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平衡

剧情片英国2016

主演:艾丽·肯德里克  大卫·特洛夫顿  杰克·霍尔顿  乔·布莱克莫尔  安吉拉科伦  

导演:霍普·迪金森·利奇

 剧照

平衡 剧照 NO.1平衡 剧照 NO.2平衡 剧照 NO.3平衡 剧照 NO.4平衡 剧照 NO.5平衡 剧照 NO.6平衡 剧照 NO.13平衡 剧照 NO.14平衡 剧照 NO.15平衡 剧照 NO.16平衡 剧照 NO.17平衡 剧照 NO.18平衡 剧照 NO.19平衡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04 02:42

详细剧情

  科洛弗(艾丽·肯德里克 Ellie Kendrick 饰)在很早的时候就离开了家乡自己在外打拼,留下弟弟查理兹和父亲奥伯利(大卫·特洛夫顿 David Troughton 饰)在故乡过着相依为命的生活。查理兹的死讯打破了科洛弗平静的生活,为了处理弟弟的后事,她不得不再度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并且见到了感情早已经十分疏远的父亲。
  家乡的一切都已经变得和科洛弗记忆里不一样了,父亲也是一样,苍老的他俨然已经像是一个陌生人了。科洛弗此行的另外一个目的,就是调查查理兹自杀的真相,因为她怎么都不愿意相信,一向乐观开朗的弟弟会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长篇影评

 1 ) 朋友的朋友拍的

大学时候课堂上老师放给我们看的,很震撼,第2部分的时候好多人都哭了,那种感情的冲击太强烈了,后来在结束字幕里看到有我一个朋友的名字,跑去跟她聊了聊,知道了很多内幕的故事,还是很震惊,
就象我们老师所说,记录片一定走的是高端路线,是一种精英文化,永远不可能成为一种向大众所普及的,流行的文化

 2 ) 豆瓣9.5,这国产片能上映真是奇迹

最近,有两则新闻引起了全网热议。

梵高的《向日葵》和莫奈的《干草堆》在博物馆内展览时,被一些环保激进分子泼上番茄酱、土豆泥等污渍。

他们宣称这么做是为了唤醒大家的环保意识,引起大众对食物短缺、全球气候变化等问题的关注。

诚然,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但这样的行为却本末倒置。

以浪费粮食、破坏艺术品的方式来宣扬环保,本身就背离了环保的初衷,甚至还会让大众妖魔化对“环保人士”的看法。

真正的环保,绝不是哗众取宠的一句口号,而是脚踏实地地付诸实践。

有这样一群人,就默默地在环保事业上躬身笃行,甚至为此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从海报就能看出,这是一部颇有年代感的电影。

它上映于2000年,不过当年上映的是69分钟的版本,更建议大家观看168分钟的导演剪辑版。

影片拍摄于上世纪90年代,受当时的设备和技术限制,影片的画质不佳,拍摄的风格也十分粗粝。

但是在豆瓣上,它却获得了9.5的高分,堪称国产纪录片的巅峰之作。

之所以获得如此高分,在于它震撼人心的真实。

此片讲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驻守在青藏高原的西部野牦牛队、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保护可可西里生态环境的故事。

为了最大程度地呈现现实,导演彭辉历时4年跟踪拍摄,甚至还冒着随时可能被枪杀的生命危险。

影片中也记录下了最真实的执法场面——

一旦发现了猖獗的盗猎分子,巡逻的警察带头往前冲,导演就紧跟其后。

晃动的镜头,急促的步伐,骇人的枪声……拍摄工作的危险程度不言而喻。

当然,比摄影人员更危险的,是这群十年如一日驻守在高原的人们。

《平衡》的故事,就围绕着这群可可西里的守卫者展开。

在蒙语中,“可可西里”意为美丽的少女。它地处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无人区之一。

因自然条件极其恶劣,它又被称为“生命禁区”

在少有人涉足的可可西里,却是很多野生动物的天堂。

其中不乏国家级的保护动物,比如大家熟知的一级保护动物藏羚羊,就只在青藏高原地区才有。

藏羚羊的皮毛可以织成围巾,在黑市上可以卖出5000美金一条的天价。

这吸引了不少盗猎分子冒死前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他们进入可可西里疯狂捕杀藏羚羊。

在10年的时间里,以藏羚羊为代表的野生动物数量,在可可西里减少了三分之二。

为了整治这个问题,1992年7月青海政府成立了治多县西部工委,来管理可可西里4.5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野生动物和矿产资源。

西部工委的第一任书记叫杰桑·索南达杰,他上任后先后深入可可西里12次,严厉打击了一批又一批盗猎分子。

1994年1月,索南达杰最后一次出巡时与2个大的盗猎团伙相遇。

在押解犯罪分子途中,发生了枪战。

索南达杰一个人对付18名盗猎分子,身上负弹无数,最后壮烈牺牲。

当他的遗体第二天被发现时,已经被冰雪冻得僵硬,身边洒满了鲜血。

但他依旧保持着握手枪上膛的姿势,与犯罪分子战斗到了生命的最后一秒。

很多人都看过《可可西里》这部电影,其实影片中的主角日泰的原型就是索南达杰。

《可可西里》的导演陆川也是在看了《平衡》之后,才有灵感拍出了这部电影。

可以说这两部影片颇有渊源,且没有《平衡》就不会有《可可西里》。

在索南达杰死后,他的妹夫奇卡·扎巴多杰受其感染,也成为了一名环保卫士。

他主动请缨,从原来的工作地降职来到可可西里,成为了西部工委的下一任书记。

在藏族的传说里,野牦牛是温顺有灵性的动物,吃苦耐劳,不畏严寒。但是野牦牛也有自己的脾气,一旦利益或领地被侵犯,就会誓死反抗。

索南达杰秉持着这份精神,成立了一个“西部野牦牛”队,立志保护这片土地上的野生动物。

都说高原上的天气就像姑娘的心,始终变化无常。

要想在高原上展开工作,首先要克服的就是恶劣的环境问题。

这里海拔高达五千多米,冬季室外温度低至零下四十多度。没有食物来源,没水没电。

他们搭了一个简易的住所,但依旧没有厨房、没有卫生间。

到了风雪天气,就连通讯都成问题,出去巡逻一不小心就会和大部队失联,甚至在冰雪覆盖的环境里丢掉生命。

即便如此,大家还是克服了重重困难。

一顿饭当两顿吃,把剩菜剩饭放到第二天已是常事。

没有水的时候,就去喝泥坑里的积水。

有一次,一行人被困在烂泥潭里,想尽了办法车辆也无法往前行驶。

连续被困几天后,食物彻底断了,有人已经被饿得倒下。

在等待救援的时间里,索南达杰做了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

他亲自去打了一只藏羚羊作为补给,而他也一个人担下了这份责任。

食物和水源的匮乏尚且可以将就,但资金上的短缺却难以凑活。

为了更好地展开工作,必须得解决住宿、用电、通讯等问题,这些都需要真金白银才能解决。

但是他们所在的是一个贫困县,就连大家的工资都发不起,更别提花钱来保护野生动物。

在得知这样的情况后,一些民间环保人士和环保组织也加入其中,想办法为他们给予各种帮助。

在大家的努力下,“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终于建了起来,守护着这一方土地上的生灵。

有了社会各界的援助,以扎巴多杰为首的守护者更加卖命,与可可西里的盗猎分子顽强斗争。

1996年,他们破获一起大案,共查获了540多只被猎杀的藏羚羊。

这些被残忍杀害的尸体大多都是母羊,周围还环绕着刚生下来的小羊羔。

有些盗猎分子为了剥皮甚至直接把母羊的肚子划开,小羊羔就直接从肚子里露出来了。

这样的场景让扎巴多杰十分愤怒,他当场掏出枪把一名盗猎分子的腿打断。

说起来,扎巴多杰也是一名十分有血性的藏族汉子。

在藏族以放牧、狩猎为生的传统之下,他从小就跟着长辈学习打猎。

在他还没有枪高的时候,就已经在拿着枪打猎了。

他曾经有一次在野外遇到危险,一次打死了四只狗熊,其战斗力可见一斑。

但是当他长大成人后,知道这是一种对生态的伤害,就立刻改变了自己的想法和行为。

他坚定地成为了一名环保卫士,在可可西里这片土地上矢志不渝地奉献着自己。

在扎巴多杰的领导下,西部工委的工作做得越来越出色,盗猎现象也越来越少。

他还四处去发表演讲,宣扬环保意识,同时为西部工委争取更多的利益。

他憧憬着能够把环保事业做得越来越好,能够让更多人参与到保护生态环境的行动中来。

但现实却无比残酷——在扎巴多杰不计报酬地投身环保事业时,也为自己招来了一些灾祸。

1998年11月,在扎巴多杰去北京演讲回青海的第二天,他被枪击中头部身亡,死因成谜。

他和自己的姐夫索南达杰一样,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环保事业,奉献给了这片养育他的土地……

片名《平衡》,乍一看不明就里,其实有着很多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是对纪录片《失衡生活》的致敬。

《失衡生活》是导演高佛雷·雷吉奥的“生命三部曲”之一,全片没有一个主角,没有一句台词,也没有任何故事情节。

但它却十分赤裸地展示了在岁月长河里,人类在发展进程中对自然环境的不断破坏。

《平衡》中也出现了《失衡生活》中极具灵性的背景音乐,配以可可西里悠远辽阔的自然风光,让人对大自然充满敬畏。

《平衡》的第二层涵义,是扎巴多杰对环保事业的美好憧憬。

片中的每一个工作人员都和扎巴多杰一样,是有着崇高理想的环保卫士。

保护生态环境是他们的毕生追求,为此他们可以克服物质和生理上的一切困难,像一株坚韧的野草扎根于此,不断燃烧着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但是,他们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对待,这让扎巴多杰十分愤懑。

他想要的“平衡”,在他倒下的那一刻依旧没有到来。

《平衡》的第三层涵义,是影片对每一个观众敲响的警钟。

日出日落,潮涨潮退,大自然有其运行的规律,有其保持平衡的运转方式。

但随着人类行为的不断深入和扩张,对自然的不断索取和掠夺,把这份平衡逐渐打破。

越来越多的生物灭绝,越来越多的极端天气出现,这些都是自然对人类的警告。

《平衡》这部影片的出现,既是为了纪念逝去的索南达杰和扎巴多杰,也是为了提醒每一个观众保护自然环境。

在《失衡生活》的片尾,有一支来自古老种族霍皮人的歌谣:

“如果我们从土地中挖出珍宝,我们迎来的将是灾难。”

“净化日临近时,蛛网将在天空中来回飘荡。”

“一个盛着灰烬的容器可能会在某日从天而降,它能烧尽土地,蒸干海洋。”

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它是没有科学依据的预言。

但如果我们不保护赖以生存的环境,它也可能成为人类毁灭的悼词。

 3 ) [转] 磨房电子杂志编辑部 » 纪录片《平衡》,访谈导演彭辉 因为真的很好,所以忍不住转了.见谅.

访谈背景:  10月10日,与成都电视台的彭辉联系时,意外获悉由他拍摄,也是我本次想采访的关于原西部野牦牛队、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及可可西里生态环境保护的纪录片《平衡》,在即将颁奖的第19届电视金鹰奖中,获得电视纪录片的最高奖项---最佳作品奖。
  此前,我作为志愿者,结束9月份的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工作以后,10月5日到成都,见到了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的"掌门人"杨欣,恰好在他那里刻了一套《平衡》的盘。
  
  在保护站曾听一个7月份的志愿者说到《平衡》,评价它是一部"关于痛苦和良心"的片子,一直想看。这次回来以后一放,168分钟的片长时间,我始终是如哽在胸,内心的震撼无以言述。
  
  10月11日,我用E -MAIL的方式向彭辉提问采访。当晚12时15分,彭传回了他的邮件,在看他那些关于扎巴多杰,关于拍摄《平衡》的回忆文字时,我再次被深深打动。
  
  接下来的几天,我陪不同的朋友在不同的场合又看过三四遍这部片子。每一次看完,大家都久久说不出话来。后来有朋友跟我说:"这些事(关于中国生态环境保护)我们知道得太少了,这是你们媒体的责任。你们炒作这个热点那个热点,这样令人震惊、感动的事,为什么不好好宣传?"
  
  国外有媒体曾断言"中国没有环保"。但至少,我在9月工作过的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现在是中国民间环保的一个最高标志,而索南达杰、扎巴多杰更是情愿为此一死!类似的组织和全身心投入环保事业的热血人士,也越来越多。虽然这一切还处于举步维艰的窘困境况,我却依然和拍《平衡》的彭辉一样,相信这个星球人与自然最终的平衡,这种平衡,在中国也绝不会例外。
  
  "许多人是含着热泪看完全片的"
  
  记者(以下简称记):不知道是因为一种怎样的契机,让你有拍《平衡》这部片子的想法?
  
  彭辉(以下简称彭):我曾经在1996年看到一篇西方报道,称"中国目前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经济,政府不可能拿出人力、财力从事环境保护",该撰稿人由此得出了"中国目前没有环保"的荒谬结论,对我触动很大。
  
  1998年2月,我无意中在由北京日报社出版的《宣传手册》(1998年第三期)上看到了题为《可可西里的保护神》的报道,写的就是盗猎分子的猖狂和"西部野牦牛队"的事迹。经报请台领导同意,半个月后,我开始了长达三年多的艰苦创作,经历了一次次生与死的考验,为西部工委窘迫的现状感到震惊,更经历了对盗猎者的愤怒和对两任工委书记先后去世的阵痛!
  
  记:为什么会取名《平衡》呢?我的一个朋友认为这个片子有一个高潮点,就是最后扎巴多杰发脾气那个镜头,除此都拍得很冷静,他认为那个镜头给他留下了很震撼的印象。《平衡》的名字是不是直接从那里而来?
  
  彭:这个问题应该把它放在整个创作背景中来回答。
  
  (1)我眼里的"西部野牦牛队"
  
  与国内外的一些媒体报道不一样,我在《平衡》里没有片面地把"西部野牦牛队"塑造成完美的英雄,毕竟我与他们相处了三年,毕竟我是一名记者,是一名以事实说话的纪录片工作者。许多人把"西部野牦牛队"神话化了,甚至成了"西部工作委员会"的代名词。事实上,"西部工作委员会"才是这个环保组织的正式名称,是经中共青海玉树州委批准成立的基层组织。"西部野牦牛队"只是该委员会的一个有民间特色的称号。
  
  由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落后,队员文化素质偏低,加上地域相对封闭等客观因素,使巡逻队在顽强、勇敢、敬业的同时,也缺乏一定的科学管理,让我感觉他们坚强刚毅、有激情,又不太规范。
  
  在《平衡》里,我采用了"真实电影"的创作手法,不用一句解说词,把我捕捉到的情节尽可能地保持原貌,客观地呈现给观众,让观众看到这支名扬国内外的武装巡逻队的真实。
  
  (2)我眼里的两任书记
  
  第一任书记索南达杰被称为"青藏高原的环保战士、可可西里野生动物的守护者"。第二任书记扎巴多杰是《平衡》的主要人物线索,也是我从事记者工作15年来最为敬佩的县级干部之一。
  
  在我看来,扎巴多杰的人格魅力在于他能与队员同甘共苦、不分彼此的同时,从不隐瞒自己的不足,乃至错误。更为可贵的是,他一直在自觉不自觉地纠正自己的一些不规范的行为,这一点在有些干部的身上是难以做到的。在《平衡》中,扎巴多杰面对观众说出了一些实际上很不利于他自己形象的大实话,这是他做人的坦荡之处,这也是我为了保持《平衡》的客观性所作出的一点努力。
  
  在1998年8月的一次巡逻中,我们的采访车和巡逻队的所有车辆全部深陷于可可西里著名的"鬼门关"。在那三天两夜里,我们和所有队员一样只吃了两根冰凉发硬的火腿肠;晚上和衣坐在车里,车外是零下5度的气温和肆虐的风雪!许多队员的耳朵冻得直流水。每天一早,渴了一夜的扎巴多杰一走出车门就趴在稀泥地上,埋头去喝车辙里积存的泥水,其他队员也纷纷效仿吸起泥水来……
  
  还有一次,在追捕盗猎分子十几天后,巡逻队已没有任何粮食,几名队员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他们只好去捡盗猎分子逃匿时吃剩扔掉的糌粑和烟头!
  
  这就是可可西里的夏季!这就是扎巴多杰和他的"西部野牦牛队"。
  
我始终不能忘记在一次巡逻过程中,扎巴多杰坐在雪地上,一支冲锋枪靠在他的肩膀上,对我说:"我就不信中国没有环保,别人不做,我来做!"
  1998年10月,也就是扎巴多杰在北京寻求活动经费期间,香港"地球之友"总干事吴方笑薇到"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时,几位坚守在那里的野牦牛队员说:"已经断粮好几天了,没有油,没有肉,每天只能吃糌粑度日。"环保志愿者杨欣把带去的罐头送给又黑又瘦的队员时,他也不知道,队员们已经整整10个月没有领到一分钱工资了。
  
  也就是在这10个月里,发生了个别队员私卖羚羊皮的事件。
  
  作为一部客观记录历史的作品,《平衡》没有使用一句有可能产生主观导向作用的解说词。让事实说话,让历史说话,是我创作《平衡》的基本原则。
  
  个别媒体在"撤消西部工委"(2000年12月底)问题上大做文章,把"撤消"当成了贬义词大肆渲染。"撤消"是机构调整工作中常用的中性术语,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他(她)应该懂得这个常识。西部工委是按照国家统一部署,为解决可可西里长期多头管理问题,经中共玉树州委批准撤消的。西部工委八年的功绩没有,也不可能因必要的机构调整而被忽略,甚至抹杀,它已成为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永远地停留在人们的记忆当中。
  
  2000年11月,《平衡》应邀参加上海国际电视节,分别在纪录片研讨会上和复旦大学放映了两场,现场观众在观看过程中数次报以热烈的掌声,许多人是含着热泪看完全片的。
  
  "平衡"的片名是我经过一段时间的采访创作之后的思考结果,是在1998年5月给台里做书面汇报时取的名字;扎巴多杰是同年的10月1日晚在北京的一家招待所里说出的"平衡"两个字。一个月后,他在家里死亡。这中间有什么联系,我不敢想。
  
  也许,《平衡》记录的就是人们寻找生态平衡,寻找心态平衡,寻找人文平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触动了一些敏感的神经和经历正视现实的阵痛。但我相信,阵痛总会过去,现实必须正视,历史将证明一切。
  
  "就让他的死成为永远的谜吧"
  
  记:片子拍了当时野牦牛队巡山的很多细节,你是一直在连续不断地跟拍,还是只有选择性地进去可可西里几次?
  
  彭:可可西里是中国著名的"生命禁区"。那里的自然条件决定了我们不可能长时间地呆在那儿采访。
  
  你去过保护站,知道那里的气候。但可可西里腹地的气候与保护站周围的气候完全是两回事,那里更加恶劣!
  
  我们的设备很简陋,就是一台摄像机、一个脚架,连野外拍摄最起码的防风防雨设备都没有,一遇到风雪,我们就靠自己的身子和几把雨伞来为器材遮挡。所以设备经常是不能正常工作。在去年的一次巡逻中,因为气温太低,还损坏了一台摄像机,只好中途返回成都。
  
  记:扎巴多杰是1998年11月8日离世的,你跟拍他一直到了10月,最后那个镜头,他的情绪很激愤,甚至说到了"连死都不怕",这让我感觉他当时是不是有什么预感?
  
  彭: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的谜。我想,现在再去寻找扎巴多杰的死因已经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扎巴多杰的死能让我们理解到什么?感悟到什么?如果他的死能够唤醒更多的人的环保意识,能够揭示出我们在体制上的一些弊端,不要再让它成为我们工作的绊脚石,甚至带来一些无谓的牺牲的话,那么,就让他的死成为永远的谜吧。
  
  记:你听到扎巴多杰死亡的消息,当时有什么感觉?你一直在拍他,关系应该很亲密,你肯定没有想到所拍的对象会以突然的、非正常死亡的方式为这部纪录片画上句号。这让人心里感到特别的震骇。
  
  彭:1998年9月,因严重缺乏经费,已无法维持正常巡逻工作的扎巴多杰来到北京寻求帮助。9月24日晚上,扎巴多杰结束了一天的演讲后,和我准备一起吃晚饭。我们听说当天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要播出故事片《杰桑·索南达杰》(珠影厂拍摄),由于我们下榻的招待所不能收看电影频道的节目,他决定找一家能看到电影频道的餐馆吃饭。
  
  在景山公园西门附近找到了一家能收到电影频道的小饭馆。当黑白屏幕上的《杰桑·索南达杰》播放到一半的时候,扎巴多杰已泪流满面,他哭着对我说:"只要有人理解,我就是死在可可西里也心甘情愿。"
  
  让我久久无法相信的是,扎巴多杰最终没能死在可可西里。
  
  11月8日晚,一颗充满疑点的子弹击穿了扎巴多杰46岁的生命!击碎了西部野牦牛队的希望!
  
我是11月10日下午得到扎巴多杰去世的消息的。当时我在机房里做我的另一个纪录片《背篓电影院》。一位我和扎巴多杰都熟悉的朋友打来电话,说扎巴多杰"走了",我还责怪地说:"怎么会呢?他不是跟我约好了11月20日才一起去北京的吗?怎么就先走了?"但仅仅一分钟,我突然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进一步追问之后,我呆了。我立即挂了电话,重新打到西部工委证实,工委的副书记梁银权哽咽地证实扎巴多杰已经死亡。在他还没正面回答我的问题时,我的眼泪已经默默地流到了嘴角……
  我几乎是失去理智地直接把电脑的电源开关关掉,跑回办公室,用E -MAIL与中央台的几个朋友联系,想从他们那里得到更多的消息。眼泪一直无声地流淌着,同事们不停地点燃香烟递给我,谁也没有说话。
  
  之后,我买了最早的航班赶到西宁,当我坐了几天的长途汽车赶到扎巴多杰家时,他刚刚天葬。那个和我在冰天雪地生死与共的康巴汉子永远地从我的视线里消失了!消失得是那样的快,连让我最后看他一眼的机会也没给我!
  
  听扎巴多杰的家里人说,扎巴多杰天葬那天来了很多的老鹰。他们认为,老鹰来得越多,逝者就越早进入天堂,越早脱离尘世的痛苦。
  
  扎巴多杰终于带着他的梦随鹰背而去了。
  
  扎巴多杰是悲壮的,野牦牛队是悲壮的。
  
  "它(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更大的价值是表明了一种态度,一种中国人在环境保护上的最感性、最原始、也是最文明的态度。"
  
  记::我在片中看到了一些我认识的人,像谢周、扎多等,感到很亲切。在保护站的时候,我们偶尔也会提到野牦牛队的事,他们的神情都显出极大的落寞,比如谢周,我觉得他已经变得很忧郁。不知道你个人对野牦牛队总的感觉是怎样的?对它最终被解散的结局怎么看?对可可西里保护区的整个前景又怎么看?
  
  彭:关于对巡逻队的感觉,我想这个问题已经在前面作了部分回答。至于对可可西里的前景的看法,我会在今后的《平衡续集》中回答,我不会在这里做任何推断和猜测(无非就是说些"我相信、我希望"之类的大道理),纪录片是用事实说话的。
  
  记::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在片子里也占了比较大的比例。对这个民间性质的保护站,你的评价如何?你和杨欣(索南达杰保护站的发起和组织者)都是成都人,可以谈谈你眼中的杨欣及他目前从事的事业吗?
  
  彭:中国有很多事情其实办起来并不复杂,关键是你愿不愿意去做。
  
  建立保护站的意义,我想还不在于仅仅是为某个巡逻队提供了活动基地。它更大的价值是表明了一种态度,一种中国人在环境保护上的最感性、最原始、也是最文明的态度。这种态度是需要勇气和能力才能表达出来的,而杨欣就具备了这两点。因此,他把这种态度树立在了可可西里。
  
  有人说杨欣在环保事业上存在功利心,我不做评价,因为我不了解他这一点。但是,我认为,我们更应该把视觉的注意力放在杨欣在中国的环保事业里所做努力的意义上。他做的事并不算惊天动地,有很多人也许可以做,甚至做得更好。但是,杨欣已经做了。
  
  记:你个人觉得环保在中国所受到的关注程度怎么样?从政府到社会、民间都可以谈。而且对这个问题的前景,你感到乐观吗?为什么?片子里扎巴多杰访谈部分,他眼里始终都是有眼泪的感觉,杨欣在海口演讲甚至哭了,他在一个律师事务所卖20本书的镜头,让人心里也很不是滋味。
  
  彭:可以肯定地说,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在世界的地位的进一步提高,中国政府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也会随之提高。毕竟,环境保护的力度最终是要体现一个国家的经济水平和文明程度的。
  
  扎巴多杰,杨欣,西部工委,保护区管理局,还有许许多多致力于环保的人们,他们现在的一切努力正在使我们的国家一步一步走向文明,尽管这个过程有辛酸的泪水。
  
  记:这部片子从拍摄到后期制作总共用了多长时间?顺利吗?你所在的电视台是不是很支持?
  
  彭:《平衡》从前期策划、拍摄,到后期完成,用了三年多时间,而且现在我仍然在继续关注可可西里,继续关注《平衡》的人物命运。
  
  今年5月,我又去了格尔木,记录了几名涉案队员,以及可可西里环境保护的现状,特别采访了目前主要负责可可西里自然环境管理的"保护区管理局"。我准备在有条件的基础上,把《平衡》一直拍下去,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纪录片。
  
  我是从1994年开始创作纪录片的,以前一直在搞专题片。台里对我一直非常支持,我报的选题从来还没有被"枪毙"过,申请的经费也从来没有被"克扣"过。当然,我是用每一个片子的质量取得了台里的充分信任。总的来说,我的创作环境是相对宽松的,这也是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考虑"跳槽"的主要原因(曾经有几个大台找我接洽过,希望去他们那儿工作)。
  
  记:片子结束时,我终于看到了你们工作的一些镜头,像打着伞替摄像机挡风雪,像你在清水河(是那里吗?)洗脸时冷得跳起来,心里特别有感触。那一定是很艰辛的一段日子。谢周唱歌敬酒为你们送行,那也是很珍贵的一种感情。拍了这个片子以后,你自己的心情怎样?对你的生活有什么重要影响吗?会不会有些什么东西是与以前不同了呢?
  
  彭:实在有点累了,前几天得了急性肠炎,现在还有点发烧。我会给你寄些VCD,其中有张是《记录平衡》,你看看,也许能回答你这个问题。
  
  记:我不太了解你的工作背景,可以介绍一下吗?比如现在主要做什么,还有其他什么作品等等。
  
  彭:这个问题在"彭辉简历"中有。
  
记:我跟一些朋友一起看《平衡》,我们都觉得这部片子拍摄的理念很独特。特别地内敛,不张扬,质朴。没有一点刻意煽情的东西,没有一句解说词,除了谢周唱的歌,也没有其他过杂的音乐背景,而且你是特意将自己隐在这个场景的背后。这都是我们很直接的感性认识。你自己可以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一些思考吗?有没有从金鹰奖那方面传递过来的评价信息?
  彭:我曾经说过一句话,也是我创作纪录片的一个始终坚持的基本观点:"我试图想把纪录片的创作看成是对生活的复制"。纪录片工作者就是有责任把你看到的最原生态的东西展示给观众,否则就不叫纪录片。这种"原生态"是最能体现纪录片的真实性的。
  
  那么,体现这种"原生态"的创作方式有很多种,但对《平衡》而言,我至今仍然认为只有一种,那就是我现在采取的"不要解说词,由主人公扎巴多杰主述"的形式。因为这个巡逻队自身的特殊性,以及它所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决定了任何一个声音来做解说都无法达到扎巴多杰自己讲述的震撼力。由于扎巴多杰的人格魅力,他在片中毫无掩饰地讲述了巡逻队的功绩和缺陷,赋予了《平衡》"真实"的生命。我很满意我坚持了这种创作形式。
  
  我没有从金鹰奖方面得到任何评价的信息,甚至到现在我也没有收到获奖的正式通知。
  
  记:《平衡》在国内播过吗?它是不是在匈牙利获过奖?这次获金鹰奖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
  
  彭:《平衡》首先在成都电视台播过,是播的全篇,168分钟。四川台和中央台也应该播过,他们主动找到我要的带子。
  
  在今年4月举办的第十二届匈牙利国际艺术电影节上,《平衡》和我的另一部纪录片《空山》都获得最佳纪录片提名(当时有30多个国家的1400多部影片参赛,有15部作品获得提名),最终是《空山》赢得最高奖---评委会大奖。颁奖后,电影节主席告诉我:"《平衡》和《空山》都很好,《平衡》很震撼,但较之《空山》来说比较难理解,《空山》更容易看懂。"毕竟是外国人,他们对我们国家的一些机构不太理解,而这正是《平衡》所要表现的。
  
  金鹰奖是我国电视艺术的最高奖。我曾经三次获提名,但最终无缘"金鹰"。虽然这几年频频在国际上,以及在国内纪录片的专业评比上获奖,但金鹰奖一直是个空白。
  
  实话实说,本来今年我不想参加金鹰奖的评选,因为金鹰奖需要观众投票这个特殊性,使我早已失去了捧杯的信心。毕竟,关注纪录片的观众并不多,喜欢看的,又看上你的片子的,然后还要上街掏钱买选票,还要为你跑趟邮局的观众更是不会多。但我还是按要求,习惯性地报了名。
  
  获奖的消息还是成都一个不认识的文化记者打电话告诉我的,他说组委会在北京刚刚召开了发布会,公布了全部的获奖名单,《平衡》不仅获了奖,还是纪录片的第一名,最佳长篇纪录片。这消息很好,但也很突然。我问他:金鹰奖不是应该在颁奖晚会上公布获奖名单吗?怎么提前公布了?他说今年改了。我想应该证实一下,就按照那个记者提供的方式在网上查,结果我就乐了。不光是我得奖的问题,关键是《平衡》得了奖。从拍摄,到制作,再到舆论,到谣言,三年多时间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不容易啊!巡逻队不容易,《平衡》不容易,得奖不容易,得金鹰奖就更不容易!
  
  (本文作者为三湘都市报记者)

 4 ) 在前盗猎分子的面包车上的十一假期

我先并不知道,原来青海甘肃西北大环线旅游的这么多时间都会是在车上度过的。不过路途并不颠簸,窗外广袤的景色是壮美的,但变化并不多所以车上的朋友们大多在睡觉。我也是,拿出平板看了一会书就被震的晕晕乎乎,于是随口问司机师傅,现在这青藏高原上还有盗猎分子吗?

他笑呵呵的说,现在没啦,我就是最后一批作案分子,二十年前了。

我坐在司机身后,听到很是意外“啊?您之前不是说到当时是在锡铁矿局上班吗?”

他一边开车,一边指向副驾那边的车窗外的起伏山峦,“是啊,我当时就在那边儿工作,二十二岁到二十八岁,现在我五十了,二十多年前了。二十多年前,我当时一个月工资就六千块,后来我觉得讨不到媳妇儿,下了决心出来了,到了市里,工资变成一个月两百。”

“哇,那二十年前一个月六千可是真多”

“我当时二十多岁,你想想,这里多憋啊,哪里有姑娘愿意嫁到这里来,现在是交通发达了,那时候可不方便。我们平时就开着车,去山里打猎去。”

“都打些啥呢”

“啥都有,黄羊啊,羚羊啊,野牛啊野驴啊”

“那哪儿来的枪呢”

我一路上跟司机师傅说话很少,虽然他是个非常和善的当地人。不过在这时的话题却让我颇好奇,副驾的姑娘也从慵懒的躺着的姿势变成坐了起来。司机师傅快速的瞟了一眼后视镜和右边,见到我们在期待他的故事状,于是轻松的讲了起来。

“我们是在锡铁山嘛,找武装部的人去借枪呗,你给人家一只羊腿,或者牛肉,他们就可高兴了。我们拿了枪,搬上一箱子子弹,还有手榴弹,就去山里。你别看这戈壁上现在你看不到动物对吧,晚上它们就都出来了。我们一进山就要在里面呆上好几天的。跟那个毛小兵,后来被抓了,你们知道吧?你们可能还小,都不知道这些。就跟他,猎户带着我们,开着车进山里去”

“有人抓吗?”

“那当然有人抓,但警察的枪都没我们好啊,而且我们熟悉路啊。晚上都是黑的,我们开着大灯,动物在灯光下,就不敢往黑处跑,我们就往灯光里一梭子一梭子的打,哎呀,那个是很刺激的。警察来了,我们就把大灯一关,他们也没我们熟悉路,有时候还追上来,我们黑暗里照着他们车就是一梭子子弹,他们马上吓跑了。他们都是手枪,装备比我们差远了。我们还拿手榴弹,炸驴。”

“炸驴?”

“是啊,山里很无聊的,要把人逼疯了。警察也不敢过来管啊,谁是真不怕死呢,你看那个索南达杰,你知道吧?都被打死了。所以我们一梭子子弹过去,警察马上跑了”

“哈哈哈”

“以前锡铁山这里哪里有人愿意来啊,来个大学生所有人都是要敲锣打鼓的迎接,现在要塞钱都进不来。后来公司上市了,就是现在的西部矿业,你们搞金融的知道的吧?在美国上的市。你看那边那座山,我们就在那下面采金矿,炉子炼完了,最下面都是金子,每年我们就各自分一些。后来那个毛小兵来了,就不给大家分了,他自己可好,钱全都贪污了,买了个市委书记。他那个官是买来的,后来人被抓了,很有名的,你们去网上看看都知道”

“那您可是厉害了,跟市委书记一起去打猎。这个危险吗?开什么车能进到山里去呢”

“就是那种202吉普,牛头,我们当时把它叫牛头。当然危险啊,我们这个被抓到是要打头的,但真的是很刺激,你看,我也不是为了,那个,利益,对吧?当时很多人盗猎,是为了利益”

“那是,您二十年前一个月六千,还有金条,肯定不缺钱”

“我们当时每星期就去格尔木,去德令哈,德令哈大城市啊。格尔木只能嫖,没啥别的,德令哈那可是花花世界啊,你们今天晚上到了,去那个海子博物馆,海子你们知道吧?那个博物馆不错的,就在河边,坐在里面喝喝茶。”

“我们到了德令哈估计是晚上了”

“没事,他们开到很晚的,晚上才开。十点十一点都行,前门进不了从后门进。那里喝喝茶很好的。诗人很孤独的,应该经常去有人看看他。”

“那后来您去做什么了呢?”

“后来就在格尔木开酒店,开餐馆,跟我老婆,哎哟那可是坑啊,我们又不是本地人,雇的人都是坑。所以现在我们开超市,就决心自己做,再不雇人了。哎其实啊,他们都说,打这些动物都是有报应的。我们那些去打猎的啊,最后都没有个善终。你看那个猎户,后来去了个小镇子退休,金盆洗手隐退江湖,结果陷在沼泽地里,开车,被火车撞了。毛小兵后来不是抓了么,判了个无期。”

“是”

“你看这边,就是小柴旦湖啊,我那时候就在这里捞那个卤虫卵。那个卵小小圆圆的,像乒乓球一样的光滑,很多人以为就是沙粒,它比沙粒还小,但一般人不知道它是虫卵。这个很特别,一小杯子,哪怕放几年,放水里又孵化了,很漂亮,像凤凰一样,那就是给对虾特别好的饲料。广东那边的商人就很懂,他们养对虾,之前喂蛋黄啊这些,就长的不行,就过来收这个卤虫卵,一杯能卖五百块。我捞着捞着,后来就贪了,当时想着,我弄艘船,一次弄个几十万,不就发财了吗?我就用八个油桶,焊成了一艘船,在内蒙古那边买了个拖拉机马达,结果警察发现,嘿还把船开进来了,就给我一梭子打沉了”

我寻思着不知道一梭子子弹打过来的时候,是先把司机师傅抓起来再打船呢,还是人还在船上的时候就打,想必是前者。

我说,“您这故事真厉害,要么是您打警察一梭子子弹,要么是人家打您一梭子子弹。现在枪肯定是不好借了吧?”

“那现在当然是不可能了,现在那谁敢借出去,借枪那查出来怕是要,是要开除的。”

又过了两钟头,我们到了德令哈。在最后快要闭馆的最后瞬间挤进了已经关灯的海子诗歌陈列馆,然后去了司机师傅推荐的牦牛退骨肉汤餐厅。那里也是送走了最后一波客人本来准备打烊。邻车的朋友们听我们讲了司机师傅的故事,都很好奇的想约他出来一起吃晚饭,但他说要休息了还是下次。

回到北京后,我刷豆瓣时看到这部电影,想起司机师傅在车上说的话,就找来看了看。几乎没有可用的下载源了,只有一些画质很粗粝的线上链接。我不知道索南达杰,扎巴多杰他们在黑暗中与盗猎者相遇时,会不会想到也许有少少的几次,对面的冲锋枪并不是藏民自己装的而是未来的市委书记从武装部借的。我也尝试着去网上查扎巴多杰那颗子弹的后续调查,但除了旧新闻也没找到更多的信息。

这个司机师傅是一位非常友善和耐心的师傅。我们车在旅途结束时,还每人主动多凑了几百块作为对他一路的额外感谢。

 5 ) 一定要看完

高潮出现在了最后、扎巴多杰书记激动的表情 激动的话语感动了我 也激起了我对某些官员的再一次思考 拿着纳税人的钱还要去贪污受贿 良心何在 怪怪就怪孟子的性善论造出的官场中国害了2000多年的中华民族,性善论导致人们善良的认为领导会为民服务、可知人得本性就是自私
鄙人认为唯一的出路就是政治体制改革了、、

 6 ) 《平衡》——人心和生态的平衡

真苦啊,反盗猎团队的生活之苦是生活在现代都市动动手指就能得到大部分生活物资的人所难以想象的苦,几乎可以归结为制度的不合理干部的不作为,幸而社会上还是有许多的团体和人士对环保工作很重视。

反盗猎有多苦,苦到和盗猎分子火拼且装备物资皆不如盗猎分子成了常态,苦到要趴在泥窝子里吸溜水喝,苦到大小伙子守着口破锅唱着世上只有妈妈好没妈的孩子像根草,苦到徒手从埋到腰的烂泥里挖汽车,苦到伙食断餐几天几夜吃不上好饭都算好的,一旦被雨雪困在无人区才真是叫天无路……

带头保护可可西里天堂生态环境的副书记扎巴多杰,直言不讳自己曾经因为愤怒打断了盗猎者的腿,为了不饿死队员不得不打死一头藏羚羊,因为没有资金不得不违心卖起了藏羚羊皮,真是一个豪爽热情大气的好干部,然而从北京辛辛苦苦演讲、找扶贫项目回来后却在家里被击毙,和自己的偶像索南达杰一样,死在了对可可西里的一片热忱上。看着都替他叫屈,理解他心底的不平衡。

日后若有机会,希望可以了解一些帮助反盗猎队的途径,如果出去旅游,一定多拿几个塑料袋,最起码好好捡捡一路的垃圾,为生态环保贡献一份微薄之力。

拍摄工作者也真不容易,很幸运很开心这样的纪录片没有被禁。

 短评

可可西里神圣的人们,为了生态的平衡,他们的生活无法平衡,心理无法平衡

10分钟前
  • 心有猛虎
  • 推荐

“我亲手打断了盗猎分子的腿”,“我亲手打了一只藏羚羊吃”。真实到可贵的纪录片。

13分钟前
  • 小神客的九叔
  • 力荐

你爱这个国家有多深,你就恨这个国家有多深,至于理由,有的是不方便说,不敢说,甚至不用说你也知道。这就是我们的国家,有的人在流油,有的人在流血,有的人在流泪。

17分钟前
  • 董咚咚咚
  • 力荐

北京座谈会上那个说“由于咱们这种体制的很多特点,大家不说都明白” 的环保学者是梁从诫,确实没给他们老梁家丢脸

19分钟前
  • The 星星
  • 力荐

由于咱们这种体制的很多特点,这个大家不说都明白!

22分钟前
  • youngman
  • 力荐

自私图乐的腐心鬼

23分钟前
  • bird
  • 力荐

影片的拍摄环境极度恶劣,能够呈现出来的也就非常有限,但已经足以让我感到震撼和愤怒。影片远不如《可可西里》那么好看,但真实的冲击力却远胜之。影片的后半段,杨欣、梁从诫先后介入,揭示了保护可可西里的许多体制问题,尤其是那个官员瞌睡的镜头,让人无语并出离愤怒。向索南达杰和扎巴多杰致敬!

25分钟前
  • Clyde
  • 推荐

如果你之前没看过,第一次看完后你会震惊我的震惊,如果你看过却不忍心再看第二遍,你会愤怒我的愤怒,如果你反复看了三四遍,你只会心凉我的心凉/

29分钟前
  • GIVIND
  • 力荐

“就个人和我的兄弟们来讲绝对是称职的!对得起后代子孙,对得起人类!保护野生动物,保护自然,保护生存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没有国界之分、党派之分,地区之分,更没有你我之分!”

31分钟前
  • 花儿果果
  • 力荐

很杯具的发现豆瓣这段所谓的“剧情介绍”出自我大学时候的一篇作业的节选。请问这个有版权么?

32分钟前
  • 白略
  • 力荐

細節:1.索南達傑死時的姿勢是射擊狀;2.在被困可可西裏腹地,隊員瀕死下,扎巴多杰親自射殺了一隻藏羚羊;3.扎巴多杰在北京做報告時,在場的某個官員在打瞌睡;4.農大的講座中,梁從誡暗示西部野牦牛隊因為缺少經費來源,出賣繳獲的藏羚羊皮;5.在京城某旅館,扎巴多杰對於官場與利益分配的欲言又止。

33分钟前
  • 蘇小北
  • 力荐

五星表示敬意。这部纪录片在豆瓣还能够存活只能说明问题还没严重到让它消失的程度。最早看关于反盗猎的相关作品是《可可西里》 而这部更具有现实意义—个人的努力 良心与无良心无下限的禽兽 中央官僚机构的无能 腐败足够反映出这个国家的地方与中央的不协调关系。从非洲的血钻到青海高原的藏羚羊毛皮 这个世界上总有些荒谬绝伦的混账在欲望的驱使下消费这个它们不用为之负责的世界 在流动着肮脏血液的资本主义市场下 又有多少无辜的人在凭着一腔热血与良知在守卫着我们生态环境的最后的底线而牺牲?

34分钟前
  • 東郷柏
  • 力荐

是大学时候在宿舍坐床上拿本本看的。看到最后已经基本裹着被子全身颤抖了。怎么说。这是一部写实的片子,比可可西里更直接真是的反映了藏羚羊以及那些保护藏羚羊的人们的生活和处境。触及心灵,震颤灵魂。必须看!

37分钟前
  • 郭小懒
  • 力荐

强烈推荐!看完对自己的生活开始了新的审视,不公和不平衡处处都有,我们的只是皮毛。http://tv.sohu.com/20101028/n276677376.shtml

41分钟前
  • 陈大五
  • 力荐

不管多艰难,从来没有丧失勇气、乐观和热爱,墙面涂成红色,绘上五角星,国家没有给一分钱,建好了保护站第一时间是升旗,车队陷在无人区三天两夜,队员渴到喝泥水,当汽车终于从泥淖里出来的时候,还是像小孩子一样欢呼雀跃,玩起了泥巴。为了追捕凶残的盗猎者,十几个人带着简陋的武器装备深入无人区几百公里。他们衣衫褴褛,蓬头垢面,却可以时刻面带微笑,高唱着熟悉的歌谣,他们在高原挨饿受冻,饱经风霜,却没有一句怨言,可可西里啊,你养育了忠诚勇敢的儿子,现在他们舍命来保护你。斑头雁在苍蓝的天空自由翱翔,万年积雪覆盖了千层峰峦,冷冽的寒风肆虐着高原,但是罪恶终有一天会得到惩戒,而你,奇卡·扎巴多杰,可可西里的英雄,回到母亲的怀抱,愿你的灵魂得到安息。

46分钟前
  • 大千世界
  • 力荐

群众一旦被发动起来 也許會有英雄 但更可能是暴民

51分钟前
  • 一個死槍槍
  • 推荐

【70分钟版本】体制不完善,问题始终不能解决。是谁说的好人一生平安

54分钟前
  • 狷介有乌青
  • 力荐

电影取名叫做平衡其实是反讽,在电影中随处充斥的都是不平衡,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极度的失衡,所以,平衡也成为了导演的追求和向往

59分钟前
  • 方枪枪
  • 力荐

治多县的付出和得益是整个中国的,不能因此却吧义务简单附加于他们。政府责无旁贷。

1小时前
  • 合纥
  • 力荐

一部极具品格和悲剧力量的纪录片,直接影响了陆川的《可可西里》。这独家的影像、独特的题材、独到的价值,触目惊心地呈现出来,而那些捍卫者的命运遭际,时时刻刻拷问着现实中的道德和法律。

1小时前
  • 喻鸣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