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最后的诱惑

剧情片加拿大1988

主演:威廉·达福,哈威·凯特尔,Paul Greco,史蒂夫·希尔,弗娜·布鲁姆,芭芭拉·赫希,罗伯茨·布洛瑟姆,贝瑞·米勒,盖里·巴萨拉巴,厄文·克什纳,维克多·阿尔果,Michael Been,保罗·赫尔曼,约翰·劳瑞,里奥·伯梅斯特,安德烈·格雷戈里,佩吉·戈尔姆利,Randy Danson,托马斯·阿拉纳,阿兰·罗森伯格,德尔·罗素,内赫米亚·佩尔索夫,哈利·戴恩·斯坦通,彼得·贝尔林,大卫·鲍伊,Penny Brown,Leo Damian,Robert Laconi,伊里纳·道格拉斯,Giovann

导演:马丁·斯科塞斯

 剧照

基督最后的诱惑 剧照 NO.1基督最后的诱惑 剧照 NO.2基督最后的诱惑 剧照 NO.3基督最后的诱惑 剧照 NO.4基督最后的诱惑 剧照 NO.5基督最后的诱惑 剧照 NO.6基督最后的诱惑 剧照 NO.13基督最后的诱惑 剧照 NO.14基督最后的诱惑 剧照 NO.15基督最后的诱惑 剧照 NO.16基督最后的诱惑 剧照 NO.17基督最后的诱惑 剧照 NO.18基督最后的诱惑 剧照 NO.19基督最后的诱惑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5:44

详细剧情

  本片不以《圣经》为依据,而是以故事为线索展示心灵内在的信仰冲突。当以色列处于罗马统治下的时候,木匠耶稣(威廉·达福 Willem Dafoe 饰)为罗马军队制作十字架,他为冥冥中似乎来自上帝的召唤而困扰。耶稣动身探求真相,于路邂逅起义者犹大(Harvey Keitel 饰)和昔日的朋友妓女抹大拉,他们指责耶稣的懦弱,使其坚定了信仰,越来越多的信徒加入了耶稣的队伍,施洗者约翰指点耶稣前往沙漠。耶稣抵御了诱惑,获得更大的力量,他带人围攻耶路撒冷神殿,令犹大去罗马当局告发自己,在十字架上的耶稣得到天使的信息,他走下十字架,过上了平凡的生活,直到多年以后,耶稣发现了事情的真相,重新回到了自己命运中……  本片根据卡赞察斯基的同名小说改编,自从1983年斯科塞斯第一次筹划将本片搬上银幕,宗教团体的反对声便喧嚣尘上,致使拍片计划一再拖延。

 长篇影评

 1 ) 胆怯的神之子

即使在今天上映,《基督最后的诱惑》仍然会是毁誉参半的电影,相较于《沉默》的“沉默”,《基督最后的诱惑》把信徒们不愿意相信的一种可能堂而皇之地表现出来,无怪乎当时的极端教徒会拿石头扔向去看这部电影的观众。

影片最大的争议想必一眼就能看出——对传统人物颠覆性的塑造,在这种创作思维下,耶稣是懦夫,犹大是勇士,保罗是骗子……在这样的人物塑造下,那些耳濡目染的宗教故事也添了一分奇怪的韵味,拿扔石头那一段来说,我们可以明显看出耶稣整个人的状态是不确定的,不自信的,虽然他向那些扔石头的人劝说,他的语气流露着犹豫,并没有故事里的淡然自若。

用最简单的话语回答《基督最后的诱惑》创作倾向,应该是把神话中那个伟大的符号变作活生生的人,因为人肯定是有缺点的。

那么整部影片的主题也呼之欲出了,一个不完美的人为了完美的理想,在不断的挑战和诱惑中成为神的修炼。但是这样塑造人物,必然会引起信徒的恐慌和责难,那个被他们视作十全十美的象征,原来是个比自己强不了多少,啊不,有些方面甚至不如自己的普通人,至少,某些教徒深信自己会比影片中的耶稣更相信上帝的存在,更相信耶稣说出去的那些话。当怀疑的想法浮起来了,谁会问自己是否有过“罪行”,便站在高低上批判,扔出“正义”的石头。

但这果真就是斯科塞斯想要表达的基督吗?一百六十分钟的时长去表现这样一个懦弱、不自信的宗教领袖?那么,既然他懦弱、不自信,又是为何成为领袖?为何招恨乃至被钉上十字架?

不完美的人是斯科塞斯要表现的,但不完美的人为了完美的理想的牺牲与挫折才是重点所在。耶稣制止人们扔石头的话听上去不是那么自信,我们甚至可以怀疑他自己是否相信自己的措辞,可他依旧选择说了,依旧把那些词语组合在一起。他大胆呼唤着爱,随即又说需要斧头,他让信徒相信自己,幼稚得不切实际的理想,带着他们奔波。他可以为此一个人走入沙漠,与恶魔对话;为了上帝的神谕,甘心被钉死在十字架。

此外不得不提的人物塑造就是犹大了,犹大的人物塑造比耶稣更离经叛道,耶稣哪怕再颠覆,归根结底还是个抱有理想主义的正面人物,犹大可是直接从反面人物变成正面人物,而且犹大作为正面人物,他对耶稣的理想甚至比耶稣的信仰更为坚定。

我不得不想到三十年后,同样讲述信仰的《沉默》里,耶稣与犹大的人物设计与关系也对应上罗德里格斯和吉次郎。

犹大的存在成就了耶稣,作为耶稣手下信仰最坚定的弟子,要执行背叛耶稣的命令,恐怕是最痛苦的。可犹大还是照做了,从某种层面上,犹大比耶稣更有勇气。在传播信仰的路上,没有这样虔诚的信徒,恐怕耶稣很难坚持下来,见到这样虔诚的信徒,或许也是耶稣坚持的理由。

最后不得不说的就是结尾漫长的分支场景,耶稣没有死于十字架,他选择成为凡人,度过平淡的,但也能说是幸福的一生,将死之际,他见到曾经追随他的信徒们,保罗在杜撰他当年的事迹,犹大则是鄙夷地吐了口唾沫,最尊敬的老师背叛了与学生们一同追随的理想。当伤口重新流血,魔鬼再次出现。

这一段可谓是点题了,形象地诠释了何为基督最后的诱惑——成为一个普通人,不必承担理想主义的重负,不必承担现实中人人的鄙视和嘘声。强大的人才需要四处发声,普通的人娶妻生子就好了。我们至少可以看出,耶稣不排斥这样的生活。直到自称守护天使的女孩化作魔鬼的火焰,我们才知道这是撒旦拿出的另一只苹果。

可这一切都停留在耶稣跪在地上,向满是天雷的夜空,向上帝祈求再来一次的机会。最后,耶稣被绑在十字架上,他有了笑容,有了在之前所没有的笑容,他念叨着注定的词语,坦然迎接死亡,这一刻,他不再是那个懦夫,而是神之子。

 2 ) 神

耶稣是个造十字架,懦弱的凡人,抛弃抹大拉的马利亚让她沦为妓女,不孝母亲,却被神呼唤,因为他是神子。犹太狂热份子犹大一开始就骂他,后面又被要求杀他但是因为耶稣被神呼唤的困惑他跟从他。耶稣被神借以宣传爱,救了抹大拉的马利亚被石头砸死,可是人们关心吃饭,而讲富人在天上是穷的,却引起仇富暴动。施洗约翰相信他,却希望他用斧革命。他迷惑了,独往沙漠在圈里十天,受尽撒旦试探,却坚持住,最后咬了带血的苹果离开。他行圣经的神迹,带门徒去耶路撒冷革命,Nathaniel等门徒却想着自己的羊,结果神要耶稣上十字架,革命没了,还坚持要犹大出卖自己,在十字架前、上和圣经一样他都有困惑,结果“天使”在十字架救了他,说门徒背叛了他,尘世多好,让他娶了马利亚,怀孕时杀了她又让耶稣去娶之前招待他的Mary,老年时候又娶了Mary姐妹,令人不解。保罗编造基督圣经故事宣扬基督教,他不关心耶稣怎么样,他只想通过神的故事满足人们。结果罗马人烧杀耶路撒冷,一切是血红色,前门徒来了,战斗的犹大充满愤怒,说他是叛徒,真相是只因为“天使”是撒旦,阻止他通过牺牲完成救赎,告诉他他不是弥赛亚,像亚伯拉罕燔祭儿子一样被解救。他悔恨交加,灾难当前,只因他没有承受诱惑。结果如他祈祷一切回到十字架,他拒绝了家人的诱惑,让救赎达成。很独特的解读,似乎渎神,丘吉尔是深入剖析基督教,把基督自我牺牲达成救赎、爱的精神更深地体现。同时涉及爱还是战斗,现实还是宗教大同理想,以及宗教故事的本质:真假不重要,它被相信后的作用是重要的。

 3 ) 短记,电影杂记和一些细节比较/思辨

觉得是比帕索里尼《马太福音》还要诚实的耶稣行传。1965年卡尔巴特《罗马书释义》;1970s《犹大福音》被挖掘和解密;1988年马丁拍摄《基督》;2000s阿甘本《剩余的时间》&《彼拉多与耶稣》。看起来马丁斯科塞斯的宗教视野非常刁钻深邃,而阿甘本可能也没少受这部电影影响。

犹大福音是一个比起诺斯替视角的圣经释义来说都非常露骨的诺斯替文本,但《基督最后的诱惑》并没有使耶稣成为外在于造物神的真神。

但是,耶稣的魔鬼意象自始至终引导耶稣的牺牲,也是不可争辩的事实。电影里的矛盾在于:如果真的是魔鬼引诱耶稣拒绝牺牲,那为什么它要在他的精神世界里完成这个引诱而不是真的引诱他、挫败他的计划、毁坏神的安济(economy,神的家政)?所以蛇和狮子这两个诺斯替拜物在电影中应该是真神的使者才对。这与《马太福音》和《尼哥底姆福音》中彼拉多妻子做的恶魔之梦有本质差别(但形式上简直异曲同工):妻子因在梦中被告知耶稣的主的身份而受苦,在现实里阻止彼拉多完成处决判决。这与马丁斯科塞斯的耶稣之梦恰好相反:神的梦在梦里行使人衰弱的恶魔之术,以在现实中完成圣安济;恶魔之梦在梦中行真理之言,以使神的安排被破坏。

在《基督》电影中耶稣的人神本性二分的冲突非常激烈,但也非常微妙。耶稣在说话前担心自己说错话怎么办,但是一旦说话便是言自神,一旦做事便是行使神的力,这种矛盾在前期到中期不断削弱,因为在沙漠试炼后耶稣行使神的愤怒盖过了一切;在牺牲时重新以最强烈的姿态回归:惊悚的梦-现实。如果说,我们将基督的人神二分性看作是神性的分裂,即一种神性故作的戏剧性,那么安济的意义又重新回到了电影——即神的安排。按照阿甘本的解读,神性在其中必须被一步步“移交”,从泥土里最终转移到神之住所,随后将献祭羔羊的回馈返送给人间——耶稣的复活和信者的救赎。在电影中,耶稣本应在犹大手中被杀死,但犹大如果杀死了耶稣,耶稣的牺牲就不是羔羊的献祭了,它只是一次普通的复仇而已。他首先要成为一直羔羊——一个神子、显过神力、无罪。所以犹大成为了耶稣的净化者,和进入安济的入口。他在安济的意义上等待着成为那个移交人,最终成为他所是的。这种移交的必须性,与人神二分性,是相符的,是同一戏剧下的不同舞台尺度。

这种移交的意义,在电影里耶稣牺牲时的梦境里由那位天使的诱惑进行更深的揭露。以电影的意思,耶稣即使被移交给彼拉多,彼拉多在不能进行有罪宣判的时候对其下了处决的指令,但如果耶稣在这个时候退缩了,祈求被父拯救,那么上帝是可以接受他的,这也变相确认了耶稣的神之子身份。但如果这样,那么神从犹大到犹太人,再到彼拉多,到刽子手的移交路径就失效了,因为移交最终的目的是牺牲,这是神性的戏剧性,献祭的演出意义。如果演员退场,祭品重回纯粹的神性而非变成神的食物,那么戏剧就不再能演下去了。

 4 ) 督基与犹大

 《基督最后的诱惑》一向是被宗教界认为是禁片,不过至少它总的线索还是复述了旧约中的大部分情节,基督是上帝之子,戴着神的旨意来拯救耶路撒冷及其人类,它拥有各种神迹,最后按照天命上十字架为人类赎罪,只不过在十字架上钉死之前脑海中为了驱散肉体的痛苦想象中自己假如不被钉死在十字架上而是向凡人一样娶妻生子,宜享天年,病死在妻子儿女周围,看着人类灭亡在天父的圣火之中是什么感觉。这就是所谓最后的诱惑,基督在十字架上的临死前的最后的犹豫。

整个电影情节都是令人颠覆伦理的震撼,督基是一个卑贱的木匠,为了谋生替罗马人制作十字架来钉死犹太抵抗组织成员,整日生活在同胞的唾骂中,为了摆脱内心的压力,他寻找妓女玛丽亚来派遣苦闷,并为此他经常偏头痛,有幻听幻视的毛病。犹大是一个忠诚的犹太抵抗组织成员,受命来诛杀犹太人的叛徒基督,在生与死的一刹那,基督为了活命声称自己就是犹太传说中的上帝之子,信使弥赛亚,自己的私生子身份正好是上帝之子的证明。犹大在半信半疑之间犹豫,最后相信了基督的话,并且要追随他的左右直到他拯救犹太民族,但是他警告基督如果他背离了犹太解放事业,犹大会毫不犹豫地杀死他。于是,基督背起行囊告别家人前往沙漠声称要去聆听神的旨意,在沙漠中苦熬了十天十夜之后,他的幻听幻视更加严重,看到蛇爬过来以为是撒旦的诱惑,看到篝火以为是魔鬼的化身,口渴难耐想象周围长出了苹果树,为了吃苹果想象自己手里拿着斧头来砍树,最后受不了了跑出沙漠告诉在等待的犹大说上帝给了他一把斧头要他发动起义,犹大告诉抵抗组织觉得这个基督半疯半癫自己都不明白自己是活着还是死了,自己对自己是上帝之子深信不疑正好可以利用来作为革命的幌子,于是组织了一帮人跟随并监视着基督到各地去发动群众,宣讲革命道理。基督第一个要拯救的就是和自己有过肉体关系的玛丽亚,这个妓女正好被犹太群众游街示众准备处以“石刑”,就是用卵石砸死。基督挺身而出说出了圣经里面著名的那段话,He who without sins casts the first stone。同时羞愧地在内心深处忏悔和妓女通奸的罪行,当地的男人大都也和此女有染,只不过痛恨她服务外乡人,并献身罗马士兵,想要杀死她来挽回犹太民族的尊严。这时候,人人都觉羞愧就放下了石头,于是玛丽亚从此侍奉在基督左右,加入了革命的队伍,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基督继续一路上宣讲革命的主张,但是老百姓都觉得他疯疯癫癫让他们冒死反抗罗马人的统治必有用心,纷纷涌石块来回应,犹大等革命同志觉得人民群众觉悟不高,必须要实施一些欺骗手段来达到目的,于是来到一家正在举行婚礼的人家想要向他们阐述革命的道理,并且暗中调查这家人较穷招待客人的酒都没有只有一坛坛的水,犹大等几个革命同志自掏腰包偷偷把水换成了酒,然后怂恿基督让他施展神力把水变成酒,基督整日处于半昏眩状态,稍受暗示,便有幻听幻视,便虔诚的“做法”,没想到竟然成功,从此对于自己的“神力”深信不疑,这家人也对基督顶礼膜拜,到处宣讲犹太人的弥赛亚降临人世,犹大等几个革命同志信心大增决定继续如法炮制,找了一个乞丐说好两个罗马金币让他装瞎子,找基督要神力,基督如法照施,“瞎子”大喊大叫的说自己复明了。走到一处葬礼,犹大又雇用了一个盗墓者钻到坟墓里面藏起来,然后怂恿基督表演“起死回生”的神力,果然那个盗墓者脸上缠着木乃伊的绷带就被基督从坟墓里面拉了出来,死者家属虽然看着活人不象自己的亲人,可是早就吓呆了哪敢吱声,于是犹大领导的这个犹太抵抗组织的游击队成为所有支队里面发展最快的,经上级研究决定把解放耶路撒冷的起义提前打响,于是基督来到圣城的神庙前向人民群众宣讲革命道理,并且号召起义,推翻罗马人的统治,神庙里的祭祀听说起义不仅要赶走罗马人还要把他们也镇压,觉得还是罗马人来的可靠就派出军队镇压,革命群众还没发动起来就惨遭镇压,起义失败了。犹大向上级承认错误说对革命形势估计错误,没有正确估计到当地的犹太上层阶级也站在了罗马人一边,要求承担责任受处分。上级分析了形势认为,责任不在犹大,使党委错估形势,没有意识到革命斗争的残酷性和长期性,为保存革命火种长期潜伏,决定把基督当作替罪羊交给罗马人杀死,一来暂时让罗马人不再追杀革命同志,二来基督的死可以更加加深人民群众对于罗马鬼子的痛恨,三来可以应验一新的传说就说基督死了替人类赎罪是上帝造安排好了就让所有的犹太群众死后上天堂,这样子在革命运动中普通群众就会不怕死,因为死了可以上天堂,四来这个基督看见革命群众被屠杀吓破了胆,开始对于革命和自己的革命使命动摇了,党组织生怕他说出什么不利于革命运动的话也早想把他干掉,借罗马人的十字架真是一举多得。此时,犹大对于基督又是一番暗示与鼓动,于是这个基督就言听计从同意参加这个自杀行动,让犹大主动去罗马人告发他以便上十字架找死。犹大接受了组织的派遣成功的让罗马士兵找到基督逮捕他,并从此顺利的打入敌人内部,后来长期潜伏为革命运动提供了大量的宝贵情报。可怜基督直到上了十字架,手脚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才从痴迷中清醒过来明白自己成了革命运动的牺牲品,看着身边还有两个陪他就死的战友也被钉在十字架上,对于革命运动彻底灰心失望,开始幻想当初和妓女玛丽亚偷情的欢乐时光,想象着自己如果不参加革命好好给罗马人造十字架挣的钱足够再娶一个老婆生一群孩子,过着不光彩但是富足的生活慢慢老死,为什么要走上这条不归路呢?这些想象改变不了自己成为革命牺牲品的命运,但是却能够让他摆脱一些在十字架上煎熬的痛苦,最后经过一天一夜的折磨基督终于死在了十字架上,他死后犹大买通了看尸体的罗马士兵把基督的尸体偷走,在坟墓里面埋了一块石头,然后再散布谣言说基督复活了,受蛊惑的革命群众打开坟墓没找到尸体就信以为真了,从此基督就深深地活在了革命群众的心底,激励着他们一代又一代地反抗罗马帝国的统治,直到革命成功罗马帝国被推翻,基督才正式被追认为革命烈士,在全国各地都建立起了他的纪念碑和纪念馆,每逢12月25日基督诞辰,世界各地的革命人民都自发地组织起来纪念这位伟大的革命先烈,缅怀他英勇不屈和罗马鬼子战斗到底的革命气概。然而两千年来对于基督的各种革命宣传都选择避开他的真实的内心世界的描述,刻意把他刻划为英勇不屈坚毅顽强的革命战士,现在这部电影真实地反映一个伟大战士在疼痛折磨下的临死前的犹豫完全不会破坏它的高大形象,相反,瑕不掩瑜这种普通人的心理正可反映出领袖人物的不平凡之处。影片中对于犹大同志的正面形象反映也使得这位战斗在敌人心脏里的无名英雄在天之灵的以告慰。此片有着高度的革民历史传统的教育作用,能够激发青少年对于当今革命来之不易的道理的深刻理解,对于从小树立报效祖国,时刻为革命献身的伟大理想的培养有的不可多得帮助,建议各地政府领导认真组织观看,深入开展讨论,结合当前伊拉克人民,阿富汗人民反对美帝国主义侵略的自杀运动加强为革命献身的思想教育,努力培养一大批敢于视死如归为革命理想上十字架做人肉炸弹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我肚子饿了,想吐。

 5 ) 小评

       在这里我看到伟大的灵魂不是因为受到救济天下的感召,而是受到各种功利主义的因素,比如说在最后的高潮段落里,耶稣最后的意愿钉在十字架上,在某一种程度上,在导演所给的镜头语言的语境里,有一部分意思是因为受到撒旦的蛊惑后,在死后的日子里会不好。
    在这部电影里鲜能看到耶稣的那种怜悯的心态,始终带有宗教激情分子的狂大,我能看到基督的愤怒,基督的仇视,而没有了再福音书里的那种慈悲心。
    至于诱惑,镜头语言不够,反正所谓的那些诱惑,我觉得镜头语言渲染的不够,比如说诱惑最大的语境里,高潮段落里耶稣平反人的生活,在这种生活里,恬淡感,舒适感不够,反而觉得在这个时候耶稣还是痛苦的。
    在耶稣被犹大高密后,耶稣和罗马王的镜头里,在这个镜头描写里,把罗马王刻画的氛围美好(包括造型,对话里的价值观念),那观众在后来怎么会移情于耶稣。
    全篇在这样一个大题材里,不温不火,好多的语境里,看得到迷途,迷茫,但是那种宗教的价值,执着,伟岸鲜有看到。
    

 6 ) 一个神话的两个版本

结构主义者俗称的“一个神话的两个版本” 犹大才是真正的圣徒,耶稣只不过是个凡人 这种错位似乎喻示着现实中的“政治—意识形态神话” 人民信仰着制度,可不知制度本身是淫荡的,充满漏洞的 那些代议制政治家整天宣扬着民主自由正义,却不断制造阶级矛盾,扩大贫富差距,加速资本垄断化进程 还将此矛盾往“民族矛盾”“对外矛盾”上面转移,带来战争,顺便再发一笔横财 而结尾耶稣的觉醒或许暗示着对于希望的渴求 但又是对欲望的折服 反而成为一种保守的体现

 短评

一切让你心安理得的,都不是真理。

5分钟前
  • 哪吒男
  • 推荐

作为一个故事,它打开了我的思路,帮助我理解了耶稣人性的一面。耶稣受难记通过视觉冲击表现肉身的痛苦,而此片描写魔鬼直抵灵魂深处的诱惑。如果不考虑改编圣经的大不敬,此片的宗旨和我理解的教义是相符的。无论时空如何交错,最终耶稣回到了十字架上,完成自己的使命,这就够了。

7分钟前
  • evanqian
  • 力荐

马丁将《流浪者之歌》中黑塞杜撰的释迦牟尼佛得道经历,移植到耶稣基督身上:耶稣背弃了跟随他的弟子,躲避到尘世中去过凡夫的生活,经历了世间种种,万劫不复之时,最后一回眸,发现自己原来在十字架上,一切都是临死之前一念所生,终于能放下一切,顿悟超脱。改编结合的很好,隐约有小说语言的诗性。

9分钟前
  • hc
  • 还行

绝对反基督之作,想象惊人,无信仰之人即使无法体会凡人受到神启的煎熬,也定能被这种勇气所打动。套用旧文:“我们今日之努力,不为一个明晰未来,也无既定目标,一切只是尽心尽力,只为他日不后悔,只为日后说出'倘若……'堵死自己后路,即使鞠躬尽瘁,不唯死而后已。”

14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all my joys and sorrows from my youth onward has been the incessant, merciless battle between the spirit and the flesh...

19分钟前
  • YoyoRan🤍
  • 还行

这可比帕索里尼的《马太福音》有趣多了。

20分钟前
  • 小易甫
  • 力荐

其实在基督被钉上十字架之前的部分都太他妈的喜感,但之后挺不错的~这真的不是犹大/基督同人志么,基督说:我害怕,留下来陪我。下一个镜头,基督在犹大怀中睡着了~哈维·凯特真丑,以至于威廉·达福在他身边都成了个美人儿~

25分钟前
  • 芹泽虾饺菌
  • 推荐

将基督拉回到凡夫俗子七情六欲去塑造,立意出新与饱受争议姑且放到一边,最关键的,这么做势必角色言行要受到符合正常人类现实逻辑的制约,比如无助绝望感产生于自身没有改变周遭现实的能力。可分明基督他有!否则,抚眼医盲与起死回生从何而来?于是圣经神迹与转型凡夫产生了叙事冲突,二者不可兼得。

30分钟前
  • 赱馬觀♣
  • 还行

斯科塞斯根据尼科斯·卡赞扎基斯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引起巨大争议并被天主教会认定为渎神。影片在摩洛哥拍摄,令人信服地还原了1世纪以色列。配乐极佳,威廉·达福的精彩表演绝对不逊于奥斯卡影帝,但竟被学院派忽视。犹大是虔诚的真英雄,而耶稣是软弱迷茫的神之子,在神圣与世俗间挣扎。(9.0/10)

34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看的时候我想,这哥们长得真像威廉·达福,咋不让威廉·达福直接来演呢?原来他就是威廉·达福。。。

36分钟前
  • 布宜諾斯
  • 还行

宗教体裁人性化处理最好的一部,基督的软弱,彷徨,犹豫,收到的女人家庭,权利等的诱惑,当最后他在god面前忏悔的时候,那多么像一个犯了错的孩子祈求父亲的原谅,而他做的只是不想要当他的儿子,去过一个平凡人的幸福生活,那就是lucifer最终极的诱惑

37分钟前
  • mark
  • 力荐

斯科塞斯电影里的基督没有一丝的神性,他所遭遇的身份危机完全是人格的,是一种不愿意接受自己身份定位的焦虑。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面临的最后诱惑是一幅其乐融融的尘世生活画卷,但如此富有意义的人世生活是不可能实现的,他必须回到十字架上去完成毫无意义的死亡,故而电影才不给我们看他的复活。他必须这样毫无意义地死去,好让他的使徒能够将他变成传奇颂咏。斯科塞斯的电影本来十分激烈,但他实在太过语焉不详,太与自己的信仰较劲,一定要事无巨细地展示基督一路的纠结,可这纠结最终仅仅停留在人与神这个经典动机上。因此电影中段过于沉闷。

40分钟前
  • brennteiskalt
  • 还行

马丁重新阐释宗教的欲望竟然如此强烈!!!

41分钟前
  • 刘文二
  • 力荐

人类如此平凡却“被逼”为神,于是“神”也是见机行事的,双标三标的……自认为是神之子后,内心依然无限迷茫与恐惧,且很不想死的。在那一时昏迷的美梦里,有人告诉ta你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掌权的人需要什么,愚笨的大众需要什么。“行将就木”时还要被道德绑架一番,被激发叛逆心醒了后,情愿去死了——凡夫俗子的幸福梦里已美美体验过,“功德圆满”了属于是。We have to move on,and upgrade. 只要有欲望和虚荣存在,只要生存资源不足,只要DNA要复制,一万个耶稣或许也拯救不了世界的。也许生命本身已经是奇迹,后续自相残杀是副作用,毕竟活在尘世间谁也看不清原来大家也许都是命运共同体

43分钟前
  • 👹綠大壯🪩
  • 还行

刚看完《超凡双生》全流程视频的我一看男主角就惊了,果然是威廉·达福,所以怎么看他演耶稣怎么觉得怪。不知罗伯特德尼罗能演成啥样。我不懂基督教和圣经。无论它是否亵渎耶稣,反正我感觉拍得很神棍很肤浅很拖沓很扯淡很装逼。布景服装等倒是很好。马丁斯科塞斯筹备多年一门心思要拍的就是这?两星半

45分钟前
  • 汪金卫
  • 较差

又一部老马冲奥的失败之作。反教义啊黑耶稣啊,然后威廉达福在09年又拍了部AntiChrist(虽然剧情无关宗教),这货这辈子是和耶稣结下梁子了么。大家看海报就知道我为什么会去看此片了,听说还有那个五芒星戒指,我楞是没找到。

46分钟前
  • 了不起的花轮君
  • 还行

西科塞斯版本的耶稣,上半场像个嗑药的,下半场像个中邪的,总体看像个搞摇滚的。

49分钟前
  • 思考的猫
  • 推荐

8.6 重温。尽管即沉闷又冗长,尽管日后更有成熟巅峰之作,然而再也见不到这样的马丁斯科塞斯了。耶稣的迷茫,煎熬与觉醒,结尾太过震撼,It is accomplished.

51分钟前
  • 失意的孩子
  • 力荐

保罗是骗子,犹大是英雄,耶稣有点弱,很符合尼采的思想,卡赞扎基斯是柏格森的学生,其实他内心更倾向于尼采吧。当然还有混合东方思想的诺斯提主义等等的影响,把天主教教会的创立者保罗说成是骗子,罗马天主教教会肯定是不能容忍的, 新教徒可能无所谓。

54分钟前
  • 看电影
  • 力荐

(8.5)好多评论者激动得不是地方。这种原始背景下的新故事阐释的依旧是福音的基本精神,即犹大最后说的牺牲与救赎。信徒的愤怒尚可理解,毕竟信仰的构建部分仰赖于文本。值得商榷的也是老马前面对犹大的改编如何同最后的诱惑产生联系这点电影上的问题不甚明确。

57分钟前
  • cliosong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