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与自由

战争片英国1995

主演:伊恩·哈特,罗塞娜·派斯特,伊西亚尔·博利亚因

导演:肯·洛奇

播放地址

 剧照

土地与自由 剧照 NO.1土地与自由 剧照 NO.2土地与自由 剧照 NO.3土地与自由 剧照 NO.4土地与自由 剧照 NO.5土地与自由 剧照 NO.6土地与自由 剧照 NO.13土地与自由 剧照 NO.14土地与自由 剧照 NO.15土地与自由 剧照 NO.16土地与自由 剧照 NO.17土地与自由 剧照 NO.18土地与自由 剧照 NO.19土地与自由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1-19 00:47

详细剧情

  1939年,失业的英国青年大卫,如同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社会主义青年,一起加入一国际组织游击队,为争取民主自由而投入西班牙内战,对抗佛朗哥的独裁暴政。大卫因负伤来到巴塞隆纳,战时血泊中悲惨呼喊的声音,成了他挥之不去的恶梦呓语。他发现自己摇摆于对社会主义的忠诚与新认识的爱人之间,心中的改革梦想却不因远离战场而稍减,最后选择回到前线战友身旁……    本片曾获96年坎城影展金棕榈奖提名、法国凯萨奖最佳外语片、欧洲影展最佳影片。

 长篇影评

 1 ) 向加泰罗尼亚致敬

《土地与自由》是乔治·奥威尔关于西班牙内战的回忆录《向加泰罗尼亚致敬》的影像化。西班牙内战是二十世纪最为错综复杂和耐人寻味的战争之一。这场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前奏,法西斯主义、共产主义、无政府主义等多种人类未来的可能性在这里碰撞、激荡;这场战争也是斯大林主义和托洛茨基主义交锋的余音,西共和马克思主义统一工人党从携手并肩的战友最终变为不共戴天的仇雠。这场战争是残酷的,大规模地虐杀战俘、屠戮平民屡见不鲜,从格罗尼卡的街道到阿拉贡的群山,白骨盈野,碧血满地;这场战争也是浪漫的,海明威、罗素、聂鲁达、加缪、白求恩等各国知识分子不远万里为信仰而战,成就了这一“人类群星闪耀时”。

 2 ) “亲吻所有人,求你和我的伙伴们你们都别哭,求历史不要忘记我的名字”

第一部肯老爷子的电影应该是《我是布莱克》,之后是风吹麦浪。《土地与自由》的叙事仍然一如既往得温柔且残忍,最后结尾孙女拾起包裹着布兰卡出生之地的泥土的红色领巾的转场也那么残忍,如同《风吹麦浪》《对不起,我们错过了你》,肯式结尾总是用着最温暖的阳光讲完最悲伤的故事。《麦浪》中戴米恩赴死前令人心悸的深呼吸,《土地》中布兰卡后背绽放的血花,肯洛奇那个永远站在左翼的导演,他又真诚又残忍,一面孩子式得把人类最美好的理想主义奉为圭臬,一面又把现实政治的残忍丢给观众。或许当下连爱情都显得奢侈的社会,理想主义被犬儒们嘲笑讥讽,被丢在了后现代的解构浪潮的垃圾堆中。现实政治是肮脏又复杂的,西班牙内战那段曲折的历史也绝非一部电影所能概括。左翼阵线的年轻人们高喊着solgan,前赴后继地倒在加泰罗尼亚,马德里,巴塞罗那,根植于那片土地的人民甚至无法确定他们大多倾向于内战的哪一方,左翼内部渐深的分歧早已暗示了每场理想主义者幻梦的破灭。于是,当年的那个独裁者也早已变成史书中的一页,人们还记得马德里Ventas的那十三朵玫瑰,还记得千千万万个布兰卡,还记得刘和珍,历史不会忘记她们的名字。

最后分享一段遗书的片段吧~

1939年八月五日清晨,西班牙十三位处决的女子中有两位叫做Blanca(译作布兰卡)和19岁的Julia Conesa Conesa的遗书被保存至今。(不知道导演是否取了同名的女子致敬呢)

“他们要杀我了,我是无辜的,但是我会想一个纯洁的人一样死去“

“妈,我的妈妈,我要和姐姐们在另一个世界团圆了,但你要记得我是带着光荣赴死的”

“再见了。我最亲爱的妈妈。永别了,你的女儿再也不能亲吻你拥抱你了

“亲吻所有人,求你和我的伙伴们你们都别哭”

“求历史不要忘记我的名字”

感谢把肯老爷子推荐给我编导系妹子,她专业分析镜头语言写论文把emo全丢给我了.....

 3 ) 战争的理由

片尾当David Carr的孙女念完自己祖父在西班牙曾诵读的诗歌,然后将那包拥有曾经为之奋斗的泥土时,我才忽然觉得,可能那一刻,自由的幸福才真正降临.

Tierra y libertad/Land and Freedom/以祖国之名/土地与自由(1995)
国家:英国/西班牙/德国/意大利
导演:Ken Loach
类型:剧情/战争
片长:104min
IMDB:7.5
麦田评分:8.2

其实这张DVD在我柜子里躺了有两三年了,一直被它的西班牙文封面迷惑了,以为是个纪录片,从没想着看看,直到前些日子看了<风吹麦浪>,才发现原来这片子是Ken Loach著名的<以祖国之名>.我记得这盘当年也是在中山路那家宝地以三块钱的价格淘到的,所以它也带着一个很糟糕的毛病,就是电影之中只要不是男主角的戏,大多都没有字幕,而由于影片讲述的西班牙内战时期国际纵队的事情,所以里面混杂着各种口音的英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甚至德语,这让人有点头疼,但是即便这样,也丝毫未能影响影片的力量.

其实鲁迅老早对悲剧的定义是那么准确,<以祖国之名>同<风吹麦浪>一样,它将人性当中最美好的感情毁灭给我们看,而这个毁灭又建立在一端真实存在的历史当中,这使得Ken Loach在当年戛纳推出这部震撼人心的作品.应该说,Ken Loach时隔十年拍的两部影片如此相似,相比起来,十年前我们看到<以祖国之名>时所受到的震动应该要强于今年的戛纳金棕榈,我想可能今年的戛纳评委本来就是要为Ken Loach一个应该的补偿.

<以祖国之名>讲述一个英国青年David Carr因为自己的理想和信仰来到西班牙,帮助西班牙人民获得自由.但是随着战争的开始,国际纵队地方游击队,法西斯,政府军,斯大林的军队,各种势力各国战士一起聚在西班牙半岛为着各自不同的理由而战斗,往往对阵双方操着各国语言进行对话,有时候发现对方战壕里有一个人用着你的母语在向你喊话,那一刻我想所有人都会怀疑自己作战的动机,这种战场之上的尴尬我们在<风吹麦浪>中感受得更为强烈.David Carr开始在这种混乱的战争当中思考自己的抉择,到最后他还是回到曾经跟自己战斗在一条战壕当中的来自各国的地方游击队.

在看<风吹麦浪>的时候对穿插其中的爱情感觉很不好,仓促无力,没能更好地推动剧中人物的感情.而<以祖国之名>当中却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更可信更丰满的爱情故事.David Carr跟牺牲的游击队战友的妻子Blanca逐渐产生好感,虽然戏份并不算很多,但是起承转合却相当完整,不亚于一部爱情电影给我们讲述的曲折历程.鲁迅说了要把美好毁灭给人们看,所以到最后Blanca在政府跟地方游击队的一次令人心酸的冲突当中死在枪下.那一场戏我听不懂他们在叫嚷着什么,但是我明白,那一刻语言是不需要翻译的,我明白当友军失去信任成为敌人的时候每个人的痛苦和矛盾,而Blanca倒下我们仿佛看到一个战争最后一个美好的理由也被战争的残酷和人性之恶所夺走.

很少看外国的战争片,但是Ken Loach却真切地告诉了我们人类在战场上所遭受的痛苦和毁灭.

 4 ) 土地与自由

1939年,失业的英国青年大卫,如同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社会主义青年,一起加入一国际组织游击队,为争取民主自由而投入西班牙内战,对抗佛朗哥的独裁暴政。大卫因负伤来到巴塞隆纳,战时血泊中悲惨呼喊的声音,成了他挥之不去的恶梦呓语。他发现自己摇摆于对社会主义的忠诚与新认识的爱人之间,心中的改革梦想却不因远离战场而稍减,最后选择回到前线战友身旁…… 本片曾获96年坎城影展金棕榈奖提名、法国凯萨奖最佳外语片、欧洲影展最佳影片。

 5 ) 中国完全可以翻拍

主角方同样是激进左派,敌对方同样是与德、意沆瀣一气的法西斯集团,中间还同样有个接受过大量苏援的、态度暧昧摇摆的本国合法政府,当然也不能忘了同样在一旁装模作样玩绥靖“中立”的英、美。

只需要稍微改改就能拿来用。把马克思主义统一工人党( P.U.O.M.)的游击队换成土八路,共和政府换成国民政府,佛朗哥法西斯换成日本法西斯……

然后我们就可以看看某些柿油分子的嘴脸了。

 6 ) 共产主义是信仰

土地与自由 这部电影很容易让人想起《战地钟声》——1939年,全世界的无产者,联合起来,去西班牙! 很小众的片子,开头比较平淡,往后渐入佳境。有人说前半段的内容太枯燥整得像高中政治,我只能反驳说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都要走曲折的弯路,你就不允许人家花十五分钟探讨一下农民问题和未来的共产主义道路? (其实作为一个江苏文科生,我认为这个片段可以作为一段材料出一道历史题,作为反例赞扬一下我国的三大改造,反思一下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939年西班牙马统工党在农村试运行集体制,但却和国际纵队和西班牙共产党(工党称之为“斯大林主义者”)等势力发生冲突,被污蔑为法西斯主义者。历史的迷人之处在于,你不知道它的真相,电影袒护工党,可谁又知道他们到底有没有法西斯主义化? 1939年,海明威也来到了西班牙,他的《战地钟声》也体现了西班牙共产党当时的这种内斗状况。用一句话来说,最令人心痛的不是敌人的屠杀,而是朋友的背叛。 我真怀疑这片子是英国共产党投资拍摄的,看到的第一部称颂共产主义的西方电影。 所以,不谈政府,不谈当今世界上任何一个社会主义政府,他们的所作所为不能令人满意,但必须被铭记的是 共产主义是信仰。

 短评

最后谁是谁非真的说不清楚了,革命面临的难题似乎往往是个人与集体,破坏与重建,激情与冷酷,当然还有乱世之下扭曲的欲望。电影试图鼓励那种纯粹的革命热情,但是一腔热情不能将谁带到哪里,多半最后人们迷失了革命的目的。即使回归,也只能说明历史给人的选项总是太少。

7分钟前
  • 阿暖
  • 推荐

辩论是灵魂,肯洛奇牢牢抓住了这一点。

11分钟前
  • Ada的B计划
  • 推荐

肯·洛奇的战争片始终关注“非正规军”,他的战争片也从来没有宏大的场面,只有一场场残酷的小型战斗,却总能让你看到悲情的集体和悲惨的个体。热血青年从英国来到西班牙,投身反法西斯战争,却看到分崩离析、反戈相向的统一阵线,政治和人性的复杂性让他最终选择了离开……

13分钟前
  • Clyde
  • 推荐

7.5 纯粹的理想主义者在现实政治前是脆弱无力的,但是正是那可贵的理想之光照亮了身处腐朽堕落的人为政治中的人类社会并给予了其一丝救赎的机会;历史从未属于过“人民”,人民的热血滋养了野心家并沦为其获取权力的棋子,人民的牺牲构建了权力的地基,同时也喂饱了苍蝇;人去做一件事并不是因为它是对的,而是为了证明它是对的;革命是头母牛,需要众人一齐挤奶,助产小牛。而大多情况是没人做事而分了母牛,接下去去抢有母牛的人;不要放下你手中的枪;为什么历史总是给理想主义者开玩笑?当那些居高临下者朝他们开枪时我知道这个世界印证了人类自身最大的局限性--理想在现实前的不堪一击,背叛革命理想的人往往是最擅长玩弄权力的人。权力能取缔理想,但无法阻止新的理想的诞生,或许这就是人类自身为数不多的能够突破局限的可能。

16分钟前
  • 東郷柏
  • 推荐

看到又有大抵读过奥威尔的市侩自作聪明大晃那颗里面除了极权就是民主的头嘟囔着“傻逼们你们都上当了吧?”后 决定打满分

21分钟前
  • 于小师
  • 力荐

“那些是资本主义国家,如果你需要他们的帮助,你就得缓和你的口号,因为不这样他们就会吓跑。”

23分钟前
  • 半城风月
  • 推荐

海明威、奥威尔、加缪、毕加索,众多文艺界大佬的加盟让西班牙内战世界闻名,从内讧和自相残杀的角度看西班牙内战可太真实了。在这场代理战争中,听到“这些外国人跑到我们的国家指手画脚”还不算最让人吐血的,理想和激情在政治博弈中手无寸铁不堪一击的样子,看的我真叫那个恨啊,开枪打死你,还要把你搞臭,说你在为法西斯战斗。政治是战争机器绞肉机的发动机,永动机,杀人不见血。

28分钟前
  • 每天都有坏消息
  • 推荐

黑斯大林派倒是无所谓,但是连国际纵队也黑,就让我有点怀疑影片的倾向了,况且也没几个人会真心认为托派组织能成事吧。说起来要是有样学样,把马统工党的游击队换成土八路,把共和政府换成国府,把佛朗哥法西斯换成日本法西斯……小右看了估计就得骂娘了。

29分钟前
  • 申酌长怀
  • 推荐

回忆的叙事方式初看老套 但确实实用(比如叙事省略),结尾不错,传承

30分钟前
  • paracelsus
  • 还行

热血和激情牺牲在政治斗争的脚下

31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我的亲爱的战友你们在哪里?长眠在山林间在被解放的土地里 和我们一样流血的革命者们在哪里?消失在同盟者的枪口下和刑讯室里

32分钟前
  • 取名困难症患者
  • 力荐

给Ken Loach点赞。仍然是革命的内部视角,试听上节制,大段的讨论,严峻的政治性。照着《向加泰罗尼亚致敬》拍的吧?

35分钟前
  • 57
  • 还行

戛纳补片21。镜头固守在盟友一侧,敌军是模糊的虚无,化作无法对焦的枪林弹雨;当组织内部出现裂痕,激烈的正反打随之出现,友爱与分歧、亲密与诀别同在。素材组织散乱,节奏时缓时急,几乎挖坟式的历史梳理,令结尾咆哮般的预言太过强硬。

36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还行

撕毁党员证的那一瞬间是真正走向革命道路的起始,为自由战斗终身的共产主义战士最终会同自由的土壤一起扎根于属于人民自己的土地之中。

40分钟前
  • 黄仲勉
  • 力荐

布兰卡的死触动了泪腺。她自愿参与这场战争,跟无数社会主义青年一样,自愿为自由、为土地、为人民而战,结果不是死于敌人之手,而是死于曾经的战友枪下。这一群人,他们拼命战斗,什么也没有获得,却还要被背叛、遗弃,甚至被通缉、入狱、死亡。

42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有些情节真的很像奥威尔的经历:意外加入马社工党、儿戏似的训练、连续几周无战事、两派在高楼上对峙喊话。打败理想主义者的不是法西斯,是丑陋的政治斗争

47分钟前
  • 晚安好运©️
  • 推荐

8/10。民兵占领教堂后对是否实施土地公有制议论纷纷,从这场戏开始影片真正进入到肯洛奇的核心主题:究竟什么样的社会制度才能实现人人平等,而不是一句镇压反对派的口号。大卫成了西班牙内战情形的缩影:当反法西斯主义同仇敌忾之际,马德里内部的街垒枪声却成天上演,那些投票选择真正的自由、民意的马统党,被迫使用容易打伤自己的劣质武器,姗姗来迟的援军反倒窃取革命的果实、解除他们为自由而战的权力,人们只能成为默默无闻的牺牲者,人权被无情践踏。洛奇抨击了反法西斯阵线失败的原因是排外和歧视妇女战斗力的斯大林主义,以浪漫手法描绘了林荫下做爱的革命志士,并对比在内斗中消磨的苦闷时光,最后大卫的孙女将红色领巾包裹的土地撒向棺材,举手致意为革命者的英勇高唱挽歌。虚化了交战方,枪毙的大批农民和牧师让人充分感受战争的恐怖。

49分钟前
  • 火娃
  • 推荐

「向加泰罗尼亚致敬」,昔日豪情俱化作累累白骨,满腔热血被无情利用,在城头变幻大王旗的复杂格局下,“革命”早已失去起初的单纯意味,沦为政治势力互斗、倾轧、排挤的上位手段,所谓“内战中的内战”更让人寒心绝望,被打败的永远是理想主义者的天真。斯大林又被黑了一把。

53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英国佬眼中的西共 西社 西工内部大乱斗

58分钟前
  • 暗黑4出了吗
  • 还行

如果事先没读过诸如《向加泰罗尼亚致敬》之类的书,恐怕要看得一头雾水吧?但如果读过的话,就真没有任何新鲜的东西了啊……

1小时前
  • 猪头妖怪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