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马贼

剧情片大陆1986

主演:才项仁增,旦枝姬,蒂巴,扎西,高哇,加洋加木错

导演:田壮壮

播放地址

 剧照

盗马贼 剧照 NO.1盗马贼 剧照 NO.2盗马贼 剧照 NO.3盗马贼 剧照 NO.4盗马贼 剧照 NO.5盗马贼 剧照 NO.6盗马贼 剧照 NO.13盗马贼 剧照 NO.14盗马贼 剧照 NO.15盗马贼 剧照 NO.16盗马贼 剧照 NO.17盗马贼 剧照 NO.18盗马贼 剧照 NO.19盗马贼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5:42

详细剧情

  1923年,藏民罗尔布(才项增仁 饰)游弋在高原上,以盗马维生。为了自己的孩子扎西,罗尔布放神羊为其祈福。头人的父亲死去,老阿妈对头人一家的善良感佩,同时又担心罗尔布因盗窃不能魂归于天。罗尔布与同伙抢劫了政府送给寺院的礼物,并打算用赃物为扎西向寺院还愿。抢劫事发,愤怒的头人将罗尔布一家驱逐,从此,罗尔布和妻子卓玛(旦枝姬 饰)、扎西只得在草原上流浪。扎西的病情不见好转并逐渐恶化,罗尔布用圣水为扎西沐浴、虔诚的求佛爷保佑却终于不能挽留自己的孩子。不久卓玛再次怀孕了,罗尔布和卓玛磕头为扎西还愿,但苦难并没有离他们而去……

 长篇影评

 1 ) 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这是1923年的西藏,这是那时候一个底层藏民最真实的样子。

有病求圣水,没钱想偷马。

导演真实的还原了这样的场景,在4k修复后的画面中,在苍茫的雪原上,男主人公抱着自己僵硬了的孩子。黝黑的面庞,散乱的头发,天下着雪,衣服搭在一边,他没有说一句话,却好似把能说的话都讲尽了。

每当有人提起对西藏这些年变化的异议时,不论中外,我都想立刻把这部片子呼到他/她的脸上。我想让这个人知道,以前的生活让有的人当盗马贼,而他做这些不是因为他认同这种生存的方式,只是因为他没得选。

如果有的选,他也想做个好人。

他去抬灾神,即使这有违他的信仰,部落将这作为不能接纳他回归的理由。人们用石头去砸那灾难的象征,却打在了他的头上。血从他的指缝中流出来,他能做的只是把扔在地上的报酬一个一个捡起来。

劫取送往寺庙的财物,再将部分财物捐给寺庙,只留下极少的一部分供给生活。乍一看这段剧情似乎有些令人费解,可是如果仔细想想,这种貌似不和逻辑的行事方式不正体现了一个虔诚的教徒在生活与教义间的执念与挣扎么?

所以当剧里的群演穿帮,里边穿着自己的衬衫外面套着泛着黑油光的藏袍演戏的时候,你很难不联想到,这种戏内戏外的冲突,就和剧中每一个油画式的镜头一样富有现实的冲击力。

我们现在去看这部1986年拍摄的讲述1923年故事的影片,如果完全的以我们当下工业电影的评价标准或者文艺片的欣赏角度去审视这部影片,对它来说都是有失公允的。

如果我们能把自己放在当初拍摄年代的语境中,以我们现在的见识和影片呈现的故事生活所对比,或许才能对这部电影有一个明晰的理解,也和导演在影片中蕴含的信息产生沟通和共鸣。

说完了


我的公众号 “这话我可没说”

 2 ) 马丁.斯科塞斯心中90年全球最佳却充满争议,这部国产片讲的是?

有这么一部电影,甫一问世就引发了争议,甚至是直到现在都有存在争议;

导演田壮壮面对当时的质疑说:这部电影是拍给下个世纪的观众看的.....

然而有些人惊呼神片,拍得脱俗超前,有些人则直呼即便是现在也看不懂。

而美国著名导演马丁.斯科塞斯却是对本片不吝赞美之词,将它列入了其心目中90年代全球十大优秀影片的榜首。

这部电影的名字叫做《盗马贼》,近期也推出了4K修复藏语版本并在戛纳重映。

另外本片也可能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认真讨论人与宗教关系的电影,除了电影本身散发的艺术探索才华,还有着重要的史实意义。

中影史评价:籍描写西藏人民的传统仪式,以及他们对精神升华与禁欲的提倡,去探讨当地文化特色和独一无二的佛教传统;

围绕牧民罗尔布的悲剧命运,描绘了主人公以彪悍强壮出场、软弱无力落幕的一生,反映了主体为改变自身命运做出努力抗争但因环境和旧秩序的限制,无法挣命运的束缚,不得不悲惨收场的现实。

电影讲述的是藏族人罗尔布有着一身好身手,却只能以盗马为生。

罗尔布同时又饱受着内心对神佛心信仰的矛盾,在生存环境的重压之下,为了延续自己的生命(保护妻儿,让孩子得以存活),再次盗马。

最终,罗尔布被毒打将要死去,却凭借自己最后的力气爬向了信仰之地-天葬台。

电影的叙事克制,淡化故事情节,采取冷色调,少对白,留出更多的开放的空间,中间串联了很多宗教仪式场面,意图在让观者自己去思考和联想。

有一些镜头让人印象深刻:洒满天空飘飘荡荡的纸...

充满金光而耀眼的烛光...

纯洁而流动的圣水...

以及多次的宗教仪式画面...

个人认为本片其实主要探讨了二点内容,一方面是罗尔布为了生存盗马和他的宗教信仰之间的矛盾冲突,另外一个则是罗布尔信仰神佛,然后到质疑和反抗,再到他在反抗中绝望的精神困境。

罗尔布无疑是个悲剧人物,他的身上存在着很浓重的宿命感,在他身上也表达了创作者田壮壮的精神困境。

让罗尔布在临死前拼命爬回天葬台的那个场景,那一刻,导演和罗尔布无疑是一样的存在矛盾和犹疑的。

关于《盗马贼》这部电影导演田壮壮曾说过:【这么多年了,中国有那么多老子、庄子,那么多优秀的思想家,那么悠久的历史,但到最后我们是最没有传承的一个国度,我就觉得特别可悲。

我们的历史都写在纸上,全世界的历史都在街上,都活生生的在。所以可能《盗马贼》的信仰是刚开始进入到30岁时对人生的的探索和向往吧。其实挺文青的,没必要还不如撅着屁股挣钱去呢。如果再拍的话还是这么拍吧,这是唯一的,唯二的话就不是创作了。】

而田壮壮也曾说过:【我想说一件事就是我不是一个有宗教信仰的人,我所有的电影都来自于反思。】

正如电影《盗马贼》,经历过文革的田壮壮见证过那时人们对宗教的狂热崇拜,然而却迎来了“神”对人性的扼杀。

由此可见,导演的表达很纯粹,就是通过这些充满张力的电影画面,分享自身的体悟和反思,从而唤起我们的一些思考。

 3 ) 神的短歌

他深夜骑马出门,跨刀在草原上行凶 抢劫外部落的马,异族的口粮与兵器 可他依然是个藏族人,虽然背叛了神 对神灵的信仰是没有变的:

神在河水中,灵在下雪的草原上 所有人都相信是神点燃的篝火——面具之神 他仰着头,用一只陶碗迎接神灵之水 将它抹到儿子额前……

秋天,他的儿子死去了。 冬天,山上的神着了火。

 4 ) 残缺的美

1

“拍得很人文地理。”妙妙评。真好。

人,一边犯罪,一边救赎。只不过背景在雪域高原。

我不知道为什么马丁·斯克塞斯会把它排为排名第一。。(2019中国修复,参加戛纳)它拍的早,有历史意义,但肯定不如后来像《哭泣的骆驼》,包括最近拍的一些西藏影片!

所以那个年代的人看,有一种非常新鲜,非常疏离的感觉,因为它不靠传统的叙事、对话来支撑。而是靠民俗性的剪影和采风完成的。

2

电影有强烈的存在感,回回贩子、浴佛节、天葬、死人出份子、扛河鬼、畜生特大瘟疫,都没什么对话,所以有人讽刺为堆砌民俗。但我觉得那是存在感,是一种可以反复进入的资源。田壮壮自己说拍完这部片子,精神上被掏空了,此后他只想去拍商业片了。

可以说是他最后的艺术作品。

是他的“扎西”,孩子一夭折他都不想好好活。

只可惜当时厂里人不支持,不知道是不是包括吴天明,里面改动太大,特别是我看他访谈里的构思,最后是以肢解一个人,也就是天葬作为完结的,有一种重生的概念,

可惜这些都不存在了,不知道西方能不能为他出一个重新剪辑版,但我想可能也不可能了。

有神秘感,特别难能可贵。有人说是高级的MTV。

因为时代的特殊性,所以造成了它残缺的美,也不错。正如一个盗马贼的一生。

3

这是个1923年的故事,为什么背景设在这个时间?

回头去咀嚼,能够找到不少耐寻味的地方,比如他在抢劫回民的时候,仍然保持着良善,对他们说三宝会保佑你们痊愈的,他不想害他们的性命,但是生存压力,逼迫着他,他要养孩子。对于这种生存的矛盾性,导演几乎没有提出什么解释。

我仍然认为田壮壮除了摄影以外,没有找到一个特别好的描述精神世界的方法论。Too linear!

他虽然拍的很走心,但仍然处于习作状态。他需要一个大的轮回,十年后再来一个好的?

比如金基德的《春去春又回》,就有一种影像轮回和似曾相识(Deja-vu)的感觉。这是一种形式美感的创造。而在田壮壮这里,更多的是妙所讲的人文地理。

人文地理性,反映了人们初来到西藏净土的一种崇拜感,是一种对表象的迷恋。对地文性质的迷恋,又反映在对于影像的构图和书写上。祭山神,撒白纸〈插箭)、晒佛、跳鬼舞、沐浴节、放神羊、送河鬼、接圣水、点千灯。

却缺乏深描。

但我肯定反对那些说是堆砌的,他肯定没有看懂这个电影,这些所谓的葬俗是围绕着扎西的生死拍摄的,有时温暖,有时有鬼气。

4

第37分钟,罗布对扎西唱歌:“摘上一颗星星给你,采来一朵鲜花给你,小羊羔宰了给你,腰子油果来给你,睡了我给你一匹马,备好了马鞍给你,套上了笼头给你,摘上一颗星星给你......”

盗马贼特别喜欢这个孩子。但他很虔诚祈祷之后,扎西还是死了,所以他对神灵这件事情很绝望。生死的问题,最终撬动了一个人的意识形态。但这时他老婆说她又怀上了娃。reincarnation

1923年是达赖与班禅决裂的一年。此前,西藏地方政府单方面强行侵扰后藏经济利益,逮捕札寺要员入狱,谈判无效后,达赖与班禅关系恶化。

班禅于1923年11月秘密出走。班禅出走时,仅带侍从十余人,经藏北高原进入青海柴达木盆地,在荒无人烟的戈壁中,缺粮断水,几乎饿死,幸遇朝圣西藏返回外蒙古的僧人相助,才得以脱离险境。1925年2月到达兰州,经西安抵北京,住于中南海的瀛台行辕,从此,“班禅行辕”便成了班禅的最高政教机构。此后,班禅辗转内地广弘佛法达15年之久。

但与时代更相关的是:

春天来了,新生的孩子也送来了希望。大河里的传经幢,不断的滚动着。盗马贼甘当河鬼。筑起了玛尼堆。畜生的大瘟疫也悄然而至。这恐怕也是当时的历史背景。

也因为这场瘟疫,他的族人全部迁走,所以他也很落寞。他的族人穿的衣服都像猪大肠一样,又肥又腻地搭剌在身上。新来了一群藏人,他跟着他们搬河鬼,为了短暂的求生。

和《野盗伙》一样,你得全篇感受这个男人。

5

电影的手法,我觉得还是受到像《裸岛》那一代日本电影的影响。

 5 ) 有信仰的盗马贼

田壮壮86年将镜头对准了西藏,对藏族人文的一种关照。
卓玛在扎西死去的下一个画面的时候说:“佛爷又赐给我们一个孩子”,还有许多画面是转轮的场景,都映射出生死的一种轮回。盗亦有道,贼也是有信仰的贼。罗尔布虽然是盗马贼,但在他身上更多时候闪烁的是他善良的一面。比如他只抢东西不杀人,比如他把抢来的东西拿出一部分分给寺院,比如他和自己的孩子扎西玩耍,对于家庭和妻子都是浓浓的爱,甚至为了新出生的孩子能够活下去,当了“浑身都是邪气”的河鬼。
《盗马贼》一片的主角是谁?是整个藏族人民!!
唯一一点,如果全片对白能是藏语就更加出色了,原生态语境。

 6 ) 生存与信仰

#ICA #CelluloidSunday 有被惊艳到,几种风格的杂糅效果居然很棒,极简主义风格+意识流超现实表达+现实主义叙事。大量的空镜,双爆转场,故事大量留白的高效叙事,去戏剧化表达,考究的构图和带有禅意和象征性的“意象”。影片以盗马贼视角讲述,开场的主动天葬与结尾他的被动天葬形成一个似轮回般的闭环。

从整体叙事结构上看比较清晰,起承转合的节奏非常棒,表象故事很有意大利新现实主义那种悲痛和困苦,而内核上看则是有着极强的信仰与生存间的矛盾与迷茫的阐释,从开始偷马时还不忘了要留给寺庙一份到最后的宰杀圣羊求生存形成鲜明对比。

视觉上,大量的空镜,尤其是那自由的苍鹰,开场与结尾都有出现。固定镜头所表达的受困状态也非常的明显,火红的背景都能让我想到万玛才旦的“梦境”,几次对准诵经的僧人的推轨和三重曝光下的磕长头也似乎强化了影片的宗教表达。

听觉上则是不太满意的,尤其是译制片的效果实在是有些差,总时不时感觉要出现一句“哦~我亲爱的罗尔布”,最崩溃的一场戏肯定是藏语原音的唱歌同时译音还回答了个“嗯”,看得我目瞪口呆。

散场后还跟朋友以影片是否有存在文化挪用展开讨论,非常开阔视野,有这种交流真好!

 短评

资料馆4K修复首映 映后谈田壮壮说 我没和你们一块儿看啊 我也受不了內国语配音(哈哈哈哈哈太喜欢你们第五代的人了! @小西天

8分钟前
  • kidultcc
  • 还行

剧本挺好的,讲了一个平民与世俗,与神的抗争,可惜是悲剧藏元素是吸引我的主要原因

12分钟前
  • 线形单调
  • 力荐

第五代作品中最酷的,影像大胆,犀利,前卫。正如评论家汤米雷恩所说,这是拍给下世纪的人看的电影。影片以盗马贼罗布的一生为主线,为我们展示了信仰和生存之间的关系,即使生活再艰苦也不能放弃信仰。结尾出现的老鹰气势恢宏,升高了影片的格调。

15分钟前
  • 波尼奈奈
  • 推荐

精神信仰与物质生活的脱节甚或矛盾冲突,冷酷自然和社群道德对渺小个体的威压,罪与罚的无限链条与无处脱逃的求生—自毁之路。风光摄影与空镜编排极美,不过与各式宗教仪轨相结合后还是难免给人一种异域奇观展示的印象,想完全共情是很难做到的。叙事简约、去情节化,若把片中的时空抽空替换掉,把影片看成一个寓言,倒也不失为更有意味(也更符合田壮壮想法)的读解方式。声音运用与几处叠化镜头相当出彩。(8.0/10)

18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83年的电影,导演挺大胆尝试新手法,可惜地理环境不连贯(甘青藏好像都有取景),故事也很一般,所以唯一的价值是就是记录了80年代藏区的真实面貌。

21分钟前
  • 劈柴少年
  • 还行

天葬尸骸秃鹫啄,策马狂盗非议多,祈福转经冥河涌,瘟疫羊群活埋坑,百鬼夜行,枪阵驱邪;游牧民族原生态考,将汉人视觉的景观猎奇元素聚拢于一个简单故事内,又拍得如此波澜不惊,田壮壮还是有点厉害;看的是藏语修复版,可以想象普通话配音版的可怕

22分钟前
  • kylegun
  • 力荐

写意电影,剧情退而求其次,用胶片拍这样的电影还是奢侈的,汉语配音突兀出戏,感觉时长不足,剪得有些零碎。

24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还行

形而上信仰之光照耀形而下生存之苦。

26分钟前
  • 芦哲峰
  • 还行

造成叙事断裂的绝不是“叙事意识的局限”,而是叙事环节的有意识省略。影片的戏剧性因素很弱,心理和情感也不占主要,而是由神性和宗教性编织起总体的统摄。因此,点对点地分析宗教仪式对人物心理的影响显然太过功利,观众可以通过主观的配乐和运镜获取强烈的直观感受,感知(甚至接收)宗教对人物(甚至观众)的渗透。同时影片采用大量即兴拍摄,这些段落不是必要环节,不提供行为动机,但它塑造了宗教氛围,以及人在宗教中的具体坐标。省略叙事环节,增添审美图像,在近乎纯客观的画面中思之咏之,这是更为高级的组织逻辑。因此我绝不同意“把宗教抽离,内核就是xxx”的说法,倒不如说“把故事抽离,渗透进每个角落的依然是那样的宗教”。

31分钟前
  • DIY shop
  • 力荐

代表作,我总觉得他像荷索

32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8thBJIFF# 壮爷只拍“歌词大意”,看完秒懂[狼灾记],而且壮爷竟然当年因为……没钱做意大利语字幕……而……拒绝了威尼斯……【捂脸】。以及,4K修复虽好,48帧就TMD是个笑话。

35分钟前
  • 胤祥
  • 还行

影片围绕牧民罗尔布的悲剧命运,描绘了主人公以彪悍强壮出场、软弱无力落幕的一生,反映了主体为改变自身命运做出努力抗争但因环境和旧秩序的限制,无法挣脱命运的束缚,不得不悲惨收场的现实,引发人的反思和对与宗教等观念对人的影响的思考

40分钟前
  • ZHANGWANHE
  • 推荐

信仰与残酷生存现实的巨大冲突,个体在环境和族群中的渺小和无助,盗马贼把抢来的财物大都送到寺院还愿,却不想那些本就是送到寺院的物资,一家遭到驱逐,荒谬而又凄凉,一场场宗教仪式的展现,绝对不是在猎奇神秘感,一走一跪的朝拜,满天纷飞的纸钱,诡秘躁动的舞蹈,这些都是强大视听语言带来的震撼

43分钟前
  • 🌵🌵
  • 力荐

一種原始的生命力...無論以何種形式都將繼續生存和繁衍下去...

47分钟前
  • 野人泰
  • 力荐

超晦涩,小时候进场看还骂过外公带我看怪怪的片子

52分钟前
  • обломов
  • 推荐

对抗毛意识形态之作品,冷色调。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些你不了解的人过着你没见过的生活,经历着你无法理解的人生。

53分钟前
  • 深夜的阿斯伯格
  • 还行

田壮壮唯一的特色是作品在表现边缘人虔诚执拗的精神,并将之神性化。这没什么了不起,而且除此之外他电影的所有环节全部糟糕,田壮壮的叙事节奏、调教表演、整体协调等等能力全部是一坨屎

55分钟前
  • 左胸上的吸盘
  • 较差

跟田壮壮的感觉一样对这个国语配音无语,而且同期声很少音效更是粗糙,尤其小孩用成年女性配的那种做法。但是新修复的版本画面确实比以前的好太多了,就是可惜没用失传于国外的藏语版胶片。导演跨越了宗教民族,其实还是投射到了自己,在当时把想要说的那些表达出来。北影节资料馆见面场。

56分钟前
  • seabisuit
  • 还行

彪悍的生命!老谋子英雄里那蜡烛原来打这儿偷的……片子里叠画的频繁使用,造成了非常奇特的效果。我的眼底,只有那翱翔天宇的苍鹰~

59分钟前
  • 推荐

终于看到了《盗马贼》的藏语版,非常的了不起,一部超前于它的时代的电影,当所有人都在讲故事,田壮壮那时候就已经这么拍藏人的民俗和精神世界了,在一个盗马贼身上寻找神性。这种拍法拿到当下,很多欧洲的文艺片这几年才流行这么拍。2K修复很漂亮,相较于它的意识形态,我觉得还是那个时代的藏区传统和自然景观更有意思,这正是这部电影称得上伟大的原因!

60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