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杀红色十月号

战争片美国1990

主演:肖恩·康纳利,亚历克·鲍德温,斯科特·格林,山姆·尼尔,詹姆斯·厄尔·琼斯,

导演:约翰·麦克蒂尔南,

播放地址

 剧照

猎杀红色十月号 剧照 NO.1猎杀红色十月号 剧照 NO.2猎杀红色十月号 剧照 NO.3猎杀红色十月号 剧照 NO.4猎杀红色十月号 剧照 NO.5猎杀红色十月号 剧照 NO.6猎杀红色十月号 剧照 NO.13猎杀红色十月号 剧照 NO.14猎杀红色十月号 剧照 NO.15猎杀红色十月号 剧照 NO.16猎杀红色十月号 剧照 NO.17猎杀红色十月号 剧照 NO.18猎杀红色十月号 剧照 NO.19猎杀红色十月号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04 01:34

详细剧情

1984年11月,苏联正处于戈尔巴乔夫上台前夕,也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明争暗斗的冷战高潮时期苏联研制了一艘新型核潜艇“红十月号”,并派老练的雷米斯负责该艇的首次试航演习。此时,美国中央情报局也获取了有关“红十月”号的情报。途中,艇长雷米斯杀死了发现他隐私的专横政委并命令潜艇改变航向。他向全体官兵声称此举是要利用该艇先进的无声推进系统去通过美国海军的监视网并纵情游览美国的海岸线。一个苏联高级将领秘密挟带一艘超级军用潜艇“红月十月号”,究竟是想投奔美国,还是制造一场核战争?苏联国防部大为震动,遣派军队追捕,美国中央情报局亦派出精英部队拦截,一场联系美苏两国军事平衡的追击行动由此展开。

 长篇影评

 1 ) 苏舰艇长带领的叛逃

整部电影充满了对美国资本主义的幻想,什么自由的国度啊,什么去了就可以开心啊,简直就是把美帝吹上了天,电影中表达的思想从根本上来说就散发着一股浓浓的恶臭味,电影保持了原著小说“捧美黑苏”的恶心态度,叙事节奏亢长,战争场面不多,大量的情节都展现出对资本主义社会如同“意淫”般地向往,考虑到这部电影的成片年代,简直就可以说是一部美帝不要脸之至的“宣传作品”,优秀的战争电影太多,这一部真的是垃圾中的垃圾,仅凭电影中宣传的思想,这样的作品就可以淘汰。 故事讲白了,就是一个叫雷缪斯的艇长,因为对苏联的厌恶,所以驾驶着苏联最新研发出来的红色十月号想要叛逃美国,美国接受到这方面的信息以后,当然是将信将疑,但是一个非常熟悉雷缪斯的人、他也是美国国家安全局的一员,他叫雷恩,他就表示这个事情吧,一定是真的,然后美国就相信了这个事情,表示要迎接红色十月号,苏联知道这个事情以后,当然是特别愤怒,派出了一个叫杜普列夫的艇长,驾驶着苏联阿尔法级潜艇进行追捕,一边要追捕一边要迎接,一场海上追逐战即将拉开序幕。 影片从一开始就在叙述苏联对人的管控怎么严格,雷缪斯保存着妻子的遗物,结果贻误却反被zheng委翻看,想要叛逃的话,zheng委是个很大的麻烦,所以雷缪斯趁其不备将其干掉 ,而另一边则是美国国家安全局,得知了红色十月号在往这边行驶的消息之后,前去通知了一个熟悉雷缪斯的、同时也在美国国家安全局工作的人雷恩,雷恩表示雷缪斯是要叛逃过来,而且还说雷缪斯不是苏联人,是立陶宛人,在数年前妻子去世以后,无牵无挂的,这次的叛逃计划应该是蓄谋已久,美国军方对雷缪斯的叛逃自然是相当欢迎,甚至还派出了达拉斯号前去迎接,跟雷恩一起行动的是查理,杰克等,几个人,都决心要将红色十月号迎接过来。 而另一边,雷缪斯先是叫来军医,宣布了zheng 委意外死亡的消息,自己一个人掌握了发射武器的两把钥匙,雷缪斯在舰艇上,然后他与维特,安东尼,凡斯等几个手下,说了自己要叛逃的计划,以副将凡斯为首的一群人表达了对雷伊缪斯的支持,然后一群人就开始了叛逃,中间的过程很亢长,而且并没有什么太值得看的地方,从雷缪斯跟自己手下的对话中,可以看得出美帝对自己的无耻宣传,几个人的对话中充满了对美国社会的向往,我都不知道他们在向往什么,而且不管是小说还是电影,都没有交代雷缪斯叛逃的真正原因,仅仅是因为老婆去世内心空虚、被管得严一点,就想跑吗,那这男人也真是够搞笑的,不过如果仅仅只是为了吹捧和抹黑的话,那就没什么情节是编不出来的,虽然说是一部军事电影,但是我却从影片中看到了满满的恶心。 电影最后也很简单,就是一波三折,红色十月号逃到了美国的海域,追击红色十月号的舰长杜普列夫,下令发射鱼雷,击沉红色十月号,结果因为距离过近,反而使得鱼雷转头把自己的舰艇给炸没了,红色十月号因为之前的过度行驶,有不少的船员已经从艇中被转移到了救生筏上,他们就在海上面看着两艘舰对打,然后还为红色十月号炸沉了自己家的舰艇欢呼,真的是讽刺之至,雷恩与杰克等一行人登上了红色十月号,跟雷缪斯进行了一番友善的交谈,然后舰艇上有人叛变,用枪打死了凡斯,凡斯在挂掉之前还说自己想登上美国国土, 真是痴人说梦,雷缪斯和雷恩去追击叛徒,然后雷缪斯中枪受伤,雷恩最终找到了叛徒,是船上的厨子,然后把这个厨子用枪给打死了,红色十月号落入美国手中,最后美国在外交桌上面跟苏联说,红色十月号已经被炸沉,苏联则表示他们还丢了一艘舰艇,其实红色十月号没有被炸沉,而且苏联丢的舰艇才是真正被炸沉的,雷缪斯带雷恩乘着红色十月号,来到了美国的一条河上,还表示如果真的发动攻击的话,可以速战速决,可是自己是来投诚的,雷恩也表示欢迎他来到一个梦幻的国度,看到影片结尾,我只想说“啧啧啧,真恶心。” 完。

 2 ) 汤姆·克兰西的爱国与叛国——我看猎杀红十月

关于汤姆克兰西的小说在军事方面多么多么牛逼我就不说了,网上的无数评论都是大加赞扬的。虽然我是军事盲,对这些称赞没有概念,只能人云亦云地认为汤姆克兰西在军事方面十分专业,不过既然大家都这么说,那么他的水平应该是经得起推敲的。我的意思就是,军事细节并不是我这篇文章要说的主要问题。主要问题在标题上就说了,是关于爱国与叛国的问题。

整个片子就是讲述冷战时期的苏联资深舰长Ramius(肖恩·康纳利饰)带着最牛逼的新型潜艇红十月号打算叛国,在第二男主角Ryan(忘了谁演的)——当然了,他是个美国人——的帮助下,经历一番惊心动魄的历险之后叛国成功的事儿。这些“历险”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来自苏联的危险,在得知红十月要叛变之后派出N条潜艇要击沉它,这方面的威胁主要由善于舞刀弄枪的Ramius硬碰硬地亲手解决;还有一部分是来自美国的危险,对于红十月动机的不同解释,苏联外交发言人的假情报等,必然是由善于在会议桌上唇枪舌剑的Ryan以文职人员特有的手腕搞定了。Ryan和Ramius到底谁是主角也真不好说,当然了Ramius的名字第一个出现在职员表上,而且肖恩康纳利的名号更是响当当,所以就姑且认为他是主角吧。

汤姆克兰西是爱国人士,叛变美国去投奔苏联的角色,我想绝对不会成为他笔下的主角,他绝对不会赐予其如此之多的精彩戏份和魅力。据我所知肖恩康纳利基本没演过反面角色,所以在这部电影中,他虽然是叛国者——叛徒,卖国贼,狗腿子,汉奸什么的,怎么叫都不为过——但却方方面面都在刻画他的正面形象,干掉自己的政委让人感觉很过瘾,不知道苏联人看到会做何感想。中国人我估计没人能接受某个汉奸干掉自己的团长师长政委什么的吧?俄国人应该也不能接受。毕竟Ramius这个俄国人是由美国人扮演的,说了两句俄文之后所有的俄国人就开始说英语了。

我们可以认为汤姆克兰西如此的爱国者无法接受美国人叛变,但他却能欣喜地把叛变的俄国人写得高大威猛。其实我很纳闷为什么网上没人对Ramius舰长叛国的行为加以指责。某接受我采访的人对于这片子的评价是:果然是美国人拍的电影。难道影评也都是美国人写的?这和那些可以当征兵广告用的美国人拍的越战或者独立战争电影没什么区别,通通是那些狭隘的爱国者拍的所谓的爱国电影,鼓吹美国魂。网上说汤姆克兰西注重伦理,同时爱国。那么,当自己所处阵营和其他阵营处于敌对状态时,伦理更重要还是爱国更重要?如果汤姆克兰西看到了一个濒死的苏联儿童会不会救他?按理说任何正直的人都是无法接受叛国这样的人的,汤姆克兰西却能接受对方的叛徒,同时一定无法忍受己方的叛徒(我猜的),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他可真是狭隘的爱国主义者。这种爱国主义到了极端就是民族主义,就是《太阳之泪》中那种能干出来将敌对阵营的平民女人的乳房活活切下来,理由是为了让她们无法再哺育下一代的民族主义者,再说的明白一些,就是狂热的恐怖分子,为了自己的祖国或信仰,他们能践踏任何伦理,能干出任何耸人听闻的恶行。汤姆克兰西向自己支持的政党大额捐款,而且还能欣然接受、乃至创作一个对方阵营令人厌恶的变节者的正面形象,这种狂热可见一斑了。Ramius和即将死去的副舰长在夜晚的水面上谈论美国的风情是多么的棒,这两个美国人演的俄国人在这时显得无比的别扭,而之后副舰长的死大概是汤姆·克兰西想要使其有一种“壮志未酬身先死”的悲剧气氛,而我看来,这纯粹是活该。即使是影评中所谓的“意识形态不同”,这种贬低共产主义、鼓吹架构在绿色纸币上的所谓自由的美国精神的作品也是十分过分的。这种“美国魂”的人还好只是在写小说,不然真挺危险的。他应该被请到美国的大学里去讲思想品德修养教育啥的。

叛徒一般都会落得这样的下场——在榨干他的用处之后弄死他。理由很简单,他当初能背叛他之前的主子,以后必然也能背叛现在的主子。追击红十月的俄国潜艇、俄国大使馆外交官、在红十月中搞破坏的厨子,反正除了Ramius舰长以及他的心腹以外的所有俄国人,这几个本来是追讨叛徒的“正义”人士,在这部片子中导演为我们设定的道德情绪中,无疑都成了反面角色。为了营造悬念,搞破坏的厨子甚至直到最后被打死才现出真身。我在想,如果让苏联拍这个电影会拍成什么样?其实完全可以让这位厨子当主角。大家应该听说过史蒂芬·西格尔在90年代的时候有一部火爆的动作片——《潜龙轰天》(Under Siege),里面他演一个船上的厨子,后来整个战舰都被恐怖分子控制了,他一个人力挽狂澜把所有人全干掉的故事。仔细想想,这片子和猎杀红十月号是多么像啊!同样是潜伏在潜艇上的厨子,结果一个是主角,无比IMBA,把所有人都弄死了,另一个面目可憎,直到被打死才露脸。同样是美国人拍的电影,同样是厨子,同样是在船里,同样是四面楚歌,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3 ) 魅力老男人和Torpedo

这是“越老越有魅力、皱纹越多越帅”的肖恩·康纳利于1990年主演的一部潜艇电影。老帅哥演的是苏联最新潜艇“红色十月”号的舰长,他在某个看似平常的早晨突然下令突入美国近海,掀起了美苏之间的一场轩然大波。苏联大量潜艇也前往追赶。他到底是疯了要往美国发射核弹还是要变节?

潜艇电影有一个独特的魅力,那就是在死寂般的深海中的狭小空间里的人物冲突、国家战争、斗智斗勇等等。在上千米深的深海里,任何一方稍有闪失就会葬身鱼腹,这激烈的争夺看上去是如此安静却又扣人心弦。影片前半段还算中规中矩逐次铺陈,而片尾高潮部分确实能算潜艇电影的经典片段,肖恩·康纳利沉着的老男人魅力在此显露无遗,潜艇、鱼雷、反潜战机之间的游戏也饶有趣味。

好莱坞在此类电影的表达方面都力求真实,尤其是语言方面,甚至都有专门为一部电影创造的纳威语。然而如果让肖恩·康纳利和全体舰员从头到尾讲俄语的话,那对他本人以及观众都是不小的压力。影片采用了一个镜头来解决这一问题,影片开头政委念肖恩康纳利的日记,随着镜头朝向他嘴不断拉近,他口中的俄语逐渐变成了英语,算是给观众一个交代:这是为了看电影方便转换的,并不代表他们真的在说英语。后来美国人上艇后,他们又跳回了俄语,表示和美国人语言是不通的。

我又学了一个单词,Torpedo~ 如果对军事、战争,尤其是潜艇有兴趣的,不容错过此片。

微信公众号:肥嘟嘟看电影(feidudumovie)

 4 ) 小析《猎杀红色十月》对俄语困境的漂亮处理

老板们都喜欢说“细节决定成败”,电影工业更是如此。观看好莱坞电影,时不时会让我感叹他们对细节的专业化处理——无论是好片还是烂片,他们都极端重视细节的打磨,哪怕这细节无法博得观众的一丝注意,但电影制作者仍然会像最苛刻的婆婆审视媳妇那样对一切让他们不爽的细枝末节一一扫除。这足够让他们在世界电影工业从业者中间获得敬意。

有些细节是“锦上添花”。举个我最钟情的例子:T2。想必很多T迷都对T-800与T-1000第一次会面的商城之战记忆犹新。这场战斗以T-1000把T-800扔出服装店窗外而暂告一段落,T-1000猛然回头看见店内一个被漆成银色的模特,皱了一下眉头(图一)。这时的观众还没有看到过T-1000的全液体形态,也无法理解T-1000的困惑。然而这个画龙点睛般的细节却是一个合理而有趣的预兆,与十分钟后T-1000全液体形态从大火中走出相映成趣(图二),透露着卡麦伦的灵性与自信。

【图一】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308253353/

【图二】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308253366/#next_photo

另一些细节却是难啃的硬骨头,虽然看似无关大碍,但处理不好就会成为全部叙事的绊脚石。比如这部让我颇为激动的《猎杀红色十月》,讲述的是前苏联一艘虚构的“台风”级核潜艇叛逃美国的惊险故事。导演约翰•迈克蒂尔南遇到的一个棘手的问题是:全片基本是美苏双线叙事,苏联核潜艇内的人物说的都是俄语。这片子难道真要有一半时间是浸泡在俄语环境中?

摆在桌面上的有两个现成方案。

一个就是让苏联佬说英语。这是牺牲真实性的,却是我们大陆电视片最爱用的方法。我们以前很多抗战题材电视剧和老电影,如果对日本鬼子稍有着墨,都清一色让鬼子说中文,什么“花姑娘滴干活”,什么“八路军滴干活”,也包括“米西米西撕拉撕拉滴”,都是用纯正的中文说的鬼子自己都听不懂的话,好像这些鬼子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目的,就是为了推广华语。但这条路别说在好莱坞电影里,就连现在的国产电影都摒弃不用了,只在一些蹩脚的跨国题材电视剧中出现。

另一个就是让苏联佬说纯正的俄语,然后配上英文字幕。这是大部分电影都常用的手法。我们看《南京!南京!》中,日本鬼子都是说日文,我们看字幕毫不吃力。只要外语在电影中占极小比例,好莱坞也喜欢上字幕。我们看《谍影重重》系列,马特戴蒙时不时会秀一下自己的多国语言。在《蝙蝠侠前传:侠影之谜》中,克里斯蒂安贝尔也会用中文说一句“我不需凡能(我不是犯人)”。但是如果外语比例一多(哪怕占比十分之一),好莱坞就会用尽各种方法避免使用字幕。这里有三个原因:一是老外与咱们中国影迷不一样,我们很习惯看字幕,但老外不习惯,字幕一多他们就嫌累,会很严重地影响本土票房。另一个原因就是演员自身的问题,这个很好理解,如果让演员说大量外语,就会露出马脚,我们回想一下《无极》中陈凯歌让张东健和真田广之说的汉语,真是雷死人不偿命。第三个原因是台词感染力的问题。任何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独特的感染力,无论是观众还是演员,都是对自己的母语的语调、情绪最有把握,字幕是无法传达出其间的微妙的。《南京!南京!》里日本鬼子们说的日语,我们中国观众通过字幕能理解他们讲的意思是什么,但论其间的情绪感染力,恐怕也只有日本观众和精通日语人能毫无损失地感受到。因此,对于什么都必须尽善尽美的好莱坞来说,说外语的情况越少越好,一点点对最终效果打折扣的因素都是他们不能容忍的。

不同的导演,对“避免使用外语”的问题的处理方式也不同。

一种无厘头方法是“霸王硬上弓”。最近国内上映的史蒂芬•希摩斯的《特种部队》里,有一场白幽灵回忆小时候在日本学习剑术的场景,就特别无厘头。少年白幽灵与少年蛇眼在寺庙里大打出手,日本师傅制止了他。白幽灵用日语争辩说“他是小偷”,师傅立即打断了他,第一句话竟然是“SPEAK ENGLISH(用英语说)”!这种强制角色说英语的手段虽然雷倒众人,但却是对观众非常负责的,也侧面证明了好莱坞对角色说大量外语的忌讳。而且我们也会发现,越是面向青少年观众的电影,越是忌讳说外文。好莱坞对自己的观众群的照顾和尊重简直可以用“小心翼翼”来形容。

另一种方法是“偷梁换柱”。《指环王》系列,托尔金发明的精灵语是精灵间的通用语言。《护戒联盟》的开场白就是让扮演精灵女王的凯特布兰切特用精灵语叙述故事背景。彼得杰克逊的处理方法就很简单,先让布兰切特用精灵语说,然后很快盖上英文旁白。同样的手法也用在了《刺杀希特勒》中,一开场,汤姆克鲁斯就用德语念自己的日记,然后导演布莱恩辛格就老练地将阿汤的英文旁白覆盖上去。这种手法相当有效,观众自然明白,也就兼顾了真实性和艺术效果。但是,这种方法仅适合与旁白,如果让一个角色开口说话——就像《猎杀红色十月》这样的情况,就不适合了。观众会以为是角色在切换两种语言,而不是导演为了方便他观赏而进行的“同声传译”。

既然两种都不可能,那么《猎杀红色十月》是怎么处理的呢?其实很简单:如果单单音轨无法完成这个任务的话,就让镜头参与进来。

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308253234/#next_photo
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308253246/#next_photo
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308253258/#next_photo
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308253275/#next_photo
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308253275/#next_photo

以上五张图是《猎杀红色十月》自14分49秒开始的一个镜头的截图,这个镜头长33秒,是“红色十月”号潜艇的政委在念一个日记本。在这镜头之前,苏联人说的都是俄语,配上英文字幕。当镜头推到政委的嘴部特写时,政委将俄语转换为英语,字幕也就不再出现。“同声传译”完成。

这么处理有什么高明之处呢?

第一,这个镜头因为承担着“把俄语转换为英语”的职责,必须把观众从故事中拉出一部分注意力来,让人关注这张嘴,和这张嘴所说的语言,所以其形式必须是打破常理的形式,也就是说,要一个很让人难以理解的形式——一个大推和一个大拉。观众直接能从视听感官上理解编导的意图,也就是说,这个镜头之怪异属性,帮助观众暂时跳出了故事和人物,完成了导演和观众的一次默契交流。

第二,这个镜头是很不美的,不应用在主要人物身上——尤其是不能用在肖恩康纳利这样的大牌明星上。于是镜头选择了这个政委——他不仅是微不足道、“死有余辜”的绊脚石,而且也是全片第一个死翘翘的人。

第三,这个镜头是分散观众注意力的,是打断叙事的,所以镜头的内容不能是故事的主要线索。于是镜头安排了政委这个微不足道的人去念主角亡妻这个在片中没露过脸的人物的日记本中的一段微不足道的圣经引言,可以说是微不足道的三次方,保证观众哪怕注意力分散一会儿也不会迷失电影的前进方向。

第四,这个镜头不仅完成了这个场景的语言转换功能,也省去了后面苏联方的俄语困境。影片与观众由此建立了新的默契:如果一个俄国人在身边都是俄国人的情况下说英语,并不是因为他说的真的是英语,而是我为了方便你理解转换的英语。所以后面有个苏联本部发现“红色十月”号叛逃意向的场景,一个将军由俄语突然转变成英语,观众也毫不奇怪了。

然而,这样的默契终有结束的时刻——即俄国佬与美国佬同处一室的时候(美军接手“红色十月”号),俄国佬口中的英语再被理解为“同声传译”就显得荒谬了。于是镜头再安排俄国佬用俄语说话,如同“合同有效期”一般,向观众宣告“前面建立的规则不再适用啦”。

一个人最可贵的就是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和该做什么。电影也是如此。《猎杀红色十月》对这个细节的专业化处理,得体得让人舒坦。

《猎杀红色十月》是军事小说名家汤姆•克兰西第一部改编成电影的杰克•雷恩系列小说,它并不是最精彩最火爆的好莱坞动作片——事实上它甚至连一个让人难忘的火爆场面都没有——然而它有一股敢于探索动作片新语法的清新气息,在《变形金刚2》这种电影称王称霸的今天,这种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的叙事风格反而显得让人怀念。

导演约翰•迈克蒂尔南在好莱坞,往好里说是二流的一线导演,往差里说是一流的二线导演。我一直觉得看他站在这样一条标准线上:超越他,你就可以成为叱咤风云的一流导演;超不过他,那你在二流三流圈里有得可熬了。在拍摄《猎杀红色十月》的时候(1989年),正恰恰是约翰•迈克蒂尔南风头最盛的时候,刚刚凭借《虎胆龙威》(1988年上映)成功上位,成为好莱坞最炙手可热的动作片导演之一。票房上的无比自信让这位大导演险些在这部电影里呈现出“商业大师”的气象,无奈终究差了那么一口气。虽然《猎杀红色十月》是一部被严重低估的电影,但是它不幸遇上了苏联解体的时代波峰,再在这个背景下讲述冷战时期的故事,就显得很不合时宜。而且在视觉风格上沿袭却并未超越之前的卡麦伦的《深渊》,在动作火爆程度上又远远不及约翰•迈克蒂尔南自己的《虎胆龙威》,所以不受大众和大部分影评家的喜爱也是情理之中。不过,这还真的是一部值得你静下心来细细品味的老牌动作电影,在20年后的今天,仍然值得我们为它鼓掌。

评分:4.5

图文版请看http://evarnold7.spaces.live.com/blog/cns!3C4928A5D97A0C8E!1233.entry

 5 ) 美国的冥想

2021.05.13

汤姆·克兰西的杰克·瑞恩追击系列

世界上最先进的苏联弹道导弹潜艇红十月号让舰长马尔科·雷米斯萌动了蓄谋已久的反叛之心,刚愎自用狂妄自大的政委普金很快送了命。

人拼死拼活一辈子为了什么?大副瓦西里的愿望是“住在蒙大拿州,娶一个肥胖的美国妻子,养兔子,她会为我做饭,我会买一辆小货车或旅行车,开着旅行车不必申请穿州过省,冬天住在亚利桑桑那州,我需要两个妻子。”舰长心愿更简单:“怀念小时候宁静地钓鱼的日子,四十年来我一直航海,海上的战争,一场没有战役的战争,没有纪念碑,只有死伤者,妻子结婚当日变成寡妇,我妻子去世时我还在海上。”奋斗了大半辈子的两个人愿望都简单到过无忧无虑普通人群的日子。

苏联雅夫级潜艇卡话洛夫号舰长图波列夫是个狂妄鲁莽易冲动人,结果他的这个性格最终葬送了他和一舰的官兵。

美国达拉斯号潜艇艇长巴特·曼库索是个勇敢、坚定、果断的人,他的这些优良品质终让他斩获殊荣。

“政客会说谎使诈,这一刻在吻婴孩,转过脸就抢棒棒糖,但政客会灵活地听取意见。”所以政客永远牢牢的掌握决策权,权利一旦落入军人、商人或艺人等其他人手里那就是场灾难。

苏联大使的一再谎言让红十月号潜艇经历了失踪、失控、叛变几个截然相反的定性,随之而面临大不同的风险和危机,好在杰克对舰长雷米斯的知己般了解和信任,终助其化险为夷梦想成真。危难时刻,信任最重要。

“一场小革命能整顿一个国家,欢迎来到新世界。”典型的美式意淫,西方民主的谎言。

 6 ) 好厚脸皮的YY

猎杀红色十月(The Hunt For Red October),改编自汤姆·克兰西的小说,1990年的片子,主演肖恩·康纳利,亚历克·鲍德温。

肖恩一如既往地帅,而且越老越帅。皱纹越多越帅说的就是他了。我惊讶的是鲍德温年轻时候竟然那么那么帅,不可思议啊,完全跟现在的颜值联系不到一起啊。岁月是把杀……猪……刀……啊……多少魅惑帅哥倒在这把刀下,啧啧。

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是一部美国超级YY大片啊,YY了苏联一个桃李满天下,超有经验的舰长因为不满带着亲信、全艇官兵和一艘台风级的核潜艇变节的故事,这种设定本身就没有合理性,如果有合理性的话,那我们对人性还有什么可期待?信仰被这么轻而易举地背叛,这种不可理喻的YY,得多自恋偏执才能想出来?

不但理直气壮地YY出来了,还把叛逃者塑造得形象高大,从而证明自己是多么强大正确,先进自由。这种情形就好像是日本人的做派,日本人最喜欢抬高自己的手下败将,用他们的强大来证明自己是更加强大厉害的一群人。以上两种,同样可笑心虚。

幸亏汤姆·克兰西就是个写小说的,这种YY不能深究。 所以,要什么前提逻辑,要什么角色塑造,还不如安安静静地看帅帅的肖恩老爷子魅力无边,心安理得地看他们理直气壮厚颜无耻地YY就好了。更何况这也是时代产物所以也没有必要纠结这个了。

其实抛开那些前提来说,这是一部军事题材的潜艇战片。汤姆·克兰西在这方面被夸得那么专业,那么精通,即使这小说的前提立意狭隘也这片子还是可以看看,谁让人家是美国人,要站自己的立场呢。 故事惊险曲折,情节紧张紧凑,环环相扣。片头一开始便是令人血脉喷张的背景音乐,肖恩老爷子饰演的雷缪斯舰长眼神坚毅立于指挥台甲板上,此刻,谁也不知道他此次出航的目的。

而细节处理也很到位,让我觉得很赞的是对语言的处理。在俄语往英语的转换之上力求真实合理。

在潜艇政委用俄语读舰长雷缪斯日记的时候镜头不断拉进最后聚焦在政委嘴部,在将语言转换为英语之后,镜头又慢慢退后,回到正常镜头之中。这样的镜头在不知不觉间分散了观众的注意力,也就不会让观众觉得在语言切换上很是突兀了。而在后面,潜艇里出现美国人之后,他们又切换到了俄语,也表示他们直接是语言不通的。

前面说过这是一部军事题材潜艇战片,那么军迷潜艇迷可要关注了。 一开始潜艇出航时候的全景,事实上是潜艇露出水面的部分就是一个空壳,下面是被船拖着的。但是镜头之内看着简直不要太震撼啊。中间的潜艇鱼雷战也很是精彩紧张,尽管有人质疑水下战拍得过于粗糙,但是我初次看时还是觉得很过瘾的。在影片最后片段,潜艇猛地跃出海面的情节,让人着实跟着激动了起来。 潜艇副舰长临死的时候心心念念的竟然还是美国蒙大拿,真是有点把我恶心到了。(哦,说好的抛开前提,不管立意狭隘的)

说回肖恩老爷子,演技自然不可辩驳,因为他的形象,电影里这个叛逃的海军舰长竟然这么魅力无边加伟光正,换一个人都不会都这种效果。雷缪斯舰长在指挥台指挥潜艇作战也是帅出天际啊,让我紧张兴奋了一把,让我差点忘了他是个变节者啊。这是导演请他来演的原因吗?

 短评

看了下评论,果然不出所料,老美意淫地够厉害。不过结合苏联解体时间和本片拍摄日期,难道真有其事?不管那么多,肖恩康纳利越老越帅的掉渣,从电影角度来看,节奏感没问题,剧情紧凑,尤其是最后潜艇大战还是比较惊险刺激的。

2分钟前
  • 布拉德痞特儿
  • 推荐

片子很不错,不过太扯了,更感触的是,天啊,那是亚力克鲍德温吗,悲剧啊,看看人家肖恩老爷子还是那么帅

3分钟前
  • 亢龙无悔
  • 推荐

Baldwin是怎么长成现在这么魁梧的?20年前的片子,看着都如此逼真。

4分钟前
  • 世纪末日卢瑟王
  • 力荐

比起现今那些像《变形金刚》的爆破大片,10年前的《猎杀红色十月》以沉稳内敛的叙事推进,多层次的角色设置更能让人动容。

8分钟前
  • 永恒布鲁斯
  • 推荐

汤姆克兰西名不虚传...结合最近看到的俄罗斯弹道导弹核潜艇的新闻,不禁感叹昔日红色帝国的没落...(什么?你说苏联不是帝国?不是吗?是吗?不是吗?)

12分钟前
  • 儿女情长王铁头
  • 力荐

确实不错,经典的潜艇片,唯一有一点遗憾的就是片中的台风没有真实的台风漂亮,看起来总有点别扭,不过据说当时美国并没有台风的详细资料,确实很难做到和真的一模一样。

17分钟前
  • 呵呵真有趣
  • 力荐

刨开意识形态,海战结合谍战、苏美双线悬念并进的情节真业界良心,附送多国型男部队,康纳利和山姆尼尔的配对太犯规,苏方的轮机长最潇洒,司各特格伦还是这么冰山美人又通达。

22分钟前
  • paradiso
  • 力荐

虽然美国佬有点一厢情愿,虽然变节的原因没小说交代的清楚,但是但是还是很好看!片头片尾的音乐太TMD震撼了!!!

23分钟前
  • 刘建明
  • 推荐

太美国主观视角了,军事角度还算规矩,就最后一场战斗有点扯蛋……

25分钟前
  • 格瓦拉
  • 推荐

拍摄得体的潜艇对战场景,沉静狭窄空间里暗涌的一波三折,肖恩康纳利更是魅力满点。其实技术和战术情节硬伤不少,但红色十月号两位舰长的形象是否可以再丰富点呢(小说里的一部分起因被略去了),这样Vasili Borodin挺身为Marko Ramius挡下枪子就是更合理的心甘情愿了

28分钟前
  • blacktea
  • 推荐

本片为广大语言不通却又彼此有情有意的痴男怨女提供了这样一个命题:如何在难以沟通的情境下小心翼翼的示好而又不被对方认为是臭流氓。而肖恩康纳利显然是此方面的调情高手,只是两个多小时的调情多少有点儿让人郁闷。。。

32分钟前
  • 张姓美少年
  • 还行

11900:十月末夜晚,意外看到肖恩·康纳利去世的消息,于是就想找部他主演的作品做观影纪念,最后选了这部名为《猎杀红色十月》的电影。R.I.P. —— 英国演员肖恩·康纳利去世享年90岁,肖恩·康纳利生前曾在多部007系列电影中饰演「詹姆斯·邦德」,并凭借《铁面无私》获得第6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配角奖。—— 首任007肖恩·康纳利去世 享年90岁,曾出演《夺宝奇兵3》《勇闯夺命岛》等片:http://news.mtime.com/2020/10/31/1604559.html

33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潜艇片就是好看。《红潮风暴》《U571》《K19》都不错,甚至日本的《盛夏猎户座》都属佳作。可惜冷战一消停,对手只有恐怖分子,潜艇片也就拍不下去了。

35分钟前
  • daangel
  • 推荐

涉外题材,好莱坞显然更喜欢过去的苏联。一、纯敌人定位,充分迎合好莱坞正反对立模式。二、斯拉夫人是白人,好莱坞演员可以无缝嫁接。施瓦扮特警,康纳利演舰长。但与中日这些东方国家合作,上述因素变得比较困难。前者,太坏了对方不干,自己是坏人又不符好莱坞传统。后者,一堆演技老鸟无用武之地。

36分钟前
  • 赱馬觀♣
  • 推荐

苏联潜艇军官死前还想着蒙大拿,美国佬意淫得够花哨的。Sean Connery不用多说,依旧是男人的象征。非常扎实的影片,五星之。

37分钟前
  • 苇间疯
  • 力荐

相见恨晚,相见恨晚。很少看到如此让我紧张的电影了。汤姆.克兰西果然是一个高手,他写的东西改编了多少电影,多少游戏啊。关于潜艇的影片中,算是翘楚之作了。

41分钟前
  • W.史密斯
  • 力荐

现在已经很少见的冷战题材电影,影片背景宏大,情节屈折,主要还是看老头肖恩康纳利的个人表演.

46分钟前
  • 小有™
  • 推荐

1990年的片子,还不错。这个片子20年后看来,依然还是不错的。可见导演的功力。

49分钟前
  • 孙汤姆
  • 推荐

虽然电影把苏联黑得很惨,但是抛开冷战题材中美国人的过分意淫,这真是一部气势恢宏的电影,在画面和音效上都有着不俗的表现。即便它基本没有什么战争场面,但是就像冷战一样,这种潜水艇题材的好电影,总能够营造出看不见的紧张局面。它本身就像一艘潜水艇,巨大而蕴含威力。

54分钟前
  • 韩伯愚
  • 推荐

算是在合理的故事框架之内把美国意识形态讲到极致了。没看过文戏做的这么足的潜艇片,故事背景和情节演进交代的无比清晰,以至于动作场面成了适当点缀。这可能也是八九十年代老派动作影片的一大特点,尽量回避技术有限的特效场面,在有限场景中腾挪转移,用细节和节奏来推进情节和悬念,有一种特效大片永远无法还原的真实质感。当然也和拍过《虎胆龙威》的导演风格以及原著作者汤姆·克兰西的故事有关。

56分钟前
  • 十一月的雨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