春运示范点,他们被一个局拒绝,被这个所允许了。2010年的广州越秀区广场派出所,辖区就是车站范围,任务也比较单纯。春运的流动人口是观察社会的富矿,提供了各种奇怪的悲惨的样本,即便摄影

机主要只拍接待大厅,仍然可以窥见一代下层中国人日常的艰难时刻。 各色人等丑态频出,现场学生们爆发出一阵阵笑声,我却只能苦笑,这根本不是猎奇不是审丑,这就是被时代车流撞倒的人,被城市化和数字鸿沟抛弃的人;再往前推十年,他们就是我们的农村亲戚,我们的中年邻居,想到这些你很难笑得出来。当然他们不是小白菜,他们会违法,但正如周浩导演被迫解释自己打破所谓纪录片教科书规矩时说的那样,规矩是给守规矩

的人定的。周浩导演的世界,永远是复杂多义、值得挖掘与回味的。” 前几年看《中国市长》,豆瓣还有个影评叫《大同,命运被悬空的人和城》。印象中是写得特别特别好

。不知道是因为片子被

看完《差馆》后,忍不住爆粗,周浩太他妈酷了!架着一个摄像机,能拍出这么多荒诞主义人间纪实。他的人生该有多丰富,这才是活着啊!正因为如此,一直觉得周浩的东西比徐童更有灵魂。

这个纪录片绝对是河南、四川、东北、广州的地域黑合集(还好没有骗吃骗喝的湖南人出没)。人间百态,底层辛酸。最正常的人,反而都是从监狱里刚放出来的。

盗用一个豆瓣评论,“周浩导演在映后谈说,这片子获得拍摄许可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难,当时广州是春运示范点,他们被一个局拒绝,被这个所允许了。2010年的广州越秀区广场派出所,辖区就是车站范围,任务也比较单纯。春运的流动人口是观察社会的富矿,提供了各种奇怪的悲惨的样本,即便摄影机主要只拍接待大厅,仍然可以窥见一代下层中国人日常的艰难时刻。

各色人等丑态频出,现场学生们爆发出一阵阵笑声,我却只能苦笑,这根本不是猎奇不是审丑,这就是被时代车流撞倒的人,被城市化和数字鸿沟抛弃的人;再往前推十年,他们就是我们的农村亲戚,我们的中年邻居,想到这些你很难笑得出来。当然他们不是小白菜,他们会违法,但正如周浩导演被迫解释自己打破所谓纪录片教科书规矩时说的那样,规矩是给守规矩的人定的。周浩导演的世界,永远是复杂多义、值得挖掘与回味的。”

前几年看《中国市长》,豆瓣还有个影评叫《大同,命运被悬空的人和城》。印象中是写得特别特别好。不知道是因为片子被禁,还是耿拆拆卸任什么原因。已经找不到了。

中国太大,人如蝼蚁。

 短评

那个忏悔的人给派出所提供了神性的沉默时光

7分钟前
  • 多情总被无情恼
  • 力荐

吾国啊,吾民!http://t.cn/zYGkJrZ

11分钟前
  • 大头绿豆
  • 推荐

广州火车站一直都让人避而远之,差馆里往来的都是社会最底层,所有的问题回归到最基础的生存问题。在旁人看来很多需求、很多表达仿佛都不合理,但是在他们看来却是理所当然。然而最难过的地方就在于如一位民警所说:“98%、99%都是解决不了的。”无助且难过。

13分钟前
  • ibelieve
  • 力荐

各种各样的人,乱摆摊的、讨工钱的、没钱回家的、耍赖的、骗救助站资助的,抓进来的多是熟面孔,扣几个小时也就放了。站前派出所处理的大部分是自己处理不了的事。只能当个裱糊匠,挨过时间,糊弄过去,等着这些人坐车离开。毕竟,来火车站的人终归是要离开火车站的。

15分钟前
  • 艾弗砷
  • 力荐

如果这是真实情况那么人民警察比我印象中要靠谱许多;最后压轴出场的真给咱东北人民长脸啊……

18分钟前
  • NigelCrane
  • 推荐

周浩导演在映后谈说,这片子获得拍摄许可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难,当时广州是春运示范点,他们被一个局拒绝,被这个所允许了。2010年的广州越秀区广场派出所,辖区就是车站范围,任务也比较单纯。春运的流动人口是观察社会的富矿,提供了各种奇怪的悲惨的样本,即便摄影机主要只拍接待大厅,仍然可以窥见一代下层中国人日常的艰难时刻。各色人等丑态频出,现场学生们爆发出一阵阵笑声,我却只能苦笑,这根本不是猎奇不是审丑,这就是被时代车流撞倒的人,被城市化和数字鸿沟抛弃的人;再往前推十年,他们就是我们的农村亲戚,我们的中年邻居,想到这些你很难笑得出来。当然他们不是小白菜,他们会违法,但正如周浩导演被迫解释自己打破所谓纪录片教科书规矩时说的那样,规矩是给守规矩的人定的。周浩导演的世界,永远是复杂多义、值得挖掘与回味的。

23分钟前
  • Jacques
  • 力荐

心酸。拾瓶子的老头去报案说,自己的瓶子被人抢走了。

24分钟前
  • 远子
  • 推荐

纪录片是五味生活的纪念册,历史可以逝去,但影像却可永世长存。

25分钟前
  • 逝去的爱
  • 力荐

人生百态。

28分钟前
  • Sundance小千
  • 力荐

河南 四川 东北 广州 新疆 哈哈哈 地域黑合集

33分钟前
  • 生生鸟
  • 还行

有令人捧腹大笑的瞬间,但更多的还是心酸、心寒、心痛……之前碰到一个德国人,他不相信中国还只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还反问我说你们中国人都这么妄自菲薄吗?我想这部片子应该能改变他的错误印象吧……最后祝愿较真的悔罪哥一切顺利

35分钟前
  • 奥蒂安斯
  • 力荐

王兴曾说过一个数据,说中国的本科率大概只有4%左右。也就是说,一百个人里,也就4个大学生。可为什么在我们的感觉中,身边个个都至少是大学文凭。其实这没什么可奇怪的,就比如公众号这个东西,中国有N亿人不晓得这是个什么玩意,会看公众号的人在中国就是小比例人口。尤其是对很多在移动互联网中长大、生活的00后来说,中国就是网上那些人的组合,比如从微博来看,不知道的还以为中国人都吃了没事,整天就关注几个明星的鸡毛蒜皮。可中国太大了,就像贾樟柯说的:不能因为整个国家都在跑步前进,就忽略了那些被撞倒的人。这些年,我经历了太多的长辈们,他们一生勤勤恳恳,把自己献给组织,献给子女,生活照样把他们压在底下踩,年纪越大踩的越深,直到陷进土里,没人记起......我总觉得,不管是谁,无论他拥有什

36分钟前
  • xiangkaiad
  • 力荐

讨薪的,赖帐的,哭穷的,耍赖的,讹诈的,忏悔的,捡破烂的,不识字的,喊警察叔叔的,被骗打黑工的,专等救助站救济的,被教唆偷盗不听反挨打的,身份证被偷无法买火车票的,刚刑满释放不能住旅店的,指使女儿偷窃的,遭抢仍彪悍的,这个残酷的众生相,简直让人没法再爱这个人间。

40分钟前
  • 狄飞惊
  • 推荐

机缘巧合在刚成年时做过几个月协警,观影时有些感触,同片中不同,镜头之外的警局要生猛的多,毕竟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破事很容易就耗空人的耐心和善念,警服又会赋予别样权威,这种变动在年轻警员身上会更加深刻,可惜电影太浅,仅给了纪实功能。

44分钟前
  • 乔大路
  • 还行

派出所里的百态。想知道救助站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

48分钟前
  • KingofChimney
  • 力荐

一个机位,万千人生。这是最真的世界

50分钟前
  • 老羊
  • 力荐

拍个救助站的纪录片吧,为什么这些人都不愿意去救助站,是他们精神不正常?

52分钟前
  • 细雪
  • 推荐

因为凹凸镜DOC的推文,又重看了一遍《差馆》,仍然觉得是一个非常丰富的人类学样本,放在十年后的今天,有的变了,比如可以随时补办的临时身份证,有的没变,比如,还有很多人各种原因无法顺利正常的回到家乡。现在,广州火车站都已经开始翻新了。来到广州的人,大多数第一脚踏上的就是广州火车站这个地块,改开多少年,多少人匆匆而来,匆匆而去。广州火车站站前派出所是个窗口,这个公共场所,芸芸众生鲜活生动。

54分钟前
  • 张劳动
  • 力荐

仿佛一部摄像机置于千万人潮涌动的人生车站,来来去去播放着两个字:活着。非常好👍

59分钟前
  • WellIgotone
  • 力荐

张全蛋警官

1小时前
  • zci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