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姐

剧情片香港2011

主演:叶德娴  刘德华  秦海璐  秦沛  黄秋生  王馥荔  朱慧敏  江美仪  罗兰  谭炳文  梁天  宫雪花  徐克  洪金宝  于冬  宁浩  杜汶泽  

导演:许鞍华

 剧照

桃姐 剧照 NO.1桃姐 剧照 NO.2桃姐 剧照 NO.3桃姐 剧照 NO.4桃姐 剧照 NO.5桃姐 剧照 NO.6桃姐 剧照 NO.13桃姐 剧照 NO.14桃姐 剧照 NO.15桃姐 剧照 NO.16桃姐 剧照 NO.17桃姐 剧照 NO.18桃姐 剧照 NO.19桃姐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15 00:44

详细剧情

  桃姐(叶德娴 饰)是侍候了李家数十年的老佣人,把第二代的少爷罗杰(刘德华 饰)抚养成人。罗杰从事电影制片人,五十多岁了仍然独身,而桃姐也继续照顾罗杰,成为习惯……一日,桃姐如常到街市买菜,回寓所煲汤、做好满桌的饭菜,在等待从内地出差回家的罗杰,桃姐看着窗外的街景打发时间 ,不知不觉间却竟昏迷在地上……桃姐醒来时发现自己身在医院,桃姐是中风了!一边手臂不能活动自如,必须利用物理治疗尽量恢复活动能力。  罗杰在百忙工作中为桃姐找合适老人院,期间巧遇昔日电影拍摄认识的草蜢哥(黄秋生 饰),桃姐出院来到老人院,环境陌生,院友怪异,桃姐强装镇定。罗杰工余常到老人院探桃姐,主仆闲话家常一如母子,仍保持互相揶揄调侃习惯,桃姐嘴硬心甜,院友羡慕。  罗杰特意带桃姐参加电影首映礼,桃姐首次刻意打扮准备,取收藏已久的名贵衣服出发赴会;首映礼上桃姐大开眼界,更终有机会见到电影明星,桃姐感叹自己有生之年已然无憾……

 长篇影评

 1 ) 人生何处不荒冢

        意料之中的是《桃姐》还是延续着《天水围的日与夜》那种天高云淡的调子,弱化戏剧冲突,大量的生活细节铺排,用还原生活常态来贴近人物内心,虽然大量运用了长镜头,也很难找到什么炫目的镜头内调度。而意料之外的是这次许鞍华并没有一味沉浸在哀婉悲悯的基调下,她也刻意地制造了一些欢乐给观众,或反讽,或幽默,或绝望,但总归是一些让人会意的笑料,这反而更加重了影片终极的炎凉感。
        影片开始不久就有一场刘德华、徐克、洪金宝忽悠由博纳影业总裁于冬出演的内地片商的戏(这个阵容让人想起前年国庆档的某部古装大片),作为香港知名导演中唯一没有向日益浮华的内地电影市场妥协的许鞍华,也是最有资格拿此事进行调侃的人。而许鞍华多年来的寂寞坚守,换来的是来自整个华语电影界的尊重,《桃姐》中刘德华所扮演的roger的人物原型就是一个香港的电影制作人,影片中也有一些圈内众生相的描写,而众多圈内台前幕后的重量级人物都来打酱油,表示了对许鞍华的支持,其中也包括内地导演宁浩,当然他可能是为了报刘德华出资制作《疯狂石头》的知遇之恩的。总之当这些场面出现,联想到背后的渊源,内心感觉还是很温暖。
        其实在我心中我很难把《桃姐》当做一部普通的电影来看,因为其中的某些东西带给我的触动是很难用一般电影兔死狐悲式的移情效应来相提并论的,比起影片带给我的伤感和欢乐,我感受更多的是一种恐惧,出于对那个每个人必经的离死亡最近的生命存在形式的恐惧,尽管在感情方面很节制,《桃姐》还是用一种近乎残酷的白描方式展现了这一生存状态。即使是有儿女的环伺,但老人内心的孤寂依旧如洪荒一般笼罩着自己灰暗的人生。影片中的桃姐会本能地拒绝来自他人的关照,即使是与自己情同母子的roger,其实这与很多父母的心态是一样的,既留恋着天伦之乐,又不甘成为儿女的负担,死亡的恐惧埋藏在内心独自面对……每个人的归宿都是一处荒冢,而没有一处荒冢中的灵魂不是孤独的,我们所能做的,只是在走向归宿的途中彼此搀扶而已。
        叶德娴在《桃姐》中的表演达到了个人演艺生涯的巅峰,洗尽铅华,肢体语言和心理描摹都与人物高度合体,水一般的沉静和清澈。刘德华也奉献了一次不同寻常的表演,没有偶像化的光芒,而是完全生活化的自然状态。从《法内情》中的母子到《桃姐》中的主仆,状态完全不同的对手戏,却也有着穿越时光的情感延续。秦沛扮演的坚叔则从一个略显戏谑的角度来表达对老年人生存状态的关照和理解,着墨不多但栩栩如生,最后的结局也同样令人唏嘘,而影片结尾落在坚叔深情凝望的眼神中,则是一种别样的悲凉和惺惺相惜。
        《桃姐》是我看过的艺术性和公益性结合得最好的一部电影,值得每个人去品味,它能让你在心灵上贴近自己正在老去的父母,并且告诉你一个绝对简单而重要的普世人生观,那就是,善待亲人,趁活着。

 2 ) 莫要等到子欲养时亲不待

曾记得我的语文老师说过,实际上,有不少老师都这样说过:作文切忌华丽词燥堆砌,同时,贵在真情实感,切不可无病呻吟。当然,最终目的,都是感人才算成功。
 
看了桃姐,才明白电影同样如此。桃姐含蓄微妙,却不造作卖弄;诚恳肃穆,却非曲高和寡;看似波澜不惊、平静如水的节奏下,却拥有在最不经意间直入观众心底的共鸣与妙意。是的,桃姐确实很成功,甚至可以说很伟大,真的不可想像,一部长达两个小时之久的电影,竟然毫不煽情,却依然能打动人心,不得不佩服导演的功力。

对于导演许鞍华,曾有一个特别精准的描述:“年轻时,她拼命透过自己的文艺片讨论沉重的宏大命题,年老后,她却更愿意关注普通人的生老病死和情感状态。”

影片中桃姐住院做胆囊手术的那一段,是最打动我的,也是我下决心给本片打五星的唯一原因。在第二次观影之后,终于记清了这一段的台词,现予以豆友们分享:

桃姐:我不怕,半截身子都在土里了,人的命,天注定。神会给我们安排的吧?

神父:《圣经》上说了,天下万物都有定时,哭有时,笑有时,生有时,死有时。

刘德华:血管手术有时,胆囊手术有时(笑)

刘德华:痛骂?

桃姐:嗯!

刘德华:笑到肚子痛,比哭到心痛好。

桃姐:吃奶嘴有时,进棺材有时。(笑)

神父:人生最甜蜜的欢乐,都是忧伤的果实,人生最纯美的东西,都是从苦难中得来的,我们要亲身经历艰难,然后才懂得怎样去安慰别人。

无疑,《桃姐》这部电影,就是导演给自己的回答。在日渐浮躁的社会,她的电影和电影中的思考,就像一面镜子,少了年轻时候的漂泊与焦灼,即便是对于生死这样沉重的话题,也能举重若轻,用轻松、幽默的手法,在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依靠中,找到安定、温暖的力量。毕竟死亡是终究难逃的,重要的是在这一路上,还有人关爱和牵挂,这样就足够了。

本片的英文片名《A Simple Life》其实也已经表达了电影的中心思想。桃姐的一生简单而幸福,行至人生尽头时仍有爱相伴,脑裏是一段段如一卡皮箱内的珍藏,一个装满老旧衣服及杂物的皮箱,载满她对主家的付出与关心。叶德娴的表现完全丰富了桃姐这角色,由盛至衰期间,眼神及肢体语言变化之细腻令人叹为观止,而刘德华的表演亦恰到好处,那种淡淡然很真实。虽没有一句说出口的我爱你,但全片充满爱,无形的感动总能触动我们最脆弱的神经。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 珍惜眼下,善待亲人吧,其实父母对我们的要求并不多,看到我们健康,平安,能和他们多说几句话,多吃一顿饭,他们也就满足了。父母含辛茹苦把我们抚养成人,如果我们连他们的这点要求都满足不了,那还谈什么工作,谈什么实现自己的理想,行尸走肉罢了。
  
古有云: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爱要及时,趁活着。


=====================================


PS:感谢众多豆友对此影评的支持,鄙人才疏学浅,还望各位豆友不吝指教。若认为此影评有用,很感谢你的认可;若认为没用,虚心接受你的批评,若能在影评下给予宝贵意见,鄙人荣幸之至。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3 ) 在来得及的时候,做来得及的事

我天生对叶德娴有亲切感。小时候看李连杰主演的《新少林五组》,叶德娴饰演一位号称“千手观音朱小倩”的婆婆。她在关键时刻挡下敌人无数毒镖,却因武功不及当年,未能接住飞向她心脏的那支。我对她佯装没事,却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倒下的一幕,记忆非常深刻。这应该是我第一次感受到生离死别所带来的痛楚。

直到前两天看了《桃姐》,我才发现,对叶德娴有亲切感,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她饰演的桃姐非常像我奶奶,甚至连眼角的纹路也像。最像的是手。桃姐顽固地推开夫人递钱的手,跟我不愿收压岁钱时,奶奶非把红包塞我口袋里的手,简直一模一样。我时常纳闷,一个低矮的老太太,怎么还会有这么大的力气。

电影里有很多,让多事之人看到影射社会的东西。比如刘德华饰演的制片人,在合拍片的过程中,如何与徐克、洪金宝导演合伙“欺骗”内地投资方;比如桃姐所在的养老院逢中秋节,电视制作单位在关掉摄像机后,从每位老人手里收走充当过无数次道具的月饼……虽然这些东西都可以引申,但我依然不愿为此说一句话。在许鞍华的电影中,这些繁杂只需记录,无需探讨。

许鞍华的电影,最不该用电影的标准来衡量。相比导演,她更像一个记录者,展现给你的是一段真实、平淡、波澜不惊又意境深远的人生。许鞍华是一位时间老者,带领你,看着她想让你看的人走向前方;又引导你,让你的视线转移到别的人身上去。这是《桃姐》这部电影最感人的地方——你在看你自己,在看你身边的人。你不需要在电影结束后,跟傻逼宁财神一样几欲鼓掌,因为这是人生啊,你身在其中的人生啊。

我看过许鞍华导演的《天水围的日与夜》,知道看她的电影,应该做怎样的心理准备。但片头音乐一起,我还是认输了,稀里哗啦地认输了。看《桃姐》时所留下的眼泪,不仅是因为感动,更多是因为一种无法抚慰,也无法消散的心酸和痛楚。痛到你甚至祈求自己忽略它,就像看到一个走路颤颤巍巍的老人时,因不忍心而别过脸一样。但有些可怕的想象,你越不愿意想,它就越是汹涌澎湃。

我最怕的是展开有关衰老的联想,因为这是一种犹有竟时的联想,会令人生不如死的痛楚,赤裸裸地站在想象的尽头等着你。我至今还记得,那年妈妈生病,因为大学没什么私人空间,我只能躲在厕所里哭的情形。那时候,只要不去厕所哭,我就在宿舍泡泡面,因为吃泡面可以很大声,哭的声音就被掩盖了。好在后来妈妈平安无事。但我就是在那时知道,自己是无法应对这种事的。

在看《桃姐》的过程中,我不断地想起我的奶奶。一忆起她,我的脑袋里就会出现一个黄色的小蝎子香包。那是她在某个端午节给我缝的,蝎子腿是铁丝做的,一道一道绕上黄色的毛线。我也不知道奶奶的智慧是从哪里来的。奶奶不识字,没接受过教育,在我爸妈结婚后,给尽了媳妇脸色。尽管如此,她在我眼中依旧是个非常可爱的人。她用过期的年历纸和胶带,给炉子上的水壶壶嘴做了一顶小帽子,我问她为什么,她说为了防止灰落进去。她还用红色的年货包装纸,剪成大大的牡丹花,贴在墙壁上。她似乎没什么痛苦,就跟桃姐一样。你永远也无法从她们的表情中读出,她们的身体正在遭受着衰老的折磨。即使她偶尔说起那些慢性病中,让人难过的症状,就像她说昨天的电视节目不好看一样依稀平常。

她能记得所有我们记不住的事,就像桃姐仅从声音就能分辨刘德华的小学同学。

电影中途,我想离场,担心影片结尾处会崩溃,但又怕被友人嫌弃矫情,于是作罢。我说过,对于这种事,直到现在我也不知如何应对。看到桃姐快乐,我眼眶泛红,看到她痛苦,我眼眶也泛红,甚至看到她坐在养老院门口,面无表情地望着什么,我的眼泪都能瞬间滑到脖颈处。有的时候,我真的希望,在该来的时候,我能像刘德华一样,以一个男人的姿态接受着一切。

单身了一辈子的桃姐,看到小年轻们拍摄婚纱照的时候,她是在想象自己穿上嫁衣时的样子,还是她的小少爷赢取新娘的时刻呢,她怎么想我都难过;桃姐再次打开装着自己家当的箱子,和刘德华一起分享回忆。看到她没有花掉,而是收藏起来的第一份工钱,我很难过,看到她保存的,直到现在还很香的力士香皂,我也很难过;桃姐为了参加刘德华电影的首映礼,要变成“大帅哥”旁边的“大美女”。她拧开快用到底的口红,抹在嘴上。那很可能是她用了一辈子的口红。如果再买一只的话,怕是用不完了吧——她有没有这么想过。有我也难过,没有我也难过;已经不能走路的桃姐,被保险绳束在轮椅上,刘德华推着她跑得气喘吁吁,她一直晃,说好热,想吃凉粉。

……

真他妈的难过啊。

桃姐离开后,葬礼简单,唯一留出的情节是养老院的秦沛来献花。好像如此简单,是不打扰桃姐安眠的最佳方式。要感谢许鞍华,没有煽情戏码,却情至深处。

要庆幸我的家人都还健在。

好想抱抱我的妈妈和奶奶,就现在。

原谅我在这部电影面前,没有能力提笔成文。仅以这些片段,望你感同身受,在来得及的时候做来得及的事。

 4 ) 宁静日常下的伤感

(原载Famous)
在威尼斯,看完波兰斯基的《杀戮之神》,人们十分犹豫究竟该将内心的影后之票投给朱迪.福斯特还是凯特.温斯莱特。但是,等到《桃姐》放映完毕,这个疑问彻底解决了,答案注定是叶德娴——这位消失于影坛多年,复出后让观众一把鼻涕一把泪的享受于全人类共通温情的老牌演技派。

《桃姐》,宁静日常下的伤感

Once More,再多一点温情

“我演的还勉强吧?”
《桃姐》首映后庆功宴上,于东喝得很high,与一桌又一桌记者寒暄着自己的演技。眼看那桌的红酒刚要见底,就呼来老态龙钟的侍者,“Once More”,和他在影片中客串出场的台词很像。

电影《桃姐》开始不久,在这位保利博纳老总位于北京的办公室里,制片人Roger(刘德华饰)拉来的两位主创——洪金宝和徐克——正为某部电影还怎么拍下去,而用粤语争得面红耳赤。在一旁纳闷良久的于东只好见势插话:“两位大佬,别吵了,既然预算已经超了,那我就再加钱吧。”

Once More,不是吗?下一个镜头里,成功骗到新一笔投资的三位香港影人,转眼间就兴高采烈的吃起羊蝎子喝起二锅头。

当然,关于《桃姐》,于东绝不会是冤大头。许鞍华式典型的生活流小成本制作,各位业界大佬友情客串的噱头,首映时一把鼻涕一把泪的交口,让这部文艺片的口碑迅速传遍全球。在华仔的粉丝之外,在华语观众之外,《桃姐》的支持者,自然是被叶德娴那对人生最后一段路程全情诠释而感动到一塌糊涂的全球普罗大众。

Roger飞回香港,最记挂的,是伺候了他们梁家五代人的桃姐,以及桃姐最拿手的牛舌。可是桃姐已经中风住院,虽自己确信并无大碍,但也平静的相信时候差不多了,是该停下这份做了一辈子的工了。由于梁家人都已移居海外,桃姐决意搬进老人院,也好交往一堆老伴。从小到大的仆人身份,让她早已不习惯被人伺候以及麻烦他人,也苦口婆心说服Roger不要为她支付养老院费用,膝下无子的自己积蓄了一生的工钱绰绰有余。

年界中年,是不得不开始逐渐习惯一场场人生终别的时候,身边人注定将以越来越快的加速度去向另一个世界。Roger深谙这一平静而残酷的现实,从小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养尊处优,转瞬即被人类最敏感而脆弱的相濡以沫之情取代。无论北京和香港的航班又多忙碌,他都一定得去老人院看看,掺着那个从小抱着自己的桃姐,一路聊着那些最有趣的记忆。

与友人回到那套桃姐日益操劳的梁家公寓,絮叨着小时候品尝的桃姐手艺,打开冰箱,又意外的发现已经炖好加热即可的超大分牛舌。那是老人院里的桃姐,在回家收拾衣物时“顺手”弄好的,她记得Roger最惦记的事情,而这些让友人大吃一“斤”的大餐,对桃姐,或许也是另一种习惯,一点不嫌麻烦的举手之劳。



哭笑相伴的文艺片

虽然对于资深香港电影影迷,刘德华才出道时与叶德娴配戏的《法内情》、《法外情》是最为深刻的银幕母子形象记忆。但对于绝大部分西方观众,除了成龙、李连杰、巩俐、章子怡,银幕上这些东方面孔到底谁是谁,肯定是毫无概念的,即便巴西球星罗纳尔多曾回忆到儿时最喜欢看刘德华那些警察电视剧。
何止西方观众,在银幕上消失多年的叶德娴对于华语观众也几乎成为一个陌生人。

电影里有一场戏,身体稍微恢复的桃姐随Roger来到某部影片的首映典礼,那些在电视上杂志上璀璨夺目的明星名导们,对于只熟悉菜市鲫鱼有没有涨价、某趟公交有没有改线的桃姐,是全然陌生的。需要全场社交的Roger将她留在热闹之外小憩,走过来后发现桃姐在和旁边一个圆乎乎的男人说着什么,“这是内地著名导演宁浩啊,他的戏非常棒。”

桃姐还算投入的看完首映,好奇的问Roger:“有些人中途出去上厕所,怎么就没回来呢?”“是这部电影实在太烂了。”

对行业的自嘲,总是电影故事的另一码乐事。然而,这次许鞍华打造出一部全长2个多小时却全然无困点和尿点的电影,而且它竟然还是一部“文艺片”。有个女记者认为这也是许鞍华水到渠成的自我写照,这个女强人一直未婚无子,她会否也担心自己的未来像“桃姐”那样?新闻发布会上,女记者没好得抛出这个过于私人的疑问。

不要以为西方观众就是家庭情感很大条的粗人,尤其是在意大利这样一个儿子永远念叨妈妈面条、爷爷时常成为邻家小孩教父、对个西西里老电影放映员都能无比怀念的细腻艺术国度。生活里的互助互爱、亲人间的嘘寒问暖,其实或许本就是日常的一部分,只不过在忙碌中暂被忽略,可当这一切汹涌于银幕上时,没有哪颗心还能继续冷漠,没有哪双眼还能不帮助身体挥发水分。

于是,在威尼斯,这些本已震撼于《杀戮之神》中凯特.温丝莱特和朱迪.福斯特超强演技的影评人、本已经在内心将影后之票犹豫到底该投给她俩中哪一个的记者,毫无疑问的升腾起一个颇具说服力的新答案——Deannie Yip。




叶德娴诠释人类共通的温情

“Grazie, Signore e signori”(感谢,女士们、先生们),在一番对导演、对剧组、对观众、对评委的深情英文答谢后,影后叶德娴加上了这句在人家主场最常听到的意大利语。

无论在首映后的新闻发布会还是在颁奖典礼现场,她一点也不像离开名利场久远的流星,而依然熟练的拿捏适合于镜头的各种分寸。是的,重新亮相于公众视野确实让这个实力派老演员兴奋异常,容光焕发的让人看不到一丝桃姐的蹒跚步履,以至于矫健踏上发布会台前时,几乎摔个踉跄。然而,获奖答谢时,她又在一番激动中迅速的恢复了淡定,没有奥斯卡颁奖礼上女演员那些山呼海啸的“Unbelievable”,而是像影片里的桃姐那样,从容面对世间一切荣辱。要知道,这可是她人生中最顶峰的荣誉,产自许鞍华这台从萧芳芳到鲍起静、从李丽珍到斯琴高娃的“影后发动机”。

获奖前,在发布会和媒体采访日之外,你是不容易在水城见到这个已经陌生了的演员的,即便某天深夜观影后,我意外的撞到刘德华在某家餐厅的生日派对,叶德娴也不在那儿。是这个上年纪的演员有着和桃姐一般的作息,不便晚睡?

竞赛片已全部放映完毕的9月11日上午,电影宫新闻中心尚较为空旷。一家美国电视台和CCTV6相继来拍点影展即将散场的空镜头,顺便做点关于预测和评述的简单采访,我重复的肯定,“最佳影片将是《浮士德》,最佳男主角是迈克尔.法斯宾德,而四部参赛华语片总该有一部捞奖吧,那一定是叶德娴诠释的《桃姐》。”

当地时间的晚上10点,这一切都被我言中,叶德娴众望所归成为威尼斯影后。同住的记者朋友回到房间,满脸疲惫的说:“看来没机会专访获奖感言了,除非去酒店堵试运气。”我说:“干嘛不去了?”
于是,在不对外开放的酒店庆功宴外,我们碰上了尚处兴奋中的叶德娴。

“那位最佳男演员的片子怎么样?你们看了吗?”;“朱迪.福斯特的呢?”这个上年纪的女人显然对自己的成功还存有不可置信的惊讶之情。问及这座奖杯将被她供奉在哪时?叶德娴希望“放在华仔公司吧,毕竟这片子的成功离不开他。至于回去后还会有什么活动?我觉得应当归于平静了吧,在这庆祝一下就够了。”而她会否因为这次惊人的复出而真正选择重归影坛,一切还都很不好说。

成功的热闹总是如流星般短暂,丽都岛之外的水城,依然是那个和电影节关系不大的水城旅游区。运河边商店前摆着标明“No made in China”的旅游纪念品,入夜后印度移民叫卖着可以旋转飞天的闪亮梭标,游客们云集在叹息桥上对着海那边按下闪光灯。

作为此次充斥沉重灰色主题的电影节中绝对少数的温情片,电影《桃姐》因讲述着人之将死前那些能让最冰冷心灵都悸动的动人瞬间,而依然在水城留着余味。蹒跚的步履踏入老人院,一锅牛舌温吞沸腾的家庭时间,处处都不愿给人添麻烦的谨慎习惯,偶尔俏皮欢喜的幽默玩笑,无不让全世界的观众都为人类共通的情感潸然落泪,以至于电影结尾时人去楼空后留下的那盏灯,没人愿意让它熄灭。

 5 ) 我看了《桃姐》——谢谢你,华仔

看了桃姐。我想说:华仔能拍这样的片子,是会有福报的。至少我的眼泪里,除了感动,还有触动。看着电影就想起我妈住院那半个月,我常去医院可中间还贪玩去逛街。请妈妈到饭店吃了几次饭,可亲手做饭给她送过去就一次。那次她好开心,因为鸡蛋皮包饺子是个技术活,我做得挺好。想着想着,眼泪就流下来了… 桃姐最大的心愿,可能也是我妈最大的心愿。我明明想知道,可不敢问她。这两年,我比以前做更多的事、也学着少说了不少话。可仍不算成熟。我庆幸自己的改变,但着急自己改得太慢。看完电影我庆幸自己还有梦想,但痛恨这梦想里少有父母的空间。爸妈,现在我把你们郑重地列入我的未来,我会坚强。心里有好多感触,眼里还有泪水。我不知道现在的状态,打这些字要如何遵循逻辑。我也不清楚华仔能否看到。但没关系,懂的人自然会懂。我把这点东西发到华吧,是想以一个普通观众的身份跟华仔说声:谢谢。《桃姐》这部片,我买碟收藏。如果发行DVD的话,它将是我永远保存的第一张。 桃姐里的演员,都兢兢业业在电影里生活了一回。刘德华影帝,叶德娴影后,在我看来实至名归。还有,华仔说最佳剪接也该给《桃姐》,我没意见。这戏一点多余的煽情都没有,一点夸张的表演都不见,整部戏温馨又忧伤。难得一见的文艺片。也不是只有刘、叶两位厉害,熟悉港片的话,隔一段就有惊喜。

 6 ) 温暖的故事

片子拍得很细腻,日常的生活,日常的对话,就如一幕幕普通的生活场景。
    故事挺感人,一个帮佣了一辈子的女人,老了,病了,被送入养老院,后来她照顾长大的孩子陪伴了她最后一程。
   女主的演技非常好,将一个干净利落,自视甚高的老太太到最后不得不独自进入养老院,与周围各种病痛各种孤独艰难的奇怪病人相处,排斥畏缩,又强装坦然的各种情态,表现得真实可信。真是让人叹息,一个人老了后,想要保持尊严,多么不容易。
    幸好,片子拍得温暖,最后有人照管,有尊严的离去。

 短评

生有时,死有时。好片有时,庸片有时,烂片有时。具体于许鞍华,真没必要对这部电影抱有太高期待,可能这样反而还好。

6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都说英雄末路,美人迟暮,最是无奈。其实何止英雄与美人,所有人的晚景都是一样的凄凉,只不过鳏寡孤独者凄凉尤甚;人生最苦老病死,而生是老病死的因,所以不生是对的。

11分钟前
  • 芦哲峰
  • 推荐

叶德娴演的真好,表情动作都融入角色当中,包括她时刻恪守仆人身份,与主人之间的距离感。那种鳏寡孤独的落寞想必融入了许鞍华自己的颇多生活体会,也更能打动人。有人看到生死,有人看到温情,有人看到孤独及老无所依,一种生活化的体验,五味杂陈。罗杰和同学吃完卤味给桃姐打电话一幕最击中我。

13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溫馨小品,哀而不傷。繼續保持許鞍華一貫輕描淡寫卻笑中有淚的風格,這次把對生命的思索提升到更重要地位,衆明星加盟洗盡鉛華做回自己,水準有保證,值得一看。

18分钟前
  • Philia
  • 力荐

人生短,行路难,日向晚,声声慢。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桃姐》的英文片名叫《A Simple Life》,仿佛回首来路,都不过人间一场,平淡是福。上天保佑让别人吃饱了饭的人民。

20分钟前
  • 蔚七于
  • 力荐

故事其实挺简单…但来的真切平实…没有刻意夸张的镜头…没有臃肿的包装…那种胜似亲情的感情淡淡的却又让人回味…

23分钟前
  • 皮皮敦敦
  • 力荐

很多镜头都催泪,不过比起《天水围的日与夜》是要差一点,或许是《天水围》先入为主,再看同类题材和内容新奇劲过去了。

25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静水深流,与海相若。在刘镇伟、马楚成、陈嘉上等急功近利赛着拍烂片时,许鞍华还能奉上如此诚意佳作更显弥足珍贵,还不算香港影人之幸吗。不是不妥协,只是择善固执。叶德娴浑身都是戏,状态与「女人四十」里的萧芳芳极像。

26分钟前
  • 沉歌
  • 推荐

许鞍华延续了姨妈和天水围叙事节奏感缺失的通病,对老无所依的入微关注却让人动容(可能过于真实,时时让我有出戏的恍惚)。叶德娴对老仆的刻画传神到无可匹敌,相比之下刘德华的角色就更像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能与叶德娴平稳的分庭抗礼,用徐徐小火炖出相濡以沫的温情,这个金马影帝绝对实至名归。

27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国语版,腥,粤语版,嗲

29分钟前
  • 妖灵妖
  • 推荐

典型许鞍华电影,全片来来去去脱不了《天水围》两部的市井生活调调。和囧瑟夫相对应,叶德娴所饰桃姐,作为少爷家佣人的角色代入,整体如影换型、入木三分,因此本片斩获金马男女双佳,也是毫无问题。可惜是许那刻意缓慢、粉饰紧贴的毛病,自岁月神偷起,到现在还没治愈(纠:神偷不是许的 记错导演了

33分钟前
  • 文泽尔
  • 推荐

五年之内,应该不会有比「桃姐」更好的华语电影了吧?难忘桃姐的眼神,顺服又硬挣。顺服是对命运,不挑剔,不抱怨,逆来顺受,硬挣是在痛苦窘迫中,保持那份清白尊严。

37分钟前
  • 柏邦妮
  • 力荐

对于老龄化问题很犀利,那些母亲节陪父母进电影院的孩子们难免如坐针毡,没多少温情,只有内心的刀绞。片子没有传说中那么神,只是这一次许鞍华的情感更加普世,不再止局限于香港本土,对内地观众更有亲切感,更何况还有亲切的华子和干妈。也许这也是许导和老母的未来吧,也是你我或者他的。★★★★

40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桃姐》竞争奥斯卡最佳外语失利,可惜,片子代表了华语电影缺失的人情味,朴素的电影观;导演严守情绪的边界,点到即止,大量留白给观众慢慢体察,镜头保持了纪录片式的细腻平实,真切小笑料冲淡了影片的伤感。叶德娴的精细表演唯有同龄萧芳芳可比。许鞍华像一个得道高人感情内敛到平和冲淡。五星。

42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力荐

《桃姐》好的地方在于,感人而不煽情,电影将更多镜头留给了温暖亲情的生活细节,桃姐的个性刻画很丰满,有现实感,让我想起……电影对待死别没有去刻意强调,结局没有一个预想中的情感爆发点,这让电影显得很有个性不流俗,甚至有些不够商业的感觉,很平静的一种态度。导演许鞍华对整个故事控制的很好

44分钟前
  • 力荐

许鞍华真是记录常人琐事的一等一高手,再平淡无奇的人物,再波澜微细的小情节都能被挖掘出无限的视觉细节与情感留白。几次配乐点都抓得精到,瞬间激发情感震荡。简单生活的影像,过滤出不简单的人格,不简单的电影。4.5星。

45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今天在伦敦电影节看了这部电影(全场几乎满座),有笑声也有感动温馨一幕。绝对是本年度华语电影的最佳之一。

49分钟前
  • MR.K.S
  • 力荐

很温情的电影,香港选送的冲击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作品,现场的一个韩国老爷爷对制片方代表说,希望所有美国家庭都可以看这部电影,让他们知道什么是亚洲人的亲情~

50分钟前
  • Dude
  • 推荐

妈呀这我外婆,这实实在在的我外婆

51分钟前
  • 王大根
  • 力荐

人老了后好可怕啊!!!!!我不要中风,不要大小便失禁,不要满脸老人斑,不要生活不能自理,不要住老人院啊!!!

55分钟前
  • 伊豆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