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主

剧情片中国大陆1988

主演:张国立,葛优,梁天,潘虹,马晓晴,孙凤英,李耕,董钰刚,颜彼得,侯耀华,莫岐,常蓝天,李丽娜,李滨,王哲元,米丽新

导演:米家山

 剧照

顽主 剧照 NO.1顽主 剧照 NO.2顽主 剧照 NO.3顽主 剧照 NO.4顽主 剧照 NO.5顽主 剧照 NO.6顽主 剧照 NO.13顽主 剧照 NO.14顽主 剧照 NO.15顽主 剧照 NO.16顽主 剧照 NO.17顽主 剧照 NO.18顽主 剧照 NO.19顽主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5:41

详细剧情

于观(张国立饰)、杨重(葛优饰)和马青(梁天饰)三人在北京开了一家“替人排优、替人解难、替人受过”的三T公司,专门替人解难、解闷、受过。他们碰到了形形色色的怪人和怪事,啼笑皆非,但都给应付了过去,公司业务兴隆,生意火爆。   一个要与女友分手又怕看女友掉泪的人找于观求助,于观受托约见刘美萍(马晓晴饰),十分含蓄地讲出问题并不断责备自己,泪流满面的刘美萍破涕为笑。后来,法院送来传票,勒令三T公司停业整顿,他们三人掏尽了所有的钱打发上门讨饭的顾客亲属,突然,马青说想要打人。大街上,他们肆意冲撞地些郁郁寡欢的中年人,可这些人只顾赶路,毫无反应。

 长篇影评

 1 ) 男神们当年

很老的片子了,现在看起来,早已没有了当年的时代背景和现实意义,剩下的可能只是怀念和经典的笑点。
    里面有许多经典的片断,现在看也是很喜欢。比如伪教授的长篇大论、道貌岸然的德育教育,装X范十足。还有那些文青,太逗了。里面的台词,无数的金句,现在听起来也是幽默十足。主演和配角们都是演技派,演得又深入又欢乐。
    还有八十年代的那种刚开放时,又要赚钱又伪装高雅,再加上配乐,带着改革开放的摇滚劲。
    主演们都是我的男神。

 2 ) 顽主:论爱情的重要性

马晓晴,在电影《顽主》里,绝对是人见人爱的姑娘。

那萌,那洒,那小情绪,那小伤心,那小手绢,敢视而不见的,能不动心的,就两个。

一个是于观他爹,享受离休待遇的老革命。

另一个是赵老师,年轻时受过苦,现在专门给年轻人做思想工作的正能量大叔。

他们俩,只会说教,不会睡觉。

一个是,没魅力没能力,不自己一个人睡,已经睡不着了。

另一个是,有文化有地位,总想安全第一,做梦都想睡个免费到家的小粉红。

本质上,都是爱情无能者。

他们俩的虚伪,衬托了年轻人的真诚。

他们俩的虚张声势,证明了年轻无极限的真相。

他们俩被嘲笑的根子,都是怂。

面对,激流勇进的人生大道,他们都怂了,都想躲在体制内,指手画脚,假装有爱。

父亲,假装爱自己的孩子,却不知道孩子到底想要什么?

导师,假装爱年轻人,却只想占年轻人的便宜。

他们很可笑,

但,他们的杀伤力,可真不小。

电影里,三替公司,替您排忧、替您解难、替您受过,这么好的业务,就是被“他们”的传统观念势力关掉了。

现实中,

你碰到赵老师,可以打丫挺的,或者,躲他远点儿。

但如果,你爹,跟于观他爹一样呢?

不理解你,不支持你,不替你扛事儿。

你最佳的应对,是去谈一场恋爱,以灵魂见肉体的恋爱,

爱上你的人,

一定是你的三替。

你能睡上的人,

你就是她的三替。

爱情的重要性,在于,它把人生目标简化了,

Just one Kiss,Only need Durex,She is right.

赶紧拿起手机吧,少年。

盘她。

备注:

《顽主》The Troubleshooters (1988)葛优、张国立、梁天、马晓晴

 3 ) 最王朔的

不管怎么着,我还是觉得这是王朔小说改编得最成功的一部影视作品。
那时年纪小啊,坐在破旧的电影院里看完这电影,惊呆了——当时的我第一次知道青春有那么多破破烂烂的幸福与痛苦,也就是那个时候才知道,所谓积极与颓废基本上共存于一点。
那时候电影拍得多诚实啊,连那些荒诞的镜头都那么诚实,如今回头再看,都会因那种朴素而感动得不得了。看惯了现在中国电影里的各种花招——而且还是劣质花招——之后,想到这电影里温和的悲凉与青春,我就觉得当时的我,对中国电影充满了希望与热情,真的是有道理的。
而王朔,唉咱还是别谈他了。让他继续玩儿现在这一套吧,我还是回头看他的过去。

人老了,还非要挤进年轻人的圈子里,并又放不下自己的架子,硬要后人以之为权威,真的,就太恶心了。

 4 ) 夕阳下的顽主

看了很多次的片子,但前天这一次再看完,我是彻底的被这个片子征服了。看完了之后又在大脑中自己重演了了很多个细节来回味,自我陶醉了很久也没缓过神来。也许只有真正触动人的电影才有这样的魅力。 如果真的只是调侃我还真的不会这样的如痴如醉,幸好它不止如此…… 我们都习惯了道貌岸然,当大学德育教授对这三个所谓“麻木不仁”的哥们一番慷慨激昂,说:“你们为什么不痛苦?你们应该痛苦!”而这三哥们却用无所谓的态度反驳说:“我要告诉你我们不痛苦呢!”什么才叫正道?什么才是对?什么才是错的?多少年来被教育的我们,好吧,衣装正襟,谈吐文雅,顺便最好再带上一副眼镜。 难以相信,这部八八年的片子将假大空全部抛开,结结实实的调侃了一把,调侃过后又让人五味杂陈,我的伤感来源于那种主角们随性的态度又伴着的失落感,来源于于观的那句:“我不就是庸俗了点嘛。”来源于那夕阳,来源于电影中那夹杂在侃中的又忽然很正经的点点滴滴。 还有马晓晴,她在这片子里真的很可爱,不对,是非常的可爱,可爱到我也有些爱上她了!还有王迪的那首“我是顽主”,“二十七八岁时想要娶个老婆”,但“后来才知道爱情这事儿烦恼许多”,第一次是听“无聊军队”脑浊唱的,其实这个片子中才是原唱,这首歌曲简直是锦上添花,赋予这个片子更多的摇滚气质。还有片子对那个新事物频频问世的八十年代生动的总结,简直是喜欢怀旧的观众的必看之作啊。还要最后说一句,电影比起王朔的原著,显然要厚重的多,光是那场光怪陆离的时装表演,就将本片的整体意境全面提升了。 这个片子非常适合反复的观看,里面的每一句台词都精彩非常,那种京味的侃,实在是爽在心头。如以下这句: “哥们,今儿晚上节目怎么样?” “这个不能说,您可以自己去看,不过可以透露一点,节目相当粗俗!” “是吗?哎呦!太好了,哥们儿就喜欢俗的!”

 5 ) 重温《顽主》

重温了电影《顽主》,感觉这真是一部不错的片子。最开始当然看的是小说,吸引我的是作者王朔那种京味儿的侃爷腔调,小说中人物那种极为真实的对白内容和语气让人感觉很舒服,不像很多作品中,人物说话都跟念稿子似的,特假。后来,忘了什么时候,看了电影《顽主》,当时的感觉记不清了,只记得对小说原著的还原度很高。这次重看,发现王朔也是编剧,怪不得。

重温之下,几点感受:

第一,片中充满了80年代末特有的那种迷茫劲儿。那时候我还不太懂事,但是那个时代的作品还是能够唤起我的共鸣。那个时候,很多现在看来已经习以为常的事情还挺新鲜的;作家、文人还挺吃香的,一说写小说感觉特神圣;人也纯朴,连流氓都比现在好多文化人厚道。特别是,时代在转型,改革在摸索,各种思想在冲击着人们的心灵,那个时候的人们普遍都感到非常茫然和困惑。

第二,在那样的社会环境下,年轻人开始拒绝理想、蔑视崇高,没有了追求——或者说没有了他们父母认可的追求,事实上他们追求的是自然、随意的状态,就像片中的于观、杨重和马青。他们应该可以被称作中国的“垮掉的一代”吧。实际上,这样更接近于人的本质。那些口口声声高尚、追求的人又是怎样的呢?就像片中的赵尧舜,嘴上仁义道德,心中男盗女娼,无非伪君子一个。

第三,影片与小说的两处不同。

一处是为宝康搞的那场文学颁奖会,之前进行服装表演,场上牛鬼蛇神、群魔乱舞。小说久已没看,记不大清了,但我印象中作者对这段是一笔带过的,可在电影中却成了重头戏,这应该是利用了两种艺术形式的不同,毕竟有些用文字不好表现的东西通过视觉则可以直观呈现。这段戏想表达的意思应该跟全片相同,就是展示时代背景下的矛盾和混乱,至于思索,还是见仁见智吧。

另一处是结尾处街道党委宣布对于3T公司处分决定的那场戏。小说中应该是没有的。加上了这么一段充满了黑色幽默的戏码,更增添了全片的荒诞气氛。

 6 ) 见证八十年代社会变迁

可以说,这是一部“无解”的电影,于观与女友小鲁的关系能否失而复得,与父亲能否达成真正的相互理解,被人抛弃的刘美萍后续如何,万人大餐厅最后是否建成,公司改名后能不能重振,影片里的每一个人物,每一个事件都缺少或完满或遗憾的结束语。甚至当于观三人面对赵老师的主观判断时,他们都没法做出一个有力的回击,只能一再重申他们不痛苦,看起来有声,其实是无言以对。
       电影结尾,公司门前长长的等着领钱吃饭的队伍像是一串看不到尽头的省略号,电影作为时代的旁观者,更加不会给出某个答案来安慰观者。全片除了3T公司这个最大的隐喻之外,用来展现时代大融合的还有颁奖晚会中的那场时装表演。虽然局限于当年的拍摄条件和水平,但这场戏还是被导演和整个剧组营造得美轮美奂,一开始京剧人物出场,跟着时装模特的步伐走出来的是封建制度下的地主和农民,随后是五四运动散发传单的爱国进步学生,穿插在时装表演进程中,接二连三的出现了红军、国民党、红卫兵,然后完全进入现代社会,有健美女郎、跳着当时流行舞步的年轻人还有交警等等。中国漫长的历史被缩略在短短的几分钟里,并且由一台时装秀贯穿始终。用仰拍或平视的中全景镜头表述了中国每个时代各个阶层之间的关系,各个景别的镜头交替剪辑,简明扼要地抓住了整个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脉络。最后从古至今所有人包括时装模特在内全都在场上跳起了Disco,中国社会一步步走来到今天,已逐渐变得更开放,更加多元化,各种人、各种文化、不同的价值观已在当下不断产生冲突又交织融合在一起。
      影片可圈可点的地方还很多,这部看似喜剧,细读像悲剧,但又不悲观的电影,以独特的方式见证了八十年代的中国,和八十年代下中国人的生活状态,酸甜苦辣,和喜怒哀乐。
      虽然局限于当时的条件和水平,在今天看来这部作品的录音和剪辑还有很多缺点,演员的表演和后期配音也没能完全摆脱矫揉造作的缺点,还有片中于观的女友小鲁这个人物性格并不如其他几位鲜明,她的存在仿佛只是在给于观这个角色提出问题,其它再没什么太大作用了。描述于观小鲁两人微妙关系的手法也过于生硬。但总体瑕不掩瑜,这是一部值得观众深思的作品,并在电影语言的创作上做出了不可忽视的探索。

 短评

那时德育叫兽赵老师就已经口出“杯具”了

3分钟前
  • 米拉之落
  • 推荐

BGM强烈好评

5分钟前
  • 大島
  • 推荐

马晓晴跟张国立聊天的那场戏是在天安门广场上,以后拍电影可再也没这场地了。

7分钟前
  • 熊阿姨
  • 还行

现代派?!跟她侃尼采~~!

8分钟前
  • 麻木粮姜
  • 力荐

中间那段时装秀,现在看来惊为天人。八十年代的电影自由度也可见一斑

10分钟前
  • 黑左。
  • 力荐

张国立的牛仔小热裤

14分钟前
  • 王神爱
  • 推荐

北京男的永远就是这么让人又爱又恨 没有厚实的肩膀 却甘愿让他们把头埋自己怀里感受温存

15分钟前
  • 杨欢喜Metiche
  • 推荐

很牛逼的一部电影。时装表演上,讽刺大会上,比现在那些磨叽的电影好太多。那时的摇滚乐也很牛逼呀,现在的小P孩还呻吟什么

17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力荐

拍的太漂亮了,就中间搞得那个TTT颁奖典礼那个舞台走秀,穿越时空和年代的那个想法就太棒了。从地主和阔太碰撞农民,红卫兵碰撞古代人,八路碰撞国民党,老财主摇头感慨现代时装风格,到老农民学跳霹雳舞,到后来的大家手拉手消除了葛洪隔阂和界限一起跳“的士高”的这个点子,简直是绝了!

18分钟前
  • 油尖旺金毛玲
  • 力荐

张国立演的于观跟他爹说:“我怎么就那么不顺您的眼呢?我一不杀人,二不放火,三不上大街上游行去……”结果这电影上映以后第二年就……

19分钟前
  • 胡不喜²⁰²³ ™
  • 力荐

T台秀那段拍的是好,但跟影片结构其实没多大关系,没必要过高赞扬。想想中国古代的现代的各种元素齐聚一堂,其实也算是多元化吧,虽然让人迷茫也让人困惑,但总比一言堂好。这片反映出的青年的生存状态的确很大程度上能够注解第二年的事件。专家教授看来在那个年代就已经不是个好词儿了。

24分钟前
  • 刘康康
  • 推荐

您甭提我操心 我就一傻波依

27分钟前
  • an@nt
  • 还行

颁奖礼上时装走秀的一段简直是神来之笔!!

31分钟前
  • mOco
  • 推荐

感觉是前冯小刚时代的代表作啊,那时候就兴这个,《顽主》是始作俑者,冯都是跟风的。

32分钟前
  • 苏比
  • 推荐

我觉得这个才CULT

37分钟前
  • 疯狂魔术师┃星学深似海
  • 力荐

真好,奇怪这样的片居然不是禁片。那颁奖的段子真赞啊。

40分钟前
  • 林||我们谈什么都像谈死!
  • 推荐

有人说 你非得要有时代记忆才能欣赏这样的片子 那我觉得你想象力也差了点吧 别的时代的艺术作品你还看不看了

42分钟前
  • Dr. Tardis
  • 力荐

哥们儿就喜欢俗的!!

43分钟前
  • Zephyrance
  • 力荐

张国立真帅。那时候的北京啊

48分钟前
  • mon babe
  • 推荐

80年代太强悍:社会青年张嘴就是弗洛伊德尼采、扔一石头能砸中10个诗人、时装秀如意识形态大联欢;这么多年过去,社会的人际架构未变,一曲国产摇滚吼出的仍是心声,混混青年太可爱,能把叫兽玩死,“逻辑不对啊,你们应该痛苦”“可是我们不痛苦”,这种代沟和偏见至今无法消弭。

52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