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衣少女

剧情片中国大陆1985

主演:邹倚天  罗燕  朱旭  

导演:陆小雅

播放地址

 剧照

红衣少女 剧照 NO.1红衣少女 剧照 NO.2红衣少女 剧照 NO.3红衣少女 剧照 NO.4红衣少女 剧照 NO.5红衣少女 剧照 NO.6红衣少女 剧照 NO.13红衣少女 剧照 NO.14红衣少女 剧照 NO.15红衣少女 剧照 NO.16红衣少女 剧照 NO.17红衣少女 剧照 NO.18红衣少女 剧照 NO.19红衣少女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5:50

详细剧情

女高中生安然(邹倚天 饰)聪明爽朗,能理解深厚博大的情感却不甚了了生活中与利益相关的琐碎规则,她坚信“正义感和诚实”是做人的准则,在班主任语文老师韦婉的课上当众指出了后者教学错误,然而同学们并不支持她。   米晓玲和刘东虎是和安然走得比较近的同学,他们也有自己的不如意,和安然“姐们”相称的米晓玲因为家庭原因不得不放弃学业改做售货员,同住一栋楼内的刘东虎父母情感不和,面临着家庭的解体……班长祝文娟为人明哲保身,却很受班级上下欢迎。   安然的母亲为家庭放弃了自己的专业,长年的刻板生活让他满腹抱怨,督促安然为高一的三好学生名额努力,因为这事关女儿前途……父亲(朱旭 饰)思想开明,却因不愿用自己的画作迎合外界需求而不得志。家里最爱安然的姐姐安静(罗燕 饰)借职务便利发表了韦老师的蹩脚诗作来换取安然提名三好学生的资格……   八十年代中期,一个普通家庭作为时代的剖面,透...

 长篇影评

 1 ) 美作为一种罪

哪怕放在当下看,《红衣少女》依然能够像那件“别出心裁”的红衣一样,出挑,而且刺激。

出挑,是因为在思想复苏还没有彻底成型的大环境下,与众不同的打扮往往容易引来非议,但又正是因为美以及相对应的意识觉醒、思想解放,是刺激到私人的缘起,更是刺激到社会的武器,这就使得 《红衣少女》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而同样难得的,是在当下的语境中依旧发人深省。

1983年,26岁的铁凝在《十月》杂志上发表了自己的第一部中篇小说《没有纽扣的红衬衫》。再过两年,由此改编的《红衣少女》登上银幕。故事非常简单,无非是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四口之家,父亲作画,母亲是个小职员,24岁的姐姐安静在杂志社当编辑,16岁的妹妹安然则在求学阶段,但经历过想起就会“心里一阵阵发寒”的“是非颠倒的年代”后,每个人对事情都有不同的看法,也面对着不同的波动。

小说以姐姐安静作为视角,让一个成年女子,夹在父母辈以及未成年的的妹妹之间,来审视时代烙印对人产生的影响,以及女性思想如何枝枝蔓蔓地变化。而电影则转而借用少女安然的视角,让一块璞玉的“被”雕琢与“被”染指,来映衬成长,尤其是女性的成长,究竟意味着什么,进而展现荒谬的社会环境对人有着何等荒谬的改造。二者互通,在更为细腻、直白、丰富的影像中,兴许能有更深的触动。

最重要的人物安然,外貌虽不出众,但是道德观很值得瞩目。她信奉着最早接受到的信条,即“青年人最重要的是正义感和诚实”,而为了真理,不去算计的她往往表现得不够“世故”,这个“太过于”直肠子的“非传统”女孩子会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指出老师把“莫邪”念错,会在作文簿里愤然写下“红人”班长的不当,会当即拆穿母亲顾左右而言他的套路。而往往,以自己“吃亏”告终。

安然最明显的参照系,是班长祝文娟,学习成绩好之余,“群众关系”也好,因为她更知道如何顺从老师韦婉的旨意,也知道如何在同学之间的纷争中,选择柔软甚至是虚假的应对,进而最大地保全自身。

但这些,恐怕是安然至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无法学透的“本事”。只可惜,似乎在极其漫长的人情时期,那都是所谓的社会染缸所要给人布设的去向。安然的母亲兴许就是祝文娟长大后的模样,曾经还能写下深情诗句的少女,经历过各种运动与斗争,开始变得消沉、暴躁,直到重复的刻板生活磨得自己更加怨天尤人,甚至刻薄冷漠。而她又是如此具有代表性,代表的,正是被“现实”所复刻出的战战兢兢的群体,习惯性地把社会的陈规、他人的眼光看得极重,以致于常以“复杂”一词来形容违背所谓纲常的事情,哪怕这件事情的初衷或去向都如此纯粹。

《红衣少女》在显要层面的讽刺,就体现在这些人设上。但更有冲击力的,往往是不知不觉下的变动。 少女安然原本对世事已有懵懂的认知,但是仍然愿意守住做人的原则与底线。只是哪怕她再大大咧咧,也会逐渐触碰到生活上的反噬,譬如同学们会认同质疑权威不过是在炫耀显摆,母亲会指斥私下跟男孩子出去玩就是不当行径。委屈与懊恼始终在这个尚未涉世的少女心中累积,电影很讨巧地,把最大的爆点放在评选三好学生这样一起寻常事件上。

对于中学生来说,这个对日后升学有不小促动的荣誉,多少带有点争权夺势的味道。祝文娟之流为了稳守江山,继续不动声色地“笼络人心”,而安然得不到韦婉青睐,哪怕成绩斐然,也不在考虑之列。局势的扭转源自安静对妹妹的关爱,催动她去重新联系关系一般的昔日同学韦婉,并通过赠送珍贵的电影票以及发表对方糟糕的甩膀子诗,为安然暗中争取了机会。殊不知,这带给安然最沉重的一击。本该是最亲密最知己的姐姐,竟然也参与这种肮脏的“成人”勾当。而这,还是在她经历过同学们近乎上纲上线的指责之后才知晓的。

安然情感防线的崩塌,《红衣少女》处理得很细致。就像是给观众展现了一张白纸,然后认真地记录下每一个褶皱的出现,每一次下笔的摸索,最终,观众追随安然,抵达成人世界的边缘,看到被各种美好所遮掩的丑陋变得更加触目惊心,看懂了成人的虚伪与粉饰,而大家几乎忘却了羞愧。

就像是安然对红衣的处理,同样充满淡然的唏嘘。这件安静南下出差给妹妹捎回的礼物,原本是时新、美好的象征,但在彼时的眼光之下,前面没扣子,后面有拉链,都足以判处一件衣服“标新立异”,主人“不够安分守己”。安然最初只是出于喜爱而穿,后来则出于一种不屑于屈服权威的骄傲,但当她摘下自己的最爱,又换上之前包裹着时代之于性别、个体的漠视的“假小子”衣服时,多少带有种梦碎的苦楚以及无声的抗议。

到此,就算《红衣女孩》留下一个淡然自若的结局,但安然已经不只是一位八十年代的偶像了。

铁凝写,“人要是真能按照自己的意志走自己的路,那是一件多么艰难的事啊。它显得荒诞可笑,却又其乐无穷。”在八十年代初期,这是振聋发聩的一句宣言,而在如今,却会发现,那么多状貌,居然依然没有改变。 (原载于《看电影》)

 2 ) 《红衣少女》影评

《红衣少女》这部影片构思新颖,即使放在现在重看,也能令人耳目一新。无论是生活场景的展现,还是人物形象的刻画,电影语言的运用 都显示出质朴清新的艺术风格。让人从平中见奇,淡中品味,小小的生活天地蕴含着深广的人生课题。

安然,一位16岁的少女,告别童年,步入青年,她以自己的眼睛纯真的去看待生活 以自己的心灵去感悟人生,呼唤人与人之间应有的真诚。这一人物是散发着思想解放时代光芒的银幕新人形象。

安然形象的创作成功最重要的基础在于艺术家对生活的亲切感受,以及对艺术的真诚追求。编导陆小雅从小说中受到强烈的感染,她的导演追求的是努力用自然客观的手法去表现 把人物塑造得真实可信,站得起来。

 3 ) 音乐特效

          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卢梭曾说过这样的话:音乐不能直接表现事物,但能在人的心目中唤起像看见事物的感觉的同样的感情。
         电影《红衣少女》中有这样一个声音的设计:夏天,安然和几个同学骑自行车从北京来游白洋淀,画面上,他们坐在小船上,飘在芦苇荡里,安然一边用手拨着水,一边四处张望,仿佛在寻找什么,又仿佛在思索什么。静静的湖水,静静的苇墙......忽然,远处传来《游击队之歌》的旋律。这音乐声是心灵和情感的直接抒发。一首著名的抗日歌曲的旋律,巧妙地提示了安然的心理状态,同时把跨越许多历史年代的现实生动地渲染出来。人们体会到,安然触景生情,也许是在遥想那战火纷飞的年代和神出鬼没的抗日英雄;也许是在寻找课本里刚读过的孙犁笔下的“荷花淀”当年的风姿。
        音乐的主题和它所具有的本质特色完全胜任了这些心理想象和画面形象的内涵表达,从而也得到丰富的美的享受。

 4 ) 闪光的珍珠

我们踏上了原野的小路,
看见小树上有许多新芽吐出,
虽然是匆匆,匆匆而过,
却总愿回头,再看看每颗小树,
一颗新芽,是一个梦呀,
一颗新芽,就是一颗闪光的珍珠!

我们遥望着神秘的夜幕,
看见夜幕上有无数星星闪烁,
虽然是悠闲,悠闲而过,
却总愿把繁星,把繁星数了又数,
一颗星星,就是一个梦呀,
一颗星星,就是一颗闪光的珍珠!

我们常常到海岸上漫步,
看见海上奔腾的波峰浪谷,
虽然是漫步,漫步而过,
却总愿唱着,唱着向大海祝福,
一声祝愿,就是一个梦呀,
一声祝愿,就是一颗闪光的珍珠!

我们刚踏入人生的旅途,
常担忧纯真的心会感到孤独,
虽然是路途,路途遥遥,
却总会有朋友,有朋友和我会晤,
一颗童心,就是一个梦呀,
一颗童心,就是一颗闪光的珍珠!~

 5 ) 陆小雅作品阐述摘要及几点感慨

《我的思考_红衣少女_导演阐述_摘要》陆小雅

源于真诚:

我曾回忆过我们的父辈及我们这代人,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许多思想、性格上的美的品质延续发展起来了。然而,也有某些自然形成的,非常真诚的思想上性格上美的东西却被世俗的东西所冲击所湮没了。是的,社会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人,而人呢,又在不知不觉中塑造着社会。左”的思想.和带有封建色彩的陈腐观念形成了某种不易改变的刻板模式,而常常会使健康优美的个性,丰富生动的感情就范于这种模式,所以也.往往会使一些人丧失个性—丧失追求—丧失真诚。主人—丧失追求—丧失真诚。主人公安然,是一个还没有引起某些人足够注意的,仿佛还没有登上社会舞台的,心胸坦荡、真诚、富有正义感的社会主义新人,无意中形成了对传统的偏见、对陈旧的腐朽的观念的冲击。这就是这个形象、.这个作品的内在力量。安然这代人的真诚正是中华民族的希望。

三条线索和细节:

这部影片没有什么重大的事件和戏剧冲突,可是内在却充满了“尖锐”的矛盾。这种矛盾以一种非常.“平淡”.的生活气氛表现出来。为了使影片淡而不平,淡而不浅,淡而有味,就要抓住三条线来贯穿全片。这部影片的主线是主人公安然的心理情绪线。安然这个十六岁的孩子的思想行为与韦婉等人的世俗偏见形成了冲突,使她情绪有了起伏跌宕。然而这条线又是含蓄的、隐藏的,我希望让人们从外表平淡而实质复杂的生活中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窥视到人物的最隐秘的感情和思绪。想从人物的家庭、社会、学校、大自然的有限空间开拓出无限的心理空间,让人们获得心理共振和思索。第二条线是以安静为主所牵动的社会脉络。安静的婚事牵动了爸爸、妈妈;她的审稿(带着矛盾心理所做的违心的事情),牵动了韦婉、妹妹和老马。从她身上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复杂面。而复杂生活中的陈垢污染了这颗本来纯净的心灵。另外安静这条社会线与安然的心理情绪线形成了紧密的交织和鲜明的对照。还有一条线是韦婉的线,这是一股僵化而俗气、世故而虚伪的势力(思潮)。这条线正同以上两条脉络相纠葛,相冲突。韦婉是一定时代和历史的产物。
以上三条线索加上其他一些必要的枝蔓—更多的是用细节去表现,比如刘冬虎、米晓玲及借书小姑娘……等人物身上的细节和情趣,使得未来的影片更显得深厚扎实并具有多义性。

风格:

在风格上,这应是一部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具有细腻的心理刻画,清新、凝重、含有诗意的影片。
浓郁的生活气息来自影片对普通人的生活场景的铺排;对人们日常生活事件的描述;及对最普通的最直接的家庭中人物关系的展现。这些都是平凡的、真实的,又是丰富多采的。
细腻的心理刻画来自于对人物内心的思考及隐秘的心绪触及,并以此作为主要结构脉络来贯穿。因此必须以高度细腻的表现手段来揭示来刻画。影片的凝重感将产生于人物的思考和情绪。
十六岁的孩子已经在思考职责、道德等问题,并感到生活并不轻松。这要靠背景及环境气氛渲染来烘托。这种凝重感随着人物心理情绪的变化表现在每一个哪怕是极小的场景及画面的创造中。

强调情绪:

在艺术探索中我们着重强调情绪的渲染:画面不仅是叙述的手段,它更重要的在于表达情绪,表达人物心理情绪、场面中所蕴含的情绪以及节奏等所带来的总体情绪。就要靠画面的作用和力量,比如用人物调度、镜头运动及角度、构图、光影、道具、服装……等来产生情绪感染力量,产生情绪延伸,达到冲击人的力量,产生含蓄的哲理。把抒情性、哲理性渗进叙事当中,再加上节奏和意境诸方面因素,形成影片所含有的诗意。
在画面的结构图上不完全是那种纪实电影拍摄法带来的随意性和破碎感,而是有重点的渲染,可以带有主观情绪的显露,是有选择的真实。
外景着重表现一个新旧交替的中小城市的风貌。尤其是街道表现出质朴、真实、浓郁的生活气息;反映出新旧交替的时代气氛;可为人物成长的环境作一种含蓄的隐喻。外景选择对头`再加上摄影的构图一和用光的配合,可为影片提供社会环境的凝重的侧面,也可能产生一种民族气质,这是我在影片中所追求的造型美的实质。

《红衣少女_创作后所思所想》陆小雅

结构通向心灵哲理和感情最主要地还是溶于人物形象之中。而结构又是把握全剧总体构思和通向人物心灵的一把钥匙,找到它是最难最难的。

看完陆小雅的两篇文章还是有些唏嘘的。

首先,80年代的人可能还是属于心思比较纯正的,导演拍这么一个电影是觉得随着社会的发展,左的思想和封建色彩的陈腐观念所形成的的刻板模式使人失去了真诚,失去美好的品性。再看现在,社会与人心日愈复杂,导演在电影中所抨击的刻板模式实际上早已完完整整的塑造出来新一代人,相信现在的导演不会再抓住社会如何使人失去真诚这一点大做文章,毕竟这已经是常态了,反而像安然这样的性格倒显得不识时务。

其次,青少年的故事拍得易趣横生而又不失深度和凝重,既是少女成长的故事又指涉中国人、家庭、社会中的诸多问题,十分难得,回忆近些年大银幕上的《少年的你》《悲伤逆流成河》《狗十三》《过春天》,苦大仇深地指出家庭和校园中的问题,也不失社会性的“凝重”,但也不难发现少了一些“清新”,创作者纷纷聚焦于校园暴力后难免忽视青少年成长中的其他问题(可能这部分由我不太熟知的青春校园类型电影补足了),但是总的来说,青少年题材仍然值得挖掘,《红衣少女》清新又凝重也许可以为当下的创作提供新的角度。

再次,影片基于情绪、情感传的诗意化的风格令人印象深刻,但是在近几年也很难看到这种继承中国传统艺术特点,具有诗意化风格的电影,毕竟当前中国电影拍摄愈来愈注重叙事(大概是之前烂片太多了)和视听,对于人物情感和情绪的关注相对弱化。罗伯特·麦基在《故事》中说人物其实也是结构,的确优秀的叙事结构会帮助创造者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和人物情感关系,似乎人物可以被包含在叙事结构的创作之中,但是罗伯特·麦基主要在说好莱坞的大情节和小情节电影,在跳脱这个模式的电影创作中,人物及其情感应该和叙事一样获得独立的地位,而非从属和辅助地位。电影中情感的重要性值得被强调,毕竟当我们在看电影时,能对电影产生深切认同的不是情节,而是基于类似或相似的情感体验,即共情。

最后针对陆小雅导演提到的“带有封建色彩的陈腐观念”写几句个人感慨,其实“带有封建色彩的陈腐观念”就是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中的一部分,牢牢印在每个人的心理和行为中,这些陈腐观念从衰亡的文化大革命的铡刀下逃离出来,时至今日成为我们心知肚明习以为常的心理与准则,比如不当面指出长辈不足是礼貌、婚姻大事虽不受封建习俗的荼毒但是大多数婚姻还处于父母的安排与把控之中(我一度觉得婆媳矛盾也是封建残留)、熟人送点东西客气一下好办事。很难说这些事对的还是错的,但是绝对是实际的,说着我便感受到来自千年前传统文化的一点压迫。

 6 ) 等待或者逃离

等待的路上荆棘丛生。做认为正确的事,就永远不会错。但却不会被理解。于是,便只好这样安慰自己,做正确的事,终有一天会被理解的。西方文化强调自我的满足,自身有完全的自足性。它就是它自己。

而东方文化却强调个人必须在他者编织的认识罗网找到一席之地,必须被他者所接受所认同,个人才能够得到这种自足性。 但问题在于作为判断的标准的大众它本身是缺乏判断力的,不必讳言的说它本身是庸俗的判断。因此,强调个人在这一价值体系里得到认同和接受,固然可以拒绝大恶,但大善也同样被拒绝了。

而问题在于,一些固然人人都知道真善美的讲述被官方意识形态放在明面上,可在官方伟岸光明的阴影下,是永远不可见其形质的“第二十二条军规”。于是,一个很简单的事实就是,一个人真要是按照它所推崇的这套价值过活,就真不知道要遭受怎样的菲薄、沦落、羞辱和背叛了。《红衣少女》讲述的正是这样一类菲薄,这些生活在光明阴影下的鬼眼。就好像人人都自知自身的鄙陋,可却人人锦衣绣袄,华裾鹤氅,绮罗珠履 了。

总有人要牺牲的,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如果说神话英雄传奇的时代个人可以因着个人的牺牲得到死后的光荣可以勉强抚慰自身被毁灭的遗恨。但神话英雄传奇的时代已经走远,日常庸俗的生活填补了史诗时代逝去的权力真空。个人的善再不能在一些彻底的大是大非中显现,而是在中心失落,主体丛生的生活不断显现的咬啮式的小痛苦和烦恼中多元价值判断下混淆是非对错。人人都有理,但却人人都是片面。 而《红衣少女》里借安然显现的正是这种片面,而这种片面却似乎蕴含着主旋律的寄托。但这种主旋律却要被无处不在的“第二十二条军规”式的潜规则中被结构。这好像是主旋律的自哀之曲,但与其说是自哀,不如说影片正点出了一种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的剧烈。

而官方意识形态要面对的就是这样的群民,要改造的就是这样一种顽固而封闭的文化。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它借安然表现了自我的立场。不应该要某种不实的东西去满足荣耀己身的愿望。影片最后好像是安然屈服了,向这样的文化低头了,要在接下来的一年中这样的庸俗环境中慢慢被改造,慢慢被驯服,她好像要放弃掉自己。当然最后安然的这种决定显然可以足见这种文化的强悍,而她对这种外在界定“三好学生”的缺席显然是对“自我”的回归,她的好像被改造和驯服召唤的正恰是文化的自身的进步和改造。

而这一切都终究不会有答案。于是最终只能在安然和她姐姐安静渐渐离开,模糊她们的身影,走向远方中以她们的逃离去呼唤着在场。而这逃离却不是真正的逃离,她们走向远方,不是远方同样的混乱和无序,远方是她们正是在出走中找到了自己的别处所在。但形式上却终究是逃离的。

 7 ) 曾经的欲望可以光明正大

一开始只是因为女主角的美色打开了这个片子,而后证实这是一部故事劲道观点犀利的好电影。一刷可以当黄片看,因为太漂亮了,各种肥头大耳80年代高中女生泳装和睡衣桥段充满福利,红扑扑的小脸双马尾省略20万字;二刷让我觉得最能感染我的人物与社会背景还是中国的80年代,没有之一。那时文人以及小人物追求的精神理想,30年后竟更为遥远了,那时人们摒弃的时弊,今日已经是默许的规则。中国梦并没有包含国人30年前就梦寐以求的东西,与尊严有关。(为啥我对于我有记忆以前的年代更有归属感,科学无解)

 短评

直白却丝毫不令人生厌 另辟蹊径的“伤痕电影”

5分钟前
  • 番茄杀手
  • 推荐

学生时代看过,只记得内心一直为安然呐喊,那首插曲一直记在心间,好听至极

6分钟前
  • 千寻亿选
  • 力荐

片子很棒,很契合八十年代追求自由、追求理想的时代风貌。主角是一个可爱又优秀的女生,影片很好的表现了她在成长中遭遇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时内心的细腻情感变化,最终她用理想应对现实,坚守了自己善良真诚的可贵本性。

7分钟前
  • 微分流形
  • 推荐

是一起看的吗?不记得了。但是记得她给父亲油画的名字起的是“吻”,秋天的落叶去亲吻大地母亲

12分钟前
  • 今朝
  • 力荐

少见的青春质感,在尚不坚决的时候与这个平庸的时代猛烈碰撞。

15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推荐

不温不火却汹涌澎湃的叙事,日常琐碎却直击心灵的故事,其节奏其张力其蕴藉,无不让我陶醉,甚至有一种遇见李安遇见胡金铨的恍惚感。时代一角,风火之天。不堪炉壁之木的妹妹,不解炉壁之木的姐姐与妈妈,来之安之的爸爸,迷茫不觉的晓玲、冬虎、文娟,大家何去何从,皆有展示。

18分钟前
  • 妍春
  • 力荐

一颗新芽。红衣少女当然是好电影,可算得上多好呢,直朴动人,又太直白简单了。青春的问题总是单纯直接,但也不是不能深重和耐久,所以还是束缚在了时代浅白的性征中,执着于对抗不该成壁障的壁障,格局、胸襟、洞见有缺,真正的时代感就欠些笔墨。对于一代人是动人回忆,再往深一层却缺乏历时价值。

20分钟前
  • bloom
  • 推荐

终于把我妈当过群演的这部电影看了,还不错,那个时候虽然评个三好学生都上纲上线,大环境无比压抑,可是纯粹的人理想主义的人心中有坚持的人也活生生鲜楞楞的,也抱团大批存在着,现在就全是迷迷瞪瞪一大片,没劲极了

22分钟前
  • 蚂蚁没问题
  • 推荐

理想主义不畏庸俗和强权的少女形象,之后内地电影里是再也没有了。

23分钟前
  • 哪吒男
  • 推荐

这可以看做是对当时社会某个断面的反应。这个安然很像我一个同学,不太喜欢社会那一套,和同学关系不好,不过还是保留自己的个性,挺难得的。

28分钟前
  • 跑步去流浪
  • 推荐

8,树上的眼睛记忆很深,还有漂亮的白洋淀

31分钟前
  • мая
  • 推荐

第四代还是留下了不少记录时代的佳作。铁凝的本子好,邹倚天和罗燕两个演员选得也好,没想到第四代除了张暖忻还有陆小雅这样一位优秀的女导演。最惊艳的还是对教育体制和成长价值观的反思吧,这样的立意搁现在能过审么。。。

36分钟前
  • 阿德
  • 力荐

#百花奖最佳影片##金鸡奖最佳影片##华表奖最佳影片#一部牛片,邹倚天也很牛,片子的时代烙印很强,铁凝当年也曾经牛过,但是最有意思的是安然掏出来的那五毛……

39分钟前
  • 竹傲风
  • 推荐

简直就是八十年代不得鸟小姐

43分钟前
  • 唐那啥
  • 还行

“红裙子”暗示了新一代青年自我意识的觉醒,向往成为独立自主的个体,不再愿意被整合进统一的形象中。不想将“我”的美寄托于宏大的社会主义美学,“我”要表达自己的思考。今天再来看这个片子,或许更有意思。

45分钟前
  • 十八爷
  • 推荐

现在所谓的“青春片”在安然面前都得活活羞死。

50分钟前
  • 伞兵兔
  • 力荐

呵呵

51分钟前
  • 眠去
  • 推荐

能想得到铁凝的笔触。真的是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一家人,但那年代,恰好是经历过波澜的时候,不谈人性被扭曲出什么苦大仇深的产物,只说所谓的“经验”与“见闻”,可以让人怂到什么地步,以及,让这种余波用怎样的方式扩散到下一代,让下一代如何权衡新旧思想美丑嘴脸,甚至如何反噬。

56分钟前
  • Mr. Infamous
  • 推荐

铁凝的本子好,几个主演也好,姐姐妹妹各有味道。

59分钟前
  • 推荐

小叛逆!~

60分钟前
  • Andor-Genesis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