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味人间第三季

记录片大陆2021

主演:李立宏

导演:陈晓卿 / 李勇

 剧照

风味人间第三季 剧照 NO.1风味人间第三季 剧照 NO.2风味人间第三季 剧照 NO.3风味人间第三季 剧照 NO.4风味人间第三季 剧照 NO.5风味人间第三季 剧照 NO.6风味人间第三季 剧照 NO.13风味人间第三季 剧照 NO.14风味人间第三季 剧照 NO.15风味人间第三季 剧照 NO.16风味人间第三季 剧照 NO.17风味人间第三季 剧照 NO.18风味人间第三季 剧照 NO.19风味人间第三季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30 08:23

详细剧情

 长篇影评

 1 ) 一部美食纪录片,竟然把我看哭了

《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第一次把中国美食展现给世人面前,饕餮盛宴,中国智慧。本以为这个系列已经封神完毕,结果主创们再一次把中国饮食文化拓宽拓深,《风味人间》系列又登上了美食纪录片的顶峰。

《风味人间》前两季接档推出,全球视野,中国美食,我们第一次感觉中国美食与世界餐饮和和共融的美好态势。太美了,太炫了,《风味人间》每个镜头都是高清壁纸,太帅了,太酷了,美食制作者的手法堪比武林高手灵魂过招。

《风味人间》第3季在2021年底强势回归,这部“海王”在原有“风味”的基础上,陈晓卿等主创们把视角聚集到了中国壮阔海域下的丰饶物产。我觉得这一季“私人订制”最真实,那些海岸线渔民们丰富鲜活的故事才是中国美味最真实的展现。

“一张方寸餐桌,一瓢盘中春秋”,一部美食探索记录片,竟然把我看哭了。《风味人间》第3季拍出了生活最本真的一面,让我们在品尝美食的同时,观众也会被那质朴的人情不经意间击中泪点。

我喜欢那个想当地理学家的8岁小孩林本本,他的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眼眶的不合适掩盖不了这个孩子不断求真的眼睛。这里的大海已经不仅仅是林本本一家生活的环境,更是激发孩子不断追求梦想的一把钥匙。

我喜欢那个爱好宋词的海边大汉,一个沉迷武侠世界的中年男子竟是个普通的海边渔民。第一次理想与现实这么贴切,时而他是一个干劲十足海里驻立的渔民,时而他又是一个喜欢舞文弄墨的儒雅书生,大海小鲜,无名之辈,真实率性,质朴无华。

我喜欢那些在悬崖峭壁采集食材的大妈们,她们不惧风浪,不怕吃苦,在激流勇进中毅然决然,我看到了中国女足的影子。中国人在生活面前从不低头,也从不畏缩,她们用刚毅与执着证明自己才是大海里的弄潮儿。

我喜欢那个攀缘晾架的明太鱼老爸,他的登高望远看到的不是天空,而是脚下期盼自己安全的女儿。中国人维系亲情,中国人强调爱的传承,这一点一滴,这一丝一毫,都是伟大父爱最精彩的演绎。

我喜欢那些老顽童的大爷们,这群海边长大海边生存的渔民们太真实,太可爱。我喜欢那个一直爱好帆船摆舵的老大爷,那个喜欢开玩笑的虾酱老大爷,还有太多太多真实的场景,美食的背后是真味,生活的背后是人情。

这一季,私人菜与名厨精品菜交相辉映,阳春白雪下里巴人,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我自己反而觉得海鲜不着一料才是最美味的做法,这和渔民们真实鲜活的生活有什么两样?

《风味人间》第3季最后一集《赓续》,“从传统渔猎到海上农作,从物种复苏到技艺的传承,人们从没有放弃过变革与重组,为的是长久的赓续,代代的持有”。

我特别喜欢这段解说词,中国美食之所以代代相传,更多的是借鉴与传承,无论是大海小鲜,还是小事大情,都脱离不了一个“真”字。无论是《舌尖上的中国》,还是《风味人间》,都离不开一个“情”字。用真心用浓情做的菜才是中国美食的智慧真谛。

 2 ) 绝美文案总结

伴随日升日落与万家灯火,让无畏者为梦为马,四海为家。 有多少人四海闯荡,就有多少人眷恋过往。 饭热菜香,加上团聚的欢声笑语,融成一处,我们叫他——年味。 说到沧桑二字,前者指沧海,后者是家园。人们以风为信,以苦作舟,耕耘着孩子的记忆和未来的风景。对于纷纷过客,海洋以永恒的包容和静默,不咎既往,不问去向。 ——第1集《天涯·四海为家》

生活向来充满风浪,但人们总愿意把信心交给明天。 盘中餐,头顶月,让远离亲人的时光不再漫长。立于潮头,勇气随风浪沉浮;越过山丘,才能看清生活的底色。每一丝云淡风轻的背后,都有人拼尽全力。待光阴化作故事,那些过往的层云,似乎都轻飘得不足言说。 ——第2集《弄潮·浪头击水》 眼前潮水起落,身后浮沉半生,也许人的无奈和不平凡在于,越是看清真相,越是不惧琐碎和艰辛,坦然面对三餐一宿,岁短日长。 回头看仿佛光阴如水,人生不复少年。只是大海的节律不改,正如人间的求索依然。 ——第4集《赶海·潮来汐往》

这些从事远洋捕捞的人们每年超过三百天在海上度过,带着家人的惦念,迎来海风浩荡,送走暮色四合。 岁月总是让生活一边丢却,一边弥合。海面上,望尽风云变幻,忘却岁月更迭。大海化育有时,人们朝夕收获。那些形形色色的海错,经年往返,有如春华秋实,夏雨冬雪,仿佛回应着大地的四季人间的凉热。 ——第5集《时鲜·秋去春来》 童年总是过得很慢,而成年人的世界里,一样的时间却总是让人觉得日夜太长,岁月太短。 岁末的一顿团年饭,仿佛卸下一年的疲惫,化解胸中的块垒。 中国人对团圆的执念在春节达到顶点,人们不辞辛劳,千里奔赴,又在获取勇气与力量后再度启程。 我们无力驯服一朵来去的浪花,就像不能左右时间,却以变化对重复做花式反抗,用风味对寡淡做多样消解。几度努力再造,一派烟火人间,虽然留不住似水的光阴,但也莫辜负花样的年华。 ——第6集《花样·似水流年》

以时间对抗时间,用厚积凝固薄发,短暂脆弱的鲜美得以长久停留。 古老的工艺伴随人们的生活,送走冬春几度,平添风韵几何。 万物生长有时,但人们却把一去不回的时间,以某种味道的形式固着,使其穿过无尽纷乱,而不曾散落,它鲜活如昨,就像时光未被惊扰,岁月还能重来;它厚重悠远,仿佛藏着大海的涛浪,故土的风霜。 ——第7集《厚味·余韵悠长》 大自然一无所求,化育世间万物。往来人奔忙不休,不断经营建构。从传统渔猎到海上农作,从物种复苏到技艺的承传,人们从没放弃过变革与重组,为的是长久的续,代代的持有。 不管通往平淡还是走向非凡,大约所有的路程都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开端。从初出茅庐到升堂入室,道理简单,然而其路漫漫。 食物朴素无华,但有夜色凉风与亲人围坐,无端多出几分美味与亲切。成长的稚童,族里的老者,如此一年又一年,完成着世代的赓续,春秋的交叠。

自然生养万物而不据为己有,岁月却试图把生活左右。总有人毫不妥协,付出勇气与劳作,一边迎接风浪,一边拥抱凡常,只因为人与命运唇齿相依。正如海洋之于大地,一再交手又彼此造就,哪怕惊涛来得不容分说,哪怕沧桑不曾善罢甘休! ——第8集《赓续·代代相传》

 3 ) 柴米油盐、烹饪煮食才是实实在在的生活呀

超爱大海,几乎每年都会去一次海边,这两年甚至在考虑去海边城市定居。作为一个内陆人,每每见到大海都会被它的包容与辽阔所折服,而那些本就生在海边、长在海边的人们,对于眼前的海洋,肯定有着比我更深沉的爱。

渔民阿明的女儿说她的爸爸是英雄:爸爸也有电视剧里英雄的披风,只不过爸爸的披风是用渔网做的。披着渔网走向大海的父亲,一家人的生计都在这一张网里了。阿明和村民一起捕鱼的那一段,拍得实在是太好了,镜头和配乐都很有电影感。巨大的猪肠网拉开,比船还大出几十倍,和浩瀚的海洋相比,人类实在是太过渺小。在风头浪尖上讨生活的人都是勇士,而大海也从来不吝啬于对勇士的馈赠。

带着自己捕捞的鱼蟹回家,烧油下锅简单烹饪,一家人围在一起吃一顿热腾腾的海味家常菜,这真真是风味人间了。

杨丽萍说过:“我来到世上就是为了看大树怎么生长,花儿怎么开放的。”我们从自然中来,也终将会回到自然中去,可是我们对自然却知之甚少。说来惭愧,作为在重庆生活过几年的人,吃火锅必下耗儿鱼,但第一次见到耗儿鱼的全貌却是在这个纪录片里,没想到耗儿鱼(剥皮鱼)长得这么呆萌。感谢纪录片,让我看到了一道被端上桌的海鲜最初是怎么来的,它们生于海洋,渔民冒着风险打捞,辗转卖于市场……看到这些会更加觉得,我们有什么资格不去珍惜粮食与食物?

美味在江湖,而有人在的地方就有江湖:海鲜的美食文化当然是从渔民中而来,所以这一季的《风味人间3·大海小鲜》在美味海鲜的基础上,多了对人文的关注。

看到纪录片里拍了海南陵水的疍家人,激动不已。刚毕业当记者的时候,我也曾去陵水采访过疍家人。他们还有一个象征自由的名字叫作“海上吉卜赛人”。漂泊是疍家人的常态,很多渔民就在那一艘小小的渔船里度过了自己平凡又波澜壮阔的一生。连接起的成片鱼排便是家、是村庄、是疍家人永远的故乡……

我采访的那对疍家夫妻和纪录片里的老何说过一样的话,就是他们在陆地上其实是睡不好的,因为早已经习惯和海洋共眠了,不晕船,倒是晕陆地。在新村渔港和渔民相处的那个下午,让我认识到了大海的另外一面,那是度假海滩给予不了的震撼。没有比基尼、沙滩椅,有的只是扑面而来的海鲜的气味,以及忙忙碌碌出海的各类船只。只可惜当时没有口福在新村渔港吃上那巨大的龙虾。

都说生活总是充满风浪:而什么样的大风大浪是这些渔民们没有见过的呢?在礁石峭壁上徒手采集佛手螺的阿姨们,我看着都觉心惊胆战,她们却不慌不忙,因为这不过只是她们的日常罢了。独自撑着一叶小舟在海上孤军奋战的林本本的父亲,他说自己现在多干点,以后孩子就不用那么辛苦了。

看见食材背后的人文故事,更觉如此来之不易的食材,当然值得被好好对待。欣慰的是,那些被风浪击打的脊背,以及被日照晒黑的皮肤,最终都能在灶台上升起的腾腾热气中,得到莫大的幸福与满足。柴米油盐、烹饪煮食,这些琐琐碎碎才是当下实实在在的生活呀!

很喜欢纪录片里的一句话:“对于纷纷过客,海洋,以永恒的包容和静默,不咎既往,不问去向。”它包容了渔民,也养育了渔民的子孙。林本本说:“我的偶像是魏格纳,因为他发现了大陆的漂移。”也是魏格纳写作了《大陆和海洋的形成》。海洋不仅赐予了食物,还孕育了一个孩子的梦想。希望渔二代(也有可能是渔三代或四代)林本本有一天终能扬帆起航,去到海的另一边,实现他地理学家的梦。

不说了,明天我也要去市场挑几斤鱼虾了。作为川渝地区的人,什么食材都习惯要伴着辣椒吃:香辣蟹、麻辣小龙虾,麻辣火锅鱼……看到纪录片里渔民们的各种地道的家常做法:蒸蟹肉饼,炮弹鱼炖五花肉……突然就想把麻辣重口味先放一放,照着纪录片解锁一下新煮法哈哈!

毕竟,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生活嘛,图的不就是三餐四季美味有趣,人间值得未来可期……

 4 ) 纪录片的记录

5

带鱼,带鱼饭、清蒸带鱼、香煎带鱼、

烟台,山苜楂包子,海肠,脆拌海肠、春韭炒海肠、米汤海肠、香椿拌海肠

广州万顷沙,凤尾鱼,香煎凤尾鱼,凤尾鱼春,凤尾鱼春煲仔饭;曹虾,荞菜炒曹虾、白灼曹虾、

大连,(青蟹炖冬粉),赤甲红、生腌赤甲红

6

福州,鳗鱼,炸糟鳗、鱼饺、

延边,明太鱼,鱼皮包饭、明太鱼豆腐汤、煎明太鱼子、红烧明太鱼、辣蒸明太鱼、

泉州,石花膏、四果汤,石花膏拿铁

意大利海鲜汤

汕尾红海湾,墨鱼脯、猪脚墨脯jie

7

日照,毛虾,虾皮(虾皮炒丝瓜、金钩海米炒蚕豆、虾皮狮子头、虾皮稻香肉、灌汤虾皮狮子头、青菜虾皮包子)

儋州,红鱼,红鱼干(红鱼煲仔饭、红鱼干五花肉、红鱼蒸肉饼、梅香红鱼蒸花腩)

汕头南澳岛,鱿鱼,鱿鱼卵膏(炝炒鱿鱼、xo酱焗鱿鱼、鱿鱼盐辛茶泡饭、鱿鱼卵膏蒸蛋、铁板鱿鱼卵醢)

慈溪,蟛蜞,醉蟛蜞;泥螺,醉泥螺

8

宁德霞浦,海带,酥锅、虾胶海带卷、海带苗海蛎汤、海带排骨汤

宁波,黄鱼,雪菜大汤黄鱼、腐皮包黄鱼、过桥大汤黄鱼、清蒸黄鱼、菜汁豆腐黄鱼(余姚)、苔菜拖黄鱼、小黄鱼狮子头、小黄鱼面、

湛江,对虾,海鲜粉、宫保虾球、油焖大虾、海虾粥、虾饼、

 5 ) 世间风味,最美终究在烟火人间

翘首企盼已久,总算迎来了《风味人间》第三季!这季的主题完完全全击中我的饮食偏好——大海小鲜。陈晓卿导演带着团队,将视野看向中国3.2万公里的海岸线,挖掘海底奇妙生物的绝美风味,以及海岸线的人间百态。是风味,更是人间。

01. 没有鲜味,怎能叫海鲜

不同于西方人简单粗暴地用Seafood(海中食物)为这类生物归类,“海鲜”二字最大程度地体现了中国的文字美学 – 趁着海中生物最鲜活肥美、生龙活虎的一刻入口,才是对它们的最大褒奖。

在美食纪录片镜头下将海鲜的灵动与风味呈现得淋漓尽致,本就是《风味人间》团队的绝活,帧帧如画,幕幕让人垂涎。

辽宁海洋岛的鲍鱼,是灵动的。

镜头里展现的是那片深蓝海域下闪着珠光的贝壳华丽翻身的绝美姿态;是被花刀划开后洁白无瑕如美玉,又如繁花绽放,细盐如白雪洒满脆韧肉身的画面唯美至极;是以高汤文火慢煨两天两夜后渐渐着色的高雅姿态,状似琥珀,质如软玉,在褐色的鲍汁中弹跳回旋,翩翩起舞,一刀切开露出溏心,口感胶糯味道醇厚,娇贵尽显眼前。

海南陵水的新鲜波纹龙虾,是生猛的。

“高浓度的游离氨基酸和糖类使龙虾获得不同寻常的鲜度和甜味”。而镜头里龙虾的鲜活,始于龙虾蜕壳的全过程,鲜味最大值爆发在徒手拨开龙虾尾,露出饱满白皙的龙虾肉的瞬间。

山东青岛港东的鲅鱼,是鲜甜的。

划开鲅鱼鱼肚,露出肥硕鱼肉。无论是快速划过鱼身挖出鱼肉,捏成弹牙的鲅鱼鱼丸清水下锅;抑或不加任何调味,铺在网格上“甜晒”,让其表皮干实,内里保持柔润,皆让鱼鲜味得以最大留存。

还有福建平潭东庠岛的金蟳,是肥美的。

蟹钳掰开后露出的晶莹透嫩的蟹肉,如鎏金般流淌而出的蟹膏,接连着两个鲜味溢出屏幕的画面,让人全然招架不住。

第一集短短30分钟,便已跨越祖国黄海、渤海、东海、南海四大海域,呈现鲜味的千姿百态,让人大呼过瘾,忍不住期待下一集快点到来。

02. 最好的味道,不需太复杂

很喜欢这一季尝试传递的对于美食的观念——无论是繁复的技巧,抑或最简单的烹饪,美味本身并无高低之分。最好的味道,也许不需太复杂。

于是会看到第一集里每一种食材都会展现全然不同的烹饪方式,有干鲍,也有与土豆们同在铁锅炖煮的新鲜鲍鱼;有米其林餐厅里的龙虾麻婆豆腐,也有最淳朴的白灼龙虾,剥壳大口大口吃。

看到白灼龙虾时,想起在波士顿留学的日子。因离缅因很近,在波士顿时常能吃到龙虾。西餐厅里最常见的做法,便是高温蒸龙虾(类似白灼的做法),蘸着黄油和海盐吃;华人餐厅则喜爱做葱姜爆炒双头龙(两只龙虾一同切块爆炒),后来自己也跑去超市买新鲜的龙虾回家学着做,皆是十分简单的做法,却能品尝到龙虾原始的弹嫩肉质与鲜甜。回国后偶有几次吃到龙虾,反倒更丰富多彩了起来,芝士伊面焗龙虾,黑胡椒龙虾,避风塘炒龙虾,餐厅一味追求更“繁复多层次”的滋味,却没有掌握好平衡,更像是在吃酱料的味道,龙虾本身的鲜甜反倒被覆盖掉了,略觉可惜。

因此当《风味人间3》画面里同时呈现fine dinning精湛的厨艺与海岸线普通百姓菜锅里最淳朴的美味,很是宽慰。

03. 四海为家,鲜活的是人间

若要说《风味人间3》与其他美食纪录片最不同之处,大概是在它的人情味。

四处海域,四户人家,串起中国沿海家庭群像。第一集主题是“四海为家”,家才是题眼。

这里有迁徙者的一家,从黑龙江到辽宁,从陆地到海洋。妻子怀着二胎,女儿能言善辩,一家其乐融融,随着他们改变的不仅是陆地和海洋,还有餐桌上的饭菜。

这里有世代漂泊海上,以鱼排和舟为家的海上“吉普赛人” 疍家人。他们常年与风浪搏斗,生命如同蛋壳般脆弱,却又有着无比凝聚的家庭连结。当老何徒手掰开龙虾,从老伴手里递到最疼爱的小孙女手中时,无声中展示了这风雨飘摇的疍家人对爱的传承与珍视。

福建林本本的一家则是最具有生活张力的一家。镜头尝试还原大人与小孩各自看到的世界。大人的爱沉稳而内敛,父亲一人担起工作的压力,只为赚更多的钱缓解孩子的成长压力;而小孩只感受到了父母的严厉与嫌弃,总觉得自己不被重视,想着办法讨好看似“冷脸”的父母。一顿丰盛的金蟳糯米饭得以让林本本一家感情升温,糯米里加入本本最爱的胡萝卜,还有散发着霸道鲜香的蟹膏与肥美的蟹肉。也许嘴上从不表达,但食物里饱含的爱意,本本总能品尝得出。

吃什么,怎么吃,在哪里吃,终究抵不过最重要的“与谁吃”。至味在人间,世间风味,最美终究在烟火人间。

 6 ) 顶级大神出马,最惦记的国产爆款重磅回归

海洋,覆盖了71%的地球表面积。

大海漫无边际、神秘莫测,同时也孕育着无穷的珍馐美味。

最近,一部国产新片就将镜头对准了海洋,为广大食客呈现海鲜的百般滋味。

没错,这部顶级下饭神片,终于又回来了——风味人间 第三季

这是《风味人间》系列的第三部作品。

此前的两部作品在豆瓣上均评分9+,成为国产美食片的天花板,也为风味系列打造了金字招牌。

为什么《风味人间》系列能获得如此高的评价?

看看其制作团队就知道了——

总导演陈晓卿,正是《舌尖上的中国》前两季的导演,被誉为“全中国最懂吃”的男人。

除了陈晓卿之外,《风味人间2》还延续了上一季的其他阵容。

包括拥有“色香味俱全的声线”的旁白李立宏,以及首席科学顾问云无心等等。

这个黄金组合的再度合体,为观众带来了久违的熟悉味道。

值得一提的是,新出的第三季区别于前两季,缩减为每集30分钟的体量。

在节奏更加轻快的同时,内容制作上却丝毫不马虎:

主创团队历时一年半,走遍国内的四大海域,才完成这部作品的拍摄。

它不仅捕捉了我们的壮阔海域下丰饶海鲜的极致美味,也讲述着海岸线渔民丰满生动的人情故事。

在刚播出的第一集里,为我们呈现了四个与海为伴的家庭,以及他们不同的饮食故事。

辽宁的海洋岛,是中国黄海海域距离大陆最远的岛屿。

在这里从事水下作业的渔民,被当地人称为海碰子。

由于风险高、难度大,只有胆大心细的人才能胜任这份职业。

而有一道美味,吸引着每个海碰子冒着风险去找寻——鲍鱼。

被誉为“软黄金”的鲍鱼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但繁育和捕捞过程却不容易。

它们的生长速度极其缓慢,五年以上才能达到半斤左右的分量。

成年鲍鱼生性敏感,足部如吸盘,能产生超过自身体重40倍以上的巨大力量。

在捕捞的时候,必须趁它没有防备时果断出手,才能将其纳入囊中。

鲍鱼发达的足部肌肉厚实柔软,是最难烹饪的一类食材,它对火候和调味的要求也极高。

将鲍鱼用花刀切开,洁白脆韧的肉质让人垂涎三尺。

用高汤浓汁,文火控温,再加入五花肉一同烹煮,使两者的味道充分融合。

一道鲜香肥美的“鲍鱼烧五花肉”就大功告成。

不过,鲍鱼最极致的呈现并不追求新鲜。

在中国传统里,干鲍的价值远高于鲜鲍,制作过程也更加繁琐。

需要将鲜鲍鱼进行超过100天的加工晾晒,才能获得重量仅剩十分之一的干鲍。

干鲍状似琥珀,质如软玉。以浓郁的高汤缓缓滋养,才能使其胶原蛋白分解,鲜味慢慢浸透。

若再加上几个农家小土豆一同闷烧,便可得到一份味道绝美、层次丰富的鲍鱼炖土豆。

鲍鱼口感黏糯,土豆味道醇厚,让这道菜达到赏味的巅峰。

从北向南,由辽宁来到海南,这里至今保留着传统海洋生活的面貌:

上千个鱼排和船坞,在海面上依次排开,场面十分壮观。

中国有3.2万公里的海岸线,而海南是唯一全部地处热带的省份,也孕育了多元而奇特的海洋生物。

其中极受当地人青睐的美味,当属体型硕大的波纹龙虾。

波纹龙虾俗称小青龙,在浅水区度过幼年,此后会游向较深海域。

每次蜕壳后,龙虾都将长得更大,肉质也更加肥硕。

波纹龙虾肉质白净细嫩,自带一丝丝清甜的口感。

若加入椰汁汆烫,即可得到一份“龙虾椰子鸡”,让人得到清香和清甜的双重满足。

除了与椰子的巧妙组合之外,和家常食材混搭也能让波纹龙虾大放异彩。

使用南豆腐和娇弱和龙虾一同烹煮,再加上一勺滚烫红油的激发香气。

高浓度的游离氨基酸和糖类,使龙虾获得不同寻常的鲜度和甜味,风味被渲染到无以复加。

豆腐与龙虾的巧妙结合,让这道菜的鲜嫩程度实现飞跃,让人唇齿留香。

离开海南,来到山东青岛,这里的海鲜又呈现出另一派风味。

青岛人以豁达豪放闻名,而青岛的海鲜亦十分丰饶,大海的出产赋予这座城市独特滋味。

每年的鲅鱼季,是当地食客最快乐的时候之一。

这种常见的鱼类,被他们做出了不同的花样与美味。

新鲜的鲅鱼体硕肉肥,轻轻刮下鱼肉剁碎,按相同方向搅拌即可成泥。

将其挤成圆团下锅,就成了一个个弹劲十足的鲅鱼小丸子。

鲅鱼丸子和普通的肉丸不同,不仅味道鲜美,口感更是紧致弹牙。

此外,鲅鱼也可以充分腌制后油炸。

做好的熏鲅鱼咸甜适口,用来下米饭最适合不过。

等入冬之后,当地人开始张罗过年的特产。

将鲅鱼片过一遍海水, 跟制作一般咸鱼不同,无需加盐和任何调味料。

随后再放在网格上,确保上下通风,借助凉爽的空气和冬日暖阳自然风干。

这种做法被称作“甜晒”,做出来的鲅鱼表皮干,里层还保持着柔嫩。

有句话叫作“千滚豆腐万滚鱼”,鲅鱼干需要大锅慢炖,才能烧出其美妙滋味。

最顶级的食客,懂得碳水和鱼肉的绝妙搭配。

把玉米面揉成团,甩向铁锅粘牢,借助锅边的温度慢慢煎制。

此时谷物和海味的香气交融弥漫,小火慢熬出的鱼汤越发浓郁。

将饼浸泡在汤汁中,裹好汤汁的面饼和鲅鱼一同入口,既能饱腹又能慰藉你的舌尖。

中国海域有一万多座岛屿,位于东海的东庠岛就是其中特别的一个。

当地人大多数都是世代以捕鱼为生,也掌握了和大海相处的法则。

他们在数年的经验中,掌握了把海鲜融入日常食谱的趣味吃法。

鱿鱼、海蛎、皮皮虾,加工后混合在一起,统统包进番薯面皮里。

这样做出来的“咸食”外层黏糯,馅料鲜美,咸香诱人。

值得一提的是,在东庠岛还盛产一种蟹中极品:锯缘青蟹。

这是一种生性凶猛的螃蟹,膏多黄满,肉绵密紧致。

本地出产的青蟹价格不菲,但每年的旺发期只有一个多月。

因此,必须在赏味期内使用最佳方法来烹饪,才不会浪费这道难得的美味。

将虾仁、香菇、红葱酥与糯米炒到断生,放上酒醉的青蟹。

上灶继续蒸,蟹黄逐渐凝固,鲜味和香气浸透糯米。

待膏黄变成漂亮的橘红色,浓厚的醇香也随之散发出来。

蟹肉清甜,蟹黄扎实饱满,就连糯米也获得惊人的鲜香,多番滋味在其间奇妙交融。

截至目前,《风味人间3》只播出了这一集,却获得了无数好评。

总导演陈晓卿表示:“这一季节目做了一些新尝试,在‘风味’和‘人间’的天平两侧,给后者小心翼翼地增加了一些砝码。”

的确,为了更好的呈现出美食背后的故事,制作团队尝试并运用了全新的拍摄手法。

例如在讲述东庠岛的渔民一家时,镜头通过8岁男孩林本本的视角,用“放大镜”一般的镜头设计,来呈现更加真实的海岛生活。

在这样的匠心之下,我们不仅了解到当地渔民的饮食特征和饮食习惯,更感受到了他们与海洋相生相伴的真实生活状态。

《风味人间3》的slogan是“鲜活自在人间”。

“鲜活”既指本季以海洋鲜物作为主题的设定,同时也代表了节目里的人和故事。

这其实也道出了“风味”系列纪录片的创作态度:

既是在用心拍摄美食,更是在记录下不同的地域、不同的饮食习惯背后殊途同归的人情故事。

人间风味,风味人间。

无数鲜活的风味,终究汇成辽阔的人间。

*本文作者:阿怪

 短评

看这部海洋美食纪录片,顺带着地球脉动海洋篇一起看了。美食美景一把抓,馋你嘴不行,还得馋你眼。说到底主角还是人,没了人一切也就没了意义。

3分钟前
  • 北纬三十四
  • 推荐

看个纪录片给看流泪了…啊啊啊,太好吃了吧…

8分钟前
  • 令希丰
  • 推荐

导演组真的有心了,这一季的主题是大海小鲜,听名字就知道和海鲜紧扣。第一集来到辽宁大连拍摄,海水湛蓝美丽的像仙境一样,随便截图都是一帧壁纸,精品中的精品,这才是美食纪录片嘛。

10分钟前
  • 罗弘霉素
  • 推荐

在小孩子说出“地理学家”的时候我哭了 小孩子还有梦想 真好

12分钟前
  • 嘉遇纯之子
  • 推荐

祝林本本梦想成真

15分钟前
  • Han
  • 力荐

我愿称为国内美食节目天花板。 如果我是个男的,我也去个热带地区的小渔村待着,整天光个大膀子晒得呼黑,上午就去海里捞捞捞,下午就躺着睡大觉,也没有高楼,日落就能看到夕阳,再养个土狗,热了就带它跳进海里。啃着大龙虾,喝着大扎啤 /看完发现文案也是一流啊,每集看到最后都有点想哭呢,还有百万转场,后面几期终于轮到我的家乡!哈哈哈祝大家新年快乐。

17分钟前
  • 小A
  • 力荐

作为一个纯陆地和大山美食爱好者,小时候对江河湖海充满了向往,后来发现真是一方水土一方人,海鲜大部分接受不了。这季还是熟悉的味道,就是有一股怅然之感,人间很好,但不一定老婆孩子热炕头…

20分钟前
  • 南極貓頭鷹
  • 推荐

Panda的2021年度纪录剧集:1月→《小小世界 第一季》《完美星球》《地球的夜晚》《夜色中的地球 第一季》《走近皮克斯》… 2月→《年画·画年》… 3月→《王朝:狐獴特辑》… 4月→《小小世界 第二季》… 6月→《我不是笨小孩》《小小少年》《极:《悬崖之上》电影纪录片》《漫威影业:集结》《以你的心诠释我的爱 第二季 幕后花絮》《克拉克森的农场》… 7月→《人生第一次》《人间世·抗疫特别节目》《企鹅小镇》… 9月→《中国医生战疫版》… 10月→《无穷之路》《鲸鱼的秘密》… 11月→《119请回答》《当我们身处彩虹中》《披头士乐队:回归》… 12月→《青春纪录片 搞笑一家人》《风味人间 第三季》。P.S.:一些五星纪录剧集→《企鹅群里有特务》《捕猎》《人世间 第一季》《生命》《冰冻星球》。

24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不太爱吃海鲜,隔着屏幕都能闻到腥腥的气味。

29分钟前
  • 4%
  • 推荐

这一季海鲜真的好好看!!!烟火与生活!!!印象超深刻的:“魏格纳”!

32分钟前
  • 走近蓝色海岸
  • 力荐

第一个镜头就是大连…海的女儿大半夜的哭了。

37分钟前
  • 荆棘
  • 力荐

前两集有点乱,后边渐入佳境。

42分钟前
  • 核蛋Klakt
  • 推荐

风味人间剧组一定要给摄影组加鸡腿呀,大量入海捕捉海鲜的镜头都拍得很稳。在保证出色的文案和熟悉的旁白基础上,这一季的镜头语言也在进步提升,转场衔接得恰如其分,很能表达出人民对大海的敬畏和热爱,这一点很优秀!海鲜食物中有大千世界,而食物中亦有劳动人民火热的生活,烟火人间,风味永存,此乃片名想表达的“大海小鲜”。

45分钟前
  • 浩子菌
  • 力荐

大海与小鲜,the sea and food.

49分钟前
  • k-pax
  • 推荐

以为流口水就够了,怎么看到最后还流眼泪,这已经不是一个美食节目了,而是社会人文纪录片,一瞥海上之家的人生,感受到他们的辛苦,更多的是勤劳、质朴、达观,这个系列不要完结好吗,想一直追下去

51分钟前
  • 张腾森
  • 力荐

致整个风味系列,不要随便烧一个菜三分钟糊弄我,然后再拍菜农一家三口一个小时。谁家不是一家三口,谁家不会家常菜,喜欢拍全家福可以去海马体上班!不用捎带两个普菜!

53分钟前
  • 教授
  • 还行

既是一部讲述美食的片子更是一部讲述普遍人的片子,家人之间的羁绊都凝聚在小小的一张餐桌上面了,有人潜水为了看海有人潜水却是为了家人的一口美味和生活。

57分钟前
  • 爱森纳赫小镇
  • 推荐

美味里传递的是生活,因为饱含生活的重量、因为来之不易,每一次团聚共享都格外值得珍惜、格外香,美食纪录片不仅可以馋哭人、还可以看哭人。彼此陌生的观众在大银幕前带入自己的生活为一部纪录片共情,或欢笑或感伤,体验太美妙。

58分钟前
  • 着迹
  • 推荐

海鲜最好吃的烹饪方式是清蒸。对不对?!

1小时前
  • 李湘
  • 力荐

舟山人,从小吃海鲜,我对海鲜一无所知

1小时前
  • 青石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