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

剧情片大陆2021

主演:黄轩  倪妮  王仁君  刘昊然  袁文康  祖峰  窦骁  张颂文  刘家祎  王俊凯  王源  欧豪  韩东君  张超  张云龙  胡先煦  陈坤  李晨  倪大红  田雨  谢孟伟  冯绍峰  刘诗诗  宋佳  宋轶  殷桃  安泽豪  袁泉  周也  欧阳娜娜  魏大勋  张雪迎  萱萱  埃里克·迪恩  乔什·怀特豪斯  奥田瑛二  白石隼也  池松壮亮  朱一龙  白宇  倪寒尽  许凯  张若昀  张建亚  赵露思  钟楚曦  雷佳音  郭子凡  欧阳卫熹  陈美伊  胡连馨  陈仟钰  夏梦  陈雨锶  俞灏明  王森  谷嘉诚  张宥浩  赵弈钦  刘畅  马天宇  史彭元  陈龙  韩昊霖  彭楚粤  王锵  刘冬  

导演:黄建新  郑大圣  

 剧照

1921 剧照 NO.11921 剧照 NO.21921 剧照 NO.31921 剧照 NO.41921 剧照 NO.51921 剧照 NO.61921 剧照 NO.131921 剧照 NO.141921 剧照 NO.151921 剧照 NO.161921 剧照 NO.171921 剧照 NO.181921 剧照 NO.191921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21 20:44

详细剧情

  影片以时代“横截面”视角切入,聚焦1921年前后的故事,全景式重现了百年前波澜壮阔、开天辟地的历史时刻——来自五湖四海平均年龄仅28岁的热血青年们,突破国际各股复杂势力的监控和追踪,聚集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见证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长篇影评

 1 ) 只管献礼,不管电影

第一次让我见识了什么叫只管献礼不管电影的“献礼电影”,看之前我一度还在担心这个电影会不会和《建党伟业》有重复,但我确是多虑了,建党伟业好歹是在谈建党,1921在干嘛?没见过比它碎的片子,历史事件一团乱,主线支线一团乱,明星小生一团乱,观感槽点先说10条:

1.是我最想吐槽的,刘昊然王俊凯等三人大晚上去逛商场这段剧情是想说啥?是想说代表们在出差偷闲么?

2.魏大勋在上海交易所霸道总裁买股票又是要干啥?莫名其妙的出现又莫名其妙的消失。

3.教员跟着看着法国人欢快地过国庆,而后一怒之下随着BGM开始奔跑,跑着跑着就舒坦了,观众完全跟不上。

4.日本特务这条线可有可无鸡肋无比,特工千里迢迢跑上海送人头我一开始还觉得有点好戏最后黑人问号。

5.张颂文讲的清末朋友殿试没见到皇后的故事就这样让大家都哭了,看门大爷也哭了,我:???

6.倪大红以及田雨嘎子俩废柴反派全片贡献了最佳老上海飙车戏,其他时间只会报忧不报喜,我无法理解他们每次是如何坦然地给老大报告目标跟丢了,而且永远在按摩泡澡的老大从来不生气。

7.雷霆战将张云龙和民国油物张超带着漂亮女友边开会边约会让人全程替他们感到尴尬,可能导演就想让观众替他们尴尬吧。

8.五四运动学生抗议卖国贼的画面奇怪的从回忆中出现,然后这场全国性史诗级运动就从刘昊然傻呵呵的笑容中一笔带过了,我特么…

9.欧豪带头的工人运动本应该是重要的主线,结果只能在各种奇怪的地方突然喊着口号出现,工人们过来过去被拍成了工具人和背景板。

10.影片最后混剪烈士牺牲、党史大事件,音乐节奏和感情引导乱七八糟,乱到我第一次希望开国大典影像不要在这里出现,当然还是出现了。

总结:优点很多人说了,我都赞同所以在这就不谈,建议是一部建党题材电影应该抓住核心,核心应当是以工人阶级为代表的人民群众。

早期共产党人是如何团结和带领他们的?我们党是如何与他们打成一片,如何获得了越来越多人民群众的支持的?早期的工人运动是如何产生发展的?先进分子是如何克服困难向人们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在这个电影里都没有讲,讲了也没讲清楚,大部分是在塞明星的镜头,而电影中的人民就是两个字块,工人就是背景板,我们应当始终避免无产阶级运动被这样锁在文化精英的嘴里和笔上。

为什么1921是一个伟大的年代,那是因为有着开天辟地意义代表着中国无产阶级的党这年出现了,开始有纲领有目的领导全国的无产者,看得出编剧导演们确实学了不少党的历史,但历史的意义不在于故事,在于是人民书写的。

 2 ) 共产党万岁

这部电影我可以这么说,是我看过所有建党电影里面最经典的一部,因为这部电影我感觉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不容易之处,不管是那个到处是特务捕捉我们,还是我们每天惊心动魄的开会,我感觉这都是不是普通人做得到的,那是需要极高的心理素质和一个经过专业训练的导员才能够到,不管怎么样,我们一定要多爱国,这种电影一定要多拍一点,这种电影可以有益于我们的身心健康。

 3 ) 属于这个年代的“建党”表达

电影频道观影。

不同时代拍同一个特定历史阶段的故事,呈现的影片效果反映的是不同所拍摄时代的技术规格、审美意趣、社会风貌和价值基调,甚至政治倾向。同样是建党片,《开天辟地》《建党伟业》两部着眼于历史演进下的主流叙事,而习惯了宏大历史叙述口吻之后,当代的建党主旋律电影都讲究横截面、小切口的另辟蹊径。《1921》的切口找在了中共一大会议的筹备上——在2021年建党百年之际,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教育感召下,这个选题恰如其分,亦十分有趣。

最后呈现出的效果,像是《建党伟业》青春版,十年前那些少年郎们都扮演起了建党核心人物,也有一波新人加入其中;但这么多面孔,演技参差不齐,很多演员像是临时来搭个戏的,让片子起码缺少《觉醒年代》中演员之间的默契和表演效果的浑然。

如果要彻底地表现年轻人建党之伟业,就再多一些符合时代语境和青年特点的日常操作,少一些过于标志性、符号化的物料使用和话语表达吧,毕竟输出家国大义、民族复兴不一定要正襟危坐义愤填膺,也可以是吃饭聊天中极为朴素、安静又充满力量的赤子情怀。

结尾复刻《建党伟业》,高唱《国际歌》后,闪现的是数位代表在之后革命不同历史阶段的牺牲画面。当年壮志未酬的青年们,有没有想到未来二十余年的黑暗和艰难;他们是一群拿笔的青年,却被逼在六年后握起了抢。

不管怎么说,那段历史永远是迷人的。

 4 ) 1921,百年之前的那只蝴蝶

上周五去看了《1921》的点映,但影评一直憋到现在才来写,就跟隔壁座那位出了字幕还舍不得离场的姐姐说得那样,“这片信息量太大了!”

《1921》讲述关于“一大”召开的故事,关于“一大”,正如毛主席那句著名的话,

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00多年之前,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弱国无外交,没人知道当初作为少数派(一大召开之时,全国仅有50多名党员)的中国共产党会为这个沧桑又迷茫的古老国家带来什么?那藏在上海弄堂、南湖游船上召开的仅有十几人的小型会议,这只百年之前的蝴蝶悄悄扇动了一下翅膀,是会悄无声息地没落还是带来翻天覆地的一场风暴?

提到中共一大,不得不提五四运动,也没法不讲《新青年》,更少不了“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一段佳话。如果按照传统的叙事,提到一大,也必然由五四运动开始,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主线,甚至是站在上帝视角上,或以毛泽东、周恩为主角都是合理的,但《1921》选择并非广为人知的李达、王会悟夫妇为切入点,切入1921年这个特殊年份的横截面,给观众打开一个非常独特的视角,去体会百年之前这些人的选择,也正是因为这些人的不同选择,才有了新中国的成立,才有了我们现在的生活。

《1921》中,李达与王会悟在天台的一场谈话,李达说:“那时候我们抵制日货,把日本制造的东西成堆地烧掉,划着火柴的时候,我突然发现火柴是日本制造的,我们连自己的火种都没有……”王会悟回:“已经开始在改变了“。

这段看似是为了塑造李达、王会悟革命夫妇的一场感情戏,其实里面信息量就很大。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经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中华民国、张勋复辟……这几十年之间,每一件对于当时的中国都是巨大的变革,但结果内部还是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弱国无外交。不光李达这种进步知识分子痛苦和迷茫,底层工人、农民更是过着食不果腹的艰难生活。包括黄金荣这种青帮大亨,也只能仰仗外国人为虎作伥地活着,这在《1921》片中闯入一大会场的侦探这条支线上也有体现。

”憋屈“的绝对不只陈独秀一人,不管是有钱人、穷人、进步知识分子、流氓大亨……所有人都是憋屈、迷茫的,整个国家都不知道未来在哪里。李达虽然坚定不移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但是他也不知道能走多远,这个国家的未来又是怎样的。

《1921》其中的人物都不是静态白描,他们每一个人的生活和思想都在流动改变着。例如王尽美、邓恩铭、刘仁静三人游览上海大世界一场戏,不光是展现那个年代上海租界歌舞升平的奢靡,也因为这三人当时都是参会代表里年龄最小的几个,正是青春活泼的时期,再到影片后期闪过的结局,王尽美操劳过度27岁病逝青岛、邓恩铭30岁被国民党反对派杀害,令人悲痛唏嘘。百年前进步青年本如今天年轻人一样正值人生最美好年华,但担负起救国重任,为了守护信仰选择英勇赴死。

《1921》出现的两对夫妻放在一起对比也很有意思:毛泽东与杨开慧这一对,只有短暂的雨中送别、杨开慧被国民党反对派残忍杀害两场戏,想到毛、杨二人这对革命伴侣颠簸流离、生死永别的一生,怎能不令人潸然泪下。而反观陈公博夫妇,则有会前陪夫人逛街、住在豪华酒店喝红酒的两段戏,再想到史料里刘仁静的吐槽:“陈公博与周佛海是另一种类型,他们不是专程来开一大的。陈公博带着夫人顺便到上海来度蜜月,住在豪华的大旅馆,举止阔绰。”陈公博后来的人生选择,在《1921》里,陈公博参加一大会议,听到与会代表反对党员当官的反应,乃至缺席一大闭幕会议提前返粤都可见端倪。

《1921》里几场争论也是信息量很大的重头戏,例如李达在关于马林、尼科尔斯基两位共产国际代表是否全程参会,以及是否接受共产国际资助方面的抗拒,都有史料做为依据的。同时,片中关于日本特高课在上海跟踪共产党人近藤荣藏,以及马林、尼科尔斯基摆脱租界巡警的跟踪抓捕,这两段戏也都意味深长:一方面,这两段都影响着一大的进程;另一方面,也是同时期的邻国共产党的作为对照组的暗线叙事,日本共产党人来上海正是为了与共产国际代表接头,并领取资助金,反观我党初期坚持成立中国自己的共产党组织,而不是作为共产国际支部的觉悟,就能明白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走的更远,成立一党长期执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1921》里,毛泽东和邓小平两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重要领导人,都是作为支线合理刻画。关于毛泽东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跟随庆祝法国国庆的租界队伍一起游行,却被拒之公园门外,然后一路在上海街头奔跑的一段戏,这里面既展现当时的他,深感国人身在自己的领土却没有人权的愤怒,也体现了毛泽东身上实干的一面,他可不就是带领我们国家一起奔跑的那个人?而法兰西中共小组里,一闪而过的邓小平也是符合史实,那时候年纪较小的他还未成为法兰西共产小组的中坚分子,另一方面这段法兰西勤工俭学的经历,对于他个人发展也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或许正因为这段留学经历,才令他有了国际视野,提出改革开放、一国两制的重大国策,促进新中国的飞速发展。

以及陈独秀与孙中山、蒋介石在广州的一段戏,也侧面点出那时候国民党活动资金告急的现状,蒋介石上海炒股也因此而起,草蛇灰线伏脉千里,构成1921年所有重要人物的生活剪影,以及为他们后期个人选择、乃至整个国家的走向埋下伏笔。

《1921》重点选择一大召开这件事,与之相关的所有人自然都有涉猎,却只能点到为止。不管当时主要人物的陈独秀、李大钊,还是后期领军人物的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于那时那刻都不能说是绝对的主角。因为这仅仅是一个开始的年份,这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不是靠某一个人独自完成的,而是源自于一群人共同的选择和努力,所以只能展现重大历史进程之中,最初的那一只蝴蝶,它微微扇动翅膀,准备起飞了……

 5 ) 群星闪耀时

相同题材的电影之前看过两部了,一部是建党70年之际的《开天辟地》,一部是建党90年之际的《建党伟业》。前两部在片名上就直奔主题,片名上就衬托出宏大的气氛,在建党一百周年之际这部《1921》相比较就低调了许多,似乎只是一个年份,但就这么一个年份,在今年就显得不平常,因为这个名字正好契合了建党百年的主题。

和前两部相比,这部电影视角更为宽广又更为聚焦,不再只是编年式般,把前面的历史事件一帧一帧讲出来,这部电影以1921年的横截面切入,前面的历史事件前情通过黑白镜头很快带过,一开始就把时间线推到了1921年,然后围绕建党这件事,聚焦在各个人物身上,开始推动建党这件大事。

我认为这部电影最大的亮点是国际视角,以往电影上说起来只是提到一句:共产国际的代表马林参加了会议。至于这位马林是怎么来的,他和中共代表之间做了什么样的交流都没有提及。这部电影将马林来到中国经历的各种危险展现出来,也表现了当时欧洲各国对“共产主义幽灵”是何等的恐惧。

更可贵的是这部电影展现了中共和共产国际之间的分歧,共产国际是把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支部来看待的,上来就一副财大气粗的架势:“把你们预算报上来。”之前已经展现了代表之间经费的紧张,但党内一开始就有独立自主的意识,李达言辞拒绝,但同时党内也有另外的声音,有人私下会见马林,做出妥协让步。对这一矛盾的不回避是这部电影的亮点之一。

这部电影还很少见的设置了一条日本线,展现了日本军国主义崛起的年代里,日本共产党也是暗流涌动。近藤荣藏代表的日本共产党人也在为日本的国运奔走。其实研究党史,日本也是一条线,1921年建党之前,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在东京还建立过一个旅日共产主义小组,施存统为负责人,周佛海便是作为这个小组的代表参加的一大会议。电影对日本线的展现也是向观众科普了党史。

中国、日本、苏联三条线并进,共产国际在中国虽然刚刚萌芽,但已经势不可挡。

电影里第二大亮点是对国内密探形象的丰富,以往电影对密探闯入会场都一笔带过,这个密探是谁,他为什么会来?很少提及。历史上这个密探真名叫程子卿,他是黄金荣的把兄弟。正因为这个目的,电影把黄金荣这一形象引进来,这个传说中黑白通吃的大无赖在外国人面前狗一样的存在,对待同胞却狼一样的狠。倪大红老师把黄金荣这个青帮大佬刻画得入木三分。

对一大代表的塑造方面也从细节处彰显立体。

除了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这些后来彪炳史册的人物,电影中对其他人物通过寥寥数语就展现了其个性和特征。如何叔衡对同乡中举故事的回忆,他要让读书人抬起头来。年轻的刘仁静怎样骄傲地回忆当年火烧汉奸宅邸。

电影中刻画最深刻的要数李达了,从剃发成家到拿起火柴点燃日货却发现连火柴都是日本制造的,从和新婚妻子搬入新居到为独立建党据理力争,早期共产党人的精气神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是一部主旋律的电影,但不是一部说教的电影,这是一部回顾历史的电影,也是一部着眼当下的电影。

 6 ) 专访黄建新:《1921》和《建国大业》是两种电影

(上映前、看片前做的采访,原标题“黄建新的辩论和进取”,后来调整了下,辩论就没了。希望下次有机会再辩。)

如果问近十几年中国主旋律影片的代表人物是谁,灯光和目光会自动聚焦在黄建新身上。

从《智取威虎山》《建国大业》,到《我和我的祖国》《1921》,黄建新一直在这条路上开拓。跟八九十年代相比,他创作风格的转变,也仍然是媒体和影迷讨论的长久话题。

黄建新自己似乎并不认为是转变,他在做的,依然是拍电影。他认为自己拍的电影,也并没有那么特殊

一个月前,《1921》的面纱尚未揭开,凤凰网娱乐Ifeng电影独家专访导演黄建新、联合导演郑大圣和制片人任宁,聊了聊《1921》的创新和制作,也听黄建新讲了他的进取和辩论。

导演黄建新、制片人任宁

联合导演郑大圣

第二篇章

2009年已经是十二年前,《建国大业》在9月上映,172位明星138分钟内轮番登场。史无前例的全明星阵容,震撼了当年的观众。

影片最终拿下4.3亿票房,成为那一年的国产片票房冠军。

《建国大业》在各方面都是昂扬的进取姿态,突破了许多模糊的界限。观众得以见到伟人毛主席踹翻洗脚盆,周总理掐着腰、扯着嗓子批评下属“没脑子”,那是冯玉祥将军遇难后的一场戏。

这部电影讲述了1945到1949年之间的风云变幻,如此恢弘,也留下了许多细腻时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建国大业》似乎一直是同类题材的天花板,后来者难以超越。

《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建军大业》,三部跨度8年,中国电影市场急速发展,但3部票房都在4亿档。从叙事上看,“建”字头的影片也涵盖了我国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大部分时间段。

《1921》带来了变化。

前三部都是纵向的,用了编年史结构。《建党》从1911年10月10号武昌起义开始,写到1921年,跨度10年。《建军》是两年,1927年四一二开始,写到1929年的古田会议。《建国》从1945年抗战胜利写到1949年。

《1921》就是1921年。

时空变化,带来叙事推动力的变化。黄建新说:“《1921》是以人物为核心构置的电影。”

“编年史影片”涉猎历史人物众多,角色是节点人物,而不是贯穿人物。《建党伟业》直到影片中部才开始出现共产党人物,因为毛泽东1917年才到北大,所有的人物都是线性的点状表达

黄建新解释:“比如袁世凯宣誓就职(建党伟业),他想当皇帝,跑到天坛去祭拜。我给他一个行为你就理解了,他只用这个行为。《1921》是以人物为中心,角色的丰富性、心理活动、行为逻辑、个性表达,都要有。他得是一个综合、立体的角色表达,跟线性点状对比,这是两种电影。”

《1921》的制片人任宁补充:“《1921》会有更多历史重要人物的生活化、年轻化的一面,更多的是细节化、真实化的挖掘。”

黄建新:“《1921》我们的目标就是冲这个去的。为什么历史的重任落到这批人身上?怎么没落到别人身上?这里面是有道理的。”

选演员、打草稿

在《1921》的前期筹备中,剧组花了九个月的时间选演员。

他们在办公室的墙壁上贴了电影涉及的历史人物的照片,演员的照片不停贴在旁边对比,正面、侧面。特效师还会进行模拟化妆,预测妆发能够带来多少加成。

制片人任宁告诉Ifeng电影:“比如说张国焘是方脸,我们不会去找一个圆脸或者尖脸的演员,这样一来就会发现(合适的)很少,然后再去选。”

联合导演郑大圣认为比相貌更重要的是神采:“你看黄轩很斯文,干干净净的,但是他的斯文底下有耿介,因为他就是这样的人。

即便做了种种筛选,演员仍然需要一个个面聊。

跟黄轩的沟通持续了几个月,他饰演李达,要把头发剪成板寸,拍摄周期三个月。作为贯穿全片的人物,必须全程在组。黄建新说:“演员要做出很多牺牲。”

单次面聊时间最长的是张颂文,第一次见面、第一次认识,黄建新和张颂文聊了7个小时。“就是聊所有的理解,有时候是聊戏外的。聊完了以后大家就知道,我们其实很容易朝一个方向努力,能攒到一起。”

刘昊然饰演刘仁静,几乎是最早定下来的。

黄建新对Ifeng电影说:“已经有很多表演经验,但岁数很小且优秀的演员并不多,一般都得二十七八岁了,刘昊然那时候才22岁,像他这样的很少。”

任宁认为刘昊然有很天然的少年气,适合当时年仅19岁的刘仁静。黄建新也很赞同,笑着说:“对,他眼睛一亮的时候,你觉得哎这不是个小孩吗。”

人物众多、演员众多,拍摄也充满挑战。

联合导演郑大圣介绍:“排期表就是一个很头疼的事情,这么多演员同场同框,每一个人的档期、行程,包括路途时间的计算,都得双向来调。黄导就看监视器、看期表、看电脑,很多时候他要自己来排。有些戏是不能改的,但有些得调整,戏随人。日夜、内外,哪怕是机位的变化,黄导都能够腾挪。”

电影在拍摄时就已经同步进行剪辑,但直到Ifeng电影采访时,剪辑上还在做微调。

郑大圣透露:“黄导特别重视节奏,他一直跟我说,主流电影的灵魂是情感的、心理的拍点。剪辑的时候,你就看到黄导在那帧帧计较,有时候增减两三帧,感觉上就有很大差别。”

黄建新也罕见地分享了他对电影创作流程的理解:“写文章拿笔,电影到了拍摄才是真正开始写草稿,前头(的剧本)都是提纲,都没到电影叙述的位置上。因为视觉叙述跟文字叙述有巨大差别,所以全世界才会打XXX导演作品。”

他认为后期剪辑,才是一部电影真正开始创作:“转换成视觉思维的时候,才能算完成电影。很多电影不太具备电影属性,它是一种文学描述,但剪辑、取舍,它的对位不是文学剧本,对位的是视觉打草稿的过程,是它拍完的素材。当代电影,摄影机都是主观的,摄影机是那支笔,它跟文学描述就分家了,电影本质是这样一个东西。”

“如果两种情绪并行了,有时候为了主旨,剪辑上你要舍去一个。这对导演很难,大家舍不得扔的就是这个。”

不特殊,但也确实特殊

话题终究要聊到“主旋律电影”。

从黄建新主导的作品来看,主旋律矩阵里,除了重大历史革命题材,近两年还出现了像《我和我的祖国》这样的短篇合集式、小人物视角影片,《长津湖》又从战争类型片上做了补充。

黄建新不认为这是一种刻意的模式,而是认为这是市场发展的表现

“你看60年代的电影,主要是革命现实主义加浪漫主义的表达,很少有别的。现在是中国电影类型最多的时候。我们所拍的是其中的一个,可能占据篇幅相对较大。我就看五月份上的戏有50多部,什么都有。所以就很自然,百花齐放。”

但《1921》这朵“花”确实受到了重视和帮助。

任宁介绍,《1921》最早在2016年就有了规划,当时上海市委宣传部的部长,把这个任务交给了上海电影集团。2021年恰是建党一百周年,任宁说:“这么一个时刻,我们每个电影人,一辈子只会遇到一次。”

《1921》去年七一开拍,“疫情期间,进行这个拍摄是非常不容易的,无论是我们外景地的协调,还是到各个地方,公安局、武警,包括我们有小学生来出演艺术团,都给了很多支持。”

一大在上海的会址、展览馆,也对剧组做了开放。

任宁说:“以前是不允许任何的剧组进去拍摄的。没有中宣部、国家电影局、上海市政府、上海市委宣传部的支持,我们是完不成这样一个电影的。”

黄建新补充说:“全世界的电影都是这样,没有支持,你就还原不到历史的真实。美国部队系统还有一个专门的机构是给电影支持的,《壮志凌云》就是美国空军支持的。”

采访的最后,他总结近年来的主旋律电影,《智取威虎山》《湄公河》既是主流的,也是商业类型的。《建国》《建党》《建军》是用了“史诗”的拍法。《我和我的祖国》是短片合集,有一个国民心态的结合体。

“所以它(主旋律电影)实际上是多样化的,有无数种方法去做电影,《1921》只是百花丛中的一种。”

 短评

开头陈坤扔宣传单,还以为是金粉世家片场…加了很多没必要的人物支线,挺影响主线叙述的。不过女演员们的状态都挺好,美!

4分钟前
  • 惊蛰
  • 还行

半分,大型PPT,原来是一个女人保护了13个大男人[doge]剪辑混乱,或许换一个词能更准确,剪辑稀碎,流量男演员的演技真的是尬,不说多了,大家感兴趣自己去看吧[doge]

7分钟前
  • Forrest
  • 很差

黄轩、袁文康非常棒,张颂文、倪妮也很可。没想到泪点在李达和王会悟天台唱国际歌时就出现了,更没想到这个情节是演员现场发挥。有些表演和细节确实做得不错。

8分钟前
  • nananana
  • 推荐

相较于《觉醒年代》,演员略显稚嫩,表达的主题过于壮阔,人物太多,对历史不精通的人来说,有点困难

9分钟前
  • 迷茫的丫丫
  • 还行

令人感动的是历史本身而已。

11分钟前
  • Dizzy
  • 还行

看了天台描述火种花絮,两位好演员之间相互成就,最主要还是即兴表演。黄轩清唱国际歌,倪妮泪流满面的笑容都印象深刻。影视作品中很少有描述李达夫妇的,这次1921主线从这对伉俪展开,值得期待。

15分钟前
  • 菠萝🍍
  • 推荐

还是有几个段落让人印象深刻的,群像之中黄轩和倪妮最佳,但全片没高潮,略显零散… 日本特务那条线除了盯梢,意义是啥呢?

16分钟前
  • 游在南方的鱼
  • 还行

优点:题材好,排场大。 缺点:口碑不错的演员明星不少,可是效果很差。许多画面,人物显脂粉气。许多场景,透着假惺惺。似乎是想表达很多,但看下来什么也没表达好。感觉现在大制作的影视作品,看起来就很糊弄。这个电影也是,硬件貌似很到位,情节却又很敷衍。

19分钟前
  • 扶摇直上
  • 较差

3.5 从历史的纵深去探寻历史的广度,而非《建党伟业》那般走马灯叙事,让1921年的周遭时空显得丰满。国际化(共产国际、日本、法国),以及类型化(谍战部分),可圈可点。虽说没能突破此类叙事的天花板,但黄建新年近古稀,做成这样实属不易。拍摄这样一部青春气息十足的电影,正如片中那个超越时空的小女孩一般,的确有些超现实主义了。

21分钟前
  • 拜见冥王
  • 推荐

最令人感动的是李达站在屋檐上拥抱太阳的那段,黄轩的眼神戏太给力了,什么叫共情能力,这就叫!看这段我被感动了。

24分钟前
  • 初商月
  • 力荐

艺术夸张得稍微有些过头。三星是给倪妮和黄轩。

28分钟前
  • 莫天蓝
  • 还行

邓恩铭最后受刑的时候,有触动到

29分钟前
  • 糯米小桃子酱
  • 推荐

天台描述火种那段即兴表演得也太棒了吧,有真实的情绪演出来真的不一样。好的演员互相感染互相成就,挺感动的。

32分钟前
  • 吃五碗的小白
  • 力荐

剪的有点碎 没想到里面演技最浮夸的是陈坤 大部分演员的细节处理挺戳的(比如润之接过译本前用手抹了一下衣服)外国人的戏份有点多 飙车戏略违和 曹郁的摄影很不错 总体还行

33分钟前
  • 🧳
  • 还行

一般。。。日本间谍那条线感觉讲了个寂寞,国内共产主义组织和共产国际的矛盾也没展开,虽然加入了谍战要素但是完全感受不到悬疑感和紧张感; 还是不知道小女孩的设置有何意义,一开始还以为是新婚夫妇对未来自己孩子的一个投影但好像又不是; 对人物的塑造大多是通过台词而不是通过情节、事件,显得有些命题作文式的机械呆板; 后面叙事节奏直接崩了,收尾过于混乱匆忙

37分钟前
  • 骆驼的披风
  • 还行

两星半吧,很多支线和镜头都很多余,太碎了。

42分钟前
  • 细枝末节
  • 还行

什么都讲了 但又什么都没讲

44分钟前
  • Dex
  • 还行

很不错!好看

46分钟前
  • 四十四次日落
  • 很差

这几天看了篇评论说主旋律电影正在走向主流电影,带着这样的疑惑,我来看了点映,但最后一行红字显出来的时候,我觉得有些失望。因为片子并没有燃起心里的那股热流,如果主旋律无法做到这点,它就无法成为主流电影。老演员很多都是龙套角色,但就那么一两个镜头的光彩依然盖过了那些稚嫩却毫无斗志的主角团。演毛泽东的小伙子还不错,但是杨开慧实在有点……那个时代可以这么撒娇么?相比倪妮把握的就比较克制了。还有日本的那条线除了和马林有交集,和主线的关联度弱了很多,砍了说点其他的不是更好么。

50分钟前
  • 六月雪
  • 还行

三星给教员奔跑的那段戏。除此以外,毫无亮点。

54分钟前
  • 洋睪郡东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