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之子

记录片美国2014

主演:亚伦·斯沃茨,蒂姆·伯纳斯-李,科利·多克托罗,彼得·艾克斯莱,劳伦斯·莱斯格,戴维·西格尔,戴维·西罗塔,塔伦·斯蒂伯里克纳-考夫曼,马特·斯托勒,埃沃·蒂姆,本·威克勒,罗恩·怀登

导演:布莱恩·耐本伯格

 剧照

互联网之子 剧照 NO.1互联网之子 剧照 NO.2互联网之子 剧照 NO.3互联网之子 剧照 NO.4互联网之子 剧照 NO.5互联网之子 剧照 NO.6互联网之子 剧照 NO.13互联网之子 剧照 NO.14互联网之子 剧照 NO.15互联网之子 剧照 NO.16互联网之子 剧照 NO.17互联网之子 剧照 NO.18互联网之子 剧照 NO.19互联网之子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2-01 16:47

详细剧情

  本片《互联网之子》讲的是编程天才和信息活动家 亚伦·斯沃茨 的故事。  从参与基础互联网协议RSS到联合创办Reddit,斯沃茨的足迹遍及整个互联网。  但斯沃茨在社会公正和政治组织方面的开创性工作,以及对信息存取的雄心壮志,  使他陷入了一场两年之久的法律噩梦。                                                                        亚伦的故事也触动了对他如雷贯耳的网络社区之外的人们。

 长篇影评

 1 ) 他是互联网之子,他死于旧制度的社会

虽然我经常吐槽豆瓣的评分胡来,但这片四颗星是足足的。即便再朴实无技巧的电影,我们也无法拒绝一颗改变世界的赤子之心,更何况男主角的结局还如此悲情。

故事男主是亚伦·斯沃兹。一个天才,一个用互联网来改变世界的天才。今天我们所使用的RSS网络便利都要好好感谢这位大帅哥。
<图片1>

大部分传记的记录片=家人朋友的采访+影音资料+事件影响。这片也不例外,从亚伦的家人开始,穿插孩提时候的录像,这个小正太的过人之处娓娓道来。

比如无师自通三岁识字看书。


并在此时开始接触电脑。
<图片3>

年少开始编程。
<图片4>

还做过ATM机。

在万圣节穿上自己认为自喜欢的电脑IMAC的衣服。

12岁时在自己的房间里创建了the info,功能类似维基,但比后者早好几年。难怪自己的兄弟们都会自豪。
<图片5>

12岁的亚伦就凭借自己的网站顺利进入美国剑桥大学。并参与了新项目。

宋丹丹版的白云自言是为了奥运火炬而生的,那正太亚伦·斯沃兹就是为网络而生的。

故事到这里,如果仅仅是想讲一个让我们凡人仰望的天才崛起,那我也就不必花时间去看这部纪录片,看看很多数据就知道天才有什么过人之处。最终震撼我的除了天才的主角光环,更是他想改变世界的决心和为之奋斗的行动。


质疑教育,关注版权,共享知识。当亚伦有这种意识的时候也不过是个15岁的孩子。他用自己的技术实现世界知识分享,正如他自己所言:“我总是深入思考,并希望别人也能想远一点儿。我为理想工作,并从别人身上学习,我不喜欢拒人于外。我想要世界变得更美好。”

拥有这份能力,他才有了更大的诉求。

这里不得不提到另外一个大咖,就是万维网的发明人蒂姆·伯纳斯·李。在上个世纪90年代,蒂姆发明了万维网,是早起的互联网天才,虽然当时蒂姆不是富翁,但他根本不关心怎么赚到钱,因此没有把万维网卖出,而是让全世界都免费使用。

亚伦也想像偶像一样,用自己的能力创建一个平台,传递人类文化知识,让更多的人平等享受到学习资源,从而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

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就是当亚伦一腔热情来塑造美好事物时,大量下载公共资源的举动触动政府当局。从这一刻开始,一个互联网天才的政治故事才开始上演。因为号召大家积极下载公共资源并上传到分享平台,所以亚伦被FBI 盯上。这件事确实吓坏了他,最终亚伦在钓鱼手段作用下被捕。

这也成为年轻天才一生的转折点。

在逮捕和之后的被起诉的日子里,亚伦从未屈服,他的支持者也从未放弃。他们不断的奔走相告和游行运动,甚至成功阻止了国会有关限制互联网法案的颁布。Yes, they did, they won!当初在国会上讽刺这些人是呆子的议员,也真的没想到真是一群呆子改变了世界。


对抗政府的成功,也带来了更大的迫害,亚伦再次被提起诉讼,罪名更多,也更加莫须有。结局同电影的开场的新闻介绍——26岁的亚伦被发现死于布鲁克林的公寓。

他是新生的互联网之子,却被旧社会制度所害。We lost him。失去了这个时代最有想法的人之一,失去了想努力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天才。希望他的离世激起更多人的努力。就像他时常反问自己的那句话——现在这世界是有什么最重要的事我参与能做的?如果你没在那做最重要的事,那又是为什么?

“我们想改变过去,但是我们不能,但我们能改变现在、改变未来,为了亚伦,为了我们自己,必须这么做。让世界更美好,更具有人权。”这就是一个天才留给后人的启示。
<图片8>
在记录片接近尾声的时候出现的另外一个少年故事,让我们感叹又唏嘘,感谢这些了不起的青年,正是因为他们的努力世界才有可能变得更好。

原评论发表于微信公众号腹诽者联盟,欢迎搜索FFZLM2015关注。

 2 ) 语录

世有不公之法,我们是要安于循守,还是且改且守、待其功成?或是即刻起而破之? ——梭罗

政府的控制欲无穷无尽。

有些事既然错了,那就该做出改变。

他自己讨厌万圣节变装,但他喜欢说服别人去打扮成他喜欢的那些东西。

他只吃白色的食物,比如蒸米饭。他不吃炒饭,因为那显然不够白。

亚伦是想让这个世界上道,他在努力修补这个世界。

作业像是种把戏,像是一种强制所有的学生一起庸庸碌碌的手段。

如果要真正学到东西,那就不能机械重复老师所教的。

我质疑我所上的学校,我质疑建立这所学校的这个社会,我质疑学校教人们追求的那套事理,我质疑建立起这整个体系的政府。

除了教育和娱乐,我不会浪费时间在那些不会造成影响的事情上。

在许多方面上,亚伦对生活都极其乐观。

亚伦尤其感兴趣的一件事就是把公共存取带入公共领域,这也是给他带来诸多麻烦的事情之一。

有的人,哪怕是最边远地方的FBI办公室,竟然也觉得拿了纳税人的钱之后,以刑事盗窃罪去调查那些推动法律公共化的人是合适的。

这完全是建立在义务劳动上的经济,而出版商则在最高处坐收渔利。

分享绝非不道德,它是一种道德使命。

当你开始针对性地进行威慑,并不准异议时,你就没法冷静地判断何为违法,你就会开始滥用执法资源——在政治意识形态的影响下更是如此。

麻省理工算是世界上最鼓励黑客活动的地方了。

亚伦认为,只要向人们解释清楚这世界,他就能够改变这世界。

在华盛顿,立法上的争斗主要来自几帮阔绰的企业。

在这一刻,互联网在政治上成长起来了。

我所想要的人生就是去改变这个世界。

如果按照司法部对《计算机欺诈与滥用法案》的解释,我们可能都违法了。

斯沃茨被卷进了没法回转的残酷的司法系统的齿轮里,而那机器也使得美国成为全球入狱率最高的国家。

亚伦在童年里没有任何严重的情绪波动,比如抑郁发作,或是任何能称得上“重度抑郁”的事。

他是互联网之子,而旧世界杀害了他。

我们这时代那巨大的不公正还未被撼动,金融危机的始作俑者仍定期与总统共进晚餐。

改变不会自己长上两条腿跑来,而是需要通过不断的斗争去获取。

新法名叫《亚伦法》。

亚伦认为人们真的应该时时刻刻问自己:现在这世界有什么最重要的事是我能参与进去的?如果自己没在做那最重要的事,那又是为什么?

这个宇宙中的真理,不是只有那些政策制定者曾经弄清楚过的,比如限速应该限多快之类的,它还包括那些能让你的孩子不会因为患胰腺癌而死的研究。

如果没有访问权,那个能解决你的问题的人,可能就永远找不到答案。

 3 ) 耐人寻味的金句摘选(多图预警)

看完《互联网之子》我可以说是被深深震撼到了。以前从未思考过版权原来还有这么黑暗的用法,版权不全是好的,也能成为垄断知识和信息的一种“正当手段”。难以想象,如果版权保护被滥用,互联网会成为一个怎么样的知识与信息的荒原,成为一个资本利益集团攫取更多利益的傀儡。

RIP, Aaron Swartz.

以下是个人觉得很有意思的或能引发思考的句子。

========分割线=====

========分割线=====

================分割线===========

=================分割线=============

 4 ) 驳色——故事侧面

《互联网男孩》记录的旅程,除了施瓦茨的天分与胸怀,还有无可避免的叹息和眼泪。 在这围绕一切的流星的亮眼光芒中,也有不一样的色彩捕捉了我的眼光。艾伦•施瓦茨的前女友奎茵•诺顿(Quinn Norton),如她自己在博客中所说,是这故事中的“the most controversial figure”,最具争议的人物。 她如此关键,当施瓦茨第一次得到一份认罪协议时他问女友,如果她要他接受,他会接受。时隔一年,诺顿的答案不再像去年三月《纽约客》所描述的模棱两可“almost said yes几乎说了要”,却是纪录片中她亲口:“我走很近说,‘take it.’”——“接受它吧。” 即使自己认为伴侣并非罪人,也一定无数次听过伴侣的理想,诺顿还要“担心自己的电脑被取走而暴露了记者生涯中的各路线人”、“为自己的女儿着想”,她选择要伴侣去承担本不属于自己的枷锁。而承认重罪以此避免审判,这对于以济天下为己任如艾伦•施瓦茨,是否有意义,不需要多少亲密或聪明,本来很好推理到。 这是诺顿的第一次决定,但施瓦茨最终还是拒绝了检方提供的认罪协议。 施压却远没有结束。有了录像和USB、硬盘等证据后,检方还需要找到一个作案动机。 他们找到奎茵•诺顿,后者在约谈中提到了施瓦茨在08年参与创作的一份开放宣言Guerilla Open Access Manifesto(http://cryptome.org/2013/01/swartz-open-access.htm),而这后来成为了案件的关键点。 简单地概括,约谈发生后不久,在副检察长组织的一次对参与调查的国会人员的通报会上,与会人员被告知《宣言》在检控中发挥了作用,显示了施瓦茨大规模下载文件的恶意图谋。施瓦茨的律师艾略特•彼得斯说检方似乎有意将《宣言》用作证据,以指控A•S有意取得JSTOR文件并放上网络。 说到具体过程,是诺顿被告知案件检察官Stephen Heymann想与她谈一谈,而她的想法,在这部纪录片的镜头前有非常直接的表达:“我当时想,这是我能脱身的一个方式,只要能离开这个困境就行。” 诺顿被赐予proffer,一份提议,她诚实回答检方任何问题,而对方保证不会起诉她。她也最终接受了,并在约谈中提到了之前对方本来一直没有注意到的《宣言》。 “So this is where I was profoundly foolish. I told them about the Guerrilla Open Access Manifesto. And in doing so, Aaron would explain to me later (and reporters would confirm), I made everything worse. This is what I must live with.” (Quinn Norton - 201303, Life Inside the Aaron Swartz Investigation 甚至一个人的对错标准:14年的纪录片中诺顿说“我有说过自己不想接受这协议,但是我的律师们认为我不能就这么去见海曼;我那时病着,被律师们施压,非常害怕。……我没做过任何出格的事儿,【更别说什么错事】。” “I hadn’t done anything interesting, MUCH LESS WRONG.” 她第一次劝伴侣承认莫须有的罪名,被迫;第二次以出卖换自保,被迫。甚至她声称不自知那是出卖(handing over information),“当时太害怕了……不清楚情况。” 纪录片上映,她又一次写道“I don’t really regret the proffer you’ll hear about so much.” 作为《连线》杂志的记者,作为“有很多线人”要保护的人,她对于proffer对于约谈到底意味着什么,是否真“不清楚状况”?似乎她所有的决定都来自环境所迫,也一而再地顺从与环境,独独对爱人的立场、对自己也认同的正义无法忠心。 其两难或许可以理解,其选择绝称不上磊落。 而艾伦父亲在13年是这样说的:“她对艾伦的背叛是毁灭性的。” 奎茵•诺顿也许只是普通人,有普通的弱点,恰好被传奇擦肩带过。 这篇评论并非要攻击诺顿,即使她立场摇摆且极其想为自己正名,但可鄙不代表就该要承受攻击,再说,作为记者的她或许确实有些“线人”是需要极力保护的。现在诺顿仍在《连线》工作。 这篇文章的目标寻找故事的另一个侧面,让事实多一个角度取景。也意在说明,英雄多么难得,毕竟,从诺顿的故事里我们看到,即使只是不作恶,有时也要有几分勇气和付出代价的决心,否则无法承担。 如其所说,她也被操控了,也是受害者。 是,当然。本来注定成就更多的天才突然被透支毁灭,这时代中的每个人,我们谁不是受害者呢?艾伦•施瓦茨的陨落是绝对的悲剧。而他并不是唯一一个告别的人,在他前后,太多冲锋陷阵的人:因为追求信念付出代价的活动家、为了信息自由而被驱逐的告密者……,这个星球上每天都在发生非自愿的分开。 有流行歌曲唱过“哪个乱世没有离别”。如施瓦茨这般在盛世不告而别更令人心碎。 但是希望存在,而且会持续闪光,我们需要将目光勇敢锁定在那个光明的方向。托尔金在《指环王》里借山姆之口这样写过:“传奇里的主角有很多机会半途而废,但是他们没有。他们决定勇往直前,因为他们抱着一种信念。……这世上存在着某些美好的事物,值得为之奋战到底。” 而传奇会再一次继续。 注a:关于Guerilla Open Access Manifesto在本案中的作用: 1(http://en.wikipedia.org/wiki/Aaron_Swartz#Congressional_investigations) “On February 22, Associate Deputy Attorney General Steven Reich conducted a briefing for congressional staffers involved in the investigation. They were told that Swartz's Guerilla Open Access Manifesto 【played a role in prosecutorial decision-making.】 Some are reported to have been left with the impression that prosecutors believed Swartz had to be convicted of a felony carrying at least a short prison sentence in order to justify having filed the case against him in the first place.” 2(http://www.huffingtonpost.com/2013/02/22/aaron-swartz-prosecutors_n_2735675.html) The "Manifesto," Justice Department representatives told congressional staffers, 【demonstrated Swartz's malicious intent in downloading documents on a massive scale.】 …… 【Swartz's "Manifesto," prosecutors said they believed, made clear that he intended to share the academic articles widely.】 3(http://www.wired.com/2013/02/aaron-swartz-manifesto/) His(Swartz’s) attorney, Elliot Peters, said prosecutors were “very focused” on the manifesto Swartz penned from Italy. “They were very focused on it, and 【appeared to be planning to use it as evidence of Aaron’s intent to take the JSTOR material and somehow post it online to make it available for all,】” Peters told Wired on Friday. “They had spent a lot of energy investigating that document — who wrote it, whether it conveyed Aaron’s point of view, etc.” The government, Peters said, “had also subpoenaed various versions of the document from the Internet Archive,” Peters said. 注b:其他参考 [1] http://docs.jstor.org/summary.html [2] http://tech.mit.edu/V132/N62/swartztimeline.html [3] Guerilla Open Access Manifesto [4] Aaron Swartz's partner accuses US of delaying investigation into prosecution [5] http://swartz-report.mit.edu/docs/report-to-the-president.pdf [6]《纽约客》13年长文报道http://www.newyorker.com/magazine/2013/03/11/requiem-for-a-dream [7] 纪录片上映后Quinn Norton的文章《互联网的男孩》 - //medium.com/message/the-internets-own-boy-c815ae07a417

---

写在2022:这是八年前的小文章,其实现在再看我已经不是太同意当时的自己了。但是文字既成,就放它诚实地在这里记录。也是成长的一个印记。

 5 ) 我们需要的网络,不是一个能被随意关闭的垃圾桶

新的月份,一个新的开始。在难熬的二月里,我们目睹了或悲伤或美好的人与事,疫情每日变化的同时其实另一个世界也在悄然改变。

2月29日,在一场粉丝纷争中网易开发的LOFTER开始大规模的账号封禁,获得过雨果奖的国外知名同人创作网站AO3无法登陆,想要访问站点变得困难。3月1日,人人影视开始服务器维护。

AO3荣获雨果奖

看上去突然爆发一连串网络问题,与已经开始实施的严格网络信审标准有着难以割舍的治理关系,解决网络问题需要的是什么?人们在网络的权利与职责之间该如何平衡?

2010年,遥远的太平洋彼岸,互联网天才亚伦·斯沃茨曾经为这些问题而奋战,在短暂而璀璨的26年人生中,他成为了一种符号与精神。

亚伦·斯沃茨是何许人也,他是一个实至名归的互联网天才。 在12岁的时候,亚伦·斯沃茨在自己家创建了个网站The info,这个网站旨在让每个人都能在里面分享自己的知识,来创建一个百科全书,是不是类似于维基百科?而它比维基早了五年

右三那个小孩就是亚伦

13岁那年他加入了RSS的构建组,大家可能不熟悉这个东西,但它广泛运用在网上新闻频道、博客和维基上。打开网页的豆瓣个人首页,你还可以在右下角看到RSS订阅功能。

亚伦为RSS的诞生贡献了不可磨灭的力量,直到一年后工程完成,其他人才知道,他只有14岁

2005年,19岁的亚伦·斯沃茨成为了Reddit的联合创始人,这个站点拥有上千万的访客和上百亿的浏览量,出售它让亚伦成为了百万富翁。到此这还是一个现代天才的发家史,不过他所作的不仅是为了钱财。

亚伦始终坚持着知识共享的理念,他反对已经被税款或政府补贴支付过的学术期刊被出版商垄断来获取利润的做法,他迫不及待的希望改变这个状况。

在他编写的程序下,美国电子司法卷宗里的资源被一搬而空,两千万页的资源转而流入了他的硬盘。

这是为了反对这项糟糕的美国政府服务,因为每一页用户都要付费10美分,零成本每年就能赚1.2亿美元,而它提供的还是公共记录。

这一战让FBI盯上了亚伦,虽然事件算是无疾而终,没有人起诉他。而之后他犯下的错误,让其精神备受折磨,也成为了自杀原因之一。

为了分析学术周刊和表达自己知识共享的态度,亚伦·斯沃茨黑进了麻省理工大学来下载网站JSTOR中的文章,这次他人赃俱获被以重罪起诉

缴纳十万美金获释后的亚伦·斯沃茨迎来了人生中最华丽,也是最后的一场战役——《禁止网络盗版法案》

该法案原本是要大力打击盗版内容在网络的肆意传播,但矫枉过正的条款让美国司法部拥有了极其膨胀的权力

其将美国监管网络的范围扩大到全球,任何侵权网站都不得有美国广告合作或被谷歌搜索到,这意味着在网络的汪洋大海里,谷歌、维基等站点可以随意被美国司法部封禁IP,这无疑逾越了保护正版这一概念。

法案一开始,因为大量企业的幕后操作而获得了极高的支持率。亚伦·斯沃茨坚信,人们所需要的网络并不是一个能被随意关闭的垃圾桶,他代表广大用户发起抗议并呼吁人们拨打国会电话。

如此强烈的反响超过了所有人的想象,1月18日,纽约的抗议者走上街头表达不满。维基闭站24小时,谷歌使用黑框图标,法案的反对声日趋响亮,甚至白宫都出面表态反对该项法案

本应百分百通过的法案被逆转了,国会支持率的暴跌与民众的呼声,让这项法案再也没有出现过,掀起整个网络力量的亚伦·斯沃茨无疑成为了一种代表民声的符号。

亚伦实现了自己眼中的网络自由,但始终没能控制自己人生的自由。由于他的所作所为,美国政府决定起诉亚伦盗取学术期刊一案,借此杀鸡儆猴起到威慑作用,而已经放弃起诉的JSTOR和麻省理工并未对此发声。

开放的麻省理工选择中立

2013年1月11日,亚伦面临35年刑期和百万美元罚款,本就有抑郁倾向的他,选择在纽约布鲁克林的寓所内上吊自杀,享年26岁

毕生致力于改变世界的亚伦·斯沃茨走了,但网络问题是不会随之消失的,就像他预言过的,政府监控问题在棱镜门事件中一发不可收拾。 现如今我们面临着盗版影视,各种网站中的色情暴力等违规内容,人肉或言论问题短时间也难以撼动。

更加开放的网络空间需要有力的举报机制和更加严厉的审查制度,这会给网络世界带来怎样的变化?你我都是身在其中的观察者。

被粉丝举报的LOFTER和AO3,前段时间的豆瓣审查问题,它们都指向我们要遵守的互联网规则。如何建设更好的互联网,长眠的亚伦·斯沃茨终生没能解决的难题,需要更长的人类发展来解答。 在最后,借用影片最后万维网创造人,也是亚伦·斯沃茨偶像的蒂姆·伯纳斯·李的悼词来纪念他。

“亚伦死了。在这个疯狂世界漫游的人们,我们失去了一位导师,一位智者。匡扶正义的黑客们,我们倒下了一员,我们失去了我们中的一员,教育者们,职业者们,聆听者们,供给者们,所有父母们,我们失去了一个孩子。让我们哭泣吧。”

我们需要的网络,不是一个能被随意关闭的垃圾桶。

 6 ) Aaron Swartz 语录

摘录:

在长大的过程中,我才慢慢发现,我身边的所有事,别人跟我说的所有事,那些所谓本来如此,注定如此的事,它们其实没有非得如此,事情是可以改变的。更重要的是,有些事既然错了,那就该做出改变。 我对学校十分失望,我觉得老师们根本不懂自己所讲的是什么,他们居高临下,管这管那;作业就像是种把戏,就好像知识一种强制所有学生一起庸庸碌碌的手段。于是我就开始去阅读那些关于教育史和这套教育体系演变的书籍。然后你就能发现,如果要真正学到东西,那就不能机械重复老师所教的,这有点儿使得我渐渐学会了质疑。我质疑我所上的学校,我质疑简历这所学校的这个社会,我质疑学校教人们追求的那套事理,我质疑建立起这整个体系的政府。 我总是深入思考,我希望别人也能想远一点。我为理想而工作,并从别人身上学习,我不喜欢拒人于外。我是个完美主义者,但我不会要求出版界也精益求精。除了教育和娱乐以外,我不会浪费时间在那些不会有影响的事情上。我试着和每个人都友好相处,但我讨厌人们不认真对待我。我不记恨他人,因为这于创造无益。但我从自身经历中学习,我想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我深深地觉得,光安生于当下这世界是不够的,那样子只是别人给什么你就照收,大人们说什么你就照做,你照着父母说的去做,照着社会说的去做。我觉得你应该总持有质疑,我觉得从科学的角度看,你所学的一切都只是暂时性的,任何所学都有改口、驳斥、质疑的余地。我觉得这情况对社会也适用。当我意识到社会上有着我能尽份力去解决的真正严重的、基础性的问题时,我没法去遗忘它、回避它。

 短评

受访者中我并没有看到一个真正于他并肩战斗的人

6分钟前
  • 卡帕
  • 推荐

非常非常棒的一个故事。影片主角Aaron经常问自己和别人的一个问题是,此刻,我是不是正在做最重要的事情,假如还不是的话,我到底是在做什么?

10分钟前
  • Tony Yet
  • 力荐

哎,天才的陨落。他让我想起一句话,「事实上,唯一有意义去做的事,就是努力提高全人类的智慧,为更高层次的集体文明而努力一生,这就是活着的意义。」

13分钟前
  • Ying
  • 推荐

难过的是世上少了一位先驱者,更绝望的是此刻本国版sopa已经扎根,作为几亿的普通民众我们正被网站自我阉割中,而这版本的sopa根本无法用抗争来改变。

15分钟前
  • 力荐

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17分钟前
  • freeyoung
  • 力荐

看完对这位陌生的同事有了更多的了解。他的人生充满惊叹号,最后却是一个省略号。只觉的某种意义上,他呵护着互联网世界的火种。

21分钟前
  • 咖啡屋的鼠标
  • 力荐

这是我看过的纪录片中人物采访做的最出色的,有内容,有深度,观点性极强,每一段都让人想鼓掌。剪辑也超牛,把素材都用活了,把主人公短暂却传奇的一生再现了。天才少年Aaron Swartz的自杀是这个社会的悲剧,他的抗争却真的改变了这个世界。也真的羡慕美国社会,有丑恶和强权,正义的声音却可以被听到

26分钟前
  • Dude
  • 力荐

Aaron Swatz就是一个盗火的普罗米修斯,这个世界亏欠了他。这几年美国的结构性问题越来越明显,差不多到了真正改变的时候了。

30分钟前
  • leoglory
  • 力荐

一个在互联网长大的理想主义青年,最终被现实打得一败涂地。希望能成为捍卫正义的超级英雄,却发现很多事都无能为力。确实让人遗憾,尤其是这样的天才少年。这种事更像是两个世界的对战,新与旧,自由与控制,分享与利益,可配合海盗湾的纪录片。本片的魅力还关于他的变化,由小胖变帅哥

35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5星表达对Aaron的感谢。果然每个超级英雄都有个容易动摇的女朋友!(lois除外)单亲妈妈泡到Aaron这样的少年天才其实也没什么,但是你作为他的女人,又是行业媒体人员,你的智商怎么可以这么低?还说投降是因为要保护自己电脑里面的机密。拜托你男人是顶级黑客,藏你那点小破机密不是分分钟的事?

40分钟前
  • 小是小非
  • 力荐

为钱的成为商业天才,不为钱的只能成为英雄。他曾给予这世界太多,人们懂得的却太迟。(作为同龄人,在他还活着时就受益RSS颇多,却直到他去世才听说他的名字。很惭愧多活了这些年,但愿以余生坚持CC协议开放原创内容,尽可能把更多东西分享到互联网上)

41分钟前
  • 子东文
  • 推荐

全人类的损失。

43分钟前
  • eighthday
  • 力荐

电影可以分为下面几个个部分:1.天才亚伦——我们仍在享受着亚伦创造的东西;2.亚伦涉嫌违法,我也是因为下载论文这件事才认识亚伦的;3.亚伦发起反对恶法的运动,最终成功了;但亚伦因为以身试法而栽在另一个恶法上。最后为亚伦、为射手、为人人影视默哀。

46分钟前
  • limbo
  • 推荐

I saw the best minds of my generation destroyed by murder.

49分钟前
  • 袁长庚
  • 力荐

大多数人生活在系统里面并不觉得有太大问题,最大限度利用系统为自己谋利是他们一生的追求。而有一些敏感而聪明的人,总是一眼看穿合理背后的虚妄,稳固当中的脆弱,他们遍布各个领域。“改变世界”,是天赋更是本能。既然决定这么做,那他们的悲剧就注定是壮烈且不可避免的。

50分钟前
  • ID03280163
  • 力荐

@cxiaoji:"看完了The Internet's Own Boy。追溯Aaron Swartz在创立RSS、CC、Reddit、促进文献开放和抗议SOPA中的足迹。本可在硅谷发财的科技天才献身政治理想,推动信息开放、反垄断、反审查,揭露体制黑暗最后被体制掐死的悲壮人生。"

51分钟前
  • 细胞膜
  • 还行

回头看看 SOPA已经在国内扎根——上面命令 大站必须有自己审查部门 VP级别人员负责 任何不妥言论直接到人 自我阉割这方面我们发明创造一直领先世界

56分钟前
  • 刘二
  • 力荐

看短片有句话说的特别好“也真的羡慕美国社会,有丑恶和强权,正义的声音却可以被听到”。

59分钟前
  • 不喝大白梨了
  • 力荐

Aaron Swatz ,一个秉承维基精神的互联网天才,却因为进入学术数据库下载学术论文而陷入了官司,而且,官方为了杀鸡儆猴,坚持要判他重罪,终于,他们逼死了他。版权与利益,分享与继承,这些概念的边界是在不断扩展中的,Aaron Swatz不过是其中的一位推动者,却不幸成了受难者。

60分钟前
  • Clyde
  • 推荐

全片可在此观看(不翻墙):http://v.youku.com/v_show/id_XNzQzMDE5NzEy.html暂无字幕

1小时前
  • Klavier Cat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