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杀

剧情片法国2017

主演:罗兰·拉斐特,齐雅拉·马斯楚安尼,克洛蒂尔德·埃斯姆,皮奥·马麦,Aurélie Matéo,琪塔·昂赫,Jean-Charles Clichet,Willy Gauzin

导演:法布里斯·戈巴尔

 剧照

绝杀 剧照 NO.1绝杀 剧照 NO.2绝杀 剧照 NO.3绝杀 剧照 NO.4绝杀 剧照 NO.5绝杀 剧照 NO.6绝杀 剧照 NO.13绝杀 剧照 NO.14绝杀 剧照 NO.15绝杀 剧照 NO.16绝杀 剧照 NO.17绝杀 剧照 NO.18绝杀 剧照 NO.19绝杀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5:42

详细剧情

  安托万•勒孔特是一位电视台的高管,对上阿谀奉承,对下尖酸刻薄。对董事会瞒报哄骗,对同事和下属打压恐吓,是不折不扣的混蛋。妻子索朗热温柔贤淑对他无微不至,但是他却外遇不断,甚至以工作为筹码与同事发生不正当关系。终于安托万的所作所为引起了公司员工的不满,一位被他无端开除的员工,闯进办公室枪击了他。当安托万从医院醒来的时候,一切都大变样了。妻子索朗热和枪击他的人在一起出双入对,自己也从公司高管变成了普通的天气预报员。在公司中的领导地位不在,让他受尽了屈辱,索朗热的不理不睬也让他百思不得其解。走投无路的他被朋友带到了一个地下拳击场,里面都是在工作中不得志的中年男性,在这里通过拳击找到自己的尊严。一场鏖战之后,安托万决定按自己...

 长篇影评

 1 ) 惊心动魄的3⃣️秒

#绝杀慕尼黑 4⃣️🌟

不知道俄语原名叫什么

最近上映的电影评分都不太行,总有种好莱坞最近江郎才尽的调调。记得七八年前看的一篇文章就讨论了好莱坞续集过多的问题,现在看来,问题似乎更严重了……在黑衣人和绝杀慕尼黑之间犹豫了很久,最后被两者悬殊的比分说服了。黑衣人一天之内已经从7.0降到了6.1,绝杀慕尼黑虽然是去年已经在俄罗斯上映,但昨天才在国内上映,豆瓣8.2。

这是第一部在影院看的俄罗斯电影,第二部在影院看得体育电影(第一部是《摔跤吧,爸爸》)。不要被电影名字欺骗了,我刚开始以为是和《逃离德黑兰》同一类型的影片(原谅我电影看了一多半才意识到慕尼黑在德国).......但,其实它是一部体育电影!讲述的是1972慕尼黑奥运会上苏联篮球队战胜美国队,夺得奥运金牌的故事。虽然说这场比赛一直存有争议,但站在苏联这边来看,确实是振奋人心的大事件。

电影整体也把握住了这个基调,虽然影片中故事发挥中规中矩,但本身这个故事就已经够精彩的了。

最后3⃣️秒拍得惊心动魄,慢镜头+体育电影=效果惊人!电影非常还原当年比赛现场,快剪仿佛现场直播,紧张刺激。

说个问题,因为太还原事件了,导致电影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球场上打球。激动是激动,我都想鼓掌,但感情积淀没有得到最后的一个爆发,或者说是一个结果。就在那里卡着,差一个点。有点小遗憾,不过还是很燃的。

俄罗斯的几个自黑的包袱抖得都不错。

哦,对了。篮球教练的演员是碟中谍4里的那个俄罗斯特工队长,怪不得那么眼熟。

 2 ) 挺好看的,对台词印象深刻

今天小宝陪我一起看了《绝杀慕尼黑》。

这部体育电影很好看啊,比我昨天看的《黑衣人:全球追缉》好看太多了,对于美国式的俏皮幽默真是接受无能。参加采访被忽悠了一通,去了电影院我还是睡着了。

我知道像《绝杀慕尼黑》这样的电影,背后的真实故事必定更精彩,更撕裂,更耐人寻味。到了银幕上肯定做了许多取舍改编,但以弱胜强、创造奇迹、关于体育精神纯洁性的故事,还是非常提气,振奋。

没有去深究,说说几个剧情中印象深刻的地方:

第一,队员有心脏病,瞒着教练,结果临阵倒地。

这时候躺在病床上的他说,教练你一定怪罪我吧。可教练丝毫不以为意,说:

我要是你,我也会这样决定。因为我们都是用球决定脑袋的人。

这句非常打动我。比国家不出钱,教练用治孩子的钱帮助队员更打动我。

因为这种人与人之间深度的默契,不消多费唇舌的理解,实在太难,也太可贵。

第二,是生病球员和女友分手。

他说,我只有一两年的命,难道你想做寡妇。

女友说,每个人都有可能死,如果你只剩下三分钟,你会怎么办?

女友这个问题问得有水平,是当头一棒。

当我们认为还有一两年时间的可活,可能会从长计议、好好安排,但只剩三分钟,就会不顾一切做最想做的事。

可是人生多么无常,你以为你还有一年、两年可活,又焉知剩下的不是三分钟,甚至三秒钟。

还是要记得活在当下的道理。

像珍惜最后三分钟一样珍惜生命。

人生无常,而活在当下是我们唯一的对策。

抓紧时间拥抱最心爱的人。

第三,是最后决战开始之前,球队一团乱,主将也走了。领导们决定退赛,这样至少还能保持颜面,是最好的结局。

而教练说了一句,大概是这样的:失败是我们的结局,但比赛是我们的宿命。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即使注定失败也要上战场,悲情英雄,说得斩钉截铁,有气概,够爷们。

当然,电影也有幽默感,比如这几个世界冠军输给了美国街头篮球,就很好笑,也挺合理。

好久不看NBA,看完电影想看看比赛去了。

 3 ) 光看标题我差点就错过系列

在收到免费观影的邀请豆油时我的第一反应是——这是一部战争片?杀手片?直到走进电影院之前,我都还以为即将上演的是一场足球比赛。

是没想到有一天我会在电影院看一部俄罗斯电影——好在大家的脸庞都很陌生,语言也是陌生,很快就入戏了。关于俄罗斯的体育我只在很多很多年前膜拜过一对冰上CP。男主已经在二十多年前意外去世,他的名字也叫谢尔盖。

这里也有一位队员叫谢尔盖。名字虽然记得不全,但直到此刻脑子里想起每位队员都还有非常深刻的印象和特点,我想这也是电影刻画得非常细腻的表现。

一个篮球赛几乎不看的人,中间数次热泪盈眶,这就是体育的魅力吧!

 4 ) 这是今年看过最好的电影。

过年时看了流浪地球感觉很燃,看到了国产科幻的希望,觉得应该是今年最佳电影了。但是这几天2刷绝杀慕尼黑后真的是激动万分,更燃,没想到那么好看。

俄罗斯体育电影看过花滑女王,最后一球,都还不错,花滑女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但是讲的是个人,而绝杀慕尼黑体现的是集体的力量,最后赢得胜利。前苏联电影有不少佳作,莫斯科保卫战,解放,两个人的车站,办公室的故事,战地浪漫曲等等让人留下深刻印象。绝杀慕尼黑可以说是主旋律电影,我将它当作苏联电影在看,继承了前苏联电影一些优点,剧本扎实,叙事手法,镜头语言都很出色,印象最深的是最后的慢镜头。整部电影节奏紧凑,情节衔接很快,不仅仅是叙述夺冠的故事,而是告诉大家苏联男篮经历了多少艰辛而取得的成绩。教练可以说是最大功臣,训练方法先进,临场指挥出色,更可贵的是将球队凝聚在一起,对球员关心呵护,将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教练儿子要手术需要钱,但是依然为萨沙付手术费,帮立陶宛球员保卢卢卡斯做担保,隐瞒实情,给队员隐形眼镜,格鲁吉亚队员的妹妹结婚提出离队时,主动提出全队去格鲁吉亚训练并参加婚礼。因此队员对教练感激万分,死心塌地为他效力,所以球队能紧紧团结在一次。苏联队只所以战胜美国队就是团结一心,美国队却内讧。影片也揭露了苏联官员的腐朽,没有国家荣誉感,只在乎自己的官位,让人敬佩的是教练和他上司主动承担责任,最后依然不退赛最中夺冠。这部电影剧情跌宕起伏,惊心动魄,可以说不错的剧情片,最后绝杀后真是激动万分,慢镜头运动恰到好处,真的燃爆了。

所以绝杀慕尼黑可以说是今年最佳电影之一,可惜排片太少了。希望国产体育片也能出这样优秀的作品。

 5 ) 俄国人拍电影告诉姚主席该怎么赢球

我犹记得2012年伦敦奥运会,姚明因伤已经打不了球当解说了,中国男篮面对俄罗斯队时,姚明是这么说的。大意就是俄罗斯这个队队员们打球节奏比较怪,在场上总是用一种很奇怪的节奏传球运球进球。他这么说的时候比赛还是第一节开始没多久,他说完这话没多久,已经是生涯暮年的基里连科在场上不高兴了,心想姚明能当中国篮协主席,过几年我退役了照样当俄罗斯篮协主席,傻大姚这么说那就是不给我ak47面子。遂联合小弟舍维德弟兄几个一起把王治郅和易建联双塔领军,北京奥运八强班底俱存的中国男篮一阵叮咣乱揍,基本上半场定调,三节打卡,末节垃圾时间这么个流程,为中国男篮落实了姚明离开国家队之后奥运会全败这一耻辱。

其实姚主席想破头也搞不明白,巅峰末期的王治郅,加上当打之年的易建联,带上一帮北京奥运会大战西班牙,险胜德国老司机的功勋球员,前一场还和老对手西班牙打的有来有回,怎么遇到基里连科和舍维德哥俩就成了走流程了。

俄罗斯人心想,中国最近这些年吧,非常强盛,形势一片大好,搞什么都很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各种高科技大国利器层出不穷。俄罗斯呢,被普京折腾了20年了,2013-2014年算个巅峰,代表事件就是收留了美国人斯诺登,然后就被美国打压一蹶不振,gdp也就比广东强点,基本上相当于中国一个最有钱的省。这就奇了怪了,照说中国男篮历史战绩其实不差,中国人也喜欢打篮球,篮球场到处都有,群众基础也不错,要人有人要钱有钱,怎么自从姚明之后男篮急转直下刷新了下限。如今姚主席上任了奥运资格都基本上丢了。

俄罗斯人想不明白啊,又不好和中国朋友明说,免得这位朋友心理敏感,好心办坏事,于是就拍了这部电影。手把手教你赢美国NCAA全明星队,梦之队来了最强班子谁也打不过,NCAA全明星这么多年也就苏联老大哥干过两次,这点经验也没别人有了。

这里就要先说一句了,姚主席是不是一位取得了好成绩的篮协主席这个还没有定论,毕竟还在位,这个有待时间检验,就目前来说肯定是成绩历史最差了,但以后还有机会。然而,姚明作为篮球运动员,那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把交椅,稳。他不光是球技和身体素质,在篮球场上的智商,包括与人交流的情商都高出历史上所有中国篮球运动员一大截。他的眼睛是对于球场上的局势包括某队的球员厉不厉害那肯定是看的准的,至少超过其他所有中国人。他觉得俄罗斯2012年奥运会场上节奏怪,那就是真的有些问题。殊不知无论篮球还是足球这两大球,当年苏联队厉害,却不是靠俄罗斯。篮球靠立陶宛吃,足球靠乌克兰,反正就是靠加盟共和国。说起立陶宛,姚明肯定没话说了,他的偶像萨博尼斯带队逼出了梦一队,北京奥运会立陶宛一帮小年轻把他本人打的找不着北,抵抗都使不上劲,直接被投篮射个透心凉。1972年那只奥运冠军队速度快的后卫是格鲁吉亚的,队长是立陶宛的,几位很有技术特点的球员都不是俄罗斯的。主教练能把他们这些人选入球队,有些还算是新提拔入队,这就是慧眼识英雄。

这是俄罗斯人教的第一点,选个好教练,再选个好教练团队,让这个好教练决定选哪些人组队,包括球员和辅助工作人员。

这也引申出了第二点,得有好球员,否则波波维奇当教练也白搭。

什么是好球员?谢尔盖别洛夫10号,有困难把球给他,让他解决问题就行了,这种传奇球星可遇不可求,毕竟这种等级的球员几乎就是苏联篮球第一人,一场NBA没打可以入选名人堂,这是什么咖位?那就是红色超人,遇到困难把球给他,超级得分手。一般球队比如中国男篮,历史上从未有过这种球员,能靠不停得分拿奥运冠军。

保罗斯卡斯,5号,立陶宛人,全能队长,攻防俱佳,别洛夫有这样的全能战士辅佐,明眼人都看出来,冠军队的雏形基本上就支起来了。再加上7号近视眼高中锋,白俄罗斯格鲁吉亚快速后卫,以及20岁的新人,最后绝杀的那个萨沙。整支队伍要什么有什么,主力顶得住,替补全匪徒啊。按东北人的话说,想吃奶就来了妈妈,想娘家人孩子舅舅就来啦。按李云龙的话来说,那就是老子要是没有这些家底敢和坂田那老鬼子硬碰硬的去干?做梦吧!

至于领队,队医,教练及后勤团队这帮人也很重要,纵观全片,俄罗斯人敞亮的告诉了姚主席这些人是怎么为了金牌出了自己的一份力的。

好了,俄罗斯人拍这个电影很敞亮的教了。现在看看姚主席是怎么操作的。

现在的篮球联赛和1972年的苏联相比那可健全多了,中国男篮能选的人全在CBA。不用像加兰任教练那么辛苦全国到处跑去看比赛选人。中国的好球员说实话也就那么几个,没有很会得分的,灵魂人物就一个易建联,选个能和他打好配合的控卫,再弄三个围绕他各有特点的主力,随便加几个合格的替补凑齐12个人就完了。教练其实选谁也就那么回事,反正选哪些球员进队姚主席说了算,怎么训练姚主席说了算,关键场次姚主席肯定在场边站着。

然后姚主席开始了神操作,把本就只有那么几个合格的球员加上一些不合格的球员分成两个队分别参赛美其名曰红蓝队。真当咱中国男篮这辈子都没打过这么富余的仗啊,年轻才俊多的是12人名单竞争激烈。结果就是哪些人行哪些人不行容易看走眼,还耽误了队伍的磨合。你看1972年的冠军队,稳定的阵容保持了至少一年,期间参加欧锦赛,世锦赛,转战世界各地参赛磨合阵容,几种打法有张有驰,既能快节奏又能落位了传倒球,实在不行传给10号让他单干。

反观如今的中国男篮,以周琦郭艾伦为代表的新生代球员自以为厉害了。想抢易建联的核心位置,还有王哲林这样的中生代球员,打CBA躲在外援后面还行,上国际赛场面对欧美球队就成了软脚蟹。其实中国男篮距离东京奥运会就差一个边线球,1972年苏联队靠底线球绝杀,2019年中国队因为边线球主场受辱,真是好的不学。坏就坏在重用了周琦郭艾伦等人,应该坚决围绕易建联作为进攻核心,全队围绕他为支点来打。其余球员既不能贪功,还得发挥出自己的一份攻击力和防守强度,才是正道。至于易建联老了以后怎么换代?反正周琦郭艾伦这帮人不行,易建联打不动了再说呗,没有接班的那就提前放出风声示弱锻炼新人就完事了。

1972年谢尔盖别洛夫之后,1980和1984年奥运会美苏无法较量。到了1988年,萨博尼斯领衔,立陶宛又出了马修利奥尼斯和库尔提奈提斯这样的厉害角色,二合一当别洛夫用吧,对上美国队得分又是砍瓜切菜,有这样的阵容,何愁大事不成?

总之,俄罗斯人拍电影把姚主席教了,能吃透几分,能学会几分就看奥运落选赛和下届奥运会预选赛的表现了。

篮球燃不燃?赢了才能燃啊。永远记得足球皇帝贝肯鲍尔说的,不是强者胜,而是胜者强

 6 ) 可爱的俄国人

绝对是一部天然就具有好电影气质的故事。以弱胜强,数次反转,极大的不确定性。最可怕的是这一切竟然全是真的,就连最后的一个决定性的投篮都是对历史最真实的反应。尊重这个篮协主席,是他让篮球超越了意识形态的对抗,变成了一项真正的绅士运动。 当然,作为俄罗斯人拍的电影,对于美国刻画和表现基本还算基本公证,更是让人值得起敬。

 短评

专业上当仁不让、生活上给队员信任空间、下了赛场默默坐在角落,从教练的身上仿佛看到神所的老蒲。才知道72年慕尼黑奥运会这么混乱……当年我国是不是还在学习老大哥?老大哥在奋力追赶美国。

2分钟前
  • JIDUDU
  • 推荐

“我打球的时候立陶宛整个街道都空无一人”“他打球的时候整个白俄罗斯都休假了”

3分钟前
  • kitty62888
  • 推荐

非常热血,尤其最后三秒的长镜头。影片没有那种狂热民族主义,而是说苏联在篮球场打败美国,是用了美国的训练方法、治疗药物和隐形眼镜。完整版也还原了苏联运动员参与叛逃、走私,以及慕尼黑惨案等历史细节。

8分钟前
  • 大海里的针
  • 力荐

“今天拳击打得够多了” 一个篮球比赛打成了拳拳到肉的拳击赛,哈哈哈。虽然一开始就知道故事结局,苏联队最后3秒逆转评分制胜美国队,就一直在期待电影要如何讲述才不至于没有惊喜。结果厉害的是,就是最后这场奥运赛,竟花了近1小时还原各种细节和完整度,几乎于直播,几乎占去全片一半戏份,这就像《波西米亚狂想曲》还原演唱会一样逼真和震撼…各种山穷水尽、峰回路转、直到最后的惊天逆袭,一气呵成,都不像在看电影,而是直接在看球赛了。

11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看完才知道删了13分钟,唉。虽然最后还是被稍稍打动,但比预期的感动程度还是差了不少,这样手法精纯目的明确但也没任何新意的类型片,如今我最多也只能给三星了。体育电影,还是拳击题材是最燃最爆的。

14分钟前
  • 正义B胜
  • 还行

难怪美国队一直不领牌,还带这样的,哈哈。现在俄罗斯电影黑一下苏联官僚也成套路了真的有点腻,狗血情节很多但是好在继承了感情很节制的优良传统。知道比赛结局看得还是超紧张,结尾和马大叔一起热泪盈眶了。海报真烂。

16分钟前
  • Mido
  • 推荐

最后一场篮球赛拍得太好看了,真的好看,除了好看我还能说什么,日。不记得多久没有这么激动了,后排的抽泣声代表我的心。(没有打五星是因为中间有几段断裂感实在很严重,简直看得莫名其妙,回头一看我擦,国内版剪了十三分钟啊!

20分钟前
  • 阿暖
  • 推荐

看完很容易让人失去判断能力的片子啊,上帝视角和升格镜头两板斧式的搭配,简单粗暴但确实非常奏效。前两幕拍的太流水缺乏层次,但是超长的第三幕实在太爽、太刺激、太振奋了。将当年的比赛状况进行重构式的银幕直播,完全震撼人心。这电影在意识形态上也占优势,一方面是美国的国际霸权形象大家都心知肚明;另一方面是电影价值取向上并没有厚此薄彼,依然从角色层面出发,表达了对于苏联自身体制的调侃与反思。所以如果有人说这是主旋律电影,那说明他基本没有理解体育竞赛的本质意义是在于国家而不是政府。不过这个电影引进的时机对于当下国内的风向,就是另一说。

25分钟前
  • 唉唉唉德华
  • 推荐

进球就可以入党,篮球的运动镜头不好看,对立面设置的太简单,政治意识形态的表达勉强及格,只能说中规中矩,倒是俄罗斯人那股子耿直劲儿是发自内心的喜欢,喜欢他们拍电影讲故事的风格凛冽又温柔

27分钟前
  • 星空清理者
  • 还行

7,基本算是客观,72年男篮决赛确实是史上最具争议的一场篮球比赛,而且其中蕴含的政治意义也颇值得玩味(美苏冷战交锋、慕尼黑惨案、苏联的内部民族问题),最后投入绝杀球的别洛夫6年后也确实因病去世了,这个电影很大程度是拍给他的。

29分钟前
  • мая
  • 推荐

故事超燃,节奏太棒,非常好看。

33分钟前
  • 阿顺
  • 力荐

又燃又感人,看简介知道结尾,仍没想到如此一波三折激动人心,到最后不止是拼技术和心理素质更是为报答教练救命/知遇之恩,“为祖国而战”非但不矫情反而那么自然动人,奖金一幕泪目,俄式正经严肃脸的幽默感太逗了,自黑厉害,姓氏逼死解说员了啦,就时代背景而言其实可以拍的更有深度但完全可以理解

37分钟前
  • 甘草披萨
  • 推荐

看看人家的主旋律,真为现在的国产心寒。用现代电影语言,兼顾年代细节,叙事详略恰当不乏喜剧元素,从开头到结尾都照顾到了人物个性,对自己对他国文化都有多方面了解,态度很开放。而不只是维护场面和情节带起来的情感,所以它要表达的东西才能燃进人的心里。不像国产旋律片那样,空洞不踏实不真诚、一股红色气流自顾自乱窜。没有因惶恐躲开当年慕尼黑奥运村恐袭,与随之而来的政治暗斗,冷战无处不在,而体育让这帮前苏健儿的信仰更纯粹。看得我真的卑小,人家这团结纯粹富有个性!技术方面比较普通,动作戏甚至有点失望。升格、消音这些花哨的东西用得不错。公映版删了很多,部分戏不接。三星半

39分钟前
  • Superhat
  • 推荐

超燃!苏联队教练是《急袭》里魅力十足的警官,赢最后一球的萨沙·别洛夫贼帅!我好喜欢那两个动不动就跳起来的格鲁吉亚人2333

42分钟前
  • 密斯湖
  • 力荐

4.5 俄罗斯是还有多少绝佳的题材没有拍出来啊

43分钟前
  • vivi
  • 力荐

相似的体制,近五十年前的冷战大环境,许多细节是如此引人共鸣,譬如在训练手段、物质、医疗等条件上都远不如人的前提下还固步自封的体育局官员,那些自作聪明又耳熟的官方声明背后引人发笑的卑琐心态,意识形态之争为个人带来的诸多限制,出境打球带货回国自带的笑点和球员不能自由结婚体现的体制对个人的禁锢。诸如此类的细节实在太多,不禁让人想到,在这样的的体制内,运动员不过是一枚棋,一切荣誉取决于成败,体制才不在乎他们,正如当年被高高抛起奉上神坛又被狠狠抛下的刘翔。正是如此才被电影中尊重个体,热爱体育和竞技精神的教练真实地触动到……为自己的国而战,为体育为团队获得荣耀,而不是为所谓的party。一定要去影院,一个字,爽

47分钟前
  • 力荐

战狼级别的运动片,热血又燃情,难怪乎俄想重拍《切尔诺贝利》,美则想重拍《绝杀慕尼黑》。冷战背景下,国际恐怖事件不断,国内物资短缺、监控遍布、信任缺失,令这场骑虎难下的奥运赛事前途未卜。影片处理十分类型化,冷幽默,段落多,群像各具特色,兼顾各种国际背景,可惜删减过多影响连戏。好在情感和视听感都代入性强,即便赛况预知结尾,过程依旧牵动人心。归根结底,逆转、绝杀这些词背后往往倚仗的是球员强大的心脏、队伍钢铁的意志以及团队澎湃的战魂!爱赢才会拼,天生要强才会后天强大。

52分钟前
  • 喻鸣
  • 推荐

美国赛前说:这不只是一场比赛,这是意识形态上的一场战争,展示民主终将胜利。苏联队的球员对苏联并没有民族认同,赛前说:没人相信我们能赢,除了我们的教练。他为我们破釜沉舟,所以我们不能辜负。鼓吹个人主义的队伍急功近利,所谓“铁板一块”的集体却充满了人道主义精神(换美国一定反过来拍)

56分钟前
  • Final
  • 推荐

看看人家是怎么塑造人物的:男主教练一出场,远距离投篮,“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事儿”,坐在观众席规划球员展现业务能力等等,都是常规操作,牛逼在职务交接那里,前教练和队友告别,男主让已经过界、站在比赛场地里的领队退到白线外,TM简直神一般的精髓啊。这是来自骨子里的尊重啊!男主对前任教练的尊重、对篮球的尊重、对队员的尊重一览无余,而这一切尊重又来自什么?爱呀!而这世界上还有什么比热爱更燃?!一比什么救猫咪的人物塑造都弱爆了!那些说人物单薄的,简直不要太不了解文化背景,立陶宛、白俄罗斯、婚礼,片中台词、造型、画面细节带出来的丰富内容,你真的懂吗?别装,是你根本没get到而已。哎呦,别人都没看懂,就你牛逼是吗?是的,就是这样,我想想都觉得自己牛逼。

57分钟前
  • 王小叶儿
  • 力荐

期待尽快上映。片方哥哥终于帮豆瓣把译名改。热血,震撼,精致。故事基本符合历史。爱情、苏联内部问题、对美国的吐槽和竞技巧妙地放在一起。真实和虚构融合很好。最后3秒钟呈现很好。还巧妙埋设喜剧线索。俄罗斯人的篮球励志电影能拍到这么好。因为个人无知和好恶故意恶评,明显是智商不足的体现。

1小时前
  • 赵鹏飞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