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磺岛的来信

剧情片美国2006

主演:渡边谦  二宫和也  加濑亮  中村狮童  伊原刚志  裕木奈江  松崎悠希  

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播放地址

 剧照

硫磺岛的来信 剧照 NO.1硫磺岛的来信 剧照 NO.2硫磺岛的来信 剧照 NO.3硫磺岛的来信 剧照 NO.4硫磺岛的来信 剧照 NO.5硫磺岛的来信 剧照 NO.6硫磺岛的来信 剧照 NO.13硫磺岛的来信 剧照 NO.14硫磺岛的来信 剧照 NO.15硫磺岛的来信 剧照 NO.16硫磺岛的来信 剧照 NO.17硫磺岛的来信 剧照 NO.18硫磺岛的来信 剧照 NO.19硫磺岛的来信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21 08:44

详细剧情

中途岛战役失利直接宣布了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失败,负隅顽抗的日军依然坚守日本最南端的小岛—硫磺岛。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岛,却上演了二战太平洋上最惨烈的战争。  栗林忠道中将(渡边谦 饰)是日军在硫磺岛的指挥官,负责这道日军最后的防线。栗林中将大力改革日军内部的陋习和不足,并设计出一整套对付美军、以拖延为主的作战方案。虽然他和日军的二万名官兵都上下齐心,但面对占尽空中优势的四万名美军士兵,栗林知道这将是一场没有归路的战争。  在最后的战争之前,栗林写下了他最后的家书……

 长篇影评

 1 ) 《硫黄島からの手紙》

PS:硫磺岛是日本火山列岛的一部分,属西太平洋小笠原群岛。该岛差不多在台北正东,东京正南,距东京一千多公里。美军占领了硫磺岛,重型轰炸机从这里出发,轰炸日本全境。1945年2月19日至3月26日,这里爆发了二战中太平洋战场上最惨烈的战争。日军在几乎完全孤立的岛屿上进行抗登陆战,以两万之众,依托工事抗击了十万美军整整一个月之久,若非后来日军储备的弹药物资消耗殆尽,恐怕美军的胜利还没有这么迅速。为了这个地处战略要冲的弹丸小岛,美军付出了近7000阵亡,19000人负伤的惨痛代价。

  我不喜欢日本,尽管我是学日语的,尽管我也喜欢看日剧,或者日影。
  但是一个中国人,很难做到喜欢日本。
  毕竟历史是真的,他时刻提醒我们,何谓战争,何谓敌人。
  但是,这部电影给我的冲击就是让我反思国家与人民,更简单的说,每个打仗的人其实都是血肉之躯。
  硫磺岛?对地理差不多遗忘的我已经记不起他的具体位置。
  只是知道这是一场关于二战,关于太平洋战争。
  并且伤亡惨重。
  片子一开始就是二宫在向自己的妻子写信说,我们不停的挖掘,挖的其实就是自己的坟墓。
  我说过每个打仗的人都有儿,有女,有父母。
  没有一个人愿意打仗。
  打仗其实是国家的意愿,却强迫在百姓身上。
  二宫扮演的西乡只是一名普通的面包师,老婆还有了身孕。
  他一心想着如何回家,如何见到自己的女儿。
  没有什么英雄的含义的限定,每个人都是英雄。
  就像《CRASH》里正与恶的定义从来都不是一定的。
  不喜欢中国战争片里所谓的冲锋陷阵的英雄,每个人都是大义凛然的。
  那不真实,太不真实。
  英雄从来都是普通的,英雄也想过逃跑。
  战争从来也都是残酷的。
  日本人也好自杀,因为他们的人们不会原谅他们投降。
  不知道这算不算一个民族的悲哀?
  影片最震撼的人的地方就是:
  “当那个因为爱马被炸死而垂泪的奥运会马术冠军西竹救治重伤的美军士兵。
  当美军士兵伤重身亡后西竹找到一封他母亲的家书,念给大家听。
  当那个幻想着回家和妻子团聚,看看自己未出生的女儿的西乡掩埋粟林后挥着铲子扑向抢走粟林心爱手枪的美国大兵……”
  如此种种都铭记在心。
  就算再可恶的日本人,他们同我们一样都是人,都是在盼望着回家,盼望着结束战争。
  就如清水所说:我以为美国人都是胆小的,但是读到那封信时,我才知道他的妈妈跟我的妈妈没什么不一样。
  同样的嘱咐,同样的担心。

 2 ) 我心中的本年度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

这部紧跟着《Flags of Our Fathers》拍摄的姐妹篇,同一历史背景下给人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集合日本的精英演员,借助Clint Eastwood的心和眼,我们又一次深刻的反思战争,找寻那比战争更加可怕的东西。

敌人来侵犯我们的领土,作为军人当然要保家卫国,但是战争因何而起呢?你不炸人家珍珠港,美国人犯的上跑这么远过来打你吗?国家的罪过理应由决策者承担,不该让人民受难。虽然战争是国家意愿,不是个人的,但可怕的是国家总是可以把这个意愿通过各种手段悄悄的转化成人民的意愿,就像那位将军,他已经分不清两者的区别,就像双方的母亲写给儿子,“做正确的事,因为它们是正确的”。

基本上,我是含泪看完这部电影的,记不清有多少片段多少回忆多少信件让我感动。前段日子我还在嚷嚷:“干脆把日本,韩国和台湾都灭了完了”,现在想想还真是幼稚,如果真的战争爆发了,我会勇敢的报名参军吗?更进一步说,我会勇敢的面对枪炮吗?我不敢,我恐怕连用枪口对着敌人都不敢。

本片才是Clint Eastwood真正的杀手锏,真正的帝王相,而《Flags of Our Fathers》只是做铺垫,造势的小兵,纵观今年奥斯卡最佳电影的候选名单,《Babel》和《Littel Miss Sunshine》虽然足够优秀,但同本片相比显然不在一个等级之上,不过由于本片为日语对白,再加上老克之前《百万宝贝》已经风光够了,这次再风光难度骤然加大,不管最后结果怎样,我心中的奥斯卡最佳非他莫属了。

 3 )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听说大导演Clint Eastwood拍了一个关于二战的电影,于是就找来看了。Clint Eastwood是我少有的几个钟爱的导演之一,若是看过《完美的谎言》,很难有人会不喜欢他。吸引我来看这部被翻译成《硫磺岛家书》的另一个原因是它讲述了一段日本军队二战后期死守要塞硫磺岛的故事,很想知道一个美国导演如何拍一部很日本的电影。
 
整部电影除了偶尔冒出的美国大兵讲几句英语外,主要演员完全使用日语,如若不是对电影有所了解,很难会想到这样的电影会出自一位美国导演之手。故事的主角是一群接到任务要留守在硫磺岛上的士兵。此时的二战已然接近尾声,岛上士兵们从一开始就注定要成为这场战争的牺牲品。和很多电影里描写的日军一样,电影中自然也不乏那些受军国主义思想荼毒而变得穷凶极恶的愚蠢日本军官,但是同样也有像指挥官粟林忠道以及士兵土乡这样已然看到败迹的人。
 
在混沌与清醒之间,这些可怜、可悲也可恨的士兵用最后一点力气在死亡线上苦苦挣扎,而家书则成了慰藉他们心灵的最后一点曙光,同时也折射出这些总是被描写成凶狠恶毒之人颇有人性的一面。片中有一个镜头让人印象很深刻,受伤背负的美国大兵在第二天清晨死去,那个曾在奥运会上拿过赛马冠军的日本军官读了留在美国大兵身边的一封家书。信是这位大兵的母亲写的,她用爱切的口吻鼓励儿子要坚持战斗并要或者回家。听完信的内容,士兵清水感慨地说,以前总以为美国人是胆小鬼,懦弱,无耻,狠毒,原来他们的家书也和我们一样。
 
许多年之后,日本的史学家从硫磺岛上挖掘出了粟林忠道写给家人的信件。战争的硝烟已经消散,但是人们反思这段历史的程度显然还远远不够。颇有讽刺意义的是,最后从这场残酷的战役中幸存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还保有清醒理智却已被战争伤害了心灵的土乡以及那个顽固地一心要与美国同归于尽的疯子中尉。这两个人所代表的思想不正是今日日本社会对军国主义的两种态度么?
 
直到现在,依然还记得那个死去的美国大兵的家书上有这样的一句话:正义需要有人来伸张。这样简单的一句话在当下着实打动了我,但是当你看到美国士兵为了护卫自己而枪杀两名投降的战俘时,已经不知道正义何在了。何谓正义,何谓非正义,战争从来就没有对与错,有的只是利益的纠缠,以及胜者王败者寇的结局。当全世界都去关注日本天皇如何低头承认战败时,有多少人会去关注那些饱受战争之苦的小人物的命运?!谢谢Clint Eastwood给了我们一次反省的机会。

 4 ) 黑色喜剧

基本上主人公有点戏剧话。其实是逃避杀阵,但还老有一票理论来说服战友。例如,为了不想自己玉碎,劝解倒数第二个死的说:“好军人不能这么死,要继续杀敌。。。”。总之是想尽一切办法活着。这也对,不是人人都有勇气当英雄的。而且一个敌国的英雄,对我们来说也不是好事。这种怂包草蛋在自卫队里越多越好。
最搞笑的是那个企图做自杀性攻击的中佐。身上刮了3个反坦克雷企图牛逼烘烘的去找一辆美军战车玉碎。结果在野外海滩上连着睡了两觉也没玉碎成功。最后扔了3个雷,回山洞里发现脱了外衣睡多舒服。结局挺好,被美军俘虏,捡了条命。

 5 ) 是国家的意志,还是你自己的意志?

看完电影后,想知道真实性,所以去搜了一下资料。 片中提到的栗林忠道是个真实的人物,的确是在美国上过哈佛,也在美国学习过军事,的确是日本军中少有的“美国通”。在1945年负责指挥硫磺岛的战役指导工作。 硫磺岛是日本的固有国土,所以美军打到硫磺岛就等于进入日本本土了,日本当局肯定是想誓死抵抗的。所以片中提到的连面包师傅都上战场这种事,也不是不可能发生,毕竟到了硫磺岛战役的时候,日本人基本已经叫做垂死挣扎了。 片中提到,那个来征兵的妇女,她说我的老公儿子都上战场了。意思是你就不要磨蹭了好吗?赶紧你的老公也上战场。虽然说保卫自己的国家是应尽的义务,也很想说日本是自作自受,但作为一个平民其实也感到很无奈。【想继续活下去】是大部分人的共同愿望吧,就是因为视角是日本人,不去发动战争,就不会被送上战场的那一天吧?所以才更加让我感觉到还是远离战争更好。 一个社会是多样性的,每一个个体都不同,不可能每一个人都是坏人,如果我们可以基于这一点去看这部电影的话,会看到另外一个世界。 我相信当时在日本的军队里肯定也是如此,每一个地方都是社会的缩影。正如今天我们有些人叫嚣着战争,而又有些人渴望着和平。如果日本人当时都神风敢死队,估计现在这个世界上都不存在日本人了。 真实中的栗林忠道,在硫磺岛还真挖起了坑道,有20多公里长,把硫磺岛做成了一个堡垒。他还下令禁止自杀式冲锋。而导演也是看到了证实的硫磺岛留下来的书信,才有了拍这部电影的想法。 当时的日本肯定是存在这种自杀式冲锋的,否则栗林不会明令禁止,但是也印证我上面说的一点,肯定不是每一个日本人都这么疯狂。 当然并不是说日本人都不疯狂,你看看电影的有一幕。军官强迫士兵去死,拿个手榴弹对头一敲,一声巨响之下就要跟朋友永别,跟家人永别,跟这个世界永别。强迫别人这样做难道不是疯狂吗?然后自己义无反顾的给自己一枪,这难道还不够疯狂吗? 求生只是生物最基本的生物运动罢了,连一棵植物都会这样做。是什么趋使那些人这么疯狂?难道不正是军国主义对他们的洗脑? 加濑亮叫嚣着:美国佬就是胆小鬼,我们不同我们不怕死。 多少人嘴上这样说说,然后到了最后死亡即将来临的一刻却又无比害怕。片中很多日本人都这样,这只是人的本性而已。美国人被俘虏不要是一样害怕吗?美国人一样有爹,有妈有朋友。他们只是立场不同而已,抛开立场来说,大家都并没有什么不同,要是不生在战争年代,大家都会平安的生活下去吧。 电影中,栗林在美国时,他朋友问他:是国家的意志,还是你自己的意志。我相信栗林可能可以选择。但像面包师傅那些人,估计是无办法选择吧? 像我这种平民,我只希望战争远离我。即使日本人不是人,但是那些上战争的其他人,也是有血有肉的。

 6 ) 以前心情不好时写的影评

这几天的心情实在非常不好,下午把“硫磺岛来信”重新看了一遍,这个影片是我去年三月就看过的,一部很悲的片子,但是以当时的心情,若要完全体会这样的感情,怕也只是“年少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辞强说愁”的感觉,如今......这样的感情,自己应该是完全体会到了,因为一些事情,感觉自己就在那个时候,在那个岛上吧......

   硫磺岛的两万日本军队在美国人压倒性的优势面前,全军覆没,生还者寥寥,其实这样的命运在他们许久之前来到这个岛上时就很明了——"Hanako,we soldiers dig,we dig all day......this is the hole we will fight i,and die in......""Hanako, am I digging my own grave?"(一个普通士兵写给妻子而未寄出的家书,英文字幕的内容)......但是,这个岛上的所有人都没有哭,不管是那个叫西乡的,贪生怕死的小兵,奥运会马术冠军西竹一中佐,还是在美国旅居多年的栗林忠道将军,对于这个宿命都是心知肚明的......记得影片中西竹一中佐来岛上时,栗林将军对他说:“依靠联合舰队,我们可以守住这个岛。”中佐神色黯然:“你不知道么,小泽将军的联合舰队......在马里亚纳全军覆没了......”将军脸上掠过一丝不安:“这么说,他们不仅蒙骗了国民,还蒙骗了我们......”然后两人都露出那种释然的笑容......

  其实这世界上最大的悲痛从来不是用哭和眼泪来表达的,那样的悲痛只合用如此的叹息和微笑诉说了,笑容背后是可以让人窒息的悲凉——回不去了,不可能回去了,那就笑吧,笑到心都凉了,也再也看不到亲人,那个时候去死,是不是可以麻木了,是不是可以瞑目了,哈哈......

   

   是啊,在那样的事情中,小人物多好啊,虽然无人重视,虽然命如草芥,至少可以有回家的希望对不对,反正就没想过要光宗耀祖,活下去,见到妻儿,比什么都好,管他国家的荣辱......其实我觉得最可怜的,算是栗林将军,西竹一中佐这样的角色,其实他们原都是感情非常细腻的人,他们本来根本不想这样,但是他们却被逼着去死,还要指挥数万人一起去死——诸位,我将始终冲锋在前!真不知道栗林将军说出这话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只是因为他们太优秀了,因为这个,他们被一步一步逼着作自己不想做的事情,直到毁灭,他们真的别无选择......优秀真的会给人带来快乐和幸福么,真的未必,更多的怕只是别无选择的宿命和痛苦,优秀的人......值得么......

  我还记得最后那些永远无法寄出的家书从袋子中倾泻而下。配合着那些陌生的,平凡的士兵念家书的声音,让人感叹不已。全世界的家书都是一样的,普通,干燥,乏味,但却是那些士兵唯一的精神支柱,即使知道寄不出去,仍不放弃继续写。这是那些普通士兵唯一的渴望啊......但是这样的渴望,在那些看似神圣的名目之下,为什么这样渺小,我不知道......

   电影的主题音乐是用钢琴弹奏的,非常简单,非常好听......在这样的音乐中,栗林将军在满是火山灰的岛上走着,灰色的天,灰色的海,灰色的山,人的心情怕也是灰色的......为了一个神圣的名目永别亲人,放弃梦想,奉献一切......可笑么......

 7 ) 可惜我是中国人

如果我是美国人,我一定会给这部电影打五星,因为整部电影叙事流畅,人物刻画到位,配乐精彩,并且有一定的思想性。

如果我是日本人,不是极端的右翼人士的话,我也会为这部电影打五星,因为电影中描写的日本兵角度是人的角度,对于日本人很好接受;还体现了日本军队在陷入绝境之后,表现出了对于国家的忠诚,同时也带来了军国主义的反思。

只可惜,我是中国人,这注定了我无法用一种淡定的态度去审视这场战争。我就是带着我的民族记忆来看的,摘不掉有色眼镜,隐藏不了自己的感情,所以,我最多只能给到四星。

先无知一下,之前只知道这部电影还算有名,海报让我以为这是一个送信的故事,呵呵,然后随着剧情的发展,我知道自己多半是臆断了。只是我想或许如果电影只是刻画了一个普通日本士兵的一封家信的辗转,再配点曲折,老套是老套些,但多半会让我的接受能力会更强吧。

电影讲述的是日本军队在二战后期,遭遇反攻,守卫硫磺岛的故事。这些士兵大都是普通意义上的人,面包师,家里开服装店,甚至有场西和栗林这样,有人格魅力的人(虽然貌似他们都受过西方文化的熏陶,美国人还真是)。这样的刻画,我一点也不反对。影片导演的意思,多半还是在控诉战争本身吧,一方面是对日本文化当中极端的方面有一定的批判,另一方面,似乎也表现了作为一名军人在面对祖国被威胁时的骨气。这样的两面性抓得还是不错的。

电影当中我最喜欢的一幕,是场西念美国士兵sam的家书(虽然我以为一个有脑子的军官是不会念出来的,因为这多动摇军心啊,汗)。呵呵,暂且忽略上面说的问题吧。这封信最大的杀伤力在于它很普通,就像清水说的,和我妈妈写的一样。是啊,这些美国人,和他们一样都是普通的人,那么战争的意义又在何处呢?为什么一样的人要这样杀得你死我活?电影中,书信是贯穿始终的,也正是书信,将这些士兵都还原成了普通人,或者这是在控诉战争这个机器是如何剥夺正常人的小生活吧。所以看完这电影正常的情绪,多半是深深的同情,并且带着一点点沉思。显然,我做不到。

那么问题在哪里呢?
在这场战争里,这些日本兵,他们是以反抗者,保卫国土的形象出现的,那么作为侵略者的他们呢,那些拿着刺刀屠杀手无寸铁的百姓的士兵,他们会写什么,今天我们杀了几个人吗,还是若无其事地讲着其他快乐的事呢?

难免说到了另一部电影,陆川的《南京南京》,虽然很多人不待见它,因为一个日本兵的视角,一个人性化的描写。不过,我对这样的角度并没有什么异议,正像导演说的,我们现在不应该用受害者的姿态贩卖自己的痛苦,而是应该从更高的角度来审视这场战争。一直记得电影中的一幕,屠杀中国俘虏和这群日本士兵在河边说笑生活镜头的衔接,看得我心中震动,脱下军装,面对自己的同胞时,他们多么普通啊。魔鬼对人残忍并那么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对人的残忍。

这就是为什么我看这部电影,心中总有一些别扭的原因了,导演和编剧探讨的是作为防卫者,甚至是弱者的日本士兵的状态;而作为这场战争的发起者,他们主要的身份是侵略者,对于我的立场而言,从前面的角度去考量这场战争,显然不够深刻,多少也带了美化的成分。

从这个层面上说,《南京南京》在思想上可说是高出了一筹,不过最大的问题在于此,之所以被批判成献媚,是因为这种反思不是侵略者本身做出的,而是我们一厢情愿加诸的。我更希望有朝一日看到日本人自身的反思,关于侵略、屠杀、军国主义、武士道精神、日本文化传统。至于时间,呵呵,我一点也不乐观,从目前来看,他们还很难有勇气做出这样的批判。

另外,我想多嘴一下,这个世界,没有正义的战争,只有不正义的战争和为了反抗不正义的战争而进行的战争。
但凡战争总是畸形的,即使是非正义的反抗者,也会让仇恨抓住,变得残忍,尽管我们总是允许这样的。战争也会将这人性中最丑恶最黑暗的一面暴露出来,而它们一般是在侵略者的身上展现得淋漓精致。
战争最可悲的地方,大概就是让双方忘记了对方,和自己一样是人,这个显而易见的道理吧。

 短评

很认真的战争片 值得一看

5分钟前
  • 甜腻的砒霜
  • 推荐

难得真实的抗战片,战争真的是令人无比厌恶的,对普通人真是致命的

6分钟前
  • 🐷年大吉
  • 力荐

真实,触动人心

9分钟前
  • 桦23
  • 推荐

本片是值得愤青们认真看一看的。不过,深思之外,吸引我的是音乐,说不出的深沉和痛苦。

10分钟前
  • 寄意寒星
  • 力荐

很写实的一部电影,让人回味反思

13分钟前
  • 桃子爱吃鱼
  • 推荐

虽然他和日军的二万名官兵都上下齐心,但面对占尽空中优势的四万名美军士兵,栗林知道这将是一场没有归路的战争

16分钟前
  • (๑⁼̴̀д⁼̴́๑)
  • 推荐

电影在描绘了战争中的残酷,很纪实

19分钟前
  • 倩婧箐菁靓
  • 推荐

把触角落在了战争中那些怕死的小人物的心理活动上,不一味的追求战争的场面和英雄人物的讴歌,伊斯特伍德无论在镜头的调度还是节奏的掌控上都已炉火纯青,优美的配乐更是把电影提高了一个档次。

23分钟前
  • Doublebitch
  • 力荐

一部片面的电影,一部只有本土没被侵略的胜利者才拍出来的电影

24分钟前
  • 小辰
  • 很差

跨文化拍外语片实在不是个好现象,影片勉强及格而已。

26分钟前
  • 艾小柯
  • 还行

是一部值得观看的电影

31分钟前
  • 推荐

别拿军国主义说事,战争这玩意就是立场不同+思想偏激的产物而已。这部电影很棒!渡边谦显的悲壮,二狗果然是我看上的那只二狗

36分钟前
  • 海棠一生
  • 力荐

感动,好看

39分钟前
  • 恰逢烟雨天
  • 推荐

很少看战争片,只是因为看了之后心中很压抑,久久走不出来,我们总是试图找到人的闪光点,但看到的都是人性的丑陋。

40分钟前
  • 高冷的鸡蛋仔
  • 推荐

尽管电影在试图描绘人在战争中的闪光点,但实际上,战争更多还是在于人性沦陷上。

43分钟前
  • 暖鱼
  • 还行

每次看战争片都很有触动

44分钟前
  • 诗诗小兔
  • 推荐

这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战争片,影片中战争的画面也在硫磺实地拍摄足够惨烈,而一般的战争片总会给正义与否下一个定论,可导演却意不在此,他认为战争就如人生,没有绝对的正义一方也没有绝对邪恶的一方。对于参加战争的双方来说,死去的英魂都是值得敬佩的。

46分钟前
  • 爱吃烤鹅
  • 推荐

严肃的伊斯特伍德拍了有点泛滥的战争人性题材,能让人一气呵成看完近150分钟,功力不俗。爷爷太man了~

48分钟前
  • 阿朽
  • 推荐

虽然日本人的武士精神和剖腹自杀的狂热,被日本人珍为瑰宝,但在西方人的眼里不过是“怯懦”以及对怯懦的掩饰。“怯懦者”只看到眼前的荣辱,只能把荣辱看得比生命还重要。他们自己虚拟出一个“崇高”的准则,并把这个准则看得至高无上,生命反而成了这些准则的牺牲品。他们是不安定的集团,单个人什么事也做不成,因为他们集体发了疯。人如果想“超越人类而走近神”,结果则只能在自我神化的过程中自我毁灭。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用西方人的眼光不算太煽情的从日本人角度来拍了这部片子,我觉得不是“反战”两个字就能概括一切的。很棒!

52分钟前
  • 绝色天平
  • 力荐

战争于大多数人而言都是噩梦,影片很真实,音乐也直击人心

54分钟前
  • 趣多多配红茶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