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热夫战役

战争片俄罗斯2019

主演:谢尔盖·扎尔科夫,伊凡·巴塔列夫,奥列格·加亚诺夫,亚历山大·布哈罗夫,阿塞尼·谢梅诺夫,伊戈尔·格拉布佐夫,格里戈利·涅克拉索夫,丹·罗津,亚历山德·佩拉卡斯,亚历山大·阿拉沃什金,亚历山大·戈尔巴托夫,安德烈·科罗夫尼琴科,彼得·洛加切夫,丹尼尔·沃罗帕夫,奥列格·阿巴林

导演:伊戈尔·科皮洛夫

播放地址

 剧照

勒热夫战役 剧照 NO.1勒热夫战役 剧照 NO.2勒热夫战役 剧照 NO.3勒热夫战役 剧照 NO.4勒热夫战役 剧照 NO.5勒热夫战役 剧照 NO.6勒热夫战役 剧照 NO.13勒热夫战役 剧照 NO.14勒热夫战役 剧照 NO.15勒热夫战役 剧照 NO.16勒热夫战役 剧照 NO.17勒热夫战役 剧照 NO.18勒热夫战役 剧照 NO.19勒热夫战役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04 02:46

详细剧情

  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争中苏联红军与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在勒热夫一线争夺德军据守的“勒热夫突出部”。

 长篇影评

 1 ) 不论是哪个政权执政,都不影响我深深地热爱着这片土地

电影#勒热夫战役# :

有人说“这是一部批判性政治电影,和战争无关。”

我可能是第一次看这种类型的片,觉得很新颖很精彩。

但你说他跟战争无关,我又觉得这个观点太牵强了,从镜头画面来看,这已经比很多“战争题材的电影”多很多精彩的镜头画面了,从故事主题的主次层次来讲,最起码也是个“次级层次的战争故事题材电影”,主层次就是“批判性政治题材电影”了。

表面上给观众呈现的是苏联和德国之间的战争,但是中间又穿插很多其他的冲突,比如指导员和下属们的信任冲突、莫斯科17岁的年轻小伙和他的老乡一个被通缉的“惯偷”之间的冲突、上尉连长和中校团长之间的弹药物资人员支援的冲突、内务人民委员会军官和连长和老兵因为德军传单之间的冲突,以及影片更加强调的,苏维埃政权与人民与士兵之间的信任问题等冲突。。

有一个老兵说得挺好,苏维埃是一个年轻的政权,而俄罗斯却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我为俄罗斯战斗,我深深地热爱着“她(这个国家)”。

电影中间有多处反转,这些反转是对“内务军官”和“中校团长”的洗白,特别是当“中校团长”说出“要想打败德国法西斯,就得让他们知道我们不会轻易后退,我们会誓死抵抗”。。看到这段话,再联想前面团长冷漠的质疑下属说“对待私藏德军招降传单的人员为什么不枪毙?”,对待上尉团长为何是要他们在被德军发起进攻后再去支援?然后又说,要是他们被打没了,不就不用支援了吗?。。这是影片中期对待这位中校团长的刻画,而后,又让这位团长说出如此爱国报国的话,我嘴角是上扬的,心里是蔑视还觉得挺可笑的,甚至感觉有些恶心。。

正如上尉连长说的,他们都是身处在战斗前线的士兵,能否活着见到第二天的太阳都还不知道,而你却要因为一张废纸去质疑甚至是要枪毙他们!

影片最后,中校团长让上尉连长进房间,告诉他这是将军的指令,要让敌人认为我方主力在此,好让将军可以成功进军。

原来,这位中校团长也有着一个让他前后难堪、几乎要让自己手下都去送死的任务!

战争的高压之下,对每个人的心理承受影响都很大(影片特地给了高压恐惧之下一个士兵茫然失措、哭泣无助的镜头特写),高压之下会有极端指令、战火之下会有无辜亡魂。。每条生命似乎都应该被诊视,但在战争中,生命却如蝼蚁,电影最后,上尉连长带着他的原班人马和新的补充人员,继续走向那个他们刚刚撤离的战场,所有人都默不作声,似乎是认命了、使命使然,又似乎是因为害怕而不出声,只留下连长的一个回头,脸上充斥着疲倦和无奈,或许他想回头再看看他背后的“美好祖国”,好给他充足的动力自我鼓励,然后,再次头也不回的走向“炼狱”。。

个人评分8.6分,在我看来,俄罗斯离苏联时期很近,才二十多年时间,更别提叶利钦的那段执政时期了,所以能有这样的反思电影,很不错!这个感觉跟韩国的一些电影很像。

 2 ) 我看《勒热夫战役》

昨晚,看了俄罗斯今年的新片《战役》。看完之后,堵得慌。今天白天,四处跑。回到家,还是放不下。索性写几笔,记录一下。这种记录是带有自我审查的。前半辈子,怂惯了。没办法。

这部电影名字起的很大,其实没拍全局,只拍了战役的局部。长期以来,这场战役的重要性,被同时期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掩盖了。当然,即使不了解这些背景,也毫不影响理解这部俄味儿十足的电影。

电影里没有出现一个女性角色。即使是男性的特写镜头,也粗粝暴躁,毫不细腻。与西部片、武侠片相比,这部电影用飞雪替代了沙尘,混杂了血沫和弹壳。每个情节都很硬。“荡气回肠、扣人心弦”这些词汇,不足以形容片中的战争场面。好几场戏,布景、用光,都像话剧。演员的走位、台词,安排地紧扣主题,跟好莱坞不是一个味儿。

战斗场面占据了电影70%的时长。但最动人的,却是战斗场面之外的几场戏。当然,这也许是我作为一个中国观众的错觉或者敏感。正是这几场戏,猛然加深了影片的深度,免于落入“保家卫国”的俗套。

具体情节,就不细述了。总之,俄罗斯人似乎在通过这部电影反思:到底意识形态、道德评价重要,还是做具体的事情重要?导演很聪明,在影片末尾,用战争带来的死亡解决了中止了这场争论。但很显然,这个问题的产生,与战争无关,也无法通过战争、以及战争之后的斗争彻底解决。

 3 ) 战壕真实派的精神继承者

在远离战争的人们的想象中,战争是属于英雄们的史诗,是视死如归,是慷慨激昂,是前赴后继。

唯独不是人。

所以战壕真实派的作品才显得尤为可贵。

战壕真实派,指的是苏联军事文学的一个流派,由亲身参加过卫国战争的一些作家组成。他们在战争前线亲身经历过血与火的鏖战,以自身的真实经历和感受描写记录战争。他们的身份主要是士兵和基层军官,所以又被称为“尉官作家”。

而在战壕真实派的作品中你能看到什么呢?

你能看到人。

不是后世作家极力讴歌、赞颂,挂在墙上、裱在画框里、雕在石头上的“人"。

而是真正的有血有肉,会感到恐惧,会感到难过,却又在危难的环境中呈现出勇气的人。

在今天的中国,由于同样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天然的”苏联滤镜“使得中国观众对于”苏联“的观感过于美好。

以至于任何正视苏联的内容,都会被视为是抹黑苏联。

你真的以为前线战场上每个人都是伟光正、不沾一点灰尘的“英雄”吗? 你真的以为每个奋勇作战的战士都是饱受马列主义教育、思想水平高过天际的共产主义战士吗? 你真的以为战争是宣传口径里面描绘的那样,精神原子弹能战胜一切吗?

每每涉及到这个话题,总有人要举出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的一支军队的例子。所以某某电影成了抹黑基层指战员的脏水,所以某某电视剧成了抹黑中层指战员的脏水。

任何铭记英雄的人性一面的作品,都被视为对于英雄的抹黑。

人们极力试图维护自己观念里的英雄,却不愿接受英雄本来也是人。等到他们发现英雄原来也是人的时候,立刻又从天平的一端跌落到另一端,转而竭力试图将英雄踩进泥土里。

那么还是用尤利乌斯·伏契克的致辞来回应吧:

“今天终将成为过去,人们将谈论伟大的时代和那些创造了历史的无名英雄们。但是我希望大家知道,没有名字的英雄是没有的。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面貌、渴求和希望,他们当中最微不足道的人所受的痛苦并不少于那些名垂千古的伟人。希望所有这些人都能使你们感到像自己的熟人,像自己的亲人,像自己那样亲切”。

英雄们不是冷漠的机器,可以把自己的生命轻易抛弃,他们像你我一样珍惜自己的生命。

记住英雄们不朽功绩的同时,要记住英雄真正的模样,记住他们曾经怀着怎样的恐惧和痛苦,更要记住记住他们真正的勇气——在恐惧和痛苦当中仍然选择战斗。

这才是对于英雄真正的缅怀。

 4 ) 和平的日子才是最好的日子。

我的评分:7.5

影评:

董董老师推荐的电影,我是肯定看原片的。

影片开始就是冲锋的场面,士兵们被机枪割倒,年轻的生命就此结束。影片并没有美化战争,适当的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但是还不够真实与血腥。

影片的最后他们这个连又要杀回去,或者说是填进去,为了一个大的战役最的一个伏笔。这些士兵对于一场战役来说,只是一些数字而已,战争太残酷了。但是,我再想,若是我,我也会选择再回去 “送死”,因为对于生死,心中的民族信念更重要。

 5 ) 勒热夫战役 勒热夫绞肉机

曾有三百万苏德两军士兵在勒热夫周围为了自己的祖国出生入死,浴血奋战,忘记他们的只有历史。(--特奥多尔.弗吕克,德军第246步兵师第352步兵团第3营第3连士兵)——书籍《勒热夫绞肉机》

勒热夫是苏联中南部一个城市,距离首都莫斯科不到200公里,而德国国防军第9集团军盘踞在南北长150公里,东西宽不足100公里的勒热夫突出部,宛若斜插进苏军莫斯科防线的一把锋利匕首。这让斯大林如芒在背,如坐针毡,早在1942年9月26日,红军总指挥斯大林制定出两个反攻计划,即对进攻斯大林格勒的德军第6集团军和防御勒热夫的德军第9集团军,同时进行毁灭性打击,行动代号分别为“天王星行动”和“火星行动”。——勒热夫绞肉机.大仙(人文历史)

勒热夫----瑟乔夫卡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争中苏联红军西方面军、加里宁方面军与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在勒热夫、瑟乔夫卡、维亚济马一线争夺德军据守的“勒热夫突出部”的一连串进攻与防御战役,德国称之为勒热夫重点防御 。——(百度百科)

提到勒热夫战役必须和绞肉机扯上关系,因为这场战役是苏德战争东线最为血腥的战役。时间历时一年1年2个月,苏联红军累计伤亡622644人,累计受伤1156485人。对于东线,整个勒热夫突出部牵制了德军大量兵力,苏联认为这场战役,虽然消耗了大量兵力,但对德军技术人员和精锐士兵的大计不可估量。

德方希特勒固执认为:必须让第9集团军孤悬于勒热夫突出部,以对莫斯科进行“影子威慑”,其政治意义无比重大。并且,由于莫德尔军团在突出部的存在,苏军不得不在莫斯科一线保持百万大军严阵以待,因此无法增援乌克兰方面的苏军,有利于德军在南线的攻势。

看懂本片需要了解一些勒热夫战役的资料,影片聚焦勒热夫一个小村庄的争夺战,通过一个连的士兵展现整个战役的残酷。

进攻的时候,手握党徽吓傻跪在地上不停祈祷的士兵,下一秒钟被爆头。从没杀过人的理发师茹尔金,刺刀扎在德军眼睛,吓得一直哆嗦。一次进攻全连死掉三分之二的人。而后续仅有的武器补给是两挺机关枪,一直想要的炮无法满足。当连长表达士兵所剩无几申请撤退的时候,司令部拒绝了,要求他坚守在村庄,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没问你还有多少人,问你听清楚命令了吗。影片塑造了,集体农庄的会计,列宁格勒的院士,小偷以及党员和对政治无感的士兵。

当连长在德军的迫击炮攻击下,死里逃生,仅仅剩下32名士兵,了解到他们的战略意图是牢牢咬住德军,再次杀回了战场。

有意思的本片豆瓣7.3分,IMDB只有5.4分。看来西方人对红色苏联的这场战役无感。不管怎样,这是一部剧情紧凑,人物塑造鲜明关于战争的好影片。 (文中图片来源《勒热夫战役》,侵删。)

 6 ) 低层缺少的东西

眼光

战略

一开始营长就没打算增援,要的就是连队死守住那个村子表示出一个态度,

这是一个重要的地方,死守不退,给德军看,迷惑德军。

连长的眼光战略还是差了些,没能看出来这种意图,只是知道要守住这村子,最后实在是守不住了,撤退回营里,才被告之这里的重要性,知道这里是必死的任务,但还是得在夺回来。

如果一开始就能有着战备的眼光看出来这个地方的重要性,是否还会接下这个任务?连长自己都不敢保证,但他是军人那怕不愿意也还是会被接下这个任务。

所以,直接告诉我们,让我们去死,我真的回跑的,但你要告诉我,守住这里为大部队争取时间,我一定会死守在这里,守到死。

正如我为什么投身于这战争中,我爱这国啊。

 短评

“苏联才几年,俄罗斯有一千年”,震耳发聩。不管多紧要的时刻,都会有人把搜德军劝降传单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呵呵

5分钟前
  • thisismelmao🌈
  • 推荐

看得早不如看得巧,拍得比捌佰像样子多了。

8分钟前
  • Die Katze
  • 还行

近几年看过的俄罗斯二战片最差的一部。火爆的战斗场面全在预告片,2个小时的战争题材电影,只有开头十几分钟和最后半个小时有战斗情节,中间全是一群大老爷们在村庄内打嘴仗,虽然无字幕不知道具体对话内容,但是如此失衡的情节安排已经让人昏昏欲睡了,而且又毫无悬念地安排了一个NKVD的蓝帽子来充当令人厌恶的反派,这已经是近几年俄罗斯二战片必不可少的ZZZQ了~作为配合勒热夫纪念馆落成和纪念鲜为人知的勒热夫绞肉机的片子,和前年的列宁格勒一样,套了这么大标题,拍出来的格局却与之完全不匹配,你把这个剧情套在莫斯科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中也毫不为过,因为完全没有跟勒热夫战役强关联的高辨识度的元素。拖曳负伤战友结果被敌人炮火炸得只剩残体的桥段最早见于拯救大兵,结果毛子2020年了还在套用,俄罗斯战争电影产业道阻且长

12分钟前
  • ReAdY?
  • 较差

五星推荐,有血有肉有深度的思考,整体个人矛盾与撕扯描绘的很到位。虽然苏维埃政权从来没有相信过人民,但一个个战士依然为了祖国慷慨赴死。什么大局,什么伟大,什么胜利,他们的最大心愿只是能再抱一抱自己的妈妈,因为他们答应过,恐怕要挨骂了。

15分钟前
  • 木偶
  • 力荐

上影节day2啥也别说了,看战争片不可能有脑子的2

18分钟前
  • Himizu
  • 力荐

没有女性角色的电影。以小见大,战争中的人民内部矛盾 要命啊~!!!!!本片所有收益会捐给老兵协会......我又欠下了一张电影票......

19分钟前
  • 大号煎饼
  • 力荐

毛子的战争片,一如既往的简单粗暴。

20分钟前
  • 大海里的针
  • 推荐

开场的战争场面做得很不错,影片后段艺术手法用了略多了些,各种各样的挖掘人性,倒也是把几乎每个士兵的性格都勾勒出来了。 德军被弱化了太多了些...苏军士兵各种开挂... 4.5星推荐

25分钟前
  • bugz
  • 力荐

7.5分;人性,好!东正教,好!苏维埃,不好!我们俄罗斯民族实在是太伟大了!场景、细节、横移和俯瞰镜头、气氛渲染、人性刻画、BGM等各个方面都是很出色的水平,结尾还和开头组成了循环结构;前期新兵的战斗真实而惨烈,战争的间隙是满地创伤,火光和教堂的美感也不逊于1917;主要的问题在于意识形态的切割,极度影响了整片的节奏与内核,比照《布列斯特要塞》《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女狙击手》自然是大大落了下乘——回归帝国本位,把民族主义和东正教信仰(片中反复出现教堂十字架和俄罗斯本土圣人圣谢尔盖)从红色历史中摘得干干净净,并一同战胜了邪恶的苏德,是一种精妙并阉割了历史的手法,看来我大俄自有圣母保佑

30分钟前
  • PSG粉保护协会
  • 推荐

6.5分,关于意识形态的反思与时代脱节,蓝帽圈形象塑造到心态的转变都过于牵强,此时苏军的清洗早已完成,当权的后浪可能军事修养不行,但是忠诚没什么问题。至于士兵关于意识形态的讨论,完全是用今天的思维模式还原历史。高压和洗脑之后,士兵要不倒下,要不向前。不要说当年内务部督战的前线,今天大家在豆瓣讨论一下试试。

32分钟前
  • 秀山鲤鱼
  • 还行

#SIFF23#可圈可点之作。结构上类似于2013版《斯大林格勒》,通过一个连级战术分队在不到24小时里的作战行动来侧面反映一场规模宏大的战役。而不是《解放》那种类型的战争史诗。在战争场景刻画上,并不输近年来的一系列俄罗斯战争大片,但和《28勇士》、《T-34》这些侧重还原战术细节的军教片类型作品不同,这部电影的突出特点在于人物塑造、人物关系设置,及其背后所传递的主旨上。可以说是近年来革命战争题材创作中人物去脸谱化的一次主动而系统化的尝试,又是后历史虚无主义语境下重建历史叙事的一次有益探索。虽然影片也有一些瑕疵,例如没有交代陷入敌后的苏军年轻士兵如何能听懂德军指挥官使用德语下达的口令。但是瑕不掩瑜。非常值得做一篇长评。

37分钟前
  • 705K
  • 力荐

主题了无新意,一个连队作为代价被献祭,很像《热雪》。相比和德国人的战斗来,新兵和老兵、蓝帽圈和一线士兵的冲突,成了主要矛盾,小规模战壕和巷战场面的血腥动作场面看似写实,但也有类似《T34》和《潘菲洛夫》中那种主角光环加持,所谓拔高的企图,角色内在做不到,就用外部夸张的动作来完成。

40分钟前
  • novich
  • 还行

鸡鸣狗盗混口粮,政委特勤窝里斗,从劳改营上战场的工程师坚决不入党,待枪毙的老兵战壕传传教,敌人围剿之夜开场自我批评大会,炮轰之前喝壶小酒,“答应过妈妈要活着回去,看来要挨骂了。”……为保大局的送死之战,开场惊艳,越往后狗血流俗处越多,但确实比西方主流战争片要来得纠结残酷

44分钟前
  • kylegun
  • 推荐

拍出了战争的残酷,而且电影中段又展现了政治矛盾和意识形态的矛盾,还有个人的矛盾,当然最后都是要为了祖国赴死

45分钟前
  • 还行

开头10分钟的攻坚战拍得很不错,将战场的惨烈赤裸裸的展现,尸横遍野,惨绝人寰;但是打完之后的剧情走向却迷失了,改成意识形态上的斗争??最后连长在得知真相的情况下依旧率队慷慨赴死,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是建立在巨大牺牲之上的,朱可夫虽为名将,但并不是个好的战术家。

46分钟前
  • Ishi.WB
  • 还行

角色形象和性格的塑造可以说是非常多元:从党员到非党员,从司令官到普通士兵,从思想工作员到素卡,从信仰者到多民族士兵(如乌克兰族),摆脱了一般士兵的刻板化描写。

51分钟前
  • 熊仔俠
  • 推荐

真实反映战争的残酷,政工人员和NVKD的荒唐可笑。黨的第一要務不是抵抗外敵,也不是保衛人民,而是抱住統治權。

55分钟前
  • 无机客
  • 推荐

7分。二战期间最被忽视的战役——号称“勒热夫绞肉机”的战役——重要程度不亚于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这场战役因为一些不为人知的原因一直被忽视,苏联红军损失异常惨重。一年多的时间,红军死伤150多万人,由于装备不行和后勤跟不上,红军死伤人数是德军的4倍多。非常惨烈。电影选取了战役中小小的一仗,以小见大,展示战争的残酷和惨烈。导演的意图不仅于此,还有其他想表达的东西。比如部队某些官员对前线战士不信任,但是战士们却英勇无畏。大敌当前,红军这边却在内讧。战士们被怀疑被责罚,却依然选择舍弃生命去战斗。非常感人。

58分钟前
  • 蒙奇D
  • 还行

三星:二战东线战场上的雪白血红,被遗忘绞肉战场的记忆唤醒,“不惜一切代价”这几个字的现实诠释。影片完成度还行,局部激烈的争夺战难以映射整体战役15个月惨烈与残酷的全貌;苏军基层将士的群像塑造鲜活生动,很多细节都印象很深,尤其难忘无名战士沾满血迹的手上那枚红五星徽章...

1小时前
  • 罗西基
  • 还行

影2051:开场的场面几个人物特写不错。不过整体感觉没有《潘菲洛夫28勇士》好看。更没有拍出这场战役所处位置的重要性。可以看纪录片补充苏联在大比率死伤下的战略胜利。

1小时前
  • Timing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