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故事

记录片英国2014

主演:戴维·阿滕伯勒

导演:Mike,Gunton

播放地址

 剧照

生命故事 剧照 NO.1生命故事 剧照 NO.2生命故事 剧照 NO.3生命故事 剧照 NO.4生命故事 剧照 NO.5生命故事 剧照 NO.6生命故事 剧照 NO.13生命故事 剧照 NO.14生命故事 剧照 NO.15生命故事 剧照 NO.16生命故事 剧照 NO.17生命故事 剧照 NO.18生命故事 剧照 NO.19生命故事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5:51

详细剧情

BBC重磅出击,由David Attenborough带领我们再一次探索神奇的生命。《生命故事》,讲述了动物为了生存做出的种种挣扎。   本片是BBC第一部全程采用4K摄像机拍摄的纪录片。

 长篇影评

 1 ) 老爵爷出品,每一部各有各的精彩

白颊黑雁的坠落与新生,兰花螳螂的惊艳与残酷,缎蓝园丁鸟的偷师与诱惑,辉亭鸟功亏一篑的沮丧,红腿巨隼的少年帮,尽职的猫鼬导师和非洲野狗保姆,啼笑皆非的寄居蟹换房团,座头鲸的母子情与时而仗义时而逗逼的雄鲸们,黑脚信天翁九死一生的起飞,加岛信天翁的守候,日本河豚的数学和建筑造诣,毛皮海豹的试炼场,孔雀蜘蛛的生命舞蹈与献祭,猎豹姐妹的信任与合作,象群对先辈遗骸的抚触与缅怀

 2 ) 观影笔记

第一集:幼年。
1.白颊黑雁幼鸟跳崖。首次看到,极为震撼。,白颊黑雁刚孵化,要从百米之高的岩石顶端跳下悬崖去吃草。跌跌撞撞地摔下之后,一般死伤,而活着的还要面临北极狐的杀戮危险。当狐狸咬住跳崖幸存的幼鸟时,第一次看自然纪录片看得热泪盈眶,尽管对于北极狐的饮食习性已有不少了解。也许配乐也太到位了。
2.兰花螳螂的功夫。马来西亚雨林里的兰花螳螂(顺便搜到另一种有趣的小提琴螳螂,模样有趣,哈哈),一窝卵六十多只一起孵化。20分钟以内它们的身体由软变硬(还没有翅膀),一堆幼虫彼此间成了敌人,因为螳螂吃一切会动的东西,不管你是螳螂还是别的什么虫子。于是分散,单独行动。当被跳珠追踪无路可逃时,小螳螂摆起了螳螂拳的架势,吓走了捕食者。然而,长大的机会非常渺茫。

第二集:成长。
1.园丁鸟的阴险。园丁鸟分布于新几内亚和澳大利亚的丛林,有一夫一妻和一夫多妻制,后者大脑更大,会搭建凉亭求偶。年轻的鸟会观察附近的成鸟学习搭棚技术,成鸟会逮着这个年轻鸟观察自己的机会练习求爱技巧。当然,为了降低竞争者成功的几率,成鸟也会去附近的年轻鸟家里捣毁他的凉亭,挺会算计的。
2.章鱼的盔甲。比目鱼跟踪着章鱼,意图在它毫无防备时吃掉它。拟态章鱼会模仿各种其他鱼类迷惑捕食者,但是有种章鱼会利用椰子壳等海底杂物作为自己的盔甲,随身携带。
3.卡拉卡拉鹰的帮派生活。像大多数动物成年之后会被父母驱逐以便为新生代腾窝,卡拉卡拉鹰(尸鹰)也如此,长到了一岁大,尽管还是亚成鸟,但是必须出门自力更生。若是擅闯父母的捕猎领地,将面临双亲严厉的惩罚。许多动物群体都有流浪团体(多为雄性),即组织混乱毫无纪律性的流浪者帮派,猕猴如此,狼如此,卡拉卡拉鹰也要忍受四年的帮派生活直到完全成年独立。
4.老虎新霸主。老虎和狮子一样,雄性失去统治权则失去雌性,新任首领将毫不留情地杀死前任留下的所有后代。
5.蜂鸟和蜜蜂。蜂鸟每分钟心脏跳动1000次,翅膀扇动60次,高耗能需要大量蜂蜜补充。除了同类竞争,还要和蜂类打斗,被蜇一下就有生命危险。

第三集:家园。
1.非洲猎狗。出门捕猎时,一只成年猎狗留在家里照顾幼崽。这点儿和北美灰狼类似。猎狗与鬣狗的领土争端。群体作战的猎狗击退单独行动的鬣狗。
2.寄居蟹排队换贝壳。用废弃的贝壳做房子的寄居蟹(它必须躲在贝壳里,防止被热带的太阳筛熟了)随着身体的不断长大,需要更大的贝壳。不只是一只贝壳需要换新居,不同年龄不同型号的寄居蟹都面临这个问题。它们的策略是:每当有新贝壳被冲上岸时,大家就聚在一起,如果大家都用不上,那就量好尺寸,排成一队,从大往下;当有一个刚好能用上那个新贝壳的寄居蟹出现时,大家就把它排到队伍最前面,让它先换。接下来,后面的一个个都跟着换上前一个的贝壳。这样做真是一种聪明的方法,让每只寄居蟹都得到别人用过也刚好适合它的贝壳。
3.鮣鱼吸附大鱼。鮣鱼的家就是大号的鱼——鲨鱼、蝠鲼等。它们吸附在它们身上,依靠它们提供庇护,也替它们吃掉身上的寄生虫。但太多鮣鱼会让大鱼减速,因此它们也有竞争。鮣鱼的命运和前途、目的地是完全由大鱼决定的。
4.澳大利亚编织蚁的胶枪。澳大利亚编织蚁在丛林中把树叶聚拢卷起作为自己的城堡。这个建造过程是工蚁们把树叶的边缘拉在一起夹紧,由一名夹着白色幼虫的工蚁到树叶连接处,用触须轻敲幼虫促使其吐丝,然后它夹着吐丝的幼虫移动,像编织一般用丝将树叶边缘固定在一起。这种最强韧的天然纤维不仅结实而且还防雨水。
5.澳大利亚编织蚁蓄养蛱蝶毛毛虫。它们不杀死毛毛虫,而是吃毛毛虫的分泌物,甜的。毛毛虫到哪里,蚂蚁跟着它,就像软禁一般。
6.跳珠偷食编织蚁幼虫。一种跳珠外形类似编织蚁,它可以混进蚁窝,从警卫的眼皮底下偷走叼走一只白色幼虫。
7.鼠兔盗贼和鹿。北美落基山脉的鼠兔不冬眠,它们要储存花草过冬食用(它们知道哪些植物能存放得更久以便有次序地食用)。因为要面对被猛禽和鼬捕食的危险每天不间断地采集草茎,劳累并且危机四伏,一些住得高离草地远的鼠兔就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它们到那些离草地较近而早早储存了足够植物的邻居家偷盗。然而,当鼠兔面对的入室抢劫不是同类而是懵懂的大角羊时,鼠兔愤怒却无济于事的叫声加上它焦急地用前爪拍打石块的情形绝对令人心碎。
8.黑猩猩挖泉眼。年长的黑猩猩依靠自己的经验懂得在河道上挖出泉水。当然,不会挖太深泉水就会渗出来。

第四集:权力。
1.眼镜蛇与猫鼬。独个猫鼬遭遇眼镜蛇时,迅速发出警报召唤队友。它们的目的是将眼镜蛇赶走。因为它们的反应速度比眼镜蛇还要快,所以敢于正面挑战。
2.首次看到射水鱼。射水鱼科射水鱼属共有7种鱼,广泛分布在东南亚到澳大利亚的水域。它们从潜水层喷射水柱打下水上树叶上的昆虫。
3.蜜蚁的储蜜罐。蜜蚁分布在北美和澳洲。蜜蚁皇后在建立自己的帝国之前,先要挖穴作巢,在里面产卵。挖穴是几只蚁后一起干的,做成窝后都开始产卵,但是当几周后工蚁孵化并将蚁后杀死,只留一只蚁后,被杀死的蚁后将作为幼虫的食物。一些蜜蚁会把自己吃成储蜜罐,肚子大得惊人,当地人捉到这样的工蚁会直接将它整只吃掉或吃其蜜肚。一定的时期,蚁后会生出带翅膀的下一代,它们在某个黄昏爬出洞穴飞上天交配并且到别处建立自己的帝国。

第五集:求偶。
1.日本河豚的伟大建筑。为博得雌性的欢心,日本河豚将自己的表演发展到极致,它将自己哺育幼苗的巢穴建造成了伟大的艺术品。
2.长尾侏儒鸟师徒搭档。中南美洲的长尾侏儒鸟求偶的方式是,一只成年雄鸟带着一个跳舞的青年学徒——也是他的舞伴——一起表演给雌鸟看。绝对高级表演,两只雄鸟的动作要高度协调。然而最后赢得交配权的当然是师傅。青年要等到自己能带学徒的那天才能赢得交配权,但是他在师傅有生之年都是师傅的徒弟。
3.澳大利亚孔雀跳珠用生命求偶。澳大利亚孔雀跳珠色彩华丽,比孔雀还要漂亮。他的求偶是冒着生命危险的,因为雌性要把不符合自己要求的雄蛛吃掉。遇到雌性之后他要一边跳舞吸引她一边躲闪防止中途被她袭击。最终,如果他赢得她的芳心,他将与之交配。然而,这场求偶不只是冒生命危险,实际上真要付出生命的代价。——交配结束,雌性最终还是会把放松警惕的雄蛛杀死,为她的卵准备食物。
4.园丁鸟的变焦瞳孔。巴布亚新几内亚的一种搭凉亭的园丁鸟的表演是在跳舞之前先来个小节目:他的眼睛瞳孔会放大缩小,而且是一次一个眼珠地来。这种暖场方式绝对是高难度表演了,其他的动物应该不会。然后,他开始像甩动披风一样快速伸缩翅羽。精彩至极。然而,即使这样,他做的一切还是可能变成徒劳。

第六集:亲子关系。
1.倭黑猩猩亲戚。倭黑猩猩(黑猩猩属)是和人类基因最接近的。倭黑猩猩养育幼崽5年,和猩猩(红毛)一样长。
2.杜鹃的阴谋。布谷鸟把蛋下在其他鸟的窝里,而且她的蛋先孵化。刚孵化出来的蛋会本能地趁成鸟出去觅食时把身边其他的蛋顶出巢穴。当它终于长大,大鸟看它的心情很复杂,但还是会继续抚养它。

 3 ) 豆瓣9.7,感谢这群「禽兽」教会我做人

首发于[君君电影院]微信公众号TVwanda,转载请注明出处。

“做人难,做人真TM难!”

这是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的确,在人类社会,我们面临着太多的难题和压力:升学、就业、买房、结婚、生娃、养孩子......

这些几乎压的我们喘不过气来。·

穷途末路的时候,我们也会忍不住去想,还不如当一只小动物呢,吃吃喝喝,玩玩乐乐,无忧无虑地过一生,多好!

然而,动物的世界真的像我们想象的这么轻松惬意吗?

看完下面这部片子你就会知道,比起人类世界的艰难,自然界的生存要残酷百倍——

《生命故事》I2014

这是BBC早年的一部纪录片,豆瓣评分高达9.7,但看过的人却很少。

它讲述了自然界的动物们为了生存所做的种种挣扎

从诞生之初、长大独立、建立家园、求爱交配、为人父母等一系列轮回,向我们展示了生命的伟大和不易

跳下几百米的悬崖,向死而生!

很多动物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在刚刚出生的几天、甚至几个小时之内。

这个时候,它们体型最小也最脆弱。

比如格陵兰岛一种名叫“白颊黑雁”的鸟儿,它们只吃草,却是肉食动物的美味佳肴。

为了躲避食肉动物的攻击,黑雁父母只能把巢穴建立在悬崖峭壁上。

虽然安全,但也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这里没有食物,想要活下去,小鸟们就必须跟随父母一起,跳到近40层楼高的悬崖下面——在它们学会飞行之前。

如果运气好,且跳崖姿势正确,就能让肚子先撞到石壁,以减轻撞击力,活下来的机会就大一些;

但如果运气不好,头先着了地,那就只有死路一条。

即便是侥幸活了下来,雏鸟也面临着迷失在碎石堆里,跟父母走失的危险。

从大局出发,如果小鸟下落不明,父母们是不能贸然寻找孩子的,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们死去。

鸟类中的心机婊:布谷

在鸟类中也有一些心机婊式的存在,比方说布谷鸟。

它们养育后代的方式相当不要脸:

我占你的窝,打你的娃,还要你给我喜当妈!

当然,这一切都是在神不知鬼不觉中进行的。

繁殖期到来时,雌布谷鸟会把蛋产在一种名叫“燕卷尾”的鸟类窝里,和它们的蛋蛋混在一起

这两种鸟的蛋外观极其相似,母鸟很难发现。而且布谷鸟的的蛋,总是比其他鸟蛋破壳要早。

当小布谷鸟率先出生后,它会本能地把这些竞争对手们通通推出去,摔个稀巴烂。

然后它便可以高枕无忧,独享“养母”的全部关爱,直到长大后,头也不回地离开。

可怜的燕卷尾至始至终都被蒙在鼓里,它压根不知道自己辛辛苦苦养大的孩子,其实根本不是自己亲生的

但母爱是盲目的,它依旧无怨无悔、精心养育着这只“外来者”。

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喜当妈”吧。

人家坑爹,它们坑娃!

自然界的竞争是相当残酷的,尤其是雄性成年动物之间地盘和交配权的争夺

这种争夺战,无论是天上、地下,还是在水里都普遍存在。

它们一方面是为了生娃,但另一方面,这种竞争最终坑的也是娃

比方说一种叫做座头鲸的巨型鲸鱼。

雌性座头鲸每次需要花三到四年时间养育一头小鲸鱼。

在这期间,它们不会发情,也无法怀孕,但雄性座头鲸可是每年都会发情的。

发情期间,它们才不管雌鲸是否带着小鲸鱼,也不管雌鲸是否可以进行交配,只会一味强上。

有时雄鲸还远远不止一头,它们会集体围绕着雌鲸群魔乱舞,争夺交配权。

这可害苦了雌鲸身边的小鲸鱼,它会被随时卷入这场“夺妈大战”,弄得筋疲力尽。

一旦雌鲸疲于照顾,小鲸鱼就会因体力不支而被活活淹死。

这种“坑娃”的操作,在狮群和猴群中也经常发生。

雄狮和公猴都有强烈的地盘意识,它们会通过决斗的方式占领自己的一席之地,并建立自己的“后宫”,让雌性为自己生娃

但是,它们一手建立起来的王国会随时遭遇外来者的入侵。

而雄性的职责就是要拼命保住自己的王者之位,并护住自己的妻儿。

因为一旦它被打败,新来的雄性决不允许自己“喜当爹”,它会杀死战败者全部的孩子,重新建立属于自己的王国。

歪,妖妖灵吗,这里有动物成精了!

在自然界,有些动物非常聪明,它们的很多行为都让人叹为观止。

比方说澳大利亚的一种叫编织蚁的蚂蚁,它们建造家园的方式很特别。

工蚁们在搭建蚂蚁窝时,嘴里都会叼着一只蚂蚁幼虫

因为幼蚁会吐丝,可以拿它们当胶水用。

还有一种叫鮣鱼的鱼类,它们是出了名的会抱大腿。

在海洋深处,人人都对凶猛的大鲨鱼敬而远之,可鮣鱼却偏偏要和它们攀亲戚。

本着“跟着大哥有饭吃”的根本原则,它们会紧紧黏在鲨鱼身边,一刻也不离开,把鲨鱼作为天然的保护伞,还能跟着大哥捡些剩菜剩饭。

但鲨鱼也不是傻子,这送上门来的美食为啥不要?

当然了,这大腿也不是白抱的,鮣鱼们会帮鲨鱼清理身体上的寄生虫作为回报,如此互惠互利,何乐而不为呢?

还有一种叫作“缎蓝园丁鸟”的鸟类,也是个比较坑爹的存在。

用咱的话说就是,聪明不用在正途上!

成年雄性园丁鸟到了发情期时,会想方设法把它的对手pk掉。

它的对手不是别人,而是那些比它年轻,比它帅,还比它有才的小鲜肉

作为一只老腊肉,眼见这些小鲜肉已经搭好了窝棚,马上就要来和它抢夺为数不多的雌鸟了,怎么办呢?

假扮自己是基佬!把小鲜肉吓走!

它们会来到同为雄性的小鲜肉面前,各种抛媚眼,各种挑逗加调戏。

直到把对方撩得一脸懵逼,最后一副“你不要脸我还要脸”的表情仓皇而逃。

很好,奸计得逞!顺便还练习了一下求爱方式,真是机智。

其实,动物界的生存法则就是这样,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纵然只是一只动物,但想要活下去也必须要有勇有谋,有胆识有策略,有时还需要一些运气。

有时想想,动物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尚能顽强生存,繁衍后代;

作为人类,我们有智慧,有工具,有科技,有谋划,生活如此优越,究竟哪里来的优越感去怨天怨地?实在应该感恩戴德才好。

比起在狂风暴雨、弱肉强食的自然界苦苦挣扎的它们,咱还是老老实实,安安分分地做个人吧,挺好。

 4 ) 资源从来都是稀缺的

之前本科的时候有一门课,好像是毛概,学期结束时老师要求大家写一篇小论文。我写的是:论共产主义之不可实现性。当年气盛,要是现在,坚决不敢下这么大的论断。那篇小论文中的观点,至今记得,即便物质可以极大满足,但是人的欲望永远无法满足,所以资源的抢夺,永远存在。我当时还举了一个例子,如果两个男人同时喜欢上一个姑娘,并且两人都认为这个姑娘是无可取代的,这种时候,姑娘这个资源,不可能同时满足两个人。

这两天看了《life story》,更是觉得,动物的一生,都在为资源奋斗,而资源,从来都是稀缺的,以后,还是稀缺的。资源可以粗略地分为两种,生存资源,性资源。“食色,性也”刚好概括了这两点。食物为动物提供生命力,而性资源,可以延续生命。

纪录片的开头有种鸟叫白头黑雁,他们是在悬崖峭壁的山顶上孵化出来的,在山顶上孵化的好处是安全,可以避开天敌的侵袭。但是也带来了一个问题,山顶上没有食物,于是他们选择跳下悬崖,离开山顶。母雁当然是没有问题的,可是小雁,才几周大,还没长羽毛,完全不会飞,可是没办法,还是要往下跳。对于小雁来说,山顶没有食物资源,留在山顶会被饿死,跳下去才有一线生机。为了这一线生机,他们需要拿命去赌。

还有一只母熊,带着两个幼崽,因为在之前的捕猎中受伤了,一家三口饿了很久,有一次来了一群牛。那种牛的体型比这种熊的大多了,况且他们还有牛角,若发生对面冲突,熊是很危险的。即便是偷袭小牛,也不是那么容易的,除非小牛脱离的牛群。不幸的是,小牛一直没有离开牛群,可是母熊选择铤而走险。就在母熊刚咬住小牛,还没来得及离开时,被大牛们发现了。这时候如果母熊选择逃离,是来得及的,可是为了这顿饭,她死死的咬住小牛,任凭大牛们怎么用牛角顶,都不放开,直到严重受伤。第二天,母熊死了。在危险面前,逃,是动物本能,而拼死挣扎,需要极大的勇气。在母熊看来,没有 这顿饭,她以及她的孩子必死,唯有放手一搏,也许还能活下去。

有一只年长雄海豹,拥有二十多个妻妾,经常受到其他年轻海豹的挑战,随着体力下降,他终于输给了年轻海豹,最后不得不离开社群,然后孤独地死去。他是成功的,因为在死之前,已经有了很多的后代。让人震惊的是,在他的在位期间,接受了无数次的挑战,也赢了无数次。假设整个社群有20个雌性,也有20个雄性,为了拥有绝对的交配权,他的对手有20个,轮番上阵。资源的集中,导致了资源的稀缺,稀缺程度导致了竞争的激烈程度。这事情如果发生在人类社会,得该有多残酷。人类在一夫一妻制之前,肯定是一夫多妻制的,而一夫一妻制是怎么产生的呢?我猜测是这样的,有一天,一群雄性流氓决定一起合作,推翻那个拥有绝对性资源的人,推翻之后,大家平分姑娘,并且约定好,以后,一个雄性只能拥有一个雌性,于是一夫一妻制代替了一夫多妻制。人类,至少雄性人类,是善于协作的。

有人说,人与动物的区别之一是人类有丰富的文明,脱离了野蛮,脱离了动物性。比如“禽兽”这个词背后的含义,就充分体现了人类在动物界中的优越感(至少在中华民族中是这样的)。可是我觉得人和其他动物的差别在于,人善于协作,其它的,并没有什么差异。

动物的一生中最重要的两件事情:吃、繁殖。也许可以这么下个结论,生命的目的或者使命是,继续存在。吃是为了继续活着,因为躯体会老去,所以选择繁殖这种形式,让“自己”继续活着。

而我们人的终极目的,也是“永恒”(第一次听到这个观点是大学语文课)。一切的活动,一切的行为,都是为了更高概率地持续下去。此处略过一千万字(个人水平太菜,不能在这个点上展开论述)。

为了永恒的目的,我们需要不断的攫取资源:更优质的食物、更优质的环境、更优质的教育、更优质的医疗、更优质的性资源。在优质这个维度上,是没有上限的,所以,资源,至少优质资源,是绝对稀缺的。

2016-9-5

 5 ) 万物有灵且美

在短评里看到有人写了这句话,看完这个纪录片感觉我比以前更能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了,于是用这个短句来做文章的题目吧。
好久没写过长评了,看完这个纪录片我打开豆瓣评分发现长评才两个,太不科学了,于是添砖加瓦。我希望可以有更多的人看到这个优秀的纪录片,我们并不人人都有条件去世界看看,而纪录片给了我们这样的机会,不仅可以看到镜头下绝美壮阔的自然风景还能感受下片子想传达给我们的人文关怀。
这部纪录片全部都很美妙,我个人最喜欢初生和成长的部分,开头的小雁义无反顾跟着父母往下跳的时候真的太震撼了,加上BGM的渲染,我很久没在纪录片里看到这么震撼和真实的镜头,鬣狗和非洲猎犬的争斗,工蚁将其他的蚁后肢解,螳螂吃掉自己的同类,雌蜘蛛在完成交配后吃掉雄蜘蛛,杜鹃幼鸟在还没有睁开眼睛的时候就天性使然推下自己的同类以保证自己的绝对生存,这些无一不在告诉我大自然的残酷,生物竞争包括同类相残的残酷,而这一切都是为了保证自己的生存。生命足够伟大,在我为这些生命捏一把汗的同时,他们的勇敢坚持带来的不仅有感动,还有对生命的尊重。
然而不仅有残酷,解说的幽默老道,小鸟们求偶的滑稽可爱,信天翁等待伴侣的温情,让这部纪录片更加完整。还有像日本河豚那样的大自然的艺术家。
动物的使命就是让自己的后代延续下去,大象用自己的鼻子触摸祖先的骨头,生命的故事一代一代延续下去,看的时候在思考动物的社会,动物为了生存的残酷之道是否也深刻在人的意识之中,不能用人的眼光去看待动物的生存法则,而我仍热切的希望人类的文明可以更先进一步,摆脱单纯的生存本能,更有希望的活着。
这些动物的行为带给我震撼感动以及思考,我无从得知拍摄这部片子的工作人员的辛苦付出,我感谢有心人做出的这部片子告诉我们不知道的世界。
大自然的神奇之手创造了这一切,野外一切能生存下来的动物都有自己的故事,万物有灵且美,大自然给他们带来他们的敌人给他们带来伤害,同时也馈赠他们食物和他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它的残酷,它的锋锐,它的冷硬,和它难以言说的温柔。
生生不息,繁荣昌盛。(瓦肯手)

 6 ) 这种记录片要来一打!

太棒了!

超级有趣的纪录片,素材和台词都特别完美,有生命之初的艰辛和不易,有为人父母的责任和付出,有时候还特别逗~搭个亭跳支舞来求偶,成年雄鸟对着小雄鸟跳舞练习求偶技巧,青年雄鸟一脸懵逼,当小雄鸟无助地看着自己的窝被成年雄鸟夷成平地时候配了一句感叹oh dear ,there were truly nothing left。太贴切小鸟那神情啦😂

 7 ) 原来我从不曾看清这个世界

嗯,看完之后戳进来写影评发现只有200人评价过。这不科学!
纪录片的受众面相较于其他影片可能会窄一些,它实在是一个特别的存在,没有任何商业气息,忠于记录,忠于真实。真实有丑陋,但也有无法忽视的美好。我的脚步无法踏遍我想去的任何地方,我无法毫无遗漏地亲眼目睹我想看到的一切,所幸,我还能看纪录片。(笑)
关于动物的纪录片有很多,但不是每一部都像生命故事这么好。从场景的选取、镜头的把控到配乐和旁白,都让我不得不竖起大拇指。还记得看第一集的时候就被震撼到的我不住地感叹:这到底是怎么拍出来的!才刚感叹完,Diaries就很合我心意地出现了。果然,一个优秀的作品背后总会是难以计数的努力,跋山涉水,上天入地,要付出汗水和精力,要经历等待和失望。
看这部纪录片是能看到心里去的。能打动人的作品是要让人能移情。我看的时候常常会想起,哦,人类社会也是这样的,也会这样的。我刚开始可能还有点惊讶,动物也会像人一样富有情感而且能交流情感吗?我忘了很重要的一点:说到底,人类也是动物,人类社会是人类通过改造自然才成为了今天这个样子,也依然是整个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其实甚至有时候,人的兽性更加可怕,因为他有工具、有武器,而动物的善与爱,也会令人自惭。
我常常以为这个世界就是“我以为”的样子。大概是因为经历得不够多,涉足的地方太过少。感谢生命故事,让我看到我不曾看过的这个世界上的那些地方的那些情那些景,让我在钢筋水泥中看到自然里动物的动人故事。

 短评

About life's great story. 信天翁那几个亮相的镜头是怎么拍出来的?!

5分钟前
  • 吴邪
  • 推荐

1.看过最好的自然类纪录片,最好的摄影和配乐,尤其是配乐。2.兰花螳螂,和日本河豚那里,居然拍出了宗教感。3.导演很会拿捏观众的情绪,用了很多小梗,比如海豹的突然一探头,兰花螳螂的突然相食等等。

6分钟前
  • 骑士的蒙太奇
  • 力荐

小燕下落过程令人捏把汗,丁满群战眼镜蛇还有放哨的呢,河豚大触即惊四座交配形式也超浪漫,被辉亭鸟的尬舞和幻视神技撩得目瞪狗呆,而信天翁的忠贞则最为感人。生命的起承转合有太多感动和哲理,结尾大象们生与死的摩挲升华了一切……戴维爷爷声音太迷人了,自带逗哏效果呢还。ps大猫们真是好看死了

9分钟前
  • 安蓝·怪伯爵𓆝𓆟𓆜
  • 力荐

就是怎麼看都看不膩。奇妙的地球。

11分钟前
  • 力荐

看完默默把《我们诞生在中国》的评级调成了1星。

13分钟前
  • 不懈不戒
  • 力荐

好好看

17分钟前
  • 凯丽要一夜暴富
  • 力荐

生活都是艰辛的,只有奋力前行

19分钟前
  • 基努里维斯基
  • 力荐

只有大自然才能让我相信真爱了555

21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BGM實在屌爆了,給平實的記錄加了很多感情(溫柔或緊張)和場面感(宏大或慘烈)。攝影師傅們辛苦了,辛苦了,每集diary都看到笑尿,拍不到的frustration,拍到後由衷的開心,都很動人。小動物們也是艱難,活下來的都是贏家。C評論說,投胎成人也是很好的啊。

25分钟前
  • 尾巴
  • 力荐

强大到爆!信天翁斗鲨鱼惊心动魄,兰花螳螂同类相食惨不忍睹,小狮子萌态万千,但都比不上白颊黑雁那致命一跳啊!!!这绝对是我看野生动物类纪录片中最壮绝的一幕!!原本以为说到跳,不过就是像盘羊那样从石头上跳跃,结果竟然就这么从400尺高一口气下来,让人完全透不过气啊!!

29分钟前
  • Riobluemoon
  • 力荐

虽然看过很多碧碧玺出品兼具知识性趣味性与美的自然纪录片了,而且同样的主题也不是第一次出现,但这部片子仍未让我失望。首次记录的动物行为、让人忍俊不禁的解说、随便截张图都可以用作壁纸,感谢伟大的自然摄像师们,感谢艾老爷子。

33分钟前
  • 宇宙真理猪大肠
  • 力荐

六集,分为出生、成长求偶等为阶段。每集后附有十分钟的拍摄幕后。有个感触是,人,社会性的人类社会,似乎将不同动物的生存模式都用上了。体面的、阴险的、艰辛的诸如此类凡此种种。

36分钟前
  • 三皮
  • 力荐

每次看完BBC的自然纪录片都会感叹:还能有比这更好的作品么?然后看完下一部片子回答自己:还真有。生存繁衍的本能,追求永恒的使命,伟大的故事,伟大的生命。

37分钟前
  • 耶斯特洛夫斯基
  • 力荐

第一集就差点飙泪了,拥有那么多美好的动物的地球会不会觉得无知的人类好多余?可是我想人类毕竟还是伟大的 ,因为能把这一切壮美的 生命历程历尽艰辛地记录下来。看到第四集觉得做动物也挺不容易的,不是吃别人就是被人吃,还好人类没有这样的烦恼。第五集动物求配偶那集笑死了,雄性都比雌性漂亮用心

38分钟前
  • 游牧人·芳汀
  • 力荐

大象用鼻子触碰祖先的骨头。生命的故事,一代一代延续着。

42分钟前
  • Donnie
  • 推荐

至今看过那么多BBC自然纪录片,再看一部还是让我大开眼界且全程热泪,这一点也足以让人大开眼界。我只想说,为什么,为什么万物生的如此美妙?

46分钟前
  • JuJube
  • 力荐

之前看的是b站上翡翠台引进版(在它挂掉以前),现在看了带拍摄花絮的原版,原来故事比正片的震撼更为震撼:奋力跳下悬崖并奇迹般生还的小雁曾让我瞠目结舌,但不看花絮不会知道,自然界中从不存在一劳永逸的侥幸,千钧一发守住的生命可能如草芥般轻易消亡。鼎力推荐!

47分钟前
  • btsakura
  • 力荐

BBC敘述風格和節奏已經寵壞我了 把個人的已知可視化 又把未知形象化 常看常新的系列 紀錄片中微觀的部分真的是一種犒賞 即便有機會造訪當地 也很難以肉眼觀察到 也很難有嚮導講述地如此感染力 現場有偶發的魅力 編輯過的紀錄片則能將最好的帶入視野 兩者互補才能用不同的方式認識自然

49分钟前
  • 推荐

源自生命的感动,非常好的纪录片,高饱和高清晰度的画面,随便一截都是极佳的壁纸。

53分钟前
  • 冰封之心
  • 力荐

生命轮回

56分钟前
  • 风疯诶嘿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