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钢锯岭 (国语版)

战争片澳大利亚2016

主演:安德鲁·加菲尔德  萨姆·沃辛顿  文斯·沃恩  雨果·维文  卢克·布雷西  

导演:梅尔·吉布森

播放地址

 剧照

血战钢锯岭 (国语版) 剧照 NO.1血战钢锯岭 (国语版) 剧照 NO.2血战钢锯岭 (国语版) 剧照 NO.3血战钢锯岭 (国语版) 剧照 NO.4血战钢锯岭 (国语版) 剧照 NO.5血战钢锯岭 (国语版) 剧照 NO.6血战钢锯岭 (国语版) 剧照 NO.13血战钢锯岭 (国语版) 剧照 NO.14血战钢锯岭 (国语版) 剧照 NO.15血战钢锯岭 (国语版) 剧照 NO.16血战钢锯岭 (国语版) 剧照 NO.17血战钢锯岭 (国语版) 剧照 NO.18血战钢锯岭 (国语版) 剧照 NO.19血战钢锯岭 (国语版)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04 05:22

详细剧情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作为邪恶轴心重要成员的日本,其嚣张态势已成强弩之末。是年,决定战局走向的冲绳岛战役拉开序幕,成千上万斗志昂扬的美国大兵被派往冲绳,等待他们的则是敌军重兵防守、凶险异常的钢锯岭。在这群人中间,却有一个不愿拿起武器的军医。他名叫戴斯蒙德·道斯(安德鲁·加菲尔德 Andrew Garfield 饰),来自美国的弗吉尼亚。太平洋爆发之际,瘦弱的戴斯蒙德志愿成为救死扶伤的军医而应征入伍。可因童年和家庭的原因,他始终不愿拿起枪支操练,为此宁愿背上拒服兵役的罪名被送上军事法庭。几经周折,戴斯蒙德最终和战友来到了钢锯岭。枪林弹雨,转瞬之间无数人应声倒地。在信仰和信念的支持下,戴斯蒙德仅凭一己之力拯救了数十条濒死的生命……

 长篇影评

 1 ) 战争,你的名字不应该叫做煽情

对于本片,我不知道大家是否和我一样?乘兴而来,失望而去。
在观影之前,我被豆瓣热评前几的评论给煽动得激情澎湃:以为是多么了不得的战争片,多么划时代的巨作。
但真正看完以后,会发现本片也就是非常工整的战争英雄歌颂片而已。没有思考,也没有涉及到什么伟大的意义之类的。唯一能够感到的,是创作者无处不在的宣讲心态和悲天悯人的圣人情怀。
不能说这么做不对、不好,但一部影片能够让人看到的只是这个层面,只会让人觉得单调。
还有,本片的道德绑架甚是厉害:从片头的真人真事,到影评里一片的称颂声,仿佛只要是说个“不好”,提个“不同意见”,就会惹来道德质疑。但影片是影片,人物是人物,这是两码事,好吗?就好比谁拍了雷锋的电影,大家被要求冲着雷锋叔叔的面子不能批评电影本身,这不是很奇怪的事嘛?
拍的好,虚构的故事也会振聋发聩;拍得不好,真实的故事也会显得矫揉造作。我觉得本片并没有那么好,反正从电影质量本身来看,我觉得这部电影很一般——导演用力过猛,但效果却so so而已。
因为本片的煽情是很刻意的,很容易让人察觉导演的意图(导演:各位,我要煽情了哟,请备好纸巾哦),因此不会让人很投入(反正最后男主天梯降落那段的处理,我是觉得太over了)。相比而言,颇有种冯小刚导演的fu,剧情不足,音乐来补,那气场高大上的,让人都恨不得起立敬礼才好。
虽然男主的故事是源自于真实事件,但我总觉得片子还少了一些深度的思考和反思,通篇不仅常常给人“主角开挂”和“主角光环死不了”的戏剧夸张感,更重要的是,它缺少创作者对整个故事的独立思考,仿佛只要是男主角原型说什么,影片就照本宣科拍什么,以为这样就是万事大吉了。但其实这是最大的偷懒。
我很想知道真实的故事中,到底还有多少细节,男主的内心还有多少的挣扎,周围反对者的观点到底是怎样?(你以为上战场不开枪这种事可以推广到整个部队吗?)
整体而言,我觉得影片剖析的还远远不够。除了震耳欲聋的枪炮声和男主万年不变的圣母脸外,我看不到任何直击内心的东西。
或许,你可以说信仰可以让人如此纯粹,但,影片更多的是简单塑造了一个平面的楷模,而非一个立体的英雄。至少,在我看来他的各种行为虽然发生了,但仅仅只是个案,对于整个战争而言,并不具有什么太重要的意义(在他后面还有效仿者吗?)。
说白了,本片也就是美国的“主旋律”样板戏而已,that's it。

 2 ) 一个真实的故事?

医务兵道斯被担架缓缓放下,他正抓着战友冒死为他找来的《圣经》,突然天空变得透亮,担架开始上升,影片结束在一个如此有寓言意味的镜头里。梅尔·吉布森的《血战钢锯岭》在最后走到了和他的《耶稣受难记》相同的一边,一个男人在接受了血腥现实的洗礼后终于来到了信仰至上的天国。

       这是一个我们再熟悉不过的故事:来自小镇的青年满怀热情奔赴战场,在战争中成长。梅尔·吉布森在“反犹”风波被好莱坞封杀后用来自自己故乡的投资拍摄了一部纯正的美式主旋律电影(本性难移的梅尔·吉布森依然在影片中借助军官之口对一个波兰犹太士兵冷嘲热讽)。当然,其中不变的是大量血腥残酷的肉体之苦,唯有超越肉体的苦痛,信仰的故事才能圆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梅尔·吉布森的暴力只是一种手段,通过修辞学层面上的辞格来传达出力量,如果说在美学层面的暴力所构筑的真实是带有真理的客观属性的话,那么修辞学意义上的暴力也最终只能被结构化为符号本身。《血战钢锯岭》的开篇就是火焰喷射器扫射的火龙,这段闪回刚好结束于道斯受伤被抬上担架,一前一后形成的受难到升华、弱者到英雄的封闭圆环,《勇敢的心》中的冷兵器、《耶稣受难记》中的木钉和十字架、《启示》中的毒箭,是自由、博爱与尊严在支撑着华莱士、耶稣和玛雅战士战胜这一切。《血战钢锯岭》中的道斯选择不拿枪,他的双手只能救赎不能杀戮,对信仰的坚守让他超越了战争本身的残酷性。在影片中导演简单地将道斯的父亲作为了其信仰的对立面。被战争的阴影困扰的父亲酗酒、家暴,让道斯在童年在恐惧中度过。道斯在“生父”与“天父”之间的选择并未经历太多戏剧性的时刻,他能用责任、爱国主义的世俗价值观和生父和解,也能用严守信条和祈祷来接受天父的祝福。在因为不遵守上级命令被关入牢房时,房间上方的窗户框如十字架般散发着光芒,道斯的挣扎真的就如同耶稣在受刑前的最后一刻,而圣母玛利亚会来安慰他。

       钢锯岭只是整个冲绳战役的最后收尾阶段,在1945年日本战败已经无可挽回之时,美军对冲绳的战争关系到能否尽快攻入日本的本土。在前期海战取得胜利的情况下,日本“神风”特工队在空中对美军造成了阶段性困难,但美军很快靠米彻尔航空母舰群重新掌握了局势,这时就只剩下冲绳岛南部的钢锯岭了。日军由于失去了空中和海中的主动权,所以只能利用冲绳的特殊地形做地面防御。冲绳南部不再是茂密的丛林和密集的渔村,而是布满了石灰石的贫瘠之地。日军利用石灰石筑建了密布的地下隧道,就像他们在硫磺岛所做的一样。美军显然过分自信了,他们在拥有了海空优势的同时,陆上3个陆战师军队也比日军的残兵败将有优势。但事实是残酷的,美军两个陆战师的进攻接连被瓦解,就像《血战钢锯岭》中道斯刚到冲绳时所面对的画面,他们第一次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血战钢锯岭》是部断裂的电影,前半部分的闪回显得过于冗长,像是《珍珠港》的翻拍版本,伊斯特伍德的《硫磺岛的来信》在处理战时生活的手法显然更加高明。提到《硫磺岛的来信》就能想到战争电影常说的“视角”问题,是战胜方的视角还是战败国的视角?伊斯特伍德在《硫磺岛的来信》和《父辈的旗帜》中的实践显然不能让人满意,因为我们发现其中的日本人仍然是构建在某种想象性质的图景之上,这与陆川在《南京,南京》中所犯的错误一样。他受天皇思想洗脑到内心残存的对家人的爱,这种爱击溃了这看似坚固的信仰,但事实真能是这样么?梅尔·吉布森全然的战胜者视角下,包括日军指挥官牛岛在内的任何一个日本人的名字甚至没有出现在影片中,我们看到道斯为日本兵处理伤口,这与其说是站场上的人道主义还不如说是道斯基督教信仰的展现。在影片结尾出现的一组交叉蒙太奇中,道斯手持《圣经》得到拯救,牛岛却不得不破腹自尽,基督教信仰击败了武士道精神,不管是在身体上还是精神上。

       梅尔·吉布森对战争场面的处理明显“老派”,虽然其中不乏他喜欢的血腥和暴力。梅尔·吉布森放大了“突然性”,你不会知道子弹何时何地在哪里出现,人物被击中都是突然性的。《血战钢锯岭》中的战争重新回到了传统好莱坞叙事上,就像斯皮尔伯格们所做的一样。镜头和剪辑都如同教科书般的工整。回想下近年来伊战主题的电影,大部分战争场面都是用手持跟拍长镜头来完成的,观众视角和士兵的视角重合,音轨中传来厚重的呼吸声,我们对他们的恐惧感同身受。在德·帕尔马的《节选修订》中导演甚至在士兵头盔上安装摄像镜头,然后将这些录像片段剪辑成一部电影。但《血战钢锯岭》中的视角重合镜头非常少,在第二次进攻中出现了少量几个但也是一闪而过。影片中道斯和战友联手打掉狙击手的桥段也是标准的美式幽默,几乎是所有好莱坞战争电影的标配。梅尔·吉布森用保守的方式来拍摄战争场面反而更加有力地衬托了道斯的传统价值观。在影片中那些残酷的杀戮镜头中同样也穿插着诗意慢镜头和特写镜头,这让人不得不联想到马利克的《细细的红线》,梅尔·吉布森的诗意是关于战靴跨过尸体、老鼠肆虐和恐惧的眼睛,而不是树木、花草和诗歌本身。这与其说是特汉柔情不如说是战争暴力的另一种释放,火焰喷射器在钢锯岭最后的战役中对摧毁日军坚强的防御阵地功效巨大,其巨大的火焰在吞噬着生命和罪恶,犹如《圣经》中被烧掉的罪恶之城索多玛,上帝的荣耀终将降临于此。

       在“视角”之外另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是《血战钢锯岭》究竟是一部“好战电影”还是一部“反战电影”?在梅尔·吉布森之前的作品中都传达出战争必要性的态度来,虽然战争残酷,但不经过战争就无法获得自由。道斯拒绝拿枪看似是反战主题的获胜,但不可否认的是道斯信仰的树立或者说建立的基础是在暴力性之上的。每个人都有拥有自己信仰的自由,在当今新自由主义思潮泛滥下,人们愈发感觉到这是个自我中心的陷阱。道斯手持《圣经》和牛岛手握短刀是否都是某种尊严与信仰的体现?好莱坞电影经常告诉我们,战争中的杀戮是必要的,因为这是为了保护我们的亲人和我们坚守的价值观。这种模式下的叙事要跳出“好战电影”的批判就必须借助情感的力量。所以我们看到《拯救大兵瑞恩》里牺牲战友生命拯救这个家庭仅存的儿子以及《血战钢锯岭》前半部分的情感主线,但《血战钢锯岭》中家庭个体的牺牲与国家利益的矛盾却相较前者被淡化了许多,意识形态上的自我救赎进一步得到彰显。在《硫磺岛的来信》中,小部分日本军队不可理喻地野蛮、未开化现象也许暴露了伊斯特伍德自己身为美国人的优越姿态,但本质仍然没有溢出现实的边界,同样《血战钢锯岭》中的牛岛和他的军队只是得到了一种片段化的“展示”,似如无血肉的木偶,战争场面中观众也感觉日本人似乎永远杀不完,但美国军队在战争刚刚开始就已经成片倒下,实际情况是在冲绳战役中日美军队损失总数是11:5,美军死亡1.25万人,这是美军太平洋战争中的最高作战损失。

       牛岛和他的军队如果不放弃防御战略(日本人认为战争中只采取防御战略是可耻的),美军也许更难攻破钢锯岭,电影中日本兵如同一个个鬼魅般游荡,夺取人的生命,道斯的梦境在现实主义的框架内反映了他对死亡的恐惧,但他从来没有因为恐惧而怀疑信仰,救出的75条生命都在佐证着道斯对信仰的坚守。梅尔·吉布森的电影总是以男性主人公最终与信仰世界和谐共存作为结束,无论其挣扎的过程是多么的血腥与冷酷,这些足以让观众窒息甚至避之不及,但最后他还是会伸出双手来拥抱现实世界。单就战争本身来说,《血战钢锯岭》在呈现残忍的杀戮时却没有在个人救赎之外给予战争更多的反思,在敌我阵线分明,主人公“不死”前提的引导下残忍的杀戮也变成了和平年代过剩的男性英雄主义的谵妄,但和平不能单靠信仰来维护,战争的批判也不能仅局限在“非正义”层面,任何对人性善的歌颂都不能忽略掉恶的另一面,否则道斯从钢锯岭黑暗地道中离开后见到那神启般的光明也不过是一片幻影。

 3 ) 《血战钢锯岭》和真实历史良心拒服兵役事件的出入。

一向以写实,粗暴阳刚著称的导演梅尔吉布森,跨别十年众望所归给我们带来了肾上腺素爆炸的《血战钢锯岭》。 让电影重新离开了大量的绿背景CGI技术。扎扎实实的拍到每一个爆炸,每一条血管被割掉后的喷张。实打实的爆炸和拍摄,最真实的展现二战的人间炼狱。用传统老牌的拍摄手法,慢慢铺展的剧情,让很多有人回想起了电影战争片的黄金时代。那种久违的古典烈酒的滋味!又重新回归了! 《血战钢锯岭》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故事很简单,讲述了一位叫德斯蒙特多斯的士兵拒绝拿武器上战场,只救人的虔诚基督教教徒。 那么真实的德斯蒙特多斯,和梅尔吉布森镜头下的德斯蒙特多斯有多少出入呢。在搜集网上和观看过关于多斯的纪录片后,给大家罗列了重要的一些部分。

1.关于“良心拒服兵役”(conscientious objector) “良心拒服兵役者”简单点说,就是上战场不拿武器只救人的“士兵”。多斯应该算真正意义上第一位“良心拒服兵役”者。而其实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已经有位叫阿尔文约克的人就干过,拒绝拿武器,但是后来中途放弃了。 所以多斯成了第一人。之后在越战时期,曾有两位士兵也效仿,分别是托马斯贝内特和约瑟夫G小拉普安特。可惜的是他们在越战时期就牺牲了。

2.关于多斯童年阴影 多斯的童年确实有阴影,他的父亲酗酒,正好那个时期美国大萧条,整个家庭弥漫着恐怖。终于有一天多斯的爸爸和多斯的小舅舅(多斯母亲的弟弟)都喝大发了。于是多斯的爸爸拿枪差点杀了多斯的小舅舅,而这时多斯的母亲上前去阻止了(并不是多斯上前阻止的),之后多斯的母亲报了警,多斯这时候才回到家看到了后阶段发生的事情,他的爸爸被警察铐走。于是多斯决定从此不碰武器。 而电影把这幕变得戏剧化,多斯的父亲拿枪想要干他母亲...多斯上前阻止。

3.关于多斯和他老婆 多斯是虔诚的基督教徒,这是受到她母亲的感染。而在多斯年轻的时候去教会,认识了同样年轻的多罗西。于是他们因为同一信仰同一梦想走到了一起。而电影中把这幕拍成了传统的爱情相识桥段:一位士兵看上一个护士,护士爱上了血气方刚的士兵。 但是确实后来多萝西成为了一名护士,但那是多斯在战场上受伤退役以后无法工作,多萝西要养家糊口,去考了护士职称。 而多斯和多萝西婚礼,是早在多斯去服兵役前就已经举行了。也就是说多斯是结完婚办理婚礼收完了红包以后才去服兵役的。电影中多斯因为不愿携带武器而不能参加婚礼,是为了增加戏剧冲突而已。 而在现实中,他在去战场前确实有2周的探亲假,但貌似被拒绝了。最后只给了3天。

4.关于钢锯岭 大家可以看一部由伊斯特伍德导演的《硫磺岛的来信》。里面更详细的展示了日本人在这些悬崖峭壁的岛挖的盘丝洞。在钢锯岭日本人也是这么干的。所以美国人刚上岛的时候,对这些悬崖峭壁很是头疼。 于是多斯和另外两位士兵一起用货网做了一个简易的攀岩的道具。而这个道具在电影中多斯到战场时候已经有了,而且还相当的完整,但现实中,这个攀岩的道具十分的简陋。

5.关于战友 现实中和电影区别不大,战友在初期非常排斥多斯这种不拿武器的做法。觉得他装腔作势,装上帝,你谁呀你?!所以大家都嘲笑他,排挤他,而且还拿鞋子物品砸他。至于电影里他被打得满地找牙,也是为了戏剧需要。在军营里被打成这样,是要受到严重的军规处罚的。

6.关于周六不工作祷告 多斯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所以他周六真的是不工作呀,虔诚的祷告呀。起初在军营的时候就是这样。后来上战场实在没办法,只能周六也“上班”。但是上班前,他也必须祷告。这就有了电影里上战场前士兵都在等他的祷告。

7.关于法庭审判 电影中他父亲来救场。现实中当然没有了。只是多斯的父亲确实有在外场联系了教会的战争委员会,这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最后在拒绝2周探亲假后,重新给了多斯3天的探亲假。

8.关于救援日本兵? 电影中有一段是多斯在地洞了救了一位日本兵。 这一段是在纪录片里多斯的战友的描述。当然了,这位战友因为政治正确,他的用词非常小心,说得很含糊。一会说的是日本士兵威胁了多斯,一会说只是看见了某个日本兵有美国式包扎。而且多斯因为大爱嘛。等等等等。但是至于到底有没有这件事情,至今还是一个小秘密。

9.关于多斯脚踢手榴弹 这个是真的,只是不是日本兵投降扔手榴弹。而是在一个夜晚,他们经过了日本兵的一个巢穴,被突然扔过来的手榴弹吓蒙了,说时迟那时快,多斯一脚踢开。最后手榴弹在空中爆炸,炸伤了多斯的腿。之后多斯坐在原地等了5小时担架才过来,但是抬没两步,多斯发现有战友比他伤势更严重,决定把担架让给战友,自己走下去,而这时他被日本狙击手打中胳膊。再次负伤。

10.关于多斯的后来 电影后面真实镜头,是电影的一个升华。看完电影大家全体起立鼓掌。真正的反战核心就是得到世人的认同的价值观。 现实中,多斯荣获荣誉勋章,收到总统接见等等。但之后多斯的生活并不容易。他负伤太重,被认定为90%残疾。接受了将近5年半的治疗。1976年以后,完全失聪。1988年接收人工耳蜗手术才恢复听觉。

因为战争多斯失去了劳动能力,他的妻子变成了家里的劳动力,去考取了护士职称,全职工作,增加家里收入。多斯兑换了政府给的保险,买了一个四亩地的小房子。他和妻子生了一个儿子,平时在小房子的草坪里种植一些水果和蔬菜,但是最后为了全面维持生计,那块草坪拿来耕作用了。之后多斯健康允许,开始尝试做一些兼职,比如维修工,家具工等等。

1991年,多斯的妻子多萝西患上了乳腺癌,并死于一场车祸,而那次车祸正是多斯载着多萝西去医院的路上。

1993年,多斯再婚,赢取了第二任妻子,叫佛朗西斯。

2006年,多斯去世。

支持我的话还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大聪看电影

 4 ) 《血战钢锯岭》的真正战场,并不在钢锯岭……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人踊跃应征入伍。 在戴斯蒙德•道斯所在的堪萨斯小镇上,甚至有人因为体检不合格无法从军而自杀。 道斯也满腔热血,一心报效祖国,他的入伍得到了家人的首肯和未婚妻的支持。

道斯和未婚妻吻别,奔赴战场

在军营中,他结识了一群战友,并在体能测试中表现优异,获得上级的肯定。 但随后尴尬的事情发生了,因为不能杀人的信仰,他拒绝触摸枪械,成了一名违抗命令的拒服兵役者。 坚持信仰的后果令他饱受屈辱:战友侮辱他是懦夫,军方企图用精神障碍做借口把他赶走,上级怂恿团队排挤殴打他,一切都失败后,他们把他送进监狱,接着又要把他告上军事法庭。 但所有这一切,都无法阻止这个年轻人注定要手无寸铁走向战场的命运。

也许一开始,我们也跟片中的其他人一样,觉得他有点傻,有点轴。 就像萨姆•沃辛顿所饰的上尉说的,我们都清楚,文明世界的法则在战场上是失效的,不是你杀我就是我杀你,不带枪就上去,那不是脑子有病自寻死路吗?

萨姆•沃辛顿饰演上尉

电影没有回避战争的残酷,新兵蛋子们在奔赴战场之路上领教了打仗不是闹着玩的。 他们看到迎面而来的卡车上,尸体被胡乱被堆叠在一起,死去的士兵就像肮脏的货物一样从战场上运走。 还有满车的伤员,有的面容被毁惨不忍睹,有的满脸纱布鲜血还在渗出,也有的失去了手臂,他们虽然活着,眼中却已没了生气,仿佛他们的灵魂已经留在了战场,只有一具具躯壳逃了出来。

而这一切,跟真正的人间地狱钢锯岭相比,又显得洒洒水了。 我很喜欢看战争片,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黑白老片,到公认的反战杰作《现代启示录》《全金属外壳》,再到新世纪的热门美剧《兄弟连》《太平洋战争》,都是我心目中的经典。 看多了之后,战争电影中断手断脚,肚破肠流的血腥场面,已经很难激起我的生理反应了。

《拯救大兵瑞恩》(1998)中的登陆战曾经是尺度巅峰

但《血战钢锯岭》却让我找到了第一次看R级战争片时的震撼和惊骇。 死神在战场上游荡,高效无情地收割灵魂。一个龙套角色,前一秒钟还在说着台词,下一秒就被子弹穿透了钢盔。 你死我活的冲锋和厮杀中,一个美军战士被射成了喷血的布袋,一排日本兵被火焰点燃成串烧,匕首胡乱地扎入敌人的眼珠,人体被手雷撕成两截。有伤员拖着血肉模糊的双腿,喊着我好害怕,鲜血和泥浆混在一起,模糊了他的面容。 当然,我没有见过战争的真貌,但毫无疑问《钢锯岭》是我在银幕上所见过的尺度最凶猛的战争戏。最起码,它丝毫没有遮遮掩掩那些破碎的肢体、横流的内脏、狂涌的血浆,它最大程度地接近我们想象中的二战战场。

曾经有人讨论,为什么世界上每隔几十年就会爆发战争,是人类永远也学不会和平的重要吗? 恰恰是因为,和平年代,人们会将战争浪漫化、娱乐化,尤其是在影视游戏等娱乐高度发达的今天,许多年轻人甚至觉得上战场杀人是一件很酷的事。 而《血战钢锯岭》这样的电影让人们清醒。老天作证,战争没有丝毫美的地方,那是人与人之间,用尽一切可能的手段夺取对方生命的过程,人性中任何丑恶不堪的东西,都在战场上暴露到淋漓尽致。

就在这片血与火交织、撒旦的化身肆虐之地,道斯的战友们也震惊了,这个曾经被他们视为胆小鬼的瘦弱男孩,竟然身怀出常人难以想象更无法匹敌的勇气。 战场上,每个人都在拼命抓住一把枪,就像溺水的人的把手伸向一把稻草一样急迫。而这个手无寸铁的年轻人,却坚定无畏地穿梭在枪林弹雨中,奔向每一个“医疗兵救救我”的发声之地。 当大部队撤离,他决然戴上钢盔,再度冲向那所有人都不想多停留一秒的烈焰焦土中。他脑中唯一的念头是,上帝啊,请让我多救一个吧。

本片导演是梅尔•吉布森,他自编自导的史诗片《勇敢的心》国内影迷都非常熟悉,在奥斯卡赢得了多项大奖。 当年《勇敢的心》上映后,有影评人表示,那种幼稚的英雄主义,并不符合历史真实。我估计《血战钢锯岭》在国内公映后,也多少会招来类似的批评之声。

硬汉导演梅尔•吉布森

公平地讲,他们的批评并没有错。但《勇敢的心》也好,《血战钢锯岭》也好,它们的职能并不是亦步亦趋临摹历史(而且其实历史上的道斯比电影里牛逼多了,比传奇更传奇)。 观众需要的,是影片中那份高度纯粹的英雄主义。不管有多少戏剧加工的成分,它们确实有着让人泪流满面的力量。

当美国大兵与野兽般的日本兵厮杀的同时,真正的战争,也在道斯的灵魂中上演。 就像梅尔•吉布森另一部导演作品《耶稣受难记》中的耶稣一样,他也曾几度怀疑信仰,几度情绪失控。最终,他凭借意志守护了信仰,并赢得了人们对他信仰的尊重。 他让所有人明白,信仰不是一桩可以功利计算的生意,它是文明世界的人们赖以自我支撑的基石。就像道斯对未婚妻说的,如果我连信仰都没有了,无法想象还能怎么活着。

从实用主义的角度,如果每个反法西斯战士都能拿枪,可以杀敌和保护自己,当然能更快结束战斗,拯救更多的人。 但这样所赢得的,只是一个人人缺少信仰、对心怀信仰者毫无尊重的世界。如果世界变成了那样,和被法西斯占领,又有多大的区别呢。 道斯的信仰之战的胜利,意义不亚于钢锯岭战役的胜利,甚至不亚于二战反法西斯的胜利。 信仰是人类最强大的武器,义无反顾奔向死亡之地的勇士们,为了所爱之人的生命,为了祖国的尊严,为了人性的自由,为了身为士兵的荣誉而战,归根到底,他们都是为了一份信仰而战。

 5 ) 逆境下的信仰

信仰是人精神意义上赖以存在的基础,是我们平衡物欲的工具。大多数人选择的是符合社会主流价值的、更容易生存下来的信仰。而如果选择偏离主流的信仰,我们为了捍卫信仰所付出的努力就注定要比其他人更多一些,这条路也会坎坷崎岖。

看完Hacksaw Ridge我想起爸妈以前总叮嘱我的一句话:人不能太怪。虽然多年来一直被这么警告着,我还是选择做了一个怪人:内心深处,比起来自社会的评判标准,我更相信通过自我审视得出来的一套理论。我想,如果不是冒着枪林弹雨救了几十条人命,成为人人景仰的英雄,Desmond Doss在他人的眼里也一样只是个普通的怪人:身为一个军人宁愿蹲监狱也不肯拿枪。不了解他的人只会简单地把这个信仰误解为懦夫行为。

每个人不同的经历一定程度上造就了我们不同的信仰,各种各样的信仰又让我们成为了不同的人。Desmond小时候打架用砖头砸晕自己兄弟后仿佛接受神谕一般正好看到了墙上的十诫之一:不可杀人。长大后他对醉酒施暴的父亲举枪,虽未按下扳机,但也感受到自己戾气的可怕。这些经历让他坚定了从此绝不碰枪的信仰。经历的不同多少让我们成为彼此眼中的怪人。

Desmond严格执行自己不杀人的原则,到底要的是什么,也许他自己也无法说出个究竟。是反对暴力吗?不尽然。你也许会注意到:其实Desmond并不反对战争,并不反对他人杀人。他上战场做医疗兵虽是救人性命,但实质上也是为杀人的人服务。有段情节更能说明这点,在救援负伤的中士时,Desmond用一块布拖着中士,一边自己在前飞奔带他撤离战场,一边让他开枪射杀追上来的日本人。这有点“救命我来,杀人你去”的态度。可见他理解战争的意义,并不绝对反对杀戮。他只是自己下不了手,因为这是他自己的信仰。

说起来有趣,信仰似乎并不是理性的,有时候也没有逻辑,但正是这种不完全理性让信仰成为了我们自由意志的证明。很多时候我们坚持信仰的理由太脆弱,只是刚好够说服自己一个人而已。所以Desmond并没有成为向世界宣扬非暴力的圣人,也并不去阻止他人杀戮。“不杀”只是他给自己一个人定下的原则而已(同时也是他作为基督复临安息日会信徒的教条,但并不矛盾)。这些信念让我们成为了和别人不同的人,也让我们感受到自己是独立的个体,而不是随着社会既定程序运行的一个零件。

我们身在社会中,特别是影片中战场这样极端的环境,为了服从秩序,个人的信仰就变得难以捍卫。社会对每个人的行为有预设的期待,军营更是需要绝对服从的地方。过于纵容每个人按照自己的信仰各行其是必然导致社会运行的低效,这个道理谁都懂,不过多讨论。

但我仍相信社会既需要秩序,也需要自由和包容。我们宁愿看到那些闪耀着人性光辉却稍显离经叛道的信仰被温柔以待,而不是每个人都道貌岸然地标榜一致的道德标准,内心深处却各怀鬼胎。我也可以预料到会有一堆热血军事宅会在评论区大喊:打仗就是要冷血,纵容圣母婊大家都玩完。Desmond的不朽事迹就是给这些绝对化的论断一个响亮的耳光。他让我们看到:即使是偏离主流的个人信仰,仍然可以通过执行者的诚意和努力被主流社会认可。因为这种个人信仰和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最终目的是一样的:为了更多人的福祉以及最终的和平。

因此影片也在时刻地提醒我们不要忘了战争的目的是为了和平。作为战争片,Hacksaw Ridge所展现的战场上宛如地狱般的残酷气氛和以往战争片所渲染的紧张刺激感是风格迥异的。我相信这种写实的表现手法就是为了告诉我们:战场不是一个为了展现英雄主义而存在的有趣的地方,我们只是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被迫用战争手段来捍卫和平。正因为善良的人们秉持着这样的信念走上战场,Desmond的不杀信念才能在夹缝中最终生存下来,也让他最终有证明自己的机会。

但是坚持自己的信仰从来都不是那么可以乐观的事。影片在表现个人信仰与集体秩序的矛盾方面还是显得有些理想化。其中两个细节我个人就觉得有点过。一段是全连士兵花十分钟时间等Desmond做完周六祈祷再发动进攻。一段是在战局紧张之际Desmond却坚持让人帮他取回掉落的圣经。这两个情节固然体现了Desmond重新赢得了他人的尊重甚至反过来动摇了集体的价值观,但从实际情况来说,如果真这么做,也许会影响战局或危急他人生命。所以我觉得这两点在战争中并不是可以向个人信仰妥协的部分。而另一点比较可悲的是,前半部分Desmond可以幸免军事法庭的裁决,其实一部分也是靠了老爸老战友的关系。现实比理想还是要残酷太多,社会发展到今天这一步,并不会给偏离主流的个人信仰太多生存空间。我们应该意识到,比起Desmond,有更多人在维护自己信仰的战斗中最终消亡或者屈服,并没有熬到那个让自己来得及发声的时刻。

因此作为少数闪现了信仰光辉的个例,Desmond的故事更值得为人传颂。这样的壮举需要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勇气。对Desmond来说,信仰和纪律的斗争就已经够激烈了,生命只能远远地排在后面。所以当上尉问他你能为这场战争做什么的时候,他的回答是我已经准备好了献出生命。上尉告诉他:你的命没法帮我们打赢这场战争。 但我想说:他救回来的那些命可以。

 6 ) 《血战钢锯岭》之电影与现实的对比

资料出处:http://www.historyvshollywood.com/reelfaces/hacksaw-ridge/

1、电影演员与真实人物原型



2、戴斯蒙德·道斯参军的原因
    "I felt like it was an honor to serve God and country," Desmond said. "We were fightin' for our religious liberty and freedom."
    为上帝与国家服务,为宗教与自由而战。

3、拒绝持枪的原因
    he refused to carry a weapon because of his personal and religious beliefs as a Seventh-day Adventist
    信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I wanna be like Christ go savin' life instead of takin' life and that's the reason I take up medicine."
    不要杀人,而是要像耶稣一样拯救世人。
    Desmond believed that his father would've killed his uncle (his mother's brother) if his mother hadn't stepped in. Desmond vowed that would be the last time he ever touched a gun.
    小时候看见父亲差点拿枪打死舅舅,从此发誓不碰枪。电影里舅舅的角色换成了母亲。

4、戴斯蒙德·道斯参军前就一直喜欢助人为乐吗?
    Yes. "He was always helpful to people," said his brother Harold
    哈尔·道斯的证实。
    Instead, Desmond took after his mother, Bertha Doss, who taught him about compassion, helping others, and the importance of following Christ.
    母亲教育他要有怜悯之心,帮助他人,信耶稣。
    His sister Audrey recalled a time when they were young and Desmond went the extra mile to help victims of an accident.
    他的sister奥黛丽的证实:徒步去3英里外的医院献血。献血这段电影里有拍出来。

5、现实中的多萝西是护士吗?
    Dorothy Schutte was not a nurse when she met Desmond. She didn't get her nursing degree until years later, after the war, when she needed to help support their family. Desmond's injuries and disabilities from the war left him unable to have a full-time job.
    起初不是,战后戴斯蒙德·道斯受伤无法全职工作,多萝西为了养家考取了护士资格。

6、现实中两人什么时候结的婚?
    The Hacksaw Ridge true story reveals that Desmond Doss married Dorothy Schutte on August 17, 1942, before going on active duty.
    两人第一次相遇于林奇堡的一间教堂,1942年8月17日两人结婚,和电影里不同的是,此时戴斯蒙德·道斯还没有前往部队服役。

7、因为拒服兵役而被送往conscientious objectors camp?
    Yes, but he tried to explain to the army that he still wanted to be in the military and do his part, just without having to kill.
    通过不断解释,最终留在了军队,但他仍然是conscientious objector。

8、现实中真的有被队友欺负吗?
    "You know, he'd say his prayers at night and everything, and some guys took their shoes and threw shoes at him and threw things at him, made fun of him right out in the open,"
    队友嘲笑他,扔鞋子,但是没有电影里掀床和殴打这些情节。
    After a month of being in the infantry, the army decided to grant him his wish and transferred him back to the medical corps.
    一个月后,他被转为医疗兵。

9、星期六拒绝工作?
    Yes. As a Seventh-day Adventist, he believed in an adherence to the Fourth Commandment, which says to keep the Sabbath day holy. This meant from sundown Friday until sundown Saturday, he devoted himself to prayer.
    是的,电影里也有讲到,是因为信教的原因,不过captain不同意他这样做。

10、Jack Glover(萨姆沃辛顿饰演的角色)希望戴斯蒙德·道斯离开营队?
     "and I suggested that, in my opinion, Doss should be transferred." It should be noted that after later fighting alongside Desmond, Jack Glover's opinion of him changed entirely. "
    是的,不过在一起并肩作战之后,Jack Glover改变了对他的看法,想不到他最后还救了Jack Glover一命。

11、召开听证会开除戴斯蒙德·道斯?
    Yes, as his officers grew less tolerant of his refusal to bear arms or work on Saturdays, they convened a meeting to discharge him on a Section 8 for mental instability.
    长官们召开听证会,希望以精神问题为由开除他。
    ' To me, I feel I'd be a very poor Christian to accept a Section 8 off my religion." Desmond told Colonel Cooney he would be just as good of a soldier as him. The officers relented and knew Washington would never approve a Section 8 solely on religious grounds.
    但是他们也知道,如果只是宗教原因,华盛顿方面是不可能赞成这次开除的,所以最后妥协了。

12、因为拒绝持枪的原因被威胁送上军事法庭?
    Yes, but things didn't escalate as far as they do in the movie. While training in the U.S., an officer by the name of Capt. Cunningham got into an argument with Desmond and told him only those men who participated in rifle training were allowed passes to go into town.
    没有电影里那么严重。Capt. Cunningham威胁把他送上军事法庭,但被另一名长官制止了。不过后来Capt. Cunningham没有批准他回家探亲的休假。

13、父亲出面找前任长官改变庭审结果?
    his father contacted the chairman of the church's War Service Commission in Washington, Carlyle B. Haynes. The chairman made a call to the regimental commander, Colonel Stephen S. Hamilton, asking if it was necessary for him to come investigate the situation with Desmond Doss.
    首先道斯没有被送上军事法庭,其次现实中是父亲联系了教会的一位主席,主管战争事务的,这位主席又联系了部队的团长,最后争取到了3天的探亲假。

14、上战场前和多萝西的见面以及离别?
    Yes. "When the train pulled out, I waved goodbye to her, and I tell you, it leaves you a very low feeling, knowing you may have seen your wife for the last time," recalled Desmond.
    和电影里一样感人,而且当火车驶经家门口时,戴斯蒙德·道斯将字条绑在砖头上扔给了在家门口伫立眺望的父亲。
    
15、救助日本兵?
    It seems likely that this is true, at least according to the stories told by some of his comrades who found an American bandage on an enemy soldier. "I don't know how bad the man was hit," said a fellow soldier, "but there was one found with a bandage on his arm, an American bandage."
    情况基本属实。可能有一些简单的包扎,但是并没有像电影里的那样将日本兵从悬崖上运下来。

16、美国进攻冲绳的原因
    A fact-check of the Hacksaw Ridge movie supports that the United States invaded the island of Okinawa in order to use the island as an air base for an invasion of mainland Japan
     攻下冲绳,作为一处空军基地来使用。

17、钢锯岭有多险恶?
    Okinawa's Maeda Escarpment is an approximately 350-foot high ridge that runs across most of the island of Okinawa. "The Japanese had been there for years," said the real Desmond Doss. "They had that mountain honeycombed and camouflaged, it looked like natural terrain. That's what we had to face."
    Maeda悬崖(电影中的钢锯岭)是一座横跨冲绳岛的山脊,高达350英尺(106米),日军在上面布满了暗道,并进行了伪装。

18、攀爬悬崖用的网
    Yes, and medic Desmond Doss was one of the three men who volunteered to go up the ridge and hang the cargo nets (something not shown in the movie). They were the same cargo nets that the men had used to climb down from the army personnel carriers into the landing crafts that took them ashore.
    就是运输船上用于攀爬的网,而且是由包括戴斯蒙德·道斯在内的三个人负责悬挂的,电影中并没有展现这一情节。

19、戴斯蒙德·道斯在战场上杀过日本兵吗?
    "Between me and my buddy was these hand grenades," said Desmond. "All I had to do was just pull the pin and I knew I had some Japanese." Realizing that taking out the enemy in the hole would protect his men from possible death, he later said that this was the greatest temptation of his life. "I thought of what I heard before, 'Thou shalt not kill.' God gave life and I didn't want to take life."
    感谢网友@Samuel回复,这里应该是没有杀日本兵。

20、医疗兵是日本军队的重点攻击目标吗?
    Yes. The Japanese focused on taking out medics in order to demoralize their enemy.
    医疗兵确实是日本军队的重点攻击对象之一,目的是为了打击美军的士气。电影里有提到这一段,他们把所有会表明医疗兵身份的标志都去掉了。

21、队友撤退之后,戴斯蒙德·道斯还留在钢锯岭上救人?
     "I had these men up there and I shouldn't leave 'em," said Desmond. "They were my buddies, some of the men had families, and they trust me. I didn't feel like I should value my life above my buddy's, so I decided to stay with them and take care of as many of them as I could. I didn't know how I was gonna do it."
    确实如此,因为戴斯蒙德·道斯不愿放弃这些出生入死的队友。

22、戴斯蒙德·道斯真的是用绳索将伤员一个一个地运下来的?
    Falling back on his experience helping rescue flood victims when he was younger, Doss fashioned a special sling that enabled him to lower the men one by one to safety.
    戴斯蒙德·道斯利用自己以前在西弗吉尼亚州救助灾民时的经验,将绳索做成特殊形状,最后将伤员一个一个地运送了下来。
    
23、戴斯蒙德·道斯险些死于战场,因日本兵开枪时卡壳而躲过一劫?
    While lowering the men down the ridge, the Japanese had a clear shot at Desmond Doss. Though it's not depicted in the movie, one Japanese soldier recalled having Desmond in his sights, but every time he went to fire, his gun jammed.
    戴斯蒙德·道斯在悬崖边运送伤员时被日本兵发现,但日本兵每次开枪都会出现卡壳的情况,只能说上帝在保佑他。

24、总共救了多少人?
    Doss estimated the number of lives he saved to be 50, but his commanding officer wanted to credit him with saving 100 lives, so they compromised at 75 (Library of Virginia).
    自己估计50人,长官给他邀功100人,最后取中间值75人。

24、在战场上救人时情况有多危险?
     "When you have explosions and bursts so close you can practically feel it, and not get wounded up there when I should have been killed a number of times. I know who I owe my life to as well as my men. That's why I like to tell this story to the glory of God, because I know from the human standpoint, I should not be here."
    身边多次近距离的爆炸,但最后死里逃生好几次。戴斯蒙德·道斯花费12小时时间救了75人,平均约每10分钟救出一人。

25、现实中在攻打钢锯岭前有读圣经的片段?
    Given that Desmond was the only medic left in B Company, he agreed to go but requested that he first be given time to read his Bible.
    还真有,读完圣经才攻打,结果成功拿下。

26、戴斯蒙德·道斯最后被手榴弹炸伤?
    So I just quickly took my left foot and threw it back to where I thought the grenade might be, and throw my head and helmet to the ground. And not more than half a second later, I felt like I was sailin' through the air. I was seein' stars I wasn't supposed to be seein', and I knew my legs and body were blown up.
    躲避及时,只是炸伤腿和身体,大白天看见了星星。

27、最后还被日本狙击手补了一枪?
    Desmond gave up his stretcher to the man, but while waiting for help to come back, he was wounded again, this time by a sniper's bullet that shattered his left arm.
    将担架让给他人,在等待救援时被日本狙击手的子弹击中左臂。

28、圣经在受伤后丢失了?
    Yes. In a letter home to his wife Dorothy, written on May 31, 1945, he informed her that while being treated on the hospital ship Mercy, he realized he had lost his little Bible when he was wounded.
    确实如此,不过最后被B连的兄弟给找回了。

29、为什么戴斯蒙德·道斯在持枪问题上毫不妥协?
    "I knew if I ever once compromised, I was gonna be in trouble," said Desmond, "because if you can compromise once, you can compromise again."
    坚持信仰不动摇。

30、战后的戴斯蒙德·道斯
    After WWII, Desmond received a modest pension from the military, but due to his disabilities from his injuries, his wife Dorothy got her nursing degree and had to work full-time to help with their income (in the movie she is already a nurse when they meet).
    They grew their own fruits and vegetables to help sustain themselves and eventually farmed the land. Desmond also worked part-time as a cabinetmaker and tried various other jobs that his health would allow, including raising tropical fish, door-to-door sales, and working as a maintenance man.
    战争致使戴斯蒙德·道斯的身体90%伤残,肋骨和肺损坏,花了五年半治疗,但过量的抗生素又使他失聪。后来多萝西做全职护士来养家,并且他们用保险金买了四亩地来支撑生活。戴斯蒙德·道斯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来补贴家用。多萝西后来因乳腺癌和车祸去世,戴斯蒙德·道斯1993年再婚,2006年去世。

 短评

这部片子最牛逼的,把钢锯岭拍成了寂静岭,把鬼子拍成了鬼。第一次被一部战争片的恐怖场面吓到,感同身受于士兵的恐惧。

9分钟前
  • 巴伐利亞酒神
  • 推荐

以我有限的观影经验,优秀的战争片不会美化战场,不会粉饰死亡,不会矮化敌人,不会无视常识,最重要的,不会宣扬战争。这个片子基本都做到了。

11分钟前
  • 咸菜帮老大
  • 推荐

枪林弹雨过,片叶不沾身。信仰没能改变战争,但也没让战争改变自己。梅尔·吉布森的宗教狂热病和个人英雄主义都让我想BB,但因为有本命在闭着眼睛也要给五星啊~(只有加菲才能这么一脸阳光的面对杀戮和暴力,五好青年的笑容太美!!!)

16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3.5 前半小时和爱情戏俗得发指,从入伍开始才走上正轨,上战场就很好看了,虽然时不时出现的槽点还是会让人出戏,但最后成功被煽到。Bromance基友的存在感和感人程度抵十个女主告诉我不是一个人。对加菲的印象也大有改观。

19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推荐

“每个人的信仰都值得尊重,这就是最真实的我们” 我操,好久没看到如此热血经典范儿的电影了!复古老派,却看得老泪纵横。继上一部导演作品《启示》后,阔别十年的梅尔·吉布森依然出手不凡!恍惚在看2016的《地心引力》《勇敢的心》《拯救大兵瑞恩》《辛德勒的名单》…(短评也得老干部一点

23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有个印象很深的片段,首战第一晚他与战友两人坐在战壕里,战友开了一个罐头问他怎么不吃。满脸黑漆漆战灰的道斯笑着摆了摆手说:我不吃肉。多么可敬的人啊,他的信仰无法改变战争,而战争却拿他看似最普通的信仰也无可奈何。

27分钟前
  • littledepp
  • 力荐

1.战争场面确实不错,子弹穿透头颅以及被炸毁的半个身子。2.感情线的设定有一种豁出去的庸俗。

31分钟前
  • frozenmoon
  • 还行

谁告诉我加菲猫的哥哥最后去哪了?

36分钟前
  • 灰狼
  • 力荐

打仗真不需要120帧

39分钟前
  • 汽车大师
  • 力荐

无需多做评价,最好的评价就是开篇的字幕——a true story

44分钟前
  • 梦羽灵泉
  • 力荐

没有真人真事加持,你真会觉得,梅尔·吉布森是一枚假天主之名的神棍。当真实不可思议到某一个程度,你就会觉得,它怎么可以比电影还假啊。但这么老派的关乎个人信仰的电影,傻纯真的故事,看起来还是令人动容。电影是《全金属外壳》的两段式结构,大段的平静和抗争后,突然进入手撕鬼子的地狱模式。

49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这部电影工整的格局,宏大的场面和充沛的感情都足以让人重拾久违的心潮澎湃,尤其是战争题材才能带来的那种感动。宝刀不老的梅尔.吉普森用这份“老派”的扎实再次诠释了“勇敢的心”:真正的勇敢并非骁勇善战,而是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忘初心,坚守信仰,并秉持自己始终不会放弃的那份纯粹。

53分钟前
  • 饮歌
  • 推荐

观众纷纷表示:前一个小时简直昏昏欲睡。你看,不管是屏幕内外,大家关心的、想看的都只是流血、战争与死亡,没有人关心你的选择和信仰

56分钟前
  • 瑾朵朵
  • 力荐

李安想告诉我们英雄是会软弱会迷茫的平凡人,梅尔吉布森告诉我们英雄都是神一样的人。但是这部片的好处是,同样是展现人的神化,它可比手撕鬼子的剧真实多了。大概是因为真正的神从来不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常人难以企及,他只是谦卑地认为自己做的还不够。克制是最大的美德。

59分钟前
  • 李小丢
  • 力荐

真实故事非常值得尊敬,但是这种满屏飞肠子的宗教狂热/主旋律的抗日神片风格实在不能认同。槽点多到数不过来,加菲主角光环大到可以徒手接手榴弹,队友捡回来的圣经可以直接穿越成入党申请书,日军智商战斗力全程不在线,没烧悬崖边的绳索,也不知道往下扔炸药包,啊…还有那迷之展开的感情戏…

1小时前
  • 弥呀
  • 还行

救人75命,胜造525级浮屠。

1小时前
  • 朝暮雪
  • 推荐

看完觉得吹牛啊,结果片尾出现正主时震惊了,再一查历史,真实道哥居然比电影里还开挂,真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当下好莱坞难得一见的右派电影,梅尔吉布森甩掉了神神叨叨,拿出宗教信仰和残酷战场,战争场景真实血腥,令人发指的牛逼 #这战争场景要是3D高清估计得看吐了#

1小时前
  • davekozg
  • 推荐

青少年时期及父辈们的经历,永远是艺术家创作的源泉。看外国老一辈导演们的“老派”作品,当然有着强烈的共鸣与认同感,同时也为自己一代人由于时代的限制,在创作上的无语和失职而感伤。

1小时前
  • 谢飞导演
  • 推荐

特别老派的热血直男片,甚至觉得叙事目的性强烈到有些直白。然而,就是好看。前半部分就是压制观众情绪,后面的战争就是帮主角和观者释放,去证明主角。战争场面太硬了,血腥可怕,看到紧张,如炼狱一般。我认同他的那些信仰?胡开尔啊!真正让人激动的,还是见证普通人创造的奇迹,因为这是真的。

1小时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队伍配置中奶妈的重要性

1小时前
  • 失控的小跳蛋!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