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间的奋斗

记录片大陆2018

主演:内详

导演:内详

 剧照

此间的奋斗 剧照 NO.1此间的奋斗 剧照 NO.2此间的奋斗 剧照 NO.3此间的奋斗 剧照 NO.4此间的奋斗 剧照 NO.5此间的奋斗 剧照 NO.6此间的奋斗 剧照 NO.13此间的奋斗 剧照 NO.14此间的奋斗 剧照 NO.15此间的奋斗 剧照 NO.16此间的奋斗 剧照 NO.17此间的奋斗 剧照 NO.18此间的奋斗 剧照 NO.19此间的奋斗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04 04:54

详细剧情

《此间的奋斗》献礼改革开放40周年。选取50后、60后、70后、80后、90后5个典型的人物,讲述他们的个人奋斗与时代发展的故事,乘着改革的春风,他们的命运被时代所改变,相互映衬,彼此闪耀。

 长篇影评

 1 ) 4星的理由

1星给原作者。江南的原作保证了本片立意上的诚意,让这部粗糙程度直逼网络dv的电视电影有了最基本的内核,它是给上过大学的人看的。这就比大笑江湖之类的强,那是给二人转爱好者看的。
1星给大家的辛勤努力。最主要的是导演胤祥。您虽然种种的不靠谱,主持拍摄一部电影显然远远超过您的能力上限,但您完成了,这种蚂蚁撼大树的勇气、决心和努力已经很让人感动了。其次是令狐冲,虽然您的表演生硬、做作到极致,这辈子干什么都好就是不能演戏,但居然勇敢的但当了这样重要的角色,而且一路演下来没有精神崩溃,这就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最后是以阿朱为代表的许多演员,能看得出来,你们真的努力了。
1星给杨康和大部分龙套演员。你们是全篇的出人意料的亮点。郭靖虽然依然是剧组最聪明最给力的那个,但一个机智聪明得贼兮兮的家伙去演绎一个憨傻的郭靖,本身就是一件减分的事,能不功不过的演下来就已经很了不起了。杨康没想到在镜头前那么的松弛,从表演上说是全片亮点。彭连虎、程瑛、乔峰光头舍友等群众演员都非常放松,表现超过主要演员。
1星给很有大片规范的片尾,这时候我才真正感觉到,这真的是一部电影,进入了影院观影状态。

对这样的一部影片,大家少吐槽,多鼓励。挺不容易的,挺不错的。
而且,胤祥跟胡续东老师真他妈的像。

 2 ) 假若四星来临



胤祥问我:有四星没有?
我说:按塔巴的四星给就有!
打星有很多标准,塔巴之外的四星也有一花篮,标准不同,统计就没有意义。所谓星星知我心,超过两个星就知心了,品种不论,那我们就不做四则运算了吧!

记得此间09年踏空的时候,我问了胤祥一个很低级的问题, 我说拉来的投资除了给演员买盒饭以外还用来干啥?没有说出口的是,我家里那台萤石镜头的GL2反正也是闲置,还有一些灯具在壁橱里占地方,你若需要的话, 用来拍PARAPAX这样的效果,大约也颇为够用。对于完全没有拍摄实践的人来说,这想法也有其合情合理的地方吧?当然我后来没有说出口,因为胤祥接着就提到的机器马上把我灭得无影无踪。

我想的是DV,胤祥想的是电影。DV和电影之前的差距,大概不仅是硬件标准上的。不过任凭胤祥怎么说,我一直用看DV的心等待《此间》,直到我收到片尾曲《转身之间》。那个时候我想,靠!胤祥真把《此间》拍成电影了。事实证明,《此间》最有电影气质的5分钟,果然是出现在片尾……

这不能赖胤祥,此间本身就是一部DV特质的小说。这倒不是批评。我自己不是《此间》粉,但即使在江南早期的小说里,《此间》也是非常真诚的作品,毫无疑问是一部非常好的小说。在我读过的网络文学里,《此间》可以毫无悬念排进前十吧!但《此间》不是一部单纯的小说,而更像是个具有充分弹性的容器。它的机智/幽默/真挚/感伤,往往要依靠标签化的细节(上下文的外延)来展示,进而赢取读者的共鸣。用后来流行起来的概念分类的话,《此间》大概更接近所谓的轻小说。

文本在联想能力上对画面先天具有压倒性的优势,用画面来表达基于文本的趣味,这是困难第一;小说阅读可以是破碎的,饭前便后拿起五分钟都不影响阅读快感,《此间》更是充分发挥这项长处,但在120分钟的画面里要是讲不请故事的来龙去脉或者带出和谐的情绪来,观众一定会肝肠寸断,这是困难之二; 这两个困难虽然大,倒也并非不可克服(为啥我觉得我在COS平一指),第三个困难就真真是要命的了:《此间》是拍给谁看的?去年五月在胤祥家里听他神砍。听他提到戴锦华对他的《此间》计划的评价,大意是说“小圈子的口水而已”,顿时觉得心有戚戚。《此间》的成功在于文本互换和标签,限制同样也在于此。纯粹以《此间》的素材下手拍残酷青春或者校园生活哦,都可以绕开前两个困难,但拍出来的是《此间》么?《此间》是拍给《此间》的读者看的,而《此间》读者衡量此片的第一条标准必然是:是否忠实于原著?亲爱的读者们哪,忠实于原著的《此间》一定不会是一部好的电影。但……so what?

很久很久以前,胤祥就跟我提起过拍摄《此间》的事情。我忘记自己怎么回答的了,大约是今天天气哈哈哈之类。到09年胤祥再提,居然说班子已经搭起来了,我就吃了一惊,心想这么多年你居然一直没有放下,也真算得上不抛弃不放弃了,于是不好再用哈哈哈来敷衍。等他几版剧本发过来,我越看越是心惊胆战,终于也不得不严肃地起来。N版剧本改动,其实万变不离其宗,为主要情节穿针引线成了剧本的最大矛盾,说明架构还是基于小说的。当然,拍一部目标观众爱看的《此间》,这是校园点映获得好评的基础,就此而言,胤祥的定位还是相当准确。
回过头来说片子,表演的青涩和镜头的稚拙其实是意料之中的。我觉得群众演员校园拍摄,场景和镜头运用应该尽量简化,能少用一个演员就少用一个演员,能省掉一个背景就省掉一个背景,但在语言部分实在是逃不过---这原本也是《此间》的小说最出彩的部分。

我倒不觉得令狐冲的表演过于油滑,尽管在片子里看起来容易过头。,但这种校园小品式的表演方式有其亲切的地方,如果和角色结合得好则也不嫌生硬。令狐冲的主要问题,是他被安排成了一个串场的角色,但这个角色本身没有说服力。在小说里,令狐几乎具有上帝视角的前提是大量的细节铺垫。在片子里,令狐情节的缺失和情绪的中断则使剩下的细节显得突兀和做作,成为为场景服务的细节,小说里恰恰相反,场景是为细节服务的。令狐冲的任务太艰巨,才是这个角色失败的首要原因。

杨康和穆念慈的确是片子里最出彩的一段,两位演员(尤其是杨康)的放松是让人喜出望外的。业余演员是不是更适合“本色表演”不好说,但这两位的表演情绪大概可以超出一点“本色”的范畴?话说回来,这一段的成功恐怕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日记本闪回女主角旁白的表达方式(虽然这个日记本的剪辑实在是神出鬼没,让我反复快进快退了几次也没看清端倪)。记得在最初讨论剧本的时候,胤祥就提到过旁白和字幕是很低级的表现手段,“镜头说不清楚了才用”。但很显然,在镜头说不清楚的时候,大段旁白与画面的切合更容易带出稳定一致的情绪来。穆念慈回头一望的那个画面,我觉得是这个片子里最唯美的一幕。

舞会在小说里应该是非常重要的一段,也是片子里唯一没有集中在爱情上的一段。就《此间》所表现的大学生活而言,我以为这一段的重要性超过任何一段独立的爱情。这段没拍好是应该的,合理的。说得那啥点,以舞会为主线来重新组织《此间》电影的故事结构,我也觉得毫无问题。这是要求明显超越剧组的能力的一段情节,不苛求。但我得承认,看到欧阳克去跟黄蓉搭讪未成立刻完成任务扭头就走的那个画面,是我看这个片子时笑得最开心的一次。(让我笑得最会心的一次是杨康在剁葱准备下方便面那个细节,真是销魂的案板啊!)

郭靖黄蓉和乔峰小康的水准大约在伯仲之间,对演员的要求都高,但后一段看起来更流畅些,我以为也是托了叙述方式之福。镜头带不足情绪,就通过旁白带。手段低级不要紧,能把观众带起来才重要。业余玩票,能土一点就土一点,尽量控制花活儿,一玩就容易献丑。比如喝醉看见将来的那几个场景,我估计拍摄也挺花心思,但是看起来完全不知所云。在120分钟版本里面出现这些场景实在是太浪费了。

写了那么长的影评,基本都是批评,我觉得挺对不起胤祥和剧组成员的。说实话,我很感动。把一部自己喜欢(但很困难)的小说拍成这样一部(毫不夸张地说)鸿篇巨制,塔巴说胤祥蚍蜉撼树, 我当时想到的是愚公移山,意思也差不多了。胤祥和每个《此间》成员,我想你们在人生中的任何一个场合,都可以毫不胆怯地说,“我拍过这样一部电影……”这是足以让人羡慕的,起码我很羡慕你们。足够的真诚,足够的坚持,足够的享受。仅就此一点,已经足以获得五星,加上片尾曲《转身之间》,星星爆棚了!

 3 ) 关于此间 关于少年

23号点映,是我第一次看这部电影,当时只是勾起了自己的回忆,暑假里拍戏的场景历历在目,经过导演的剪辑,呈现在屏幕上,觉得很开心,尽管后期制作的水平有限,小遗憾。

2011年1月1日,前一个晚上在导演家通宵,紧接着是全天的校内放映。

晚上在百讲举行了个小的仪式,然后坐在那里看了经过再次音效制作的版本。
看到最后康敏和乔峰的片段,听着孙欣唱的歌,我的眼睛湿了
是的,甭管是谁,都有滚蛋的一天

 

--------------------------------我是分割线--------------------------------------

 

片子里有三对男女,乔峰康敏,郭靖黄蓉,杨康穆念慈。

 
乔峰和康敏

看的我很伤感,而源泉恐怕并不在爱情,而在于毕业,在于兄弟,在于朋友

回头看看,自己也马上要进入大三的下学期了,报道那天却恍如昨日

也许我会继续留在这读研,但是我知道,我总要一天是要滚蛋的

大话西游的那个场景“他好像一条狗啊”

是的,那一天,我也会像一条狗一样的离开

转身,然后消失不见

但是

我知道,在我滚蛋的那一天,我也会对你说,有一天我会想你丫的

我知道,在我滚蛋的那一天,我也会对你说,哥要走了,照顾好自己,你的性格得改改,不然容易吃亏

我知道,在我滚蛋的那一天,我也会对自己说,这个世界,哪是我们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啊



是啊,如今你们马上就要走了,真他妈快

离开这个园子,谁知道下次再是什么时候

但是,你得知道,我会想你们丫的

 
郭靖和黄蓉

一对甜蜜的情侣,让人羡慕的爱情

黄蓉踮起脚尖吻郭靖的那一瞬,有谁会不羡慕么

这种理想化的爱情,走出校园还会发生在哪?

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谁能说这不是一种高的理想

“你我就不多说了,以后就靠你家蓉儿罩着你就行了”

做一个郭靖一样的人又有什么不好

为自己的爱付出着,快乐着

 
杨康和穆念慈

有人说演杨康我是本色出演,我不同意这个说法

无非是性格里有杨康的某一部分而已

从某种程度上讲,杨康是个让人羡慕的角色

两个人聊天,问一个男生,你和你女朋友平时谁听谁的啊

男生答,小事听她的,大事听我的

那什么是大事啊?

至今还没遇着……
 

杨康就是这么一个人,在他眼里,没有什么是大事

考试是大事么?

他聪明,他比谁都聪明

何况老师都是他爹的朋友

未来是大事么?

他有着优越的家庭,可以为他很好的筹划一切

何况他没什么高的追求,他只想有足够的时间睡觉,打游戏

爱情是大事么?

他是有名的才子,别人写情书压DV都得他来教,要感动个女生,搁杨康这根本不叫事儿

何况他还有个闹钟,叫穆念慈
 

杨康的生活里没有大事,所以他才是现在的杨康

他聪明,懂得多,这才成了宿舍里的“军师”

他向往的一切可以用两个字概括,“简单”

恐怕这就是他全部的生活追求,最高的理想

这信念是不由得你们说他是大坏蛋而改变的

昨天的放映结束,很多女生都在感叹,“杨康是个大坏蛋”

 
是的,哪个女生没遇到过一个傻逼,谁都织过毛衣

“每个女生都会在她们20岁左右的时候遇到一个傻逼

90%分手的情侣之中,混蛋的都是男人

男人全他妈是坏蛋

在感情里受伤的永远是女人”

我们给爱情贴上了这样的标签,男人还有什么可说的

男人追求自己想追求的,这就是不对

 
当男人有一天失去

就像杨康那样,一个擦身而过,才唤起了他的心

他的生活仿佛缺少了什么

好多人问,“杨康喜欢穆念慈么?”

很多人都觉得喜欢

但其实我觉得,杨康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

他也不需要考虑,喜欢又怎么样,不喜欢又怎么样

多大点子事儿啊

 
爱情就是这么一个东西,不是什么大事,但它会让你难受,很难受

有时候,感情是一场战争

理性告诉你,不可能

感性会问你,为什么不可能?没试过你怎么知道不可能?就这样你甘心吗?

在理性和感性之间的徘徊,真的很折磨人

这个时候,就像穆念慈喜欢杨康一样

你愿意这样吗?你愿意接受吗?

愿意,就是幸福

不愿意,请转身

爱情,复杂到没法衡量,爱情,也就是这么简单

那天收到跨洋的短信,问我什么是真正的爱情

我说:知足

 
“翩翩白衣少年 你在我身边 却在转身之间 消失不见”

 

------------------------------------我是分割线----------------------------------

 

令狐冲是电影的主线

所有的故事都是从他的大学生活衍生的

“要不怎么说你还是太年轻呢”

谁TM没年轻过?

谁会不喜欢草泥马的公仔?

谁会不喜欢那个印着“谱”字的靠垫?

谁没愤青过?

 

年轻着,理想着

我们总希望着这个世界向自己理想的方向发展

可“这个世界哪能是我们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啊”

奈何明月照沟渠的事发生的还少么?

我们伤心,我们愤怒

但是,我们幸福

想想,有一天我们能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了,或者现实了,不再做梦了

还会幸福么?

我不会了……

“我迷离的双眼 昏黄了容颜 却依稀留住了 时间

你沙哑的声线 在梦醒瞬间 在我忘记之前 唤醒世界”

 4 ) 此间一周年:叙事与修辞,以及其他

这篇文章本来计划是4月10号写的,这个日子是此间“上映”一周年,同时也是制片人老师的生日(这就是为什么选这个日子的原因)。被毕业论文弄得死去活来,加之拖了一年毕业,整个人的状态十分不对,也就拖到了先在。昨天翻了翻豆瓣这儿的影评,有剧组和友人们给面子的软文,也有其他不认识的豆友们更为客观的评论,倒是颇感慨了一番。折腾这么一场算是大伤元气,直接导致在北大呆了10年而且只混得硕士毕业,本科同学大多已经博士毕业成家立业甚至已经有了下一代,每当想起这些还是颇为悲凉的。不过藉此能圆自己的心愿并间接“询唤”一下“全球PKUer”,还是功德一件。一年来反思和感慨都很多,简单整理一下仅供参考。

首先是影片本身的问题。除去惨不忍睹粗糙无比的技术层面(这包含了从录音到表演到剧作到摄影到剪辑的所有问题),反思和讨论最多的是影片的时态——所谓“将来完成时”。据cesque的说法,这是原著小说最核心的要素,也是读者和观众建构认同的最重要路径。这种时态正是江南学自加西亚·马尔克斯的“许多年以后”,反映在原著小说中是“许多年之后杨康/令狐冲/段誉……牛逼了然后回忆起当年的傻逼日子”,这个修辞技巧的陷阱在于将多年之后的牛逼作为一种既成事实而不是一种可能性,询唤认同的路径则在于,如果你牛逼了,你当然会认可这种叙事;如果你还木有牛逼,你当然可以YY自己会牛逼,并认同这种以将来牛逼的自己看今天自己的心态。实践证明原著的粉丝和被电影所打动的观众大多还是没有牛逼的在校和刚毕业的学生,这种对未来牛逼自己的想象成为一种极富有疗愈性的方式。这里“疗愈性”的对象则是时间的伤痛,转换成[集结号]的修辞就是“当年每一个傻逼的日子都是有价值的”,如此而已。
这个概念在当时我和公子木做剧本的时候并没有特别地注意到。只是在最大限度保留原著文字(怎么忽然想到张爱玲改编……)的前提下要处理江南文中的评述性文字,不得不动用颇为人诟病的大篇幅旁白,然后为了让这些旁白不那么讨厌,需要在声画关系上处理得更细致一些,于是让旁白参与叙事。我认为做得比较好的是图书馆郭靖黄蓉那一段。其实就原著而言,图书馆一场戏的亮点多数集中在江南的评述性描写,而这种描写多数是无法转换成对白的。在影片中以令狐冲的旁白呈现。而在时态上,令狐冲的旁白显然是后发生的,对影片时间而言正是“将来完成时”,令狐冲此刻扮演的正是进行评述的江南本人。另一层的考虑则是,对于这样一个没有任何悬念的故事,唯一能吸引观众的只有讲述方式上的变化(这样各位可以明白为何主题歌里有那么一句歌词“故事已经到终点,结局不再有悬念”)。这种类似“导演评论轨”的处理正是此意。
从这里出发,最后的影片结构就变成大四的令狐冲在开学的那个下午的回忆。我认为这种结构比较好地模拟了江南写书的状态,同时也比较方便地处理了原著的错乱时间线(可见公子木对此的吐槽)。现在看来,江南的原著更加意识流,是网络文学典型的“想起一出是一出”,我们费力将它理顺绝对是电影化的要求(否则果断会变成先锋派……)。看到有评论说剪辑倒叙插叙闪回闪前无所不用其极简直不可解,呃,我想说这已经比原著好一些了。另外为什么弄得这么复杂,其实原因很简单,无论是回忆还是讲故事,很正常的思维流程是想起一出,然后补充前因后果,我和公子木尝试在模拟这种状况。最后的结果来看,处理的大都不成功,原因是观众如果熟悉原著,这些力气是不必花的;而不熟悉原著的观众,基本是闹不明白的。
在剪辑上较为成功的一段是杨康和穆念慈的处理,令狐冲段落结束后,杨康-穆念慈段落是以五场看似毫不相干的戏开始,用日记把这些戏的意义揭示出来。包括穆念慈来找杨康一场将屋内屋外分开拍摄,重复两次。这是学了一下保罗·哈吉斯常用的方法。从节奏上考虑,影片过半观众比较疲劳,用一些松的戏过渡一下,把意义层面的东西往后放;同时也在两段平铺直叙后换一种方式。对这一段的批评主要集中于杨康把日记本给令狐冲看是不是合情合理,呃,这是选了令狐冲做叙事人所必须的处理方法,否则这一段不能内在于令狐冲的叙事视点之内。其实如果观众仔细一些看,凡穆念慈出现的段落,或则杨康在场——这样可以由他讲述,或则是日记内容——这属于令狐冲的想象。而令狐冲大段评述性旁白开始的时候,皆是令狐冲的想象,同时画面也加了柔光效果(穆念慈买花)只是做得太糙了大家看不出来……这里我是要通过特殊效果来消解这一段叙事的。
同理可以说明对穿越戏,乔峰的梦境等等场的处理。皆是以令狐冲作为叙事人进行的。这一点我们做得比较严格。实际上这个叙事人必须是作者江南的化身,自然有杨康令狐冲两人可选,问题在于如果杨康是叙事人,首先舞会和分票必然要删去大半,同时杨康可以自己读穆念慈日记,那么拍出来就是杨康一个人在屋里咬牙跺脚长吁短叹……想一想还是选令狐冲吧……
总结一下就是,影片叙事上最核心的设计正是对江南写作状态以及写作笔法的模拟,通过第一人称叙事和“将来完成时”的时态来进行,并通过旁白来引导认同(由此对海报的阐释则是,上面的人物是“空置的主体”,可供观众辨认和想象性的代入,这个设计真是深得我心)。当然这种设计未见得成功,毕竟电影方法有很多种,大约我是奇怪的东西看多了。有很多真其实是不必较的,问题在于,原著显然具备某种“崇高性”,而这种崇高性又是拒绝电影化的,这才是根本困难所在。

其次则是本片修辞层面的设计。不少评论指出影片明显地分为前后两段,风格不统一,呃,其实原著也是如此……调子基本上在舞会一段的结尾开始转向,为了保持风格的统一后面也安排了一些笑料。前一半果断是喜剧,基本笑料构成方法是沿用原著并合理外推。我跟公子木写了一些江南式的段子进去。后半段转成所有学生电影拿手的恋爱故事和毕业故事,倒没什么新意。想说的是鉴于本片是官方制作,某些方面必须规避风险,虽然可以些微把语言变得真实一些(方言、网络用语、脏话),但有些稍稍不安全的东西还是删掉了,比如杨康其实应该唱大宋御林军军歌的……这也正是胡续冬老师的短评(http://www.douban.com/note/122684956/)以及死相宗六祖的评论(少年神马的,真的都是浮云,http://movie.douban.com/review/4947235/) 中所指出的问题所在。简单地说,令狐冲的愤世嫉俗是有能指而没有所指的(你相信令狐冲对学校的批评仅仅止于早上打卡么!这一段我们自我阉割了不少呢!),尤其是辽国(尼玛必须得是辽国而不是金国啊!)更是没有所指。想让这些有所指不难,但是不行(比如校团委的审查意见是,全部改成学生会,片中不可出现任何涉及共青团的话,更不提什么和什么了,那么这种情况我们还能拍完颜洪烈和某院的政治斗争么?)。这样极大地削弱了令狐冲的形象塑造的可能性,所以这个人物显得很可笑(这也是我有意让黄河清的表演略为小品化的原因)。胡续冬老师的批评中“后八九的校园政治符码”一句切中要害,影片的修辞显然是十足犬儒主义的,这也是如今北大的现状。
并非不存在另类书写的空间和可能,但是这种相对安全和无害化的处理最终导向的是对青春无休无止的感伤和怀念。这是某种意义上的“固置”,修辞方式则是强调学校的围墙,把这段时间以空间的方式封闭起来。这是一种颇具犬儒主义的怀旧行为,着力在消解某些东西的基础上放大个体对时间的感伤。这里的问题在于,并不是打破空间限制这个问题就能解决。即使[三傻大闹宝莱坞],逻辑跟江南仍是一样的,也即“将来哥牛逼了会如何如何”(所以娄公子的那个啥片儿对学校的书写才着实牛逼啊)。那么问题就变成了青春片的叙事路径到底有哪些。
显然就主流电影而言,一种是残酷青春,一种是实现梦想,一种是性喜剧;否则观众才不要看呢。[此间]近于最后一种,不过影片中对极为限制身体,不管是江南式的纯情道德主义还是我们所受的限制,总之男生半裸甚至全裸(见江南原著,光屁股的兄弟什么的)是没有任何风险的,而其他大概仅可限于牵牵小手亲亲脸蛋。这里的分裂状态在于江南的目标读者其实是高中女生(正如《暮光之城》),我显然不能为了追求“真实”而拍得不这么道学。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是时代因素以及文理之分,大约是越早的时代越保守,理科比文科保守,江南可是95级的啊。
这三种叙事路径之中,实现梦想比较有欺骗性,同时也比较畅销,是典型的主流叙事,[大灌篮]和[社交网络]莫不如此。残酷青春一脉,第六代电影做得比较多。问题就在这里,[此间}原著的纯情道德主义是最大的限制。我和公子木能做到的就是把江南写姬野这个人物之时的“英雄惨胜”这种灰色带入这个玫瑰色的言情故事里面。至于更多的现实介入尝试还是免了。这个犬儒主义的时代,人人都关心的是自己那点小破事儿。

以上是一贯的语无伦次,可写的东西其实还有很多。自从影片出来之后很多朋友跟我聊过,讨论过这样和那样的问题,也有这么多网友的评论,一年多的时间确实受益不少。以上所写不自觉地还有辩解的意思,大概就是自恋使然。没有讨论小圈子的问题,因为这正如我们预期,小圈子化是不可避免的,本来我们也无意做成大范围的事情,差不多就是北大一圈和原著读者一圈的自high行为。我现在最好奇的事情是高晓松老师的清华版要怎么拍,或许这种距离感是一部成功改编电影所必须的。这回江南找了一个我永远不可能打败的人,高老师只要做到[那时花开]的水准就足够了。其实[离骚II]和[此间的少年]从高老师那儿学了不少东西,感兴趣的话大家可以重看一遍[那时花开],数数旁白的数量以及仔细想一下叙事结构。虽然[大武生]拍得不可原谅,但回到青春片里,高老师依然无敌。

 5 ) [此间的少年]第20话 从愚者到世界[连载完]

这是一篇叫做导演手记的东西的完结篇。如果形式感强一些,应该凑个22,这正好是塔罗牌,从被制片人打电话叫去谈构思,到没钱拍不动,其间研习塔罗,为此间开了无数的牌阵,眼看着代表自己那张牌从吊人愚者命运之轮什么的一直变成恋人魔术师皇帝什么的,倒也是一个逐渐靠谱的过程,最近的一个牌阵爆出世界正,还是吓了一跳……哦,我用的阵是变体塞尔特十字。当然另一个形式感的凑数应该凑到23或者24,这是美剧一季的数量……但是结了就是结了,我曾经很努力地写一些连载文,但是写完的似乎只有《兄弟连》的分集评论,《太平洋》什么的就坑掉了,《Parapax》也坑掉了……还好这篇终于不是坑。
还有一些形式感的写法,比如“XXX的十八个瞬间”或者“Q&A100”之类。凑数什么的就算了。木遥师兄说的太对了,导演说了一些语无伦次的话。以下是最后的语无伦次的话。

1、此前加过不下五遍《离骚》系列的条目,最近趁着《此间》的东风终于加上了。于是今天过审的《离骚II》终于有了条目。话说回来,加条目什么的就是为了满足一下自恋的心理。这部勉强称得上是数字电影的东西其实就是个高级一点的DV,什么预售票房过两万的,都是浮云。最近北大的电影拍得太少了,其实每次都是这样的。
《离骚》的时候,南配殿里挤了足有五百人。我没有亲见,但着实被BBS的盛况震撼了。《离骚II》的时候,讲堂只发出去了六成的票,我一个人坐在二楼看着一万五千流明的投影仪,制片人跟我说这个投影仪的灯泡只能用四次,所以租一次要两千块什么的。然后他走了。我一个人在楼上听着楼下的笑声,渐渐地笑声没有了。然后摄影师兼剪辑师soniczhao过来了,在我面前嚎啕大哭,因为最终的剪辑版在开映10分钟后才做好,唯一的一次讲堂大银幕放得还是粗剪版。他说,师父真的很对不起。
然后片子结束了。有人起立鼓掌。有人在喊导演。那次制片人取消了安排好的见面会。
然后毕业典礼的时候看到了定剪版本。轮到生科排队照相的时候,正好是男主角那场著名的内裤戏。整个院笑做一团,男主角捂着脸跟我一块儿出去走学位门。
然后我似乎再也没见过他。很后来,大约是今年在校内上加了他,赫然发现他在PSU……这个槽吐得我情何以堪,因为剧里面,他第一个被拒的学校就是PSU……
后来我说,明年出个五周年纪念导演剪辑版吧,把制片人删掉的三分钟黑屏什么的都加回去。他说好呀我来做北美分销商吧……

2、大约这就是《此间》被叫做《离骚II》续集的原因。其实原因还有很多,比如《此间》他姥爷江南给《离骚II》写了几乎所有的旁白,比如那场似曾相识到情何以堪的卖书戏,比如《此间》那张让很多人情何以堪的照片。比如《离骚II》里面那本写着“人生若只如初见”的《此间的少年》。
再往前,03年7月第一次萌生出拍《此间》的想法,算到今年,整整7年了。大概只有我相信这件事情能做成,然后跌跌撞撞地做成了。
制片人还是制片人,作曲还是徐鸣涧,点映的时候听到一段似曾相识的配乐,然后背后有观众在说,我靠这不是《离骚II》的音乐么,然后我自己才听出来。好吧,其实作曲只有1天的时间,还包括主题歌。真的只有1天。然后他能做的事情也很有限。
但是我跟徐总都被那俩观众感动了。
主题歌叫做《转身之间》,本来想买版权并翻唱《Cross Game》的主题曲《热恋后的梦》,制片人坚决不许翻唱,我自己给钱买版权都不行。于是徐总火速作了个曲。词是蓝小灰也就是穆念慈打了个底稿,然后我和郭靖田伯光一起改了一周改出来的。蓝小灰说歌名没想好,我连1秒钟都没犹豫就敲了这四个字。你们懂的。
“恍惚之间,昨日时光又重现。你站在我面前,笑着说,记忆里过往的少年,从未改变。”
我们最满意的一段歌词。

3、2006年3月,《九州幻想》三人成虎栏目的题目是“江南”,那个时候我刚要开始跟着他姥爷在北京这边做事。有些故事夏老师已经写在《十八个瞬间》里的。那个时候是春节假期,我在家敲了那篇书评,发给他姥爷看。然后收到的回复是,你的题目不好,改两个字。
最早的题目是“一回眸就是过往的少年”,他姥爷说回眸太煽情,改成转身。回眸二字出自余光中的《江湖上》,不过我觉得转身更煽,三屉馒头是也,不用多言。
于是有了那篇书评和片尾曲响起那一刻的那张字幕。
那篇文章最后也没有卖掉,虽然此后四年我一直以幻想文学界皮条客自居,卖掉了几个人也卖掉了无数的文,除了被约的稿子,自己写的文一篇都没卖出去。情何以堪。
点映之后去喝酒,喝到一半制片人和他姥爷携手而来。他姥爷很high,谈起《离骚II》他说,我靠你那个开场5分钟长镜头,没有jymm没有夏笳,两个老爷们儿坐在石舫上蛋,谁要看啊。
石舫确实是有的,07年看到谢铁骊老师拍《穆斯林的葬礼》,机位也是那么下的。不过确实没有五分钟长镜头。那天我们玩了个高级东西叫升降机,5米多,拍完戏了剧组每个人挨个上去晃了一圈,很好玩。我恐高,没上去。然后有个穿短裙的姑娘惨遭展览。在此不提了……
《离骚II》的时候是刚上完导演课,满脑子都是那些伟大的运动镜头,没事儿就拍个升降啊环移啊同轴反向变焦什么的。到了《此间》,根本没时间玩运动镜头,布个灯俩小时都过去了,还玩运动,别可笑了。于是就是固定镜头打底,中景切。
《离骚II》之后某艺术系同学给我写了一篇评论,他的点抓得很准:1、高校DV为什么一贯女强男弱。2、宿舍为什么都是一面墙调度(去看看《离骚II》,右边那堵墙从来没出现过)。女强男弱这个问题解决了,因为《此间》是部从女性主义来看很反动的片儿,四段感情,三段女方倒贴。一面墙这个问题也解决了,这次是90°空间,也就是中景镜头跟主机位全景镜头成90°。我的做法是加了一张折叠桌。所有的调度围绕这张桌子展开。然后基本是谁说话切谁,动作一半接。这是得自最近一年研究的小津安二郎。
后来监制老师说,跟人讲来讲去终于明白我这么拍是有道理的,实景宿舍太局限,还是限制运动镜头的好。
然后就是我热爱的全景长镜头。从侯孝贤老师那儿学的。开场音乐直接抓了《童年往事》,昨天回过味儿来,那段音乐在童年往事里的作用就是铺旁白的。另外一件事是剪完片子终于有空去资料馆看了《恋恋风尘》,看到在夜市吃饺子喝啤酒那场戏我就情何以堪了。因为那帮人头顶挂着一个灯泡。乔峰和令狐冲他们最后一场酒,头顶上也挂着灯泡。这不是我故意的。

4、然后就是片里无数的致敬致敬和致敬。我一直想把拍电影和写论文等同起来(其实戈达尔老师做到了……)。其实摄影指导最恨我的就是无论在片场我怎么异想天开都能讲出道理来,张嘴阿尔门德罗斯闭嘴小津安二郎什么的。关于这件事,拍的好了是装逼,拍不好了是傻逼。就像某著名影评人认为《离骚II》的开头未名湖的大俯拍是致敬老塔的《索拉里斯》一样……我TMD那时还没看过《索拉里斯》啊……
有的时候真是潜意识,比如有人求购的黄蓉手里的水晶球,本意是《维罗妮卡的双重生命》,在监制老师看来却是《公民凯恩》,我被吓得差点钻到桌子底下去。哦,还有郭靖黄蓉那场自行车戏,被看出来是《罗马假日》。这个世界真的很好玩,连我自己都不清楚到底哪里是致敬。

5、09年8月,制片人说没钱了不拍了。到今年6月,剧本改了无数遍,于是有种叫做“槽”的东西越改越多。“铁甲依然在,红杏出墙来”便是一例,“太宗政论导读”也是。我跟公子木没事儿就相互发短信说今天又想到一个什么槽可以吐。现在想来,最初斩鞍指的那个方向真是太对了,他说,你得在片子里把金庸找回来。说大一点是《此间》本来就建构在互文性和能指的挪用及故意误用上,说小一点则是如果把文字影像化,那么为了让它显得不那么像一个纯校园剧,还是要想点办法的。
于是有了无数的槽,于是只有阿朱会管乔峰叫“乔大爷”(不是乔大爷,这竟然也是个槽,感谢陈凯歌老师的《梅兰芳》),于是会有黄蓉说“我刚生下来妈妈就去世了”,于是乔峰会说:“令狐大侠,令狐爷爷”,于是令狐冲的未名ID会叫做“fengerzhong”,于是会有铁血丹心俩俩相忘世间只有你好。用田伯光的话说,槽点很多,总有一款适合你。
让江南的归江南,让金庸的归金庸。
这是互文性上我们唯一能做的了。因为从一开始这就是一部时装校园剧。
感谢远在美国养家糊口的斩鞍老师不辞辛苦地为我们改剧本。

6、关于casting,现在对杨康的评论扶摇直上,从“这货不是杨康”到“活脱脱的一个完颜公子”,只怪我预告片太不给力。《离骚II》的时候,主演是站务总监,配角有后来的站务副总监,常任站务,最起码也是个区长,哦,那位区长就是《离骚II》里演技精湛的烤鸭男,这次把他叫来演一个不忘服务生本色的饭店老板,这也是个很深的槽。而《此间》里大批学工圈人士,足见我混迹的圈子和我的casting之间的密切关系。
之前的导演手记写过很多的关于选角的故事,点映时候被问到,又说了一次。黄蓉乔峰阿朱康敏都是救火队,已经大大超出预期了。
至于令狐冲,虽然我不认同这个人物的三观,但是我不由自主地往他身上灌一些自己的经历。比如为什么舞会我拍的那么凄凉。只要想一想我一个人做了三个月后期大概就能理解了。之前给《看电影》写《一切为了成长》的导演手记,最后我做了6个月的后期,几乎就一个人,幸得第一版的乔峰和陆大有老师陪我。这次几乎又沦为这种状况,好在靖哥哥和田伯光陪我。所以靖哥哥会回来帮令狐冲扫地。
槽点太多,无法吐吧。
这一次仍然遭遇各种捉襟见肘,回想起《离骚II》里冗长的唱歌戏,我一直对超过五个人的场面都心存恐惧,这次仍然如此。据说这件事应该归“演员副导演”管。还是算了……
总之能对付的就对付过去了,只要不是太不像话就行。
如果你注意看字幕,有个职位叫做“剧务领班”,最早的写法是“剧务领班及剧务”,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剧务,真的只有一个剧务。
其余种种不靠谱在此不提。

[更新]7、关于影片类型。从我选了黄河清演令狐冲那一刻,这个片子无可挽回地走向喜剧,而且它确乎成了一部喜剧。除了侯麦和伍迪艾伦,我基本不,或者说从来不看喜剧,印象里除了电影史课上,大概主动看的只有《色即是空》和安妮斯顿主演的几部片儿。点映现场笑做一团,我们还总结了三大笑点什么的。一个从来不看喜剧的导演拍了这么一部剧,说起来也很诡异。
大约生活就是如此。其实跟人聊天的时候,分享的不是八卦就是笑话,而且经常两者兼有。
用第一版乔峰的话说:“您本身就是个笑话。”
用监制老师的话说:吐槽好嘛,吐槽多了就是那种叫做冷喜剧的东西。
但《此间的少年》能红透半边天,也是因为它秉承着喜剧的精神和所谓笑中带泪的喜剧传统。这部片子在后半部转成了一个叫做毕业片的“准类型”,用胡子老师的话说,是理科男生明信片式的毕业意识形态。毕业戏真的很好拍,只要不是太不像话,总是能戳到一群人,因为他们就是去找戳的。
所以南大版《此间》就拍成了毕业戏。他们做了很细致的工作,试图勾连或者耦合的是校园民谣——从小柯到高晓松,毕业片必然这么拍,《离骚II》的时候我曾跟杜凯说,写一首高晓松式的歌,于是有了《人海茫茫》。但是这一次不是毕业戏那么简单,虽然乔峰的任务就是毕两次业,但是这毕竟是一个故事的开始和发展,虽然在他姥爷那儿,《此间的少年》仍然是个坑,但是不妨碍我偶尔撒点土,比如给令狐冲和岳灵珊的故事安个小结尾。
于是《此间》最后生长成一个人的回忆,大约这是比较接近江南写书时候的心态,我和公子木试着把那种讲故事的状态在剧本里做出来。那是一种什么状态呢?大概是没头没尾,随时插入解释,好像郭靖和黄蓉在图书馆,突然插入一段乔峰的往事。于是你会听到很多旁白,令狐冲不在场的故事也经由讲述得以呈现。之前公子木吐过一次槽,说此书BUG无数难于改编什么的。如果不是如天大版那样拍成剧集,或者如南大版那样拍成四段式,大约只有这么一种改编方式合情合理。
所以是令狐冲,所以是喜剧。然而有杨康穆念慈,所以虐,因为有乔峰康敏,所以又成了毕业戏。
然而同时还有个东西叫做原著原教旨主义,我力所能及地保留了尽可能多的细节,毕竟我要面对的首先是读者。乔峰在图书馆里没头没脑地谈起鲁有脚那段,本来也拍了,但是长的无法忍受就删了。不少跟公子木一起加进来的槽,后来又删掉了。大约DVD会收一部分,如果有机会的话。
南大版《此间》拍的最漂亮的一个地方,是令狐冲拿起那本GRE里的书签,然后一个焦点漂移,聚焦在书页上,那个单词是“少年,少年的”。不过好像除了我身边没有人看到这个细节。
这大概就是我经常觉得寂寞如雪的地方,因为塞了一大堆槽进去,不过观众不一定有反应。本片有两百个以上的槽,没事儿的时候可以数一数。然而在片子里吐槽是个很快乐的事。哈哈。
影片快结束的那几场戏,用到了康敏的书签和乔峰的名片,这个得自北野武的《花火》,剪完后看到南大版也用了乔峰的名片,不过是压画面而不是单帧。大约这是个很常规的思路。我这么做的原因是全片严格限制特写(数了数大概只有五个特写镜头,一个闹钟,一个水晶球,一个日记本,岳灵珊那段有两个特写,对一部164分钟的片儿够少了),换言之我绝对不会让郭靖念名片的时候给一个名片的特写。这个大概就是导演的恶趣味吧。
月初剪完片子,220分钟,然后所有的人都怒道:“怎么可以这么长!”,然后大家决定集体学习南大版,包含了段誉王语嫣在内,只有87分钟,真不知道是怎么做到的。于是大刀阔斧往下砍,砍到168分钟。最后混音前又改到165分钟。其余的东西,会由监制和某著名剪辑师来给出删减意见,他姥爷还说要亲自来删一次。不过1月1号那天,应该还是165分钟的导演剪辑版。一不小心拍成了个史诗片的长度,果然我本身就是个笑话,这个世界上有165分钟的喜剧么……
其他的都写在前面一篇叫做《向赵洁同学致敬》的手记里了,在此不多说了。

8、 前几天跟制片人说,求开个人作品回顾展。制片人没理我。跟田伯光聊天的时候说,我有一个梦想,拍22部电影然后凑一副塔罗出来。《离骚II》是月亮,《Parapax》是女祭司,然后《此间》是什么呢……它当然可以是愚者,因为令狐冲,但它也可以是世界,如果北大或者汴大就这么大。
这件拖了许久的事,总算有了个了解。它竟然总算做出来了。北大真的是个很神奇的地方,各种因缘巧合,那些看似绝无可能的事情也竟然有了可能性。先谢制片人,然后感谢他姥爷江公,感谢监制老师及他们家公子。接下来要感谢的是给力的配角团,群演团和剧组成员,感谢救火队制片主任感谢唯一的剧务。以及那些我想感谢的没能在片尾字幕出现的人。
然后感谢某些一直吐槽的人,对不起我没能如你们所愿地放弃和失败,虽然我也没成功。
然后感谢那些不离不弃的人,不一一点名了,这四个字你们懂的。

此间的少年·导演手记-连载完

 6 ) 缺席的在场 在场的缺席——少年们 v2.0

      “我认为我的智商没有问题。”



Chapter 1


      我厚颜无耻地以为这是彩蛋:片中很多地方出现的一本16开黄色的本子,包括 “经典黄蓉”一段郭靖在黄蓉宿舍自习时,连同物理化学课本一起拿出来的笔记本状物体,杨康令狐冲多次偷偷挥舞然后藏在枕头下的东西,是的那都是本剧剧本。


      九州以及江南:杨康在卧谈会时抱着一本《此间的少年》在看,图书馆黄蓉桌子上摆着本《九州》,杨康从《上海堡垒》里学了个表白方法教给了彭连虎,阿朱向令狐冲提议说我们班级活动去静园草坪玩《战九州》吧,为什么不用另外一套九州卡牌游戏据说是因为《九州无双》这名字太长太不朗朗上口了。


      K歌时穆念慈的男声《一生所爱》的三种解读:1、伊忘了开麦克风;2、主观上不想出声;3、太过难过以至于出不了声。


      江南七友的合影:“不许说导演长得像胡续东。”戴着墨镜的帅哥是柯镇恶,也就是共同编剧公子木大人。两个胖子高的是张阿生,也就是导演同居密友默语生大人,矮的是韩宝驹。瘦的是全金发,剩下一个南希仁。女的是韩小莹。朱聪就是导演,演的是胡续东。


      岳灵珊请令狐冲写歌的歌词:《一个人的江湖》,这段故事在220分钟导演加长版到164分钟导演剪辑版是有删减的,等导演什么时候有兴致了出个完全版告诉大家。这段线索现在的逻辑在于,舞会分票的时候令狐冲随手抄出歌词对陆大有说,拿去做阄给大家抽了吧,不要妨碍朕的军国大事。


      陆大有:有任何迹象表明那个全身都是戏,机灵活泼的曹老师今年已经27岁了吗?


      CP问题:梁发和穆念慈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儿。


      陈家洛:有人说,那个,香香,我爱你,是不是应该读二声啊。


      本片尿点:吉他协会招新,令狐冲田伯光岳灵珊唱《狮子座》,唱《水蜜桃挽歌》,为啥唱那么长,就是让你尿尿去的。


      抽烟问题:片中很多不会抽烟的人装抽烟,还有会抽烟的人装不会抽。前者典型比如令狐冲和乔峰,后者就是郭靖了,闻着烟味扇着风,还得装模作样的呛几下。最表里如一的应该是白世镜老师了,不过仍然是有遗憾,原著里江南老师写到白世镜吐了个烟圈然后开口道,女人嘛,总得要嫁人啊。不过吐烟圈实在是挺难的,至少我就学不会,于总也不会。


      魔兽问题:江南写的是切侍魂,如今也与时俱进了。令狐冲招呼老大说打魔兽不,梁发大手一挥走哥儿几个Dota去。其实这么改还有一点儿小私心,魔兽能切过两任导演助理的人,恐怕不是太多。


      郭靖的书包:那个是我的书包……它的出场次数显然比我本人要高很多……Btw:还有一个有奖竞猜,导演助理在本片中出现了几次……



Chapter 2


       两个最大亮点,我个人评的,是令狐冲的穿越和乔峰的梦境。
      

       原著小说里令狐冲在二体穿越,看到郭襄小朋友看到中年郭靖黄蓉。本片没郭襄,也是有逻辑的,本来和郭公破虏就是双胞胎么。这一段最好的地方在于配乐的节奏的把握和画面的呼应,这是导演最得意的桥段。郭靖黄蓉结婚有了孩子,穆念慈成了悲情小天后,多年后的令狐冲对着空气推杯换盏。有些观众看到预告片时期待令狐冲和中年令狐冲的对话,这或许也是个很有意思的东西。如果有人说放的烟太不给力拍的没那么好看那也没辙,能买到的不到十块钱的烟饼两分钟烧一块,最好也就是这种效果。要是有个俯拍的镜头就好了,不过也是技术所限。不过这也不是发牢骚。哎这怎么了这是?


       乔大爷看第二遍片尾他自己的梦的时候傻呵呵的笑着说,这咋回事儿,是我做了个梦?这里1月1号首映混音的效果比23号要好一点儿,应该不再会被不明真相的一些人士认为是技术故障了。这个版本剪出的梦境逻辑非常完善,不过估计要绝版了,因为有些人士觉得稍长,接下来的北京高校联映的版本这段会短很多。这次是我真的决定离开,想留不能留才最寂寞,没说完温柔只剩离歌——没说完温柔只剩离歌。



Chapter 3


此间的少年主题曲《转身之间》

词:胤祥 等
曲:徐鸣涧
 
往昔时光已走远
我才会学着想念
平常的相见

银杏树下的誓言
刻骨铭心 可我们
渐行又渐远
 
一句你好和一句再见
中间是没有对白的画面
 
昨日依稀又重现
你站在我面前
记忆里的少年
从未改变
 
我迷离的双眼
昏黄了容颜
却依稀留住了 时间
 
你沙哑的声线
在梦醒瞬间
在我忘记之前
唤醒世界
 

未来好像很遥远
你是否习惯忘却
过往的片段

熙熙攘攘的世界
似水流年 可我们
只是平行线
 
没有相聚也没有告别
未来是 似曾相识的情节
 
故事已经到终点
结局不再有悬念
可是人海茫茫
难言相见
 
我迷离的双眼
昏黄了容颜
却依稀留住了 时间
 
你沙哑的声线
在梦醒瞬间
在我忘记之前
唤醒世界

就这样不知不觉
就在那转身之间
就是那过往的少年

天空依旧湛蓝
明朗如昨天
却早已错过了 遇见
 
翩翩白衣少年
你在我身边
却在转身之间 消逝不见



嗯,以上。

 短评

剧本非常好

5分钟前
  • 蕾蕾
  • 力荐

我想我还是可以给自己打个四星的。

9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刚看完,一开始有点小失望,主要是期望太大加上比较粗糙,但考虑到本来就是学生作品,成本条件都有限。尤其看到后面越来越能发现自己和同龄人的影子,一部片子只要能表达真情,引发共鸣就是好片子,少挑些刺吧,这部片子还是值四星的。尤其赞杨康和穆念慈那段故事!

14分钟前
  • 晚安好运©️
  • 推荐

电影里那些我经历过的、没经历过的都一样让人忧伤,好像大学的事情已经离我有一万年那么远了,现在的我俨然已经是一个老逼只有怀念的份了……

19分钟前
  • Doublebitch
  • 推荐

一星给天然呆的杨康。一星给最终放弃杨康的穆念慈。一星给那时候纯白的少年时光,像暗恋般既甜蜜又惆怅。江南的原著小说陪伴过我在中学时代孤独地成长,让我对大学生涯无限向往。

23分钟前
  • 不良生
  • 还行

一转身,便是过往的少年

27分钟前
  • bobo
  • 力荐

一转身,便是过往的少年。

31分钟前
  • Arki
  • 推荐

我不知道广大打五星的人怎么把这部电影看完的...不能快进真是难受...后期是硬伤...演员就不说什么了,只有杨康是亮点..作为一个大四的人我表示完全没有激起共鸣...这种片子还是别什么巡演的好...

36分钟前
  • MIMI
  • 较差

受不了镜头和声音配乐的粗糙。在我看来努力完成了将小说搬上荧幕的任务,三星慰问~另外看了下那么多五星评论,发现自high这种事情,会给旁观人员带来很大负外部性的。。。

39分钟前
  • Cecilia07
  • 还行

图书馆里这本很新,这种人与人,命运般的交错,现实也许,我们也正扮演各自的角色,只是我们自己不知道

41分钟前
  • 梅花鹿要吃熊猫
  • 力荐

我最鄙视这类型电影,这也是大多数中国文艺青年的水平。要拍这种电影还不如不拍,我想,我还是可以给你打个1星的...

43分钟前
  • 大宸
  • 很差

男演员群体给力!梁岩最给力了!蓝小灰同学乃也很棒!片尾曲真美!没了!赞美!

48分钟前
  • gerald
  • 力荐

勉励之作

51分钟前
  • 野草
  • 推荐

自推!

52分钟前
  • Lazydust
  • 力荐

终于还是看完了,虽然江南的书写得很好,但的确编剧改编得太糟糕。演员真没几个有什么出彩的表演,特别是杨康和穆念慈,最重要的这场戏,改编得如此糟糕,很失望,而乔峰则完全没有演出那种大哥的感觉。可能就令狐冲稍微能接受点,至于段誉,果断不能入目。

56分钟前
  • 是你的益达
  • 还行

这个时候一切技术层面的问题都自动退隐,看到新生入校时熙攘的校园,看到毕业后垃圾成堆的宿舍楼,看到无疾而终隐含自虐意味的青涩初恋,看到被浇灭的热情被击碎的理想,看到令狐冲猥琐但隐含落寞的笑容,看到原著的主旨,已然满足。一种意义上的集体记忆,一首惆怅的青春葬歌。

58分钟前
  • nashy
  • 推荐

对不起,我真的没法说它好。多出来的一星是给包子铺的。

1小时前
  • 午饭
  • 较差

大陆的“少年”都长这样。。。讽刺台湾的小清新是一回事,永远拍不出来是另一回事!

1小时前
  • 眠去
  • 还行

很忠实原著的拍摄。穆念慈的那一长段独白小资得有点听不进去,不过看到她终于放下对杨康的心事,轻巧又庄重地放下了,就想着,有一天,我们也会放下这一段graduation,这一段青春。一转身,就是过往。

1小时前
  • 阿拉伯江湖骗子
  • 推荐

【此间的少年】有一个代入感不错的超强文本支持,属于拍的再不怎么样都可以意淫故事的类型。导演各种自我陶醉,看这片需要你有类似经历或者情感共鸣,像我这种大学毕业太久的人就很无感,技巧是有的,只是粗糙的低成本投入让它显得就像大学生毕业小DV,不幸的是它确实就是。★★★

1小时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