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我们错过了你

剧情片英国2019

主演:克里斯·希钦,黛比·哈尼伍德,瑞斯·斯通,凯蒂·普洛克特,查理·里士满,史蒂芬·克雷格,哈瑞特·构斯特,米奇·麦格雷戈,罗斯·布鲁斯特,朱利安·艾恩,希拉·邓克利,马克西·彼得斯,克里斯托弗·约翰·斯莱特,希瑟·伍德,阿尔伯特·邓巴,纳塔利娅·斯通班克斯,乔丹·科拉德,戴夫·特纳

导演:肯·洛奇

 剧照

对不起,我们错过了你 剧照 NO.1对不起,我们错过了你 剧照 NO.2对不起,我们错过了你 剧照 NO.3对不起,我们错过了你 剧照 NO.4对不起,我们错过了你 剧照 NO.5对不起,我们错过了你 剧照 NO.6对不起,我们错过了你 剧照 NO.13对不起,我们错过了你 剧照 NO.14对不起,我们错过了你 剧照 NO.15对不起,我们错过了你 剧照 NO.16对不起,我们错过了你 剧照 NO.17对不起,我们错过了你 剧照 NO.18对不起,我们错过了你 剧照 NO.19对不起,我们错过了你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21 16:44

详细剧情

  故事发生在英格兰北部的纽卡斯尔,因为遭遇了次贷危机,瑞奇(克里斯·希钦 Kris Hitchen 饰)不仅丢掉了工作,还背负上了巨额的债务。为了维持生计,瑞奇贷款买了一辆小货车,准备靠送货来开启事业的第二春,哪知道他这一没有经过思考的举动给整个家庭都带来了无法挽回的伤害 。  瑞奇的妻子艾比(黛比·哈尼伍德 Debbie Honeywood 饰)是一名家政工,专门为残疾人和老人服务,如今,她不得不依靠公交车往返于不同的雇主家中,这令她感到非常的疲惫。为了偿还货车的贷款,瑞奇不得不将更多的时间花费在工作上,这令他们的大儿子塞布(瑞斯·斯通 Rhys Stone 饰)感到备受冷落。

 长篇影评

 1 ) 我们的导演确实错过了你们

周围那些匆匆走过的钟点工阿姨和快递小哥,基本成了今日中国街头的固定背景,我们享受着廉价快捷的服务,我们仰视或八卦着那几个电商巨头,我们讴歌着这个强盛的时代,但是,我们的导演确实错过了你们。

很温馨朴实的一部关注底层家庭的电影,很久没有看过这样的电影了,对比起来,《寄生虫》更像一部伪现实题材的商业片。

艰难的生活、简单的快乐、人性的美好,确实令人感动,我们都在麻木的工作和生活,很久没有这样被感动了。

再看国内影视,依然是胡编乱造的霸道总裁、白领精英、二代呻吟、宫斗玄幻,充斥着荧屏。其实,我们最有条件和最丰富的素材,去关注身边那些钟点工阿姨和快递小哥的生活状态,可惜,我们的导演错过了你们。

 2 ) 《对不起,我们错过了你》:零工经济背后的“现代奴隶制”

本文原载于澎湃思想市场

84岁英国导演肯洛奇的新片延续了他一贯的主题和立场。很大程度上,片名是对被忽视与被损害的工人阶级整体的一句表白,深情款款但也暗含着几分无奈。这正是导演56年执导生涯反复变奏的母题:面对工作与生活的难以为继,工人阶级如何捍卫自己的尊严。尽管难以置信,但很难想象今天还有另一位导演愿意几十年来如一日孜孜不倦、一丝不苟地将镜头对准这个庞大然而无法言说的群体。在上世纪70-80年代屡次受到政治审查和作品被禁播的阻挠后,肯洛奇依然没有妥协和放弃。即便如今,年龄也没有阻碍这位导演对工人生活与权益最新进展的关注。

在这部绝对不可错过的新片中,我们既可以看到导演对亲身见证的劳工三代人的刻画,也可以看到平台资本主义用工环境下传统劳动权益如何进一步受到破坏,从而使得工人阶级家庭越来越走投无路。

《对不起,我们错过了你》海报

劳工三代:被掩盖的劳权衰落史

尽管影片将叙事焦点放在数字资本平台对工人的剥削与工人维系日常家庭生活之间的矛盾上,但矛盾的展示并没有缺乏相应的历史纵深。导演实际上展示了不同时代所塑造出的劳工三代之间的差异。

首先进入我们视线的是主人公一家。Ricky和Abbie作为正值壮年的1980一代,是家庭经济收入的来源。经济危机前他们过着准中产的工薪家庭生活,通过借贷有房有车。但2008年金融危机中银行的破产,导致他们最终失去了房子。丈夫Ricky也失去了建筑业的工作,成为互联网快递平台旗下的一名“自雇者”(self-employee)。妻子Abbie则是互联网平台上的家庭护理工人。面临零工经济的剥削,他们缺乏传统的劳动社会保障,更重要的是缺乏相应的团结组织,更不用说斗争经验。

家里的孩子们则是00后青少年一代。哥哥Seb再过几年就要步入社会,但他透过身边年轻人的经历,看清了自己的前途没有希望,无论是读大学还是找工作都不会有未来。所以他成为一个叛逆和悲愤的年轻人角色,频繁逃课,沉迷于街头涂鸦。妹妹Lisa年纪小很多,还没有进入社会的压力,聪明体贴,努力照应家里的其他成员,但无力解决家庭的撕裂问题——因为问题无法在家庭内部得到解决。和他们的父母一样,他们在影片的结尾陷入了无助的状态。这是必然的。此外,与他们的父母相比,他们是在智能手机和无线网络环境下成长的一代,对这些新技术更加依赖。

容易被略过的是影片中的1950-1960一代。这代人通过Abbie的护工视角呈现为垂垂老矣需要被护理的老人。尽管影片生动地刻画出他们由于衰老而行动不便、自尊受挫,但不要因此忽略了更重要的信息传达。首先是一位脾气看似古怪的老人故意打翻了餐桌上的盘子,由于Abbie拒绝了老人为她梳头的好意,并声明自己必须遵守平台的规则不应与“顾客”有亲密的私人关系。但老人的摔盘子是Abbie改变态度的转折点,此后她开始打破规则,与“顾客”交心。于是才有了Abbie与另一位老人分享家庭照片和故事的场景。影片由此点出这代劳工经历的燃烧岁月。他们是年轻时参与了1970-1980年代英国罢工运动的一代劳工。当他们面对往日的照片,可以回忆起当时载满罢工纠察队的汽车,为罢工者供应免费食物的餐厅,工人们同仇敌忾不惧警察暴力的勇气。但今天的工人面对劳动困境(比如每天996甚至更严重的加班时长且没有加班费)却缺乏维权途径。因此,当老人听到Abbie的劳动状况时感到非常惊讶,他们的抗争精神其实比Abbie和Ricky所代表的年轻一代要更加强烈——这种情况在上一部影片《我是布莱克》中也可以看到。这里展现了非常鲜明的两代人对比。

当我们把导演本人执导的经历与影片结合起来看,我们会发现导演试图以此唤回英国历史中的阶级意识和斗争精神的努力。上世纪八十年代恰逢撒切尔夫人的保守党政府上台,大力推行一系列新自由主义改革措施,一边控制学术和媒体舆论,一边通过钢铁、铁路、煤矿等公共部门私有化使大量工人失业,并强硬弹压工会工人斗争。与此同时,工会中存在的官僚主义等问题也使得工会高层并不总能代表工人作出最有利的决策。肯洛奇在这一时期的纪录片《领导的问题》("A Question of Leadership",1981)《领导的诸多问题》(Questions of Leadership——Problems of Democracy in Trade Unions: Some Views from the Frontline,1983)、《你站在哪边?》(Which Side Are You On?,1984)因反映了这些问题而遭到严厉的政治审查和禁播惩罚。禁播的理由是这些纪录片失去了记录的“中立性”。从这段历史我们看到工人阶级主体意识是如何被阻断和遗忘的。国家机器通过暴力和意识形态的手段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但影片没有导向一个完全绝望的境地,实际上压抑中总是暗含着希望的火种。剧情进展到后半段,Abbie在与丈夫争吵、离家出走后来到老人家中寻求安慰。影片中象征两代人精神传递的一幕是令人难忘的:老人一边替Abbie梳头以缓解她的精神压力,一边吟唱着美国民谣乐队纺织工(The Weavers)脍炙人口的歌曲《Goodnight, Irene》。要知道这首民谣帮助纺织工打入大众流行音乐的行列,并让更多人了解到他们其它的左翼亲劳工作品。

影片也将许多希望寄托在00后最年轻一代人身上。不偏不倚地讲,哥哥Seb具有优秀的团队组织能力,而他对命运的洞察以及对自由的渴望让人联想到肯洛奇早期作品《小孩与鹰》中的训鹰男孩Casper。妹妹Lisa则展现了她敏锐的分析和批判力。在帮助父亲送快递途中,她对快递公司扫码枪背后的运作机制做了简单的社会分析。她思考了她的父亲从来没有思考的东西:拿着扫码枪工作的一线快递员甚至没有时间上厕所,但那些坐在办公室里操纵这些程序的管理者却绝不至于如此,而这是不公平的。

现代奴隶制:劳工维权的挑战

影片的重点是展现零工经济对工人阶级家庭生活的摧毁:长时间工作导致两代人缺乏时间沟通,渐生隔阂;工作侵占了私人生活,夫妻关系变得紧张;不安全的家庭和教育环境使得孩子对未来丧失信心。尽管从社区与家庭的日常生活和人际关系切入劳工问题一直是肯洛奇以往作品的一个特点,这种叙事方式在《我是布莱克 》、《面包与玫瑰》与《凯西回家》中都可以找到,但新片也前所未有地细致呈现了工人阶级在互联网技术的新自由主义路线下如何受到新的剥削。

《我是布莱克 》剧照

我们看到家庭中的那对难夫难妻由于不被数字资本平台承认为公司的受雇者而遭到了种种不公的待遇。首先,工作时间是惊人的,且没有最低工资标准和加班费一说。Ricky的工作模式接近796(指每天从上午7点工作到晚上9点,每周工作6天的工作模式),每天的工作时长远远超过8小时,且无法间断——这导致他只能朝塑料瓶里小便。而Abbie的工作时长绝不会更低,并且具有更多的不确定性:平台随时可能打电话要求她接活——这正是我们在那场被打断的家庭晚餐上见证的。而这侵犯了她的私人生活。其次,许多过去由公司承担的生产费用现在被转嫁给平台的数字劳动者。Ricky自己花钱买下了快递卡车,且要承担其中的燃油费和维修费用。Abbie则要自己支付工作中来往于不同雇主家的搭乘公车费。

我们还可以进一步看到数字平台的“实力甩锅”。当Ricky在工作途中遭受抢劫和殴打,平台不愿意承认这类教科书级别的“工伤”,没有工伤保险,医疗费自付。不但如此,他还被要求赔偿运送的包裹中丢失的护照和损坏的扫码枪——价格不菲。另外,在他“旷工”的日子里,每天都将面临高昂的罚款。他一再被告知自己是“自我雇佣的”,简直难以置信,如果数字平台不承认Ricky是平台的受雇者,不愿意承担劳动者的社会保障,又何来旷工罚款呢?

更令人恐惧的是,硬性的规章制度与软性的人情关系结合起来,对劳动者构成牢牢的人身控制。公司不会“命令”Ricky努力工作,不许休假。但Ricky一旦休假,除了高昂的罚款,他还不再是经理眼中的“好男孩“了,这让Ricky感到自己辜负了经理以及客户的期望。当Ricky由于处理儿子遇到的困难而不得不连续两天“翘班”时,想想他在电话里对经理卑躬屈膝的样子。他为自己的“失职”而感到自责和愧疚,但他完全没有想过数字平台从来没有履行过自己对受雇者的责任。相反,它们一直在逃避,还以一种冠冕堂皇的措辞而摆出一副虚伪的平等姿态:“你可是自雇者,你不但要对你的合作伙伴负责,更重要的是对自己负责。”这种道德绑架让Ricky完全忘掉休假本就是劳动者应有的权益。类似的事情在Abbie那儿也发生,平台利用了她对老人们的善心,使她付出免费和额外的劳动。而对于Abbie来说,这种劳动更像自愿的,而这正是数字平台的企图。

类似地,灌输给劳动者“自雇者”的身份意识,通过层层分包(包片包区或包路线)的策略也分立了劳动者,使他们之间形成更激烈的竞争关系,从而削弱了团结可能性——尽管Ricky更多地被呈现为一个非常努力但仍然无法达到苛刻标准的受害劳动者形象,但他为了更多薪水而“夺走”同事路线的行为的确是典型的“工贼”作为。传统工会组织更难进驻到这样的地方。

另外,我们还可以看到快递平台的规则促使Ricky违反交通法,造成疲劳驾驶等安全问题。2018年1月,英国多塞特郡患有糖尿病的快递员唐·莱恩(Don Lane)因错过医疗会诊时间而去世。当时他为了避免每日150英镑的罚款而选择继续工作,没有去治病。肯洛奇以及影片的编剧保罗·拉弗第(Paul Laverty)正是以这个故事为原型制作了电影。一切是如此的真实。最后,影片也提醒我们:定位追踪技术对劳动者的人身监视以及收集客户的个人数据隐私并与其他公司进行利益交换同样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我们必须认识到,资本公司用工灵活化(如劳务派遣、雇佣临时工)和分散化(多任务多地并行)的趋势实际上自就业岗位向新兴服务业转移起就越来越明显。但互联网数字平台的产生加剧了这一过程。正如影片中呈现的那样,平台资本主义不承认雇佣关系,从而使劳资矛盾不适用传统的劳动法体系,以此甩掉与此捆绑的一系列风险和责任,压低“人力成本”。这标志着以成文法形式固定下来的劳工历史斗争成果被彻底地否定。

面临这些严峻挑战的劳工并不在少数。根据英国卫报的报道,在2016年至2019年期间,英国为数字资本平台工作的人数翻了一番,达到470万,几乎占所有就业人数的十分之一。英国目前有多达1000万人从事某种不稳定的工作,这一趋势已经远远超出了通常认为的“零工经济”领域,并进入已有数百年历史的传统职业,例如教学,护理和接待服务。而根据《中国邮政快递报》发布的《2019年全国快递从业人员职业调查报告》,2018年中国快递员数量已经突破300万,其中每天工作8-10小时的占46.85%,每天工作10-12小时的占33.69%,近两成快递员工作12小时以上。由于采用不定时工作制,快递员没有加班费,大部分也谈不上五险一金。75.07%的快递员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

这些趋势也的确使工会组织更加困难。1970年代,一半的英国工人持有工会卡,而如今只有五分之一。在大多数于增长迅速的私营部门中工作的年轻人中,这一数字则下降到6%。2017年,英国的罢工次数是有记录以来的最低水平,总罢工天数仅为170,000,而在被称为英国“不满之冬”的1979年这一数字为2,950万。我们通常所说的劳工三权(组织和参加工会权(团结权)、集体交涉权(争议权)、集体行动权(抵抗权))正在新的资本剥削形式下丧失。

最后,影片落入了反对新兴技术应用的左翼“技术保守主义”的窠臼了吗?显然没有。它试图使我们看到劳权的不断削弱是自上世纪70年代延续而来的。这也是本文将这一观点前置于第一部分的出发点。正如达拉斯·斯迈理在《自行车之后是什么?》中所说的那样,技术不是独立自主的存在,研发和应用技术是政治过程。今天我们处在互联网技术的新自由主义路线之中,从而导致了严重的问题。因而关键是,我们需要资本主义之外的替代性技术文化实践路线。

替代性选择:零工工会与平台合作主义

现实中并非不存在我们所说的替代性选择实践。

实际上,新的零工工会正在被组建起来,尽管并非顺利。2012年英国独立工人联盟(Independant Workers of the Great Britian,IWGB)成立,主要服务于零工经济领域的劳动者。根据英国卫报报道,自2012年以来,包括英国总工会(GMB)和IWGB在内的工会赢得了一系列针对零工经济雇主的案件。2018年,英国就业法庭裁定上诉的自雇Hermes快递员实际上是享有基本就业权利(例如最低工资和假日工资)的工人,而不是独立承包商(independent contractors)。此后,法院针对Uber,Addison Lee,City Sprint,Excel和e-Courier 做出了类似判决。但是这并未导致行业发生巨变,因为公司尚未将法庭裁决应用于案件范围以外的工人,并且法庭裁决屡屡受到挑战。优步目前正在就一项判给驾驶员基本驾驶权的裁决提出上诉,该裁决将在今年作出。

在没有来得及组建工会的地方,野猫罢工正在进行。2019年8月27日,Rideshare司机在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的Uber总部外集会抗议。到了9月10日,加利福尼亚州参议员投票通过了禁止公司将工人错误地归类为独立承包商的法案。

一些技术被非常巧妙地应用到斗争之中。Whatsapp为快递员和外卖员的网络提供了技术基础。消息得以迅速传播。另外,利用平台的程序设计结构,一些有利于罢工的情形也得以建立。2016年,Deliveroo曾宣布将单方面改变对骑手的薪酬支付方案,这引发了为期六天的“罢工”,骑手迅速采取集体行动使自己无法接单。来自Deliveroo的竞争对手Uber Eats的快递同事迅速效仿,并开始利用该应用程序内的促销优惠:新客户首次订单优惠5英镑。通过反复创建新帐户并订购运送到纠察队的廉价餐食,罢工者积累了一大堆免费食物,而为此买单的正是Uber。与此同时,当源源不断的骑手带着食物赶来时,他们发现自己的客户原来都是同行,正欢呼着要求他们赶紧登出平台账号以加入罢工。

针对平台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端,平台合作主义的替代方案也在2014年被来自纽约新学院的学者Trebor Scholz提出。通过合作社模式和数字平台技术的融合,数字平台为劳动者所有,劳动者得以成为平台的主人,享有体面的工资和收入保障,参与分工安排的决策,并有权决定个人在平台数据的使用和存留。我们这些年看到了许多运作成功的案例,遍布自由职业、线上零售、创意与艺术、出租车交通、家政清洁、新闻媒体、交易市场等各行各业。

德国的Fairmondo是由用户拥有的离散式在线市场,采取有别于亚马逊、淘宝的合作社模式。旗下2000名成员致力于发展替代电子商务大玩家的平台,同时坚守自己的理念。该网站鼓励公司参与公平贸易且只从社会责任信誉良好的商家进货。在从德国推广至全球的过程中,他们希望平台最终由各个地方的合作社集体所有。

Stocksy则是一家摄影库存图片合作社。它归艺术家们所有。合作社理念基于利润分享,为网站提供照片的艺术家共同拥有网站所有权。艺术家可以申请成为会员,一旦成功,他们会得到销售图片50%的佣金,年底还有利润分红。

美国家政工平台合作社Alia则是由美国的家政工联盟开发的一个平台。在美国的大多数州,家政工不适用一般的劳动法律,不被包括在劳动法保障的范围内。这种情况下,家政工其实是缺乏社会福利保障的。但有了Alia,通过合作社分红的方式,家政工拥有了带薪休假和保险。

回到影片。在影片的结尾,父亲Ricky为了避免罚款,背负着完全没有痊愈的工伤坐上驾驶座,再次踏上没有尽头的快递之路。在难以抑制的哭泣中,我们感受到他内心深切的无助和苦楚。值得庆幸的是,平台合作主义这一逐渐壮大的发展力量可以算作对肯洛奇新片所展现困境的一个积极回应。2020年被平台合作主义联盟(The Platform Cooperativism Consortium,PCC)定为平台合作社年。我们期待更多劳动者投入到改变自己命运的行列中来,一起探索更多替代不公经济模式的另类路线。

 3 ) 中国电影最缺他这种赤裸的真实

好的现实主义电影在中国几乎绝迹了。

数一数吧,这几年有几部国产片真的明白现实主义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当然,你可以说,《我不是药神》、《红海行动》、《中国机长》等几部相当卖座的国产片不都是现实主义电影吗?

《中国机长》质量比较一般,就不多说了,说多了都是槽点。《药神》和《红海》倒的确是非常出色非常成熟的类型片,但要说它们有多么“现实主义”,并不见得。

我挺喜欢《药神》的,但我也必须得说,它确实存在不小的问题。

为了给影片制造更强烈的戏剧冲突,《药神》将警察拉到了主角的对立面,把外国药商设计成了隐藏着的大反派,用了许多叙事技巧将主角的形象拔高,从而用情绪代替了思考。

看完电影,我们很容易会被感动,但我们也会生出许多疑问:影片里讲的这件事,真是如此吗?现实中的药神,是这样吗?在这件事背后,还有哪些隐藏着的问题呢?

影片的问题,不在于它只拍出了现实的冰山一角,而在于它的艺术创作,有些偏离现实了。

偏离现实的好处,是故事更好看,情绪更饱满,坏处则是,仔细想过之后,就觉得影片没那么“真”了。

《红海行动》也不错,影片中的动作戏,确实够硬,要多真有多真,但对比文戏和武戏,我们就会发现林超贤导演有些偏科,打当然是打嗨了,但“为什么要打”这件事,交代得有些语焉不详,或者说对于现阶段的国产片来说,有些话也不能说得太明白。不能太明白,当然就不“真”了。

总之,不管是拍不出“真”,还是不能拍得“真”,中国电影渐渐地就缺少了这份“真”。

说起来,很多年前的中国电影,倒是有这份“真”的。第四代第五代导演,都有现实主义电影佳作,比如杨延晋的《T省的84·85年》,黄建新的《黑炮事件》、《背靠背,脸对脸》等作品,都很值得一看。第六代里,贾樟柯早期的电影,如《小武》、《站台》,都是极好的,李杨导演也拍出过《盲井》、《盲山》这样的电影。

但后来,黄建新心系大业,作者性全都丢掉了;贾科长离宇宙越来越近,离现实越来越远;李杨倒是初心未改,还拍了部《盲·道》,但影片的质量实在是不敢恭维,谁看谁盲,说是现实主义电影,倒尴尬得像是部无厘头喜剧片。

罢了罢了,想看出色的现实主义电影,还是得往外面看看。

有人可能会说了,我们的生活够苦了,就像看点儿甜的,不想看现实主义电影找罪受,这话似乎有道理,所以有一部电影我早都想推荐给大家了,但一直压着没说,就是怕这样的言论出现。

但其实,如果你看一部电影,只能看到“苦”或者“甜”这些最表面的东西,那是太可惜了。一部好电影的价值,绝不在于它给你传递了怎样的情绪,而在于它在情绪之外,还给你带来了什么,也许是一种思考,也许是一份力量。

绕了这么多弯子,我要聊的这部电影叫做《对不起,我们错过了你》,是一部真真正正的现实主义电影。

一句话评价这部片子,就是它拍出了一种赤裸的真实。

影片所讲的故事围绕着英国的一户普通人家。丈夫瑞奇送快递,妻子艾比做保姆打零工,儿子塞巴不好好学习,整天瞎混,是个问题少年,女儿丽萨年纪还小,倒是乖巧懂事。

整部电影讲的,就是这个家庭遭遇了一个又一个或大或小的问题,将这个家庭逼入了困境,并且让影片中的一家之主瑞奇一步步走向崩溃。

瑞奇遭遇的最核心的困境,是他无法在工作和生活中找到平衡。

换句话说,他的工作压榨了他几乎所有的时间。

说到底,这是一部关于“996”的电影。

影片中有场戏我印象挺深的。瑞奇的儿子塞巴盗窃,被抓到了警察局,警察给瑞奇打电话让他接人,但他正在工作,马上就要出车,如果他离开,就必须得承担公司的损失,自己不赚钱,还得赔很多钱。

把儿子接回家之后,就是大吵大闹,父子争执,丈夫和妻子也吵了起来。

妻子抱怨丈夫对儿子疏于管教,丈夫则说自己太忙了,连饭都吃不上。

妻子更生气了,因为为了给丈夫买送快递的车,她卖掉了自己的车,打零工的她只能去挤公交,为了准时,她也经常不吃晚饭。

矛盾,都是一连串的小事积攒而引发的。

而根源,就是所谓的“996”。

这部电影好就好在,它没有态度明确地告诉观众,员工的工作时间被压榨是不对的,它反而告诉我们,对于很多人来说,他们必须得接受这件事情。

瑞奇面临的问题就是,他知道自己已经承受不了如此高负荷的工作了,但他不能停下来,他如果停下来,整个家庭将面临更多问题,他的压力会变得更大。

换句话说,累是小问题,穷才是大问题。

真正被“996”荼毒的人,其实并不是会经常去抱怨“996”的那群人。

影片中,瑞奇在和儿子大吵一架之后,心力交瘁,想要去请一个礼拜的假,老板则告诉他,你想请假当然可以,但得赔很多钱,而且,你不要觉得这个工作很累,想干这个工作的人多的是。

这就是现实,这才是现实。

最苦涩的现实里没有那么多主动的选择,有的只是无奈的被动。

影片的最后,瑞奇遭到抢劫,被殴打,受了伤,但第二天,他还是开着车离开了家去送快递,全家人拦着他,也拦不住。

儿子说你一只眼睛都看不见了,他说,我必须得去工作,没有选择。

那一刻,这部电影该有的劲儿就足了。

看《对不起,我们错过了你》,有的人会吐槽,这片里儿子女儿都用的是苹果手机,一家人租住的房子也不算小,有吃有喝还有车,虽然生活是挺苦的,但似乎也不是真正的苦,用我们无产阶级的眼光来看,他们叫苦像是无病呻吟。

我一开始也有这样的感觉。

但仔细想想,其实导演是想拍出一种更普遍的状态。

他要拍的,不是最苦的,不是最惨的,而是很正常的,很普通的,却也面临着许许多多问题的。

瑞奇到警察局领儿子,警察给他儿子说,你不错了,珍惜吧,多少人可没爸爸来领人。这一刻,让人百感交集。

这就是最真实的。

你可以说瑞奇一家的困境并不是绝境,但大多数人的困境,其实都不是绝境。

拍绝境,当然更有感染力更具戏剧冲突,但那往往就需要更多的艺术加工,而《对不起,我们错过了你》追求的,就是一种未经雕饰的,赤裸的真实。

看《春天后母心》那样的苦情戏,我们可能会哭得稀里哗啦,但我们不会去想,如果我们自己是刘雪华那个角色,该怎么办?而看《对不起,我们错过了你》这样的电影,我们可能哭不出来,但思考,多少是会有一些的。

影片片名中的“对不起我们错过了你”,是快递公司致歉卡上的话,快递送晚了,客户就能看到这句话。

快递被错过了,有人说对不起,但社会问题被忽略了,谁来说对不起呢?

《对不起,我们错过了你》看似讲的是一个家庭的小故事,其实说的是整个社会的问题,探讨的是社会制度的弊端,它所观照的,是我们身处的时代。这样的电影,是越来越少了。

当然,影片也有不小的缺点。

让瑞奇真正走向崩溃的导火索,是他在送快递的时候遭遇了抢劫。这个情节的设计,就有些刻意了,对于编剧来说,这是偷懒的表现。

对比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名作《偷自行车的人》,高下立见。在德西卡的作品里,男主角的自行车被偷了,于是他开始想办法找车抓贼,无果,最终他选择去偷车,这个行为让他走向了崩溃。

一切看似是主动的选择,其实是被社会被命运裹挟的结果,这个是高明的。

强行给角色施加外部的打击来促成内心的崩溃,并不高明。

尽管如此,我还是很喜欢《对不起,我们错过了你》,很佩服导演肯·洛奇。

肯·洛奇是什么级别的导演?八十四岁了,从六十年代就开始拍片,拍了五十多年,佳作无数,拿过两个金棕榈。

我最喜欢他的《小孩与鹰》和《我的名字是乔》,这两部都不是他的金棕榈作品,但都是非常出色的现实主义杰作。

肯·洛奇肯定不是同辈导演里成就最高的,他的作者性甚至不算很强,在影像上也没有做出太多革新,但他可能是最有“战斗精神”的那一位。

他这一辈子,都在努力拍出社会的“真”。

拍《我是布莱克》,他批判英国的社会福利制度;拍《铁道之歌》,他关注英国铁路私有化之后铁道工人的生活问题;拍《土地与自由》,他分析土地分配制度;拍《家庭生活》,他关注个体的心理问题和家庭的关系。

肯·洛奇的可贵之处,在于他拍底层就是真真切切地去拍他们的生活,没有俯视的姿态,只有平视的关怀。

但他有态度,也有情绪。很多时候,我们看他的电影,会觉得老爷子挺可爱的,批判了一辈子,愤怒了一辈子,到老了,心里的火焰还从未平息。

有时候看看肯·洛奇,看看老东木,还莫名有种励志感。

真的挺了不起的。

我们身边有太多人,才二十多岁,就已经失去了愤怒,失去了对这个世界和这个社会的关心。

有时候我也会想,可能不是中国电影人拍不出现实主义佳作,而是中国观众根本就不愿意看这样的作品。

“假”看得多了,就更喜欢推开“真”了。

可是,这个世界真的不能没有“真”。

电影可以是娱乐,是艺术,是产品,但同时,它也可以是时代的行车记录仪,理应有人把它当成时代的行车记录仪。

 4 ) 建议英国下一盘大棋

大棋dang经常神化了国jia的能力:他们的经典是“国jia三连”:1.国jia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了。2. 国jia正在….3.国jia未来计划…。

英国现在的问题是产业不振、人口老龄化、房价过高、过度金融化脱实向虚、受强势货币圈的积压(欧元、美元)、国力下滑货币疲软、年轻人躺平化(Neet族)沉溺于手机…

这些问题在国内大棋dang眼里,“多大点事,不就是阴虚上火嘛,吃六味地黄丸”。他们的鸡尾酒药方是:鼓励实业中小创+引导金融辅助实业高科技+压制fang价不涨不跌+保持huo币纪律+引导年轻人正能量+纠正教育和文化…

多好的药方啊!

英国人为什么不采用呢。

 5 ) 当你批评肯洛奇卖惨时你在批评什么?

关于《对不起,我们错过了你》的批评里,有一点是“刻意和过于悲情”,我想这可以比照40、50年代的新现实主义电影来加以反驳。

我揣测,喜欢新现实主义电影的作家马尔克斯用行动和实践证明显然也不会同意这类批评。对于像《罗马,不设防》《偷自行车的人》这类写实类作品来说,真实和细节是它们的必需品,没有巧合就不成戏,只展现人们的普通生活是非虚构创作该做的事。背负着苦难,在社会裂缝里安于现命从出生到死亡是没有意义的,只有有了巧合,有了和社会规则发生的冲突,社会的弊端才显露出来。

因此,我们会发现,《罗马不设防》处处存在意外,《德意志元年》小男孩结尾无疑是过度卖惨了,而《偷自行车的人》更是把整个故事构建在了巧合上,我们不会对此感到意外,这个悲苦的男主角怎么就雪上横霜被偷车贼瞧上了呢。

在这些强调真实和细节的现实题材作品里,没有巧合就无法展现底层人们悲苦的状态,这些巧合本身就是真实。我想,批评这类电影卖惨的朋友一定是生活太顺遂了,并没真的见识过人间惨剧。在有些国家,因为贫穷,饮食上无法保证绿色、无污染和健康,癌症大概率会找上那里的人们,且是集中发病,而照看病人的家属更容易遭遇车祸。在有些管理体制崩溃的国家,鸡瘟猪瘟往往控制不住,天上真的会掉空调,地上真的会塌陷。在废墟柏林,人们的生活实则比电影还要惨很多倍。

基于这些电影的内容,在描绘新现实主义作品风格时,维斯康蒂认为,“新现实主义首先是一个内容问题。”它们反战、描写底层、反贫困、反失业,充满悲悯色彩。它们的巧合背后,仍是对当下社会弊病的反思和针砭。

我们知道,有些新现实主义电影在技巧上甚至没有那么突出,不会在视听上给观众造成某种冲击力,但它们依然是靠视听讲述的,最大限度捕捉细节和始终保持理智是摄影机首要保证的事情。

新现实主义不是技巧意义上的某个流派,伟大的电影风格流派应该且一直是以内容界定的。就像印象派画家们早于“印象派”这个名字出现,印象派当时带有讽刺意味,并不是一个好词。他们最早被法国名流诟病的一点是,这些画家把画笔对准了肮脏的农民和乡下,这在当时的法国上层人士那里是无法容忍的,他们的墙壁上挂的是枫丹白露画派的宗教、名流、宫殿和贵族生活。

在英国自由电影运动里吸取营养,肯·洛奇从70年代初开始,把镜头对准了底层人民,显然成了英国工人阶级的代言人,他的作品里,真实是第一位的。真实不等于煽情,如果我们不去注意情节,而细缕肯洛奇的镜头时会发现,保持理智是他始终最为注意的一点,男主角一大段吵闹的戏剧冲突后,他会非常干净快速地切换到另一安静的场面继续展现女主角的状态。

像这样以真实为基础的电影,我们往往很容易从中看到自己生活里的场面,因此很多人都会对现实题材的故事充满偏见,“真实”也成了批评的点。

当代人的写实故事,当代观众并不是其最好的观众。最好的观众是,在未来,社会进入另一个阶段但依旧与此时此刻尚有联系的时间里生活的观众,因为对于真实而言,距离是最好的滤镜,就像我们现在回看二战后的“大闷片”一般,对身处后二战阴影下的我们而言,无疑是震撼的、感动的、直击心脏的。

 6 ) 生活所逼,很难判断男主的选择是对还是错?!

正如电影中的女主艾比,他们本来是拥有自己的房子的,可惜碰上北岩银行的次贷危机,房子没了还背负一堆债务。

从最后的结果来看,男主的一意孤行是错的,他牺牲全家人的时间甚至是金钱去赌一局,幻想6个月后来个大翻身,现实却很骨感,他没想到这份工作的强度,也没想到其他意外因素的发生,而且家里有个叛逆随时爆炸的儿子......这一切足以压垮他。

最后他不顾家人的强烈阻挠都要去上班。是的,他别无选择,因为他已经把赌注投下去了,不上班等于连住的地方都没有。

估计电影中的家庭,是很多基层家庭的写照,我觉得甚至有比他们更惨的。所以只能说电影写实,但不能反应出什么。说励志,好像不是,说奋斗好像没看到好结果。

 短评

没有小偷的小偷家族,无法寄生的寄生上流。众生皆苦,肯·洛奇依然很稳。

6分钟前
  • 柯里昂
  • 推荐

工作的货车不能私用于家庭互助,想起了小学放学时排队回家碰到老妈叫一声第二天还要被老师体罚。就是这点小事,在肯·洛奇饱含辛酸的镜头下,显得异常戳人。这片如果在国内引进,不差于《何以为家》的痛点。观感居然跟《跳出我天地》《阳光小美女》一样,关于父子,一家人的丧与幸福,生活纵然很难,终究有收获,一直有挂牵…“我会把你加到明天的计划表里,表的第一行” 妈耶,看到这里终于止不住泪奔。

10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不知所措坚卢治…每当人物遇到一个无从解决的困境,便会立即用一个淡出逃离现场,乃至沿用到电影的收尾。实在是太初级的对立了,父亲送快递,儿子就要做抵抗消费主义的涂鸦;母亲为他人做护工,却没有时间照顾家人…将社会批判集中地强情节化本无可指摘,强指向性的镜头运动也并无关系,都只是攫取现实素材作议题论证而已。但将体系问题与家庭问题混淆起来,构成一种直接因果导向实在无法接纳。突然从前段的喜剧处理迈入后段的悲情控诉,激发(快递换线)与强化(抢夺事件)矛盾的反倒是剥削体系之外的突发事件,以此来论证体系剥削的失衡,意义何在?

15分钟前
  • 刘浪
  • 较差

儿子的喷枪下是不能幸免的罪人,社会的尿瓶里是无处安放的废液。赚钱买来好吃的咖喱饭,却错过了陪你吃咖喱饭的时间。投递给用户的签单上,写着对家庭说的话。涂鸦的大嘴里有那么多问题,我却都不知悉。你愿意当包裹,当钥匙,当扫码枪,因为它们都陪伴更长时间。我们像仇人,像陌生人,唯独不像家人。

16分钟前
  • 西楼尘
  • 推荐

每一部肯洛奇都可以打五星

21分钟前
  • 阿德
  • 力荐

#72nd Cannes# “戛纳之王”肯洛奇第14次入围主竞赛,仍然是他擅长的社会现实主义题材。片名其实应该译成“致歉卡”。延续了《我是布莱克》对数字鸿沟的探讨,这部影片里主要讨论“机器统治人”,关于八小时工作制是如何被大资本和电脑系统无情地改写为14X6,且没有任何保障的“自我雇佣者”。灵感大概是来自亚马逊的物流。比起肯大爷关于英国工人阶级家庭的前作而言,少了很多愤怒,而多了许多温情。问题在于首先肯大爷这次操纵观众的手段就有些太明显,煽情的地方又太生硬。其次是肯大爷对零零后和互联网的认知实在是……这个家庭让人感觉他们还生活在上世纪60年代。入围戛纳主竞赛应该已经是很大的(敬老+左派立场)认可了。看完片子观众能记得要对快递大哥外卖小哥Nice一点,影片的目的应该就达到了。

22分钟前
  • 胤祥
  • 还行

还是那个习惯将镜头对准英国底层阶级的Ken Loach。不娇柔不炫技,直白、真切、有力量!将劳工压抑重负的工作与个人家庭生活交叉描述,怜悯苦役、控诉资本,直指社保行政的缺失。女儿坦白那段,一家三口哭了,我也哭了,我身边的少年哭了,全场都哭了,比《我是布莱克》好。求求你,耄耋之年的Ken Loach,一定要继续拍下去,你是英国的良心。

26分钟前
  • 科林
  • 力荐

3.5资本主义发展阶段文件综述还是要看你无产阶级斗士肯洛奇爸爸。电商物流996与劳工法之死,真的是太会抓题材了,尤其当下很难不引发感触,然而剧情发展到结局其实是失控的纯粹情绪宣泄,人物也就此僵化。当然你说他不高级,他不在乎,因为你又不得不承认,看完对996的愤怒再多了一分,完成了今天的忧国忧民份额,在豆瓣发了一条广播“这个世界会好吗”,然后他便欣慰地擦了擦眼镜……

27分钟前
  • 朱马查
  • 还行

肯洛奇稳定发挥,这一部更贴近生活不免看的时候背脊发凉。堆叠起来的压力渐渐满溢,滚雪球一样压垮了这个普通家庭,反思却在戏外:究竟是哪个社会保障环节失职竟让人拼命工作却越来越穷?寒心是寒心,然而下一秒就想滚回去好好工作拼命赚钱。

30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推荐

聚焦于互联网时代自主营业快递员,不得不说肯洛奇仍旧最敏锐抓住了当下资本主义形态中最制度化压迫形式。但陈旧的观念先行的剧作思维依然拖了后腿,尤其是在结尾部分暴露无遗。即使不说是全然刻板的,但试图构造矛盾激化的意图生搬硬拗地拉扯着跟不上人物和剧作,通向真实的反面。

31分钟前
  • Peter Cat
  • 还行

比电影还要残忍的是,这部电影中的故事却在全球各处上演着。责怪穷人很容易,很多人热衷将贫穷和社会问题归功于底层中下人民的好吃懒做。殊不知,工人阶级和下层中产阶级,可能付出着最多的努力,却一步一步陷入更深的困境之中。肯洛奇拍片来说已经无比流畅和成熟,在不过度煽情下激起观众的反思和同情,目的就达到了。

35分钟前
  • MR.Charles
  • 推荐

肯·洛奇大爷的“这就是英国”系列永远都这么揪心。物联网革命带来的996现象跟中国何其相似。“对不起,我们错过了你”,不只是快递员留给客户的未送达通知,也是整个社会对金字塔底层人士的回应。然而只是对不起就够了么?——论福利体系存在的必要性。

37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高手拍电影,不需要花招,朴素就是高招。

40分钟前
  • 過期罐頭
  • 力荐

肯洛奇已经不需要玩弄任何电影技巧,我实实在在地看到了当下全球劳工的生活。这是电影在体认存在,和获取除了小我以外的经验最好的东西。为什么中国没有人拍这样的片子?为什么霸占院线的全是战狼?

41分钟前
  • 绿小野马
  • 力荐

B+ / 远好于金棕榈前作吧。除了结尾的强转折之外,几乎所有的手法都朴素且自信地专注于人物所处的社群文化及其细腻的互动关系。哪怕剥开血肉看到的可能是相似的模板,但血肉又怎能剥开呢?

45分钟前
  • 寒枝雀静
  • 推荐

无论时代变出什么花样,肯洛奇总能在幻影中找到他一直赞颂的与一直控诉的。这是他对二十世纪的忠诚,也是他对信念的忠诚。写实主义或许很容易让你产生“又是这一套”的优越感,但写实主义从来不是为了你的艺术品味而存在,这世界总有一些朴实而坚硬的东西摆在那儿,没什么伎俩也没什么心机,但是一直在那儿。

50分钟前
  • 袁长庚
  • 力荐

对底层职业的描绘,怎一个惨字了得...以后对快递小哥们好点吧😂大儿子痴迷于街头涂鸦以至于被逮进警局,妻子做老年护工,丈夫被匪徒打伤,睁着一只眼睛也不敢再误工,一天罚款一百欧(结尾有点抓马了)...看得喘不过气,只有小女儿是贴心小棉袄。结扎宣传片+1

54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还行

从某种意义上肯洛奇一直是一种尴尬的存在,作为一种艺术流派的现实主义在几十年前就作为资本主义的腹语术被判了死刑,但另一方面肯洛奇的每一部作品又实打实地注入了他对底层人的关照和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正是在这样强烈的人文性下,《对不起我们错过了你》比《我是布莱克》既有更加复杂的文本,也更具穿透力和冲击性。不仅通过淡出黑场分节、结构鲜明的情节剧描绘出底层家庭在拥有一辆货车(由资本家提供给劳动者的生产材料)后反倒陷入的更加困窘和混乱的境地,又通过对大量日常碎片的精细缝合完成了对无孔不入的现代资本主义(广告、大数据...)的渗透腐蚀的指涉,并在最终以劳动者被资本彻底固着粘连完成收尾,同时也(非常一贯地)在影片中融合了对家庭和社群危机的关注作为主要剧情的辅助。我不会特别喜欢“过时”的肯洛奇,但他真的是个好导演

55分钟前
  • luminary clock
  • 力荐

好久没在影院哭那么狠了。想想现在欧洲的nationalist wave, 活那么苦真的太容易被煽动了,“都是移民抢了工作,害我们工资那么低”。其实特么都是黑心资本家。

56分钟前
  • brucas
  • 推荐

SIFF. 肯洛奇太狠了,完全不给人活路,又不能去死,只能苟着。真的,只能苟。

1小时前
  • SleepWalker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