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皇

战争片美国2012

主演:汤米·李·琼斯,马修·福克斯,初音映莉子,西田敏行,桃井薰,伊武雅刀

导演:彼得·韦柏

 剧照

天皇 剧照 NO.1天皇 剧照 NO.2天皇 剧照 NO.3天皇 剧照 NO.4天皇 剧照 NO.5天皇 剧照 NO.6天皇 剧照 NO.13天皇 剧照 NO.14天皇 剧照 NO.15天皇 剧照 NO.16天皇 剧照 NO.17天皇 剧照 NO.18天皇 剧照 NO.19天皇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18 12:44

详细剧情

  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广岛投下原子弹,震惊世界的毁灭性打击终结了那场人类有史以来最残酷的战争。在此之后,菲勒斯将军(马修·福克斯 Matthew Fox 饰)随同麦克阿瑟(汤米·李·琼斯 Tommy Lee Jones 饰)飞抵日本,处理战后事宜。美军先后将29名日本高官指为战犯并予以逮捕,而对天皇裕仁的处理方面却令他们备感棘手。考虑到菲勒斯对日本的熟悉程度,麦克阿瑟命令他在十天之内就裕仁对战局的影响程度进行评估。深知天皇在日本国民心目中的重要地位,稍有不慎便会引起连锁反应。为此菲勒斯慎重以对,尽可能地去理清神化面纱后一个东方男子的人生轨迹。与此同时,他渴望找到曾有过短暂交往的女孩彩(初音映莉子 饰)。  短暂的十天异国之旅,决定一个国家乃至世界命运的重要时刻……

 长篇影评

 1 ) 黑与白?

        因为看了《太阳帝国》,对美国拍摄的日本视角电影都心有余悸,尤其是这种战后题材的,因为西方人对日本的好感混杂在抗战背景会出现许多让国人愤怒的言论。得知美国又出了一部《天皇》后,我也迫不及待地点了个想看,想看完之后来骂。看完之后一查才知道,导演是英国人,还不是美帝的人。
        LOST的美国大兵Matthew Fox出演男一号菲勒斯将军,一口现代美语让我感觉与40年代格格不入,倒是他细腻的表情出演这样一个深陷情海的异国人士十分适合。Tom Lee Jones演的麦克阿瑟将军很有范,但出乎意料的是他的戏份并不多,只有最后与天皇会面多少有点看头。
       故事用了双线的形式,可惜两条线均流于形式,显得有点浅薄。与Aya的戏份对主线剧情几乎没有推进作用,倒是把菲勒斯将军这一Jap lover的形象刻画的很饱满。最主要的调查部分,也只是蜻蜓点水,并无深入的探索,好像触发savepoint一般推动剧情。
       
       在飞机上,面对麦克阿瑟表示对下机后是否安全的怀疑,菲勒斯说,天皇下令国民“承受无法忍受的痛楚”,同时他对日本国民队天皇的忠诚丝毫不怀疑。在这里我就呵呵了,数不胜数的史实说明了有不少日军在投降后依旧进行毫无人性的屠戮。当然,这也应证了菲勒斯是一个百分之百的日粉。
       从电影一开始,菲勒斯就表达了对广岛核爆的不安,毕竟作为“施暴者”,有这样的歉疚也是正常的。随后拍到菲勒斯只身一人来到拉面馆,旁桌顾客、甚至面馆女主人对他的敌视,菲勒斯那忧郁的颜色很难不让人回想起Lost,太像了。。。
        然后到了本片第二个触发我G点的地方,拜访近卫文麿,前日本首相。导演借近卫文麿的嘴说出了两句名言,第一句是“这不是判断黑与白的问题”。
        真的不是黑与白的问题吗?作为日本的邻国,我们清楚这一个菊与刀的国度的矛盾性,我们也清楚天子作为世袭者对自身、当下命运的无力。但为什么这不是黑与白的问题呢?就因为没有确切证据?就因为天皇亲手终结了战争?用这种模糊的说法恰恰隐藏了本片的核心:天皇是否有罪。也许民族性会干扰对这问题的看法,但毫无疑问,从人类角度来看,各族都是平等对待,无论你们民族有什么乱七八糟的问题,触犯了战争法就应该得到制裁。而不是用隐晦的黑与白来混淆视听。
        第二句更是让我呵呵,“我们的确侵占了中国,但英国、葡萄牙不是早于我们吗?我们的确侵占了新加坡、马来西亚,但是从英国人手中夺来的。我们没有从菲律宾人手中夺来菲律宾,是从美国人手中,而美国人是从西班牙夺来的etc”。近卫文麿洋洋洒洒地说完上面的话,菲勒斯将军又一次Jack上身,回答说:我不用你来给我上历史课。
        这种强盗逻辑的话语居然能让菲勒斯无言以对,正正反映了导演的思想:战争当中没有谁是正确的。的确,日军残暴,美国人不也扔了原子弹麽?正是这种恰似反战的思想,也进一步为天皇洗地。既然英国也曾侵略过中国,那凭什么定天皇罪呢?
        用这种理论来为天皇洗地,我表示深深不服。导演用这种强盗的反战逻辑混搭日本“黑与白”特色组合成了组合拳,将混淆视听进行到底。
        接下来菲勒斯被发现操控轰炸地点来保护情人,这一严重违反军纪的行为被麦克阿瑟将军一笔勾销了,考虑到保护天皇的成就,这倒是可以理解。
        接下来是高潮,由于无法找到确切证据,菲勒斯报告给麦克阿瑟的居然是毫无理据的个人推论。连麦克阿瑟都为此感到不解,仅仅凭借个人的推断来做这一个决定吗?电影给出的解释显然无法自圆,仅是一再强调天皇在停战中的作用。其中包含着一股美国大兵的“I gotta go”的爽朗与无脑。
        然后是片尾天皇对麦克阿瑟说的那席话。有人看了觉得感动,或许真实的天皇确是那样的人物,但无论个体对罪责是否有愧疚,都与最初犯下的罪行毫无关系。作为反人类的战争罪,更不是心怀歉疚就能减缓判刑的。
        我无意探讨天皇是否应当定罪,我认为这是政治上的博弈,事实也证明这一做法对日本战后安稳重建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我反感的是电影里的这种思想,用一个Jap lover来把政治博弈隐藏成个人定论。世事往往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简单,对于天皇也不是你我这种平民像他死就能死的。但用这种看似人性化的手法来回放那段往事,我只看到了洗地,还不如像纪录片那样简单了当的讲述有关苏俄、日本多方的政治博弈,也让麦克阿瑟大大减分。
         人们常常说勿忘历史,却总在这种模棱两可的时候模糊了自己的历史观,慢慢地随波逐流。

补充说一下,写这些是想吐槽美国人,没想到回复全部都在讲日本人。如同一位网友所说,日本人现在怎么想怎么做,我们又能干些什么呢?就算他们不知大屠杀的事,我个人干干嘛还是干嘛,喜欢看动漫,看J联赛,毫无影响。对于纠结日本的讨论其实毫无意义,因为国人自己对于这些问题都没得到统一意见。
        上网搜到一篇文章,http://www.aisixiang.com/data/8534.html,章益国:也谈《菊与刀》,大概表达了我的思想。
     
又到一年八月十五,感觉这些年来我们一点都没变。人家说日本篡改教科书,就会有国人跳出来说“你不看看我们的教科书是什么样子?”。这都不算啥,我看过最奇葩的是“别老说南京大屠杀了,也不想想成吉思汗远征时屠杀了多少人”。
理性得可怕。

 2 ) 这里的角度也许更好理解

一些观点:

对于古代人而言,战争与罪行无关, 只是一场输家要赔上性命,赢家获得天下的赌局;

近现代战争中那种几乎灭绝文明的武力唤醒了西方人的良知;

将战争视为一种罪行,体现了文明的进步;

公正的审判是惩罚罪行、化解仇恨、防止惨剧再次发生最有效的方式;

一场不彻底、不公正的审判可能会平缓一时的愤怒,但是带来的确实更大的扭曲,也许是十年,也许是三十年。

一些事实:

远东军事法庭共计审判了28名战犯;

从1945年8月至1947年5月,中国国民政府共逮捕日本战犯2357名。经南京和上海、北平、汉口、广州、沈阳、徐州、济南、太原、台北等10处军事法庭的分别审讯。其中谷寿夫、田中军吉、向井敏明、野田毅、川岛芳子等149名罪大恶极的战犯被国民政府依法判处死刑。696名日本战犯被国民政府检察机关起诉判刑,400多名日本战犯被判处无期徒刑。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中国开始接手国民党政府所处置的日本战犯。另外新中国还接收了从苏联引渡回国的战犯。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对于日本战犯要以“感化为主,惩罚为辅”的方针,因而所有被国民政府判刑的战犯暂时获得特赦。

1956年,最高人民法院特别军事法庭对关押的1000余名日本战犯进行审判,无一人被判处死刑。8名战犯分别被判处8-18年有期徒刑。

1956年6月21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在押日本战犯上中正高、大矢正春、川田敏夫等335人,宣布免予起诉并释放。

1964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宣布将所有战犯释放回国。

一些摘录

每人每一条罪行就够判死刑了
首次开庭以后,就由两个审判庭分别审理各主犯了。开始时每个被告的罪行列得很多,平均每人可以写100条,十个主犯集中起来有7000条,但是在准备起诉的过程中,逐渐把他们的罪行减少了条数,压缩在每人平均10条,到我们审判时又加以压缩,每人只剩了3至5条,其实他们的问题不在条数多少,每人有一条就够判死刑了。 如【】,最主要一条就是改朝换代,阴谋夺权,推翻人民民主专政,建立他们自己的反动统治,这一条就可以杀他们的头了。第二条是他们迫害大批干部,其中许多人被迫害致死,这个数目本来很大,后来我们就将间接被他们迫害的数字都勾掉,只提直接受他们迫害的。第三条是他们侵犯人身自由、进行诬告陷害等等。再如【】的主要罪行是进行反革命宣传。他从1965年批判《海瑞罢官》起,就在制造反革命舆论,以后接着批“三家村”,批陶铸的两本书,批悼念【】的所谓“【】”,证明他早就是个反革命吹鼓手和蛊惑者。这样,他们每个人的罪行不超过五条,就很大了。
在如何判刑的问题上,是经过不少争论的,轻判、重判和不轻不重的判法都有。当时全国到处都是一片喊杀声,这对我们也是一种压力。在全体审判员会议时,关于首犯杀不杀的问题,经过多次反复讨论,老是定不下来,最后提交到中央政治局去讨论,我也去参加了。政治局多数同志提出判“死缓”,即判处死刑,但暂不执行,这在法律上是允许的。开始讨论时江华同志说,根据法律应该判处他们死刑,但是为了照顾国际影响,可以判为“死缓”。我在他发言后接着讲,赞成江院长意见,我说我们都是【】进行反革命活动时期的当事人,曾经亲身受到他们的迫害,正因此,我们要克服可能有的感情作用,要更加冷静客观地来处理这件事,要经得起后代人的检验,我认为将来人们会承认我们现在这样判是正确的。我们充分陈述了自己的意见后很快得到了各审判员的支持,最后又得到了中央的同意,即将【】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别的主犯则分别判以无期或有期徒刑。王洪文主要因为他还年轻,他自己就曾说过,十年以后再看分晓,对他判轻了可能还会出来起作用,此外他的地位也最高,罪行及影响仅次于【】和【】,所以将他判为无期徒刑。【】本来也应该重判,后来考虑到他搞的宣传活动,许多都是上面指示了叫他办的,对他判重了就不大公道了,所以判了20年徒刑。黄、吴、李、邱等人,1971年9月就被抓起来了,被关已近十年,【】被关得更早,他的年龄也很老了;江腾蛟则是最早主动交代的,一直态度较好,只是他的罪行是谋害【】,太轻了人民通不过,所以分别判了16、17到18年的有期徒刑。

一些感想:

犹抱琵琶半遮面,穿着枷锁地舞蹈总是让人觉得恼火,难受。

 3 ) 《二.二六事变、天皇与中国》

《二.二六事变、天皇与中国》

看了纪录片《二.二六事变》及美国影片《天皇》,感而发!
纪录片因为是国内拍摄,因此史料缺乏、政论苍白,不过也算可一观!

20世纪前半世纪的中国,实为砧上鱼肉!
日本自船中八策后的明治统策,早就将满洲、朝鲜,乃至整个中国纳入计划版图!即是资源宏略,也是实现其大和摆脱岛国困境的幻想!
满洲、朝鲜都被其很好地实施了,那整个中国如何、何时下手呢?在日本高层分成二派,那就是内阁与军部的意见相左!
内阁认为,就日本国当下之实力,应该图缓进,利用相较中国的强大实力,尽量压榨其利润,同时消化满洲的各类资源后的恰当时机,才是吞噬中国之时候!
军部认为应该图急进,因为30年代或许就是日本的黄金时机,过而不来,速进得全!
于是形成了二大势力,而无论缓进还是急进,求的都是进,都是吞并中国,大和登陆!

包括东条在内的军部首要份子们,如何实现自己的诉求呢?
他们想到了利用天皇、利用军队内部的少壮派!于是有了或蛊惑、或默许、或旁助的二.二六事变。



利用此次事变,从肉体和精神上消灭了内阁派缓进的念头,同时绑架裕仁天皇那一心实权的欲望,达到了全面侵华、乃至环太平洋军事行动爆发的咄咄野心!
军部,成为实际的日本国主宰。最后虽然全面失败了,是明治统策过时了吗?是施行明治统策过激了吗?还是日本国民心中登陆的念头本就不现实呢?
我想,至少目前为止,日本的一些重要人物,乃至某些势力团体,依然努力、顽强、坚持着要梦幻般再实现!

这就是有着悠久“下克上”历史的日本,有着下被上充分愚弄、利用,最终到极欲而动的“上克下”!


那二战中,日本天皇究竟是否有罪呢?其应该承担怎样的责任呢?
美国影片《天皇》就来从美国主流观点,阐述这个问题!
站在1945年3月的时间节点上看,对于过去的历史,天皇是有责任的,对于血腥的二战,毫无疑问其实有罪的!
对于未来的展望,天皇是需要赦免的,他可以被宣布为无罪,甚至无责。无论从那个时间节点的日本国内稳定与发展出发,还是美国军事力量、政治力量盘踞东瀛出发,都是需要做出这个决定的!
《天皇》一片,就来说说那个时间节点的人物心路!

 4 ) 挺值得看看的, 提高认知,了解不同层面的人想法

感觉还是值得一看的片子, 文化背景和Cn还挺像的, 或许这样的事情也在我们这边发生过,提高认知吧. 在浪费时间活着不同立场矛盾产生的口舌之中, 暴力的确是最简单的方式,但是背后的痛苦,家庭的破碎,家人的离开需要很长的时间去治愈.

💁其实当地人民的情绪当时一触即发,但是因为明白自己的弱势地位,没有出现很偏激的行为, 但是内容还是不爽的, 所以出现了一点点小矛盾

💁果然不能轻易死了,因为自己活着有很多帮助别人的地方,或者很多转机,对别人对自己都是有用的,所以坚强的活下去吧

💁不要带枪,因为你带了,别人本来对你没什么恶意的,都变得有恶意了,是因为你先恶意别人的

💁其实以前皇帝确定很有权利,因为很有能力,但是后代不行了,但是权利还在,所以变成傀儡皇帝了, 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

💁说的没错, 落后就是挨打的, JP也是一样,落后才会被打的,别人要制裁你也没有反抗的权利

💁翻译出来的话可以完全改变态度

hope:

暴力不要轻易使用, 虽然最后的后果能让人去深刻记住教训, 但还是希望尊重生命,敬畏大自然

 5 ) 叼玉米芯烟斗的天皇

日本哲学家梅原猛,曾与首相中曾根康弘谈及一个不可思议的日本神话:“大国主神转让国家。对新的入侵者转让权力。这个神话,在世界上任何地方都没有。在遥远的过去,绳文人住的地方被弥生人侵占,绳文人就把国土让给弥生人。神话是这个记忆的复苏。”

1945年8月30日,驻日盟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元帅叼着玉米芯烟斗君临日本,沿途数千日军荷枪实弹予以卫护,影片《天皇》忠实地记录了这一历史时刻;9月27日,裕仁天皇拜会麦帅:“我对战争中所有的政治、军事决定和行动负全部责任,我把自己交由阁下代表的盟国裁决。”“大国主神转让国家”的神话再次显现。

面对有史以来唯一敢以国家形式入侵美国的日本,美国对日本的戒惧是全方位、多层次的。一味强行压服,而不从文化、制度、价值观的层面彻底将这个强敌改造成自己的盟友,谁敢说珍珠港的噩梦不会重来?为桥本以行《日本潜水舰队覆没记》作序的美海军中校爱德华•比奇,其观点颇具代表性:“日本人精明强干、英勇善战”,“把日本的现有实力逐渐引向保卫自由,日本就会成为我们在远东的强大盟国。”

《天皇》以菲勒斯将军对日本女友的回忆和寻访串联整部影片,着意表现战争、核爆给日本带来的苦难,敌视美军的平民和尽为废墟的街道、学校,于爱出风头、表演欲望强烈的麦帅多有讽刺挖苦,甚至出现日本瘪三群殴美国将军的天方夜谭。可以说,英国导演彼得•韦柏对历史的解读幼稚得可怜,随便找个日本人都能当他的启蒙老师:日本众议院议长河野洋平在2005年广岛纪念核爆60周年的致辞中提醒国民,核爆前日本对中韩等国犯下了暴行;日本前首相米内光政认为,迫使日本投降、日本因而免遭覆灭的核爆虽为悲剧,但给日本和世界带来了和平。

为减少改造日本的阻力,麦帅对天皇个人极为体谅、宽容,但对战争的根源天皇制深恶痛绝。解散军队、搜捕战犯、新闻自由、教育自由、和平宪法(天皇丧失一切实权,主权属于日本国民)、民主选举、土改,几乎在一夜之间,天皇制耐以存在的法律、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基础被叼玉米芯烟斗的“天皇”连根铲除。昔日国民引以为傲的皇军,成了过街老鼠。黑泽明的《野良犬》(1949),对战后退伍军人备受歧视的凄惶表现得非常到位。

1985年风靡中国的日本连续剧《阿信》,有这样一个细节:土改之后,日本农民摆脱了实质上的奴隶地位,阿信的昔日恋人浩太感叹:“一回忆过去就感到寒心,我为土地革命牺牲一切均无济于事,可美军占领日本之后,不费吹灰之力就大功告成。”

《天皇》化了不少篇幅证明菲勒斯将军的报告左右了麦帅的决策,编导真该听听尼克松对麦帅的评价:“现代政治史上无人能像麦克阿瑟那样被称做法典制订者。这是一个半神话式的人物,政治上高瞻远瞩,按照理想的模式独力改造一个社会。”

影片在天皇晋见“太上皇”的高潮部分总算恢复了理智:双方都显示出应有的素养,天皇表示愿意独自承担一切惩罚,麦帅回答:“谢谢,陛下。但现在不是讨论惩罚的时候,我需要您的协助,让日本重新站起来。”

1946年元旦,裕仁天皇发表“人间宣言”,承认自己是人而不是神;“对日本国民拥有无限制的权力”、引领日本走上宪政民主之路的麦帅,在日本享受着神一般的恩宠:1950年1月26日,麦帅70大寿,日本民众纷纷向其献花表达祝愿。

1951年4月麦帅解职归国,“日本很多地方陷入一种近乎哀悼的状态”,日本首相吉田茂向全国发表讲话:“麦克阿瑟将军把我国引上恢复和重建之路,使民主精神在我国社会的各个方面牢牢扎根。”上百万日本人自发为麦帅送行,不少人痛哭流涕。2002年麦帅被选为对日本影响最大的外国人,成为大和民族的英雄典范。2007年BBC发布“最受尊敬国家排行榜”,日本高居第二;2012年BBC“全球最受欢迎国家调查”,日本独占鳌头,麦帅与有荣焉。(新民周刊)

 6 ) 创新的美国?贤良的日本?放荡的中国?

不得不说这个问题我在很久之前就想说了。在看《社交网络》的时候,出现在舞会上的中国女留学生简直就像两个妓女,当然这两个女演员也长了一张西方人认为的典型的中国女人的脸,在中国人看这两个人很明显不漂亮,眼睛那么小,皮肤那么黑,还花了浓妆,但是西方人确实就喜欢这种脸(我都不想说是东方脸,因为日常生活中我都不经常见到这种脸,反而在美国电影里见了最多),行为放荡,衣着暴露。但是日本女性的脸相反都是干干净净,比如本片中的女主角,或者《金刚狼2》里的大小姐,这些日本女性简直就是中国古典女性的完美升级,她们拥有一切古典女性的优点,贤良淑德,但同时她们也拥有进步的思想,努力抗争命运的不公同时也敢于“适度”的表现自己。

我不知道这是由于中国在国外的留学生确实是放荡成性还是因为我们的社会制度不同所以西方人都带上了有色眼镜。

下面再说说这部片中的美国,导演是想塑造一个随和,敢作敢当的铁血军人形象的麦克阿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美国整个国家。比如麦克阿瑟在被告知“不可与天皇发生眼神或身体接触”后仍然直视天皇并执意握手,这就是告诉世人:没有意义的礼节不需要遵守。那么什么礼节是有意义的呢?答:美国人的礼节。因为在麦克阿瑟和天皇会面的镜头结束之后,菲勒斯将军走出屋子后享受了一次标准的美军士兵对上级军官的执枪礼。

所以这片子给了三分,因为他仅存的一点被添油加醋改编过的历史。虽然这历史已经严重扭曲,但我们仍然可以从中看出一点端倪。

 短评

冷门神片!天皇对战争是否该负责是此片切入角。因为天皇没说战败,所以我们没败;因为投原子弹的是美国,所以我们也是受害者,我们不反省;说我们侵略中国菲律宾,我们那也是从其他侵略者手里抢的,它们没罪,我们更没罪——看了此片,你们就会明白这些神逻辑的出处啦!

4分钟前
  • 大-燕-威-王
  • 力荐

拍的什么玩艺儿。这种文艺小清新的抒情调调二十年前都不新鲜,现在看更是陈腐。

9分钟前
  • 冷兵器的残泽
  • 较差

日本人的逻辑就是天皇第一,征服者第二。

12分钟前
  • fallingraining
  • 推荐

完完全全的个人回忆录,私密与大视角两线皆不得法,相当沉闷的一个半小时。好久不见Matthew Fox。被西田敏行的英语吓了一跳,虽然口音重但也比演翻译的演员讲得好,爷爷们都深藏不露啊......

15分钟前
  • CharlesChou
  • 还行

标签里竟然没有Matthew Fox,搞错没,他是第一主角!脑残粉表示抗议!

17分钟前
  • 瑞尔
  • 还行

赤裸裸的洗白啊

19分钟前
  • 打小就贼低调
  • 还行

驯养成美帝的走狗还是灭了呢?嗯,想想还是驯养起来比较有益吧。。

20分钟前
  • 摇滚玄奘
  • 还行

看看还不错。

24分钟前
  • 路过蜻蜓
  • 还行

虽然知道结果,看看还是很有意思的。

29分钟前
  • R先生
  • 还行

感想不多。。

30分钟前
  • Diva Tequila
  • 较差

'we are the occupying power, but we must be seen as the liberators, not conquers'

34分钟前
  • vampire
  • 力荐

豆瓣评论超少,严重怀疑大量影评被豆瓣雪藏。片子还是很好看的,但男女爱情有些违和。

35分钟前
  • 身后的足迹
  • 推荐

美日同盟的由来

39分钟前
  • 大浦洞二号
  • 推荐

男一毁在脸上。政治就是一种妥协的艺术。日本上映了吗?

40分钟前
  • 大白臉WC15
  • 还行

睽之用大矣!

43分钟前
  • 空羽
  • 还行

「看電影補歷史,這是我喜歡電影的一個原因。至於這部電影所講的歷史是否有失偏頗,至少給我提供了一個切入點,讓我去鑽研。就故事而言,片中的愛情在戰爭面前,太勉強、太脆弱、太站不住腳。」

45分钟前
  • 孫悟周&周六
  • 推荐

6/10。充满了美国改造世界的战胜者书写,天皇是日本的立国之本和民族象征,保留天皇制是战败后日本人的最大诉求,影片随意由一个准将决定天皇的生死,转而强调美国对日本重建发挥的作用,消解了日本人因效忠天皇而选择投降的历史主动性。叙事缺乏亮点,以爱情经历,与准将调查日本各大政要以取证天皇是否发动战争的主线相协调,爱情线俗套而多余,调查任务又没有追究天皇的责任,保护天皇取决于和平占领的目的。情节的呼应设计不新鲜,通过向准将丢石头的学生和小饭馆里投花生的普通民众,表明民间对占领军的敌意,只能通过天皇来牵制整个国家。也就狂热的士兵搜寻玉音一幕猩红色的戏剧化用光,比较有特点。

50分钟前
  • 火娃
  • 还行

在宏大的历史背景下讲了个文艺故事,看完有一种把小时代里的男主们换成了十大元帅的感觉

53分钟前
  • 小亮
  • 还行

值得肯定的是从人道主义反战的角度切入,在弘扬美国价值观的同时,也不失对战败国尊严的尊重,贯穿的爱情线是向往古典东方的西方男人对东方女性美好的幻想,不过女主角确有恬美的古典韵味。不过深受战争伤害的中国却缺席对战犯的审判这一事实的确会让国人受伤。

54分钟前
  • 冉笛
  • 还行

聽了一遍,只能說感覺與愛情線無關, 看過後再寫影評。

56分钟前
  • Die Katze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