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加勒斯特东12点8分

剧情片其它2006

主演:米尔恰·安德烈埃斯库  特奥多·科尔班  伊昂·萨普达鲁  Mirela Cioaba  卢米妮察·盖奥尔吉乌  Cristina Ciofu  Lucian Iftime  Annemarie Chertic  Petrica Sapdaru  Catalin Paraschiv  George Guoqingyun  Constantin Dita  Daniel Badale  Marius Rogojinski  Aurelia Tocu  

导演:柯内流·波蓝波宇

播放地址

 剧照

布加勒斯特东12点8分 剧照 NO.1布加勒斯特东12点8分 剧照 NO.2布加勒斯特东12点8分 剧照 NO.3布加勒斯特东12点8分 剧照 NO.4布加勒斯特东12点8分 剧照 NO.5布加勒斯特东12点8分 剧照 NO.6布加勒斯特东12点8分 剧照 NO.13布加勒斯特东12点8分 剧照 NO.14
更新时间:2024-04-11 05:44

详细剧情

  一个小城的电视台在圣诞节前夕,也是革命纪念日当天准备录制一档关于城市革命记忆的节目。故事从清晨开始,电视台台长正为录制节目而做着准备。其中一位嘉宾玛尼斯古是一位历史老师,刚从宿醉中醒来,随即开始四处借钱补贴薪水,为此他还向昨夜喝醉后辱骂过的华人道歉。另一位嘉宾皮斯科斯,退休后独自生活,邻居来邀请他扮演圣诞老人,他欣然应允。按照约好的时间,节目录制开始了。玛斯尼古讲述了当年罗马尼亚革命日他们的革命事迹,此时却有不少观众打来电话驳斥他的观点并说他在撒谎。现场的争论气氛立马活跃了起来。在这小电视台讨论的大革命的问题究竟会有怎样的结论呢?

 长篇影评

 1 ) 布加勒斯特

12点08分,飞机离开前,广场上有人吗。有,便是革命的群众敢走了共党的统治者。没有,革命未发生。 教授是个酒鬼,债奴,他在醉酒后会骂人,骂中国商人。在1989年12月22日,他和同事上午去了广场。和自己也数不清楚数量的1个警察干了一架。这是革命的最高形式。 电台主持人邀请教授到了演播室。讲述了革命的过程。不停有人打来电话发出质疑。结果很明显。 革命不革命,大家的生活基本没变。大家的生活状况却完全改变。意识形态决定了经济形式,经济基础决定了无聊生活。 演播室的镜头很好玩。演员演技都很了得。

 2 ) 酒醒后已改朝换代

1947年12月30日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成立
1989年12月22日齐奥塞斯库政权被推翻
前后将近42年
年刚近不惑的“罗共”正如片中的Manescu教授一样
今朝有酒今朝醉,醒时已是前朝臣!
遥想当年豪情万丈、信誓旦旦、共产主义
执政后却是结党营私、草菅人命、独断专权

“伟大的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主席尼古拉•齐奥塞斯库执政24年,在任期间实行独裁统治,民主被剥夺,他还任命亲戚为政府官员,在政治上手段狠辣。尼古拉•齐奥塞斯库居住于宫殿的豪华建筑物中,过着豪奢的生活,与人民的一般生活脱节。而且尼古拉•齐奥塞斯库还以秘密警察方式监视人民生活。1989年东欧共产党纷纷倒台后,罗马尼亚人民集会要求民主,受到尼古拉•齐奥塞斯库强力镇压,结果引发更大骚动。尼古拉•齐奥塞斯库最后准备以直昇机从总统府逃脱,结果被罗马尼亚救国阵线委员会逮捕,他和妻子埃列娜•齐奥塞斯库被控以「屠杀六万人民、积蓄超过十亿美元的不当财产」等罪名,在经军事审讯后被秘密枪决,并没收所有财产。”--源自维基

看着“戏说”革命式的影片风格
那种相识而又虚幻的感觉笼罩心头
像极了做一个悠长而又无力的梦
革命来的摧枯拉朽
反应迟钝的甚至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有人说参加了革命;有人说没参加革命;有人回忆起以前某些人的暴行;有人缅怀过去的“美好”时光…
人们的各说各话不能不说是种言论自由
总之,醉酒式的反思也比没有强
空洞的理想是否可以凌驾于生命、人权和自由的基本信念之上?
历史给出的答案赤裸裸又血淋淋:
不能!
[By Vincentspring]

 3 ) 印象中的历史,符号化的革命

作为2006年戛纳金摄影机奖得主,《布加勒斯特以东午后八分》用箱底般的陈旧色调,试图将观众领回那个泛黄的年代,借助罗马尼亚本土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事件,来讲述一段和那个时代并无多大紧密关联的话题。开篇即是密集而均匀的静止长镜头,而且几乎每个镜头的景深都所差无几。更有意思的是,有相当部分的长镜头是透过窗户或者门取景的,让镜头前后的距离无形间增大,观众更容易产生舞台前后的错觉,不知不觉间做得更像观众了。前半段铺垫完成以后,一个平行运动间相对静止长镜头,跟随圣诞树下汽车里的三个人来到了直播室。过渡完成后,影片后半段的镜头转嫁到电视节目直播镜头上,近距离特写镜头穿插于直播长镜头中,模糊着电影和电视栏目的镜头语言。

1989年12月22日的罗马尼亚革命,之于16年后的罗马尼亚人意味着什么?共产主义在这个国度的终结?抑或是自由的回归?齐奥塞斯库政权垮掉了,被罗马尼亚人民赶跑了,或许只留下这么一个符号化的印象。今天生活在这个国家的人们,无意对那场革命不敬,又或者是不敢,多数人选择的是不分配多少注意力给它,而将更多的精力集中于随后的圣诞节。没人否认,自己生活在那场革命开辟出来的时代里。可是你要人们掏出崇敬去回首那次久远的事件,人们很难提起兴趣,一来可能没多少了解,二来可能忙碌于当下而无暇顾及。

在电视栏目开始前,主持人和两个嘉宾各自忙碌着自己的家庭生活,忙着为圣诞节做各种准备。主持人Jderescu费心安排台里的工作安排,费尽口舌想要手下的女主播不要回布加勒斯特过圣诞。Piscoci老人则重拾旧行当,准备扮演圣诞老人。而历史教员Manescu更要不厌其烦地应付周遭的一切:学校学生的补考、门外的讨债大军、家里等着他的工资来打理圣诞节的妻子、被自己酒后大骂的中国佬,当然还有自己的酒精嗜好。在12月22日和圣诞节以同样的速度临近他们,而12月22日在前的情况下,我们在他们的日常生活里听不见一句关于那场革命的对话。人们其实并非有意,只是在不经意间已经架空了16年前的所谓大事,或许它之于当下的罗马尼亚人与更遥远的法国大革命并无差异,只是学校里补考学生的选题而已,还随时可能招来讨债者一样不屑的嘲笑。

电视栏目直播开始以后,主持人Jderescu一副佯装热情,貌似急切地想知道当年的革命有没有波及到他们所在的小镇。酒鬼历史教员Manescu则自始至终无精打采地说波及到了,而且自己亲身经历了。在逐一接到反对者的热线以后,焦点集中到当天12点08分这一时刻,它的前后就如非黑即白般势不两立。当Piscoci老人用路灯般的蔓延模型描述革命时,我们看到符号化和模型化的思维。三个人和热线里的观众看似热火朝天的讨论,直至节目结束也没有讨论出结果。而就在宣布节目结束的瞬间,三人就此沉默,再没有一句关于节目中话题的讨论。在很大程度上,自从节目开始的那一刻,三个人想的仅仅是怎样把这个节目成功做好做完。在节目结束的那一刻,三个人长出一口气,紧锣密鼓地张罗今天吃点什么,或者怎样过接踵而至的圣诞节。至于革命到底有没有波及到这个小镇,只是这次节目的话题而已,仅此而已。在人们以各种仪式化的活动来纪念16年前的革命时,或许更多的是一种朝圣心态,更值得人们关心的还是自己眼前当下的生活,因为“那些心情在岁月中已经难辨真假”。

当历史被架空为一种印象,当年的革命被缩微成一个符号时,我们该是怎样的心情?对人们的真实生活状态顿悟?还是对人们的冷落健忘感到失望?其实都犯不上,因为这样的局面压根儿就不是人民做出选择的结果,而是不知不觉间随生活漂流至此。倒是一小部分人应该反思一下,因为恰恰是你们的失职才绘出这幅图景。

 4 ) 《布加勒斯特东12点8分》:明明灭灭 灭灭明明

“一场革命从来也不属于首先发动革命的人,而总是属于最后完成这场革命、把革命像战利品似的攫为己有的人。”

从《布加勒斯特东12点8分》到《加州之梦》再到《四月三周两天》......罗马尼亚电影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洪荒之力,突破了重重阴霾站在了世界电影之巅,开启了一个新的篇章。罗马尼亚作为东欧小国,在电影工业上实在是没有优势,尤其是在八十年代的巨变之后,电影工业体系更是脆弱的不堪一击。本来电影数量就不多的罗马尼亚,在此后的几十年中,不仅故事长片数量在不断减少,其他类型的电影也是逐渐递减。

2000年对于罗马尼亚电影来说,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年份,在这一年中,没有一部故事长片问世,因此被称为“罗马尼亚零年”。而这一年也是罗马尼亚电影的分界点。2001年,克利斯提·普优拍摄的《无名钱》拉开了罗马尼亚电影的新浪潮,给罗马尼亚电影赋予了新的生命力和活力。

克利斯提·普优的电影给后世的很多导演都提供了一个范本,不确定性、生活化的对白、自然而然的表演、刻意模糊的政治氛围等等。这部柯内流·波蓝波宇的长片处女作《布加勒斯特东12点8分》也继承了这样的特点。

革命:

革命,是东欧电影绕不过的话题,《布加勒斯特东12点8分》也是如此,只不过,波兰波宇选择了一个更加高明的角度,让革命变得更有参与感和现实意义。影片一开始就介绍了布加勒斯特东部一座小城的环境,安静而萧条,伴随着路灯的明明灭灭,小城拉开了生活的序幕。其实,在这样的小城市中是没有人关心革命的,皮斯科斯老爹中年丧妻,退休之后独自生活,并热衷于扮演圣诞老人。玛尼斯古是一位抑郁不得志的历史教授,经常深夜买醉,借钱喝酒。电视台台长漫无目的的忙碌,绞尽脑汁的制作着一些希望可以得到关注的节目。零零碎碎的几个人构成了一个最基础的罗马尼亚生活画卷,而革命就是在这样的画卷中燎原的。

革命者需要为理想承担一切磨难,包括革命阵营内部不可避免会出现的各种隔阂和误会,此所谓革命的“炼狱”也。然而革命年代,革命为最高宗旨,舍小我为大局,个人荣辱皆可全部抛开。社会主义国家是最喜欢用各种各样的概念来诠释革命的,其实,革命不过是一场无政府主义者的狂欢,他们借助“革命”来掩盖自己的私欲和丑恶。

在《布加勒斯特东12点8分》中,关于历史的真相被提上了日程,1989年12月22日12点8分你在做什么?这个看似无趣的问题,其实充满了深意,历史到底是变成了人们潜意识中所希望的那个样子,还是历史从来都没有改变过。

不管是玛尼斯古还是皮斯科斯亦或是电视台台长,生活似乎并没有什么改变,革命到底是什么,依然是无解。

导演:

柯内流·波蓝波宇的电影并不多,风格也极其相似,看得出,柯内流·波蓝波宇是一个很喜欢用反讽手法的导演。政治隐喻在他的电影中随处可见,路灯的明灭,炮仗的轰鸣,今日雪花明日污泥的预言......这些都是柯内流·波蓝波宇惯用的手法。

除了具备本国政治文化特点之外,柯内流·波蓝波宇以及其他新浪潮导演的作品还继承了一些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风格。比如低成本、手持摄影、长镜头、实景拍摄、善于描写普通人的生活和挣扎,镜头多聚焦在罗马尼亚现实问题上。

《布加勒斯特东12点8分》是波兰波宇的第一部长片,由于之前有短片做基础,所以他选择了一个很高明的角度,但可惜的是,这种高明并没有蔓延至整部电影。电影的前半部分过于拖沓,虽然可以理解为导演希望人物形象过于饱满,但同时也让情节过于无趣。而后半部分的访谈过于粗糙和仓促,尽管有金句台词坐镇,不可否认的是,在政治讽刺等方面并没有做足功夫。

从2001年罗马尼亚新浪潮的开始到2006年,整个罗马尼亚电影还处于探索的阶段,所以《布加勒斯特东12点8分》也充满了一些实验电影的特性,简单的道具,简单的情节,简单的设计就撑起了整部电影的半壁江山和戏剧冲突。从整体的观感来看,并不是很流畅,不过影片的很多地方还是充满了波蓝波宇的小心机,比如开头和结尾的对仗,皮斯科斯老爹关于革命的那段比喻,中国商贩这一角色的设定等等,从这些地方都可以看出波兰波宇的用心。

总之,革命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词汇,波蓝波宇在拍摄这部电影的时候大概也考虑到了这个问题,所以整部电影给人的感觉是内敛、节制和一些不得不的妥协之感。

“历史有两个版本,一个是印在书本上的,另一个则烙在人们心头。”导演试图讲述关于罗马尼亚革命往事的真相,可人们似乎更愿意相信自己心中的“真相”。在重重矛盾之中,柯内流·波蓝波宇将这个难解的谜题留在了永恒的光影间。

 5 ) 《东布加勒斯特12点08分》笔记

1.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白雪变污泥。 一夜变天,就像齐奥塞斯库倒台,鞭炮(礼炮)声起,独裁者(慈父)落。旧秩序轰然倒台,人民狂欢,观念倒转。可16年过去,看那鸽笼式的筒子楼和脏兮兮的街道,一切真的改变了么?想起《无声婚礼》中“共产主义将农村改成工厂,资本主义又将工厂改成度假村”的讽刺。姓资姓社?罗马尼亚人都不鸟。 2.潜文本中抛出的问题,到底是不是人民选择了革命,或者说,人民在革命中到底起了多大作用。两种历史观,一、人民是墙头草,只选择胜利者,是精英集团利用的工具。二、即便起哄架秧子破鼓万人捶也是革命的一种形式,如路灯明灭,量变质变。 3.真相不可得,记忆不可靠,对于那次革命,现实中的失意者想要彰显,现实中的得益者却想要隐瞒,对于真正的殉难者,却没人关心。大多数人,只关心柴米油盐粮食蔬菜,大时代记忆与生活琐碎搅成一锅粥。 4.首尾路灯的隐喻,可以理解为路灯逐次熄灭,也可以理解为路灯同时熄灭(将同一时间发生的事情平行展示的剪辑手法),用电影语言造就了暧昧性。全篇的电视访谈式机位,人们在镜头前出出入入,好像都是摄影机前的真相,有人想要挤进来露把脸,又人想要逃出去。

 6 ) “不如让老爹折完他的纸船”

之前写的第一篇估计是会被吃掉惹。去掉一些字,去掉一个最高分,再去掉一个最低分,再试试。以免以后想起这部片子却忘记了故事。

- 雪

“我打电话来告诉你,外面正在下雪……大片洁白的雪花漫天飞舞。好好享受此刻吧,明天雪花就会变成污泥了。”

- 灯

路灯 “安静而美丽” 一起亮或一盏一盏亮或者在圣诞树上闪烁

- 笔

主持人用的红笔是日本三菱直液水笔。2007年刚上小学四年级开始用水笔写字时买过,当时8块一支,好看的店面里卖12块,笔中贵族了。

↑《疯狂的快乐》,关于导演的姐姐要拍摄《下午五时》这件事

在伊朗03年或者04年的纪录片《疯狂的快乐》里,女导演和女演员签合同时用的是同款黑笔。全球化通过一个小物件在记忆里呈现。

- 楼

无产阶级美学 因为单调乏味所以不太喜欢但也因为熟悉且有些许室内细节颇有童年回忆的意味甚至会感到亲切

- 当地时间12点08分

界定立足于具体时间点的先后,广场聚集和直升机起飞谁先谁后成了焦点,偏执荒谬的黑色幽默,反证对正当性的追求。But after that, what then?

- 电视

难以想象那个年代的电视直播能带给人的冲击力,直接将混乱和各个层次的暴力推到眼前,突出侧写一个“剧变”的“剧”字。影片选择用拍摄电视直播节目的过程,最后一段几乎一镜到底,一个固定的受限的逼仄空间。老爹很可爱,拿稿纸折纸船,还被收走了,那再来一个。年轻摄影师是下一代。

另,看的过程中一直想起《机遇编年史的71块碎片》。东欧。冬天。零零碎碎的生活。

 短评

第一,回忆往往是不靠谱的,回忆中呈现出来的基本上不是过往的事实,而是我们潜意识里希望的样子;第二,比回忆更不靠谱的是革命,革命好比冷笑话;第三,如此枯燥的形式能拍出如此有趣的电影,导演牛逼。

4分钟前
  • 芦哲峰
  • 推荐

历史永远是人类思维基于自我保护规划出来的东西,电影何尝不是?

6分钟前
  • hitlike
  • 推荐

8.1 革命发生过吗?可能有,可能没有,无法定论。这很讽刺,也很现实。人们往往只愿意相信他们所认为的历史,把回忆打扮成他们想要的样子。归根到底,这重要吗?还不如放眼当下,改变停滞不前的现状。去看看窗外的雪吧,不要让它变成了污泥。

10分钟前
  • KID Y
  • 推荐

谁能告诉我到底是1989还是2006啊啊啊!!!

14分钟前
  • LOL
  • 推荐

今日白雪,明日污泥

19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力荐

革命是什么,还是用伪革命去充实无聊的人生?由无聊滋生出的荒谬在争奇斗艳,却怎么都争不够…什么时候才能学会去欣赏那些安静与美丽,什么时候风景才能被真正看透…结尾很舒服,同样赏心悦目的还有演播室里那些手持、虚焦、故意不专业但不目眩过头的长镜头

23分钟前
  • levitating
  • 推荐

后来的革命还是革命吗?当下对于历史中革命是否发生这一事实产生了根本性的质疑和动摇,我想到这种devastation都觉得难以面对。今日雪,明日泥,人的记忆无从考证,而历史的记忆之于个人都是意识形态的板上钉钉,将认知钉死在特定框架里。全片各部分对青年导演都颇具指导意义,剧本格局小而巧妙,三个人物平分秋色,故事线由简单明了的单一事件组成,却足以提出尖锐问题,并借啼笑皆非的视听元素将问题问得很到位,这作为小成本政治/社会批判电影来说就绝对足够:影片所需要的就是花90分钟提出好问题,并将解答空间全部抛给观众。

24分钟前
  • 烤芬
  • 推荐

一直都当它是严肃的片子来看,虽然老爷子也叠纸船,教授撕废纸令人发笑,但直到那位女观众打电话来说,今天的白雪,明天就会成污泥,才察觉他们关于革命是否发生过的讨论多么荒谬、可笑和不必要。最后那个48分钟一镜到底的长镜头太牛逼了。

28分钟前
  • 饭夫斯基
  • 推荐

其实都发生了,历史已经是每个人写的。最后的镜头很美。

30分钟前
  • 熊仔俠
  • 推荐

雪花变污泥,你注意过街灯亮吗

35分钟前
  • KONEC
  • 推荐

三重发问,询问-审问-叩问。“你是如何参加革命的?”,“如何证明你参加过革命?”,“革命革的是谁的命?”。被强力挤压的室内空间,被无限扩散的声音语言。从单场景固定机位到直播间的犹疑晃动,叠船、撕纸、镜头拉近,顾左右而言他是人的本能,是谁出的题这么的难,到处全都是正确答案。

36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推荐

好好享受此刻吧!明天,雪花将会变成污泥。

37分钟前
  • 火山边缘
  • 推荐

回归到那棵圣诞树的镜头很不错,意外地平复了刚刚结束的尴尬。很多人大概是想说倒台无济于事,希望他们一辈子吃屎

39分钟前
  • обломов
  • 推荐

太碎了,属于上等的那种鸡肋。

44分钟前
  • 粉粿症候群
  • 还行

那段节目看得好纠结。

47分钟前
  • ma
  • 推荐

【C+】能看出导演在剧作上的用苦良心,但可惜的是本片结构实在是太碎了,近乎彻底毁掉这些文本与题材上的先天优势。

48分钟前
  • 思路乐
  • 还行

散客并不是无知的群氓而是最聪明的怯弱者。他们希望过得更好,却又畏惧于旧有的威权,想得到却又不愿意付出。大多数情况庄家是稳赢,多年的积累手段都是本金,以本伤人再容易不过。闲家只有两种机会,庄家身边有个二五仔能帮你出千。或靠自己的本事说服所有的散客都下到自己边,才有本钱和庄家赌这一把

49分钟前
  • 暗黑4出了吗
  • 力荐

通过一出电视直播讨论来重返历史现场,各种推翻、威胁和坚持已见。革命到底有没有在这片地方发生过,到底他有没有参加过,彷佛都成为了不解之谜。看似没有答案,但是影片借助一些人出了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比如中国人说罗马尼亚人自己内斗的问题,其实时非常善意的提示,他觉得人们不应该抓着别人的小辫子不放,这也不是否定别人的理由。纺织厂现在是电视台话语权的决策者,以前安全局的员工在通话中表示自己是厂长,发出一系列的威胁,这样子直接对阶层差异的讽刺真是拉满了。开头结尾路灯的灭亮的循环的互相照应又像是宿命般地将历史和现在对接在一起。

54分钟前
  • LoudCrazyHeart
  • 推荐

1、一场一镜,罗马尼亚小镇革命往事探佚2、圣诞老人依旧接着扮,酒鬼还是那个酒鬼,体制内的发了财矢口否认,丧子的母亲活在当下,路灯迅疾点亮或是依次点亮,人群顺势涌向广场或许就像享受圣诞的狂欢,小城从来就不是漩涡的中心。

57分钟前
  • 北野文
  • 推荐

革命就像城里的路灯,有的亮得早一点,有的亮得晚一点,但黑夜里一定都会点亮的。

1小时前
  • 又让你森七七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