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惨世界1958

剧情片法国1958

主演:让·迦本,布尔维尔,费尔南·勒杜,西尔维亚·蒙福尔,丹尼尔·德洛姆,贝尔纳·布里埃,René Fleur

导演:让-保罗·勒沙努瓦

播放地址

 剧照

悲惨世界1958 剧照 NO.1悲惨世界1958 剧照 NO.2悲惨世界1958 剧照 NO.3悲惨世界1958 剧照 NO.4悲惨世界1958 剧照 NO.5悲惨世界1958 剧照 NO.6悲惨世界1958 剧照 NO.13悲惨世界1958 剧照 NO.14悲惨世界1958 剧照 NO.15悲惨世界1958 剧照 NO.16悲惨世界1958 剧照 NO.17悲惨世界1958 剧照 NO.18悲惨世界1958 剧照 NO.19悲惨世界1958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30 12:44

详细剧情

  十九世纪的巴黎,贫困的冉•阿让(Jean Gabin)因为偷一块面包被判处十九年的苦役。出狱后,走投无路的他被好心的主教(René Fleur)收留过夜,可是他却偷走了主教的银器。警察将他抓获,准备再次将他投入监狱,临危之际,主教的谎言将他拯救,他也得到感化,化名开始了洗心革面的生活。  十年过去,冉•阿让通过努力成为成功的商人并当上市长,得知妓女芳汀的悲惨遭遇后,他担负起照顾其私生女儿柯赛特的责任。他没想到的是,多年后会重遇以前缉拿过他的警长沙威(Bernard Blier),对方不信他已改邪归正,一心要找他的麻烦,只因证据不足迟迟没能得手,然而,他的好运没能持续到八年之后。

 长篇影评

 1 ) 制度与道德伦理

这部影片中的主角冉阿浪,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好人。由于他身处贫穷的境遇,最后只因为偷了一些面包,就在监狱里面待了20年。在监狱的20年里,由于生存环境的恶化,弱肉强食,他逐渐变得没有道德。他说监狱的这些年里,狱警践踏了他的尊严等等。出狱后,可以看出他仍然是一个好人。在向别人求助的时候,也坦诚的说出自己是从监狱放出来的,让别人考虑是否收留。主教收留他后,夜晚由于做梦梦见了自己在监狱的悲惨生活,他决定去偷主教家的银调羹。被抓后,主教解释到是自己送他的,而且还送给他一对银烛台。主教的行为使得主角决定做一个好人。转眼9年过去,主角成了某个市的市长并且是一个很成功的商人。他喜欢帮助别人,在当地深受爱戴。然而一个秉公执法的警察打破了这种平静,他开始了流亡的生活,但他依然乐善好施。他收留的女孩子由于爱情使他陷入了一系列的麻烦中,在此他又遇到之前的警察,主角仍然以德报怨处理着这个事情。最后警察把他给放了,但自己选择了自杀。

这样的故事是很可悲的,影片的警察是公正的,主角是个不折不扣的好人,但他们的人生遭遇却是悲惨的。这种悲惨的来源于和当时社会不符合的道德情感。警察秉公执法是没有错的,但他这种正直与同时期政治黑暗,制度腐败的社会环境是不相容的,才造成这种悲剧。我很赞同某位豆友的观点,无论做人做狗,都别太认真。现实社会,我们都知道什么是美德,什么是正确的,但我们在现实社会的制约下,我们可能达不到这个目标,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第一种想法:接受这种现状,但不要加入他们,努力把自己的事情做好。第二种办法:远离他们,找到符合自己价值观或者接近自己价值观的工作。

一个人是很难改变社会,如果不适应社会的现状,必然会活的很悲惨!

 2 ) To Eponine

先看了原著再去看电影。原著主要在描写Cosette这个人物,对Eponine刻画得并不很讨人喜欢。而电影版的Eponine是乱世中盛开的玫瑰,只不过这朵玫瑰生错了时代。她没有美丽的容颜和高贵的姿态,却是如此的善良纯洁,她让珂赛特和马吕斯的爱情显得苍白无力,她是在那个黑暗年代唯一灿烂绽放的玫瑰。

 3 ) 从土伦出来的奥德修斯

  曾几何时,奥德修斯用人类在地中海的首次航行犁开了他那波澜壮阔的旅程,又不知千年之后,冉阿让从土伦匍匐着穿过了泥泞的巴黎,既便沧海早已桑田,但阳光下,他的旅程也无愧于被称之为“奥德赛”之旅。

  我们当今所处的世界早该已经不是“还有愚昧和困苦,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的世界,不过我还是逆水行舟地作一次回眸,只是为了向那种“挣扎与奋斗的悲怆”致敬,为了这种悲怆既便目前看来“都不会是无益的。”

  首先明确一下讨论的主要对象是德国德发电影制片厂、法国巴黎百代影业公司、意大利罗马塞雷纳影片公司联合出品,上海电影译制厂(1978/10)译制的电影,涉及的小说蓝本是195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五卷本《悲惨世界》(李丹先生翻译),而主要聚焦的则就是那个让·迦本主演,胡庆汉配音的冉阿让。

  这里先从小说的角度列一下目录:

  第一部 芳汀

  第二部 珂赛特

  第三部 马吕斯

  第四部 卜吕梅街的儿女情和圣德尼街的英雄血

  第五部 冉阿让


  如果把第四部看作小说的一个高潮,那么整部小说从主要人物而言雨果就写了四个人:
  芳汀、芳汀的女儿——珂赛特、芳汀的女婿——马吕斯、芳汀的恩人——冉阿让。
  而从电影角度,主要的人物又可以归纳成这么几个人:米里哀主教——冉阿让的恩人;沙威、德纳第-冉阿让的仇人;芳汀、珂赛特、马吕斯-冉阿让所拯救的人。
  比较之后不难发现,冉阿让无论是从电影还是小说,都是整个世界的灵魂人物,所有事件都以他为枢纽缓缓展开,那么他的“奥德赛”之旅究竟经过了多少风波呢?

  -、土伦
  1.苦役场——拯救同伴、释放、被排挤
  2.借宿——被拯救、迷惑
  3.小憩——抢劫、坚定信念

  二、蒙特易
  1.拯救市民
  2.拯救芳汀
  3.拯救沙马帝奥
  4.拯救珂赛特

  三、巴黎
  1.对抗沙威,拯救沙威
  2.对抗德纳第
  3.拯救马吕斯
  4.死亡

  这样整理之后,我觉得在冉阿让的一生中基本就在干两件事:拯救和反抗,而反抗是为了不断的拯救。

  冉阿让由于偷了一个面包被判了五年苦役,然后由于他是个极度危险的人物最终服了十九年的苦役。这里首先要讨论一下他的危险在什么地方。首先当然是他不断的越狱,其次是他在服役其间还会拯救狱友,而这两点表明他并没有被体制化,他始终以自己的方式思想和生活,这就是老沙威为之痛恨,小沙威为之追捕一生的“危险”。

  从入狱到出狱,到遇见米里哀主教之前,其实他的生活虽说是阴风浊浪寻常事的光景,不过其实他是平静的,“在人象狼一样生活的世界上,做个善良的人有什么意义?一些人想发财,另一些人就得自卫”,天经地义,大不了横死街头,或者变成在这部电影里我们将会看见的另外一个人。

  不过,他遇见了以德报怨的米里哀主教。
  不得不说雨果是浪漫的,所以说他相信那个世界里还会有米里埃主教牢牢地抱住那支觚,所以说相信那一个夜晚的宽恕可以抵消十九年惨绝人寰的销蚀。虽然这个宽恕对冉阿让的确具有巨大的意义:他可以有一次机会重来一次,重新确定自己的生活该往什么地方走。
  冉阿让的直接悲剧开始就在于没有被救赎的可能,为那些挨饿的孩子偷了面包被饱食终日的法官带上了镣铐,苦役场主教的祈祷带来的是更浓重的悲惨,他没有资格悔罪,只有一次次地加刑,加刑,再一次加刑。哪怕形式上离开了土伦,“穷人无法帮助他,富人见到他就把大门关上。”,那张黄颜色的证件还不是跟苦役场的镣铐和子弹一样沉重吗?!
  当警察问到:您是真的送给他的吗?
  冉阿让面无表情,他兴许正如释重负,他不用再在这个人象狼一样生活的世界上被人歧视、欺骗、辱骂,不过,不过也许又是一个“十九年”罢了。但是他听到了影响他一生的一句话:
  “您怎么不说是我送给您的?您还把蜡台忘了。我把蜡台也送给您了,干吗不拿走?玛格罗娃太太,去把蜡台拿来给他。快一点儿。去!”
  这一刻的冉阿让被雷击了,被一道温柔的雷把曾经压得他透不过气的镣铐击得粉碎。不过,任谁都受不了这种温柔一刀的:冉阿让整天漂泊流浪,他脑海里思潮翻滚,……(是不是有些熟悉:记不记得沙威被冉阿让拯救之后?)
  他为了平息这种混乱,他生平也许是唯一一次真正犯了一次罪:抢了一个扫烟囱童工小皮埃尔的钱。
  不过,这最后的一点恶从冉阿让身上翻腾了一下,给我们从此留下一个只会拯救别人的冉阿让。开个玩笑,就这点,德纳弟和沙威都得感谢这个小皮埃尔。

  接下来的拯救就像一部侦探动作惊险小说,冉阿让发了财并最终折了现,他一次次化险为夷,一次次让本来被这个上苍折磨到跳线的人们相信:只要是值得拯救的就会得到拯救。如果仅仅是这样,雨果就变成了大仲马,最多也只是欧仁·苏了。

  雨果不只是一个浪漫的人,所以他一气呵成的写出了三个男人:沙威、德纳第和马吕斯,警察、无赖和一个大学生。

  沙威是个非常有意思的警察,就一个警察而言。他克尽职守,从来不想为什么,只去思索怎么做。看他追捕冉阿让那段不亚于最精彩的武侠小说,所谓相差只隔一线,电光火石。问题是,他最后竟然被一个他鄙视的,他要予以消灭的人宽恕了生命。他是不折不扣的毒蛇,却被一个放生他的农夫惊呆了。
  就雨果而言,他把人道主义的感化力量视为改造人性与社会的手段,不仅创建了滨海蒙特勒伊这样一块“世外桃源”,而且觉得可以淘洗一个经过严格锻炼的沙威这样的灵魂。换而言之,不过是个剂量问题,人道主义无所不能。
  就像冉阿让可以被主教感化而弃恶从善,沙威也可以。但既便他可以默认他所认为的恶有善的一面,让他去反抗简直就已经复制到他的DNA里的善竟然也有恶的一面……他唯有一死了之。
  如果沙威不死,雨果就会遇见一个很尴尬的局面,人道主义有时候什么都不是。

  雨果不见得不知道这点,因为毕竟他写了德纳弟。
  如果说电影我和小说相比之后,最不满意的就是对德纳弟的刻画,那是靡费斯特,而不该是牛头马面。既便这个角色经过上海著名演员邱岳峰的演绎有了一点点的突破,奈何剧本上的限制使得这个雨果笔下“底 层”社会的“鬼上当”(巴尔扎克《幻灭》中的人物)到底有些薄弱了。
  不过,毕竟布尔维尔先生和邱岳峰先生不是吃素的,到底演出一些风采,特别是当在巴黎已经过了很长平静生活的冉阿让再度遇见这位前蒙凡合威滑铁卢中士客栈的无赖的时候,《牛虻》中那句著名的话出现了:所以还魂的鬼都是丑恶的。
  不知道大家看见德纳弟和冉阿让相遇的时候想到了什么,我想到的是冉阿让在照镜子。
  冉阿让如果变成恶人,就是德纳弟,最多不过是剂量的不同。而且当他把滚烫的烙铁放在自己的臂膀上的时候,我闻到了地狱的味道。我丝毫不怀疑他一番大杀之后会摆平眼前这个小团伙,不过接下来就是他面对沙威,面对还是毒蛇的沙威:“我不是一个人,你们六个,我们十二个,反抗没用。啊,蒙特巴那斯、噶布里埃糜、整个集团都在,好,你敢开枪就把你绞死。”
  他是否还能选择过自己希望过的生活呢?
  “他抢劫过一个通烟囱的童工。正在抓他,他又偷了苹果。这对孩子来说是调皮,对大人来说是违法。而对苦役犯就要终生服苦役。”
  …………
  德纳弟不同,他安于自己的命运,虽说不得不不断的坑蒙拐骗,但他以自己的方式和上层建筑分享着这个世界,奈何明月照沟渠,他不管明月,他是沟渠里的国王。
  那么,他和冉阿让谁更幸福呢?冉阿让最后出场是在心爱的女儿(不知道能不能说是心爱的女人)注视下上了天堂,德纳弟则是完成了又一次的讹诈,虽然不是用他以为用的上的办法。不过,德纳弟就更不幸福吗?

  如果说德纳弟是冉阿让的阴影,沙威是冉阿让的伤疤,马吕斯是什么我不清楚,我只知他夺去了其实是冉阿让在这个世界上最后得到的东西。不过,难道让珂赛特一直陪着这个苦役犯吗?马吕斯可是个大学生啊,还是个会写诗的大学生。

  谈电影自然要谈表演,谈译制电影自然要谈配音,既然我谈的是冉阿让,自然最后再说说让·迦本和胡庆汉。让·迦本是那种让动作说话的人,厚实的身材托着一个没有表情的脸,日月淘洗,所以我只记得住他的声音,当然是为之配音的胡庆汉先生。

  首先当然是胡庆汉的冉阿让。就像每一个演员都会遇见一个属于自己的角色,配音也是如此。如果不是胡庆汉的话,毕克也许可以。但毕克先生还是稍微华丽了一点点,乔臻显得不够老,盖文源又太野了。在这个角色上,胡庆汉的声音感觉比整个人都重,所以在表达的时候有一种拖动的质感,似乎在犹豫,似乎在思索,似乎又在挣扎,当最后吐露心中的话时,一个决定,一个选择,他已经做好一切准备。和毕克相比,胡的声音没那么有力;和乔臻相比没有那么象大学生;而盖文源则会让冉阿让变成瓦尔特。

  如果说我庆幸冉阿让碰上了让·迦本,那么更值得被庆幸的是冉阿让碰上了胡庆汉,那个上译最辉煌时代的胡庆汉。


  轮回流转,冉阿让一直寻找着理由,一个给主教大人的理由,一个他的确那么值得被拯救的理由。当生命的最后一刻,当大家都明白他为了别人付出了什么,他终于安息了,他找到了真正属于他的烛台。

  “奥德赛之旅”的锦标,原来,是一只烛台。

 4 ) 悲惨的世界

[cp]《悲惨世界》 终于不是悲剧了:男主原是一名小偷,坐了二十多年牢,假释后到一家人吃饭,夜晚的时候,男主偷了老头家的银勺,被警察抓住,但老头没有怪他,反而给他银烛台放他走,男主被感化,自此改过自新。十年后男主成为了市长,但是有一个警察一直追着他,想抓住他,男主遇到一个妓女,在她临死前答应她帮她找到她女儿,并照顾她。后来男主带着女孩逃到了修女院里,在这里呆了近十年,后来因为女孩想出去看看,男主带着女孩在外面找了一间房子生活。但是后来女孩因为遇到了一个男孩,并且爱上了他,男孩是一名共和国的激进分子,因为男孩,那名警察找到了男主,但是警察被男孩抓住,男主并没有杀他,而是放他离开。后来男主被警察抓住,警察却并没有杀他,而是选择自己跳河放男主离开。男主自由了,终于露出了激动的笑容,终于可以不用再每天提心吊胆的生活,不用再害怕自己安静的生活被打扰。 一个人犯了错不可怕,可怕的是你自以为自己并没有错,每个人都会犯错,只要诚心悔过,生活会给你想要的,相信人心都是互相理解的。[/cp]

 5 ) 谦卑到尘埃里的花朵

其实,已经有点分不清小说和电影了,就说说电影中让我觉得印象深刻的人,首先就是让瓦尔让,这个人太多的人去描述他,我不想多说,只是每当看到最后那两个年轻人在他床前忏悔的时候,总是泪流满面,他是一朵谦卑到尘埃里的花,纯良之花。
其次是那个爱着大学生的坏姑娘,她比美丽的女主还让我心动,她爱的真,爱的谦卑,爱的彻底,爱的勇敢,她是一朵真爱之花,可惜她爱的人不爱她,一点儿也不。
还有那个警察,一直尽忠职守,虽然是反面,但是每个时代还是希望多些这样的人,现在也是,他是可怜的有良知的忠诚之花。

 6 ) Les Misérables

总透着不悲惨,这永远是一个辩证的世界。

假如,我能够祈求上天保佑,我希望好人一生平安;

假如,万一有什么磕磕碰碰,我希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假如,还是撞上什么化不了的麻烦,我希望不是什么真的没躲开得不幸,我希望是能摆平的不幸;

假如,着实是桩摆不平的不幸,我希望别是像佘祥林那样被冤枉的不幸;

假如,就是不幸的被冤枉,我希望能最终冤有头、债有主,像佘祥林那样终有一天洗刷冤屈、重见天日...

别嫌我不吉利,我想的应该是每个人最朴素的愿望。

 短评

对于一个曾经有过过错的人,应该如何给予公正的道德评价?

4分钟前
  • Grey
  • 力荐

9分。从冉阿让的个人遭遇看整个法国的社会变迁。德纳迪埃演的很好,贪得无厌又滑稽可笑,原来是喜剧大师路易·德·菲耐斯的搭档;珂赛特长得还不错,但表演的太花瓶很呆板。

8分钟前
  • 瑶瑶
  • 力荐

电影时长限制了所能展现的故事情节,以至于与原著小说相比(没看过全书但看了简介),很多情节要么直接被省略,要么也就通过些许台词交代。虽然避免不了这样的缺陷,但这部1958年的《悲惨世界》依然足够吸引我耐心一次性看完,对这个故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后,还激发重温2012年版的想法。从古至今,人类社会的贫富终究无法消除,在善恶并存的世界里,生下来活下去总不会顺风顺水,会遇到很多麻烦挫折,那些能在各种问题下活到老死的人,或多或少都有其厉害之处。—— 只要世界上还有愚昧和贫困,那么像本书这一类的作品,不会是没有用的。-维克多·雨果 —— 在这个把个人幸福建筑在许多人痛苦上的世界里,有用的东西往往是丑恶的。—— 8.61G,189分钟,国法双音轨,本想看原声,无奈字幕匹配是国配版,时间轴不时对不上原声台词,索性就看了国语版……

12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上译

13分钟前
  • #瞬间收藏家#
  • 还行

小时候和爸爸在电视上看的,一直以为是让阿让。

16分钟前
  • Muggle、佑。
  • 力荐

不mark一下怎么行!

17分钟前
  • Angeline
  • 力荐

冉阿让

22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儿时最爱听的一部电影

23分钟前
  • Wish&Hope.com
  • 力荐

置顶!!!

27分钟前
  • 樊星ç+若羽
  • 力荐

即使没有战争,没有饥饿,这个世界依然是愚昧无知的悲惨世界,冉阿让的形象依然只能出现在文学作品里。

29分钟前
  • 芦哲峰
  • 还行

3.6星1.你放心,这些钱都是干净的,我一生就偷过一个面包和两法郎;2.我父亲至死还衷于法兰西,他唯一做错的是忠于忘恩负义的我和他的祖国;3.突然,这个世界明亮了,一位姑娘的目光具有无穷的威力,在心灵的土地上生长着一株奔放而又辛辣的鲜花,人们称它为爱情.

34分钟前
  • 丰饶之海
  • 还行

貌似高中看过的吧

37分钟前
  • 菊菊
  • 力荐

应该小时候看的是这个版本。

41分钟前
  • 贾偲旻
  • 力荐

小时候我姥姥骗我说这是一部科幻片

44分钟前
  • 达斯佛™
  • 推荐

中文配音太不靠谱了。

45分钟前
  • 小焱筅笙
  • 力荐

一个关于救赎的故事 一个关于革命的故事 在一个悲惨的世界讲的却是一个关于爱的故事

47分钟前
  • 气急败坏女疯子
  • 推荐

上译配音加一颗星,华丽厚重有力!

52分钟前
  • 浆糊瓶
  • 力荐

我不知道算不算看过,因为电影只看了一点点,但是从电影改来的广播剧却是听全了的

55分钟前
  • 轻烟若凝
  • 力荐

经典版的好处就是比较克制、内敛,没有什么乱七八糟的玩意儿。雨果的人道主义我一向不怎么感冒,但比起音乐剧版的小资狂热式梦道主义无疑高出好几个数量级。

57分钟前
  • 申酌长怀
  • 力荐

【补標】蓝光收藏2019-8-31电影频道上譯經典重新再看毕克(影片旁白)杨成纯,孙渝烽,胡庆汉(冉·阿让)富润生(罗马教皇使节)于鼎(米里埃主教)潘我源(主教管家)苏秀(主教妹妹)富润生(省长)尚华(警长沙威),刘广宁(芳汀)严崇德,邱岳峰(客栈老板)赵慎之(德纳迪埃妻子)于鼎(医生)李梓(嬷嬷)严崇德(法庭庭长)胡庆汉(苦役犯沙马迪欧)翁振新(检察官)金琳(珂赛特)苏秀(巴黎修道院嬷嬷奥布迪辛)富润生(保皇党人吉诺荷芒)卫禹平(拿破仑党彭梅西上校)童自荣(彭梅西之子马里尤斯)程晓桦(德纳迪埃之女爱潘妮)刘小庆(德纳迪埃之子伽夫罗什)丁建华(成年珂赛特)伍经纬(革命小组负责人昂若阿斯)卫禹平(巴黎警察总监)于鼎(起义市民马博弗老人)

1小时前
  • 与碟私奔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