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笔录

悬疑片中国大陆2023

主演:章宇,马吟吟,孙敏,楚布花羯,谭天

导演:郝飞环

播放地址

 剧照

沉默笔录 剧照 NO.1沉默笔录 剧照 NO.2沉默笔录 剧照 NO.3沉默笔录 剧照 NO.4沉默笔录 剧照 NO.5沉默笔录 剧照 NO.6沉默笔录 剧照 NO.13沉默笔录 剧照 NO.14沉默笔录 剧照 NO.15沉默笔录 剧照 NO.16沉默笔录 剧照 NO.17沉默笔录 剧照 NO.18沉默笔录 剧照 NO.19沉默笔录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20 04:44

详细剧情

平西镇位于西南某地,90年代乡镇治安由联防队维护,联防队长李立忠(章宇 饰)的父亲意外死亡,与此同时镇里发生诡异的连环杀狗案,李立忠带领队员通过蹩脚的探案手法进行调查,通过一系列荒诞行动,李立忠发现杀狗案竟与父亲的死亡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在那个野蛮生长的时代下,面对真相的李立忠只能以沉默作答。

 长篇影评

 1 ) 看《沉默笔录》你可能忽视的11个细节

1

首先是章宇饰演的李立忠所在的联防队。这是一个带有显著历史色彩的名词,如果不稍微了解这个词,对于整部电影所表达的主题可能都是隔膜的。如百度百科所言,在八九十年代,由于我国警察队伍总体警力不足,为了确保各地基层治安,各个乡镇村庄以及城市街道纷纷组建联防队。通俗来说,联防队相当于一种警力外包,他们拥有一些器械例如警棍等,但在法律上并没有拘禁审讯等权力。但由于联防队伍庞大且人员素质不齐(很多都是当地闲散人员二流子集结,在影片中这一点也有体现),所以在实际操作中,各地都经常出现联防工作人员越权执法的情况,许多地方的联防人员甚至直接是带了黑社会色彩。九十年代后期,与联防队有关的骇人听闻的事故在全国各地多有发生,引发不小的社会矛盾。到了两千年初,我国各地都开始陆续清退联防队人员,《沉默笔录》所发生的时代背景就是这个时候。如果说以前联防队员只是苦于无编制,那么在裁撤之后就是彻底失业了。因此对章宇饰演的李立忠来说,在联防队消失之前成功“上岸”是非常迫切的。

李立忠旁边染黄毛的联防队人员,形象与“二流子”无异

2

《沉默笔录》所表达的主题有很多,其中一个是权力关系下的人性变异。看《沉默笔录》很难不注意到一个贯穿始终的关键词,那就是编制。编制这个词的实际代表的是权力,或者说特权。联防队虽然说是没有编制的警察编外人员,但是也足以在普通百姓面前作威作福,包括在小镇上算得上有头有脸的小老板。但是在正式在编的刑警队人员周胜奎面前,联防队长又立刻失去了话语权。然而油滑世故的周胜奎周警官,面对到城里来的有钱有势的大老板,又立刻成了点头哈腰的那一个,甚至为了对方的一条狗奔波忙碌,上下打点。包括当李立忠最后窥得真相时,却也同时得知父亲当年是为了自己的编制或者说让自己成为权力阶级而做了这些。在这里你可以感觉到,权力的级别高低壁垒分明,每个人面对更高的权利时,其实都像是一条狗。电影后半段也借二陈这个人物直接点出了这一主题——人就是狗,狗就是人。

3

周胜奎的长官在周胜奎和李立忠闹矛盾后对他说,你和他(李立忠)在工作上都不能协同合作,以后生活上要如何共处。周胜奎立刻哑然,表情若有所思。这里已经暗示周胜奎和李立忠母亲存在暧昧关系,周胜奎有意在李立忠父亲死后走入李家,而且这件事并非一个秘密,是连外人都知道的。包括后面李立忠对母亲说,你离周胜奎远一点,表示连李立忠自己也是有所察觉的。

4

李立忠发现真相之后打算为父亲李宝国当年所谓偷猪案平反,周胜奎劝他不要这样做,说这样一来李宝国做过的所有事情都会被牵扯出来,他就成了平西镇第一恶霸。然而至此李立忠并未被说服。周胜奎继续说道,李宝国当年是为了李立忠的前途才和蒋子龙勾结,这才令李立忠不得不含泪痛苦咽下真相。但是事实上这个说法是站不住脚的。如果说李宝国当年是为了立功为儿子谋前程才制造了偷猪案,那么十年后他又是为了什么想要夺取沙场10%的股份,并最终为自己招致杀身之祸呢?事实上从头到尾驱使他作恶的从来都是贪欲,为了儿子只是一个借口。

5

周胜奎之所以劝李立忠不要平反,其实是怕这样会牵连出他自己和蒋子龙的勾结——不管是十年前的偷猪案还是现在的杀人案。是的,与十年前的偷猪案,周胜奎很可能也有参与,从第一次抓回来所谓的偷狗贼审讯之时周胜奎急于捂嘴的表现来看,这个可能性不是一般的大。当年这件事很有可能压根就是周胜奎李宝国蒋子隆三人合谋而为。

6

李宝国在十年前利用偷猪案帮助蒋子隆成功收购猪厂,自己也名利双收,十年后他胃口更大,想要沙场10%的股份,而他之所以敢于提出这么高的条件,很可能是拿当年的事情要挟蒋子龙。而且这十年来蒋子龙生意越做越大,自然需要地头蛇李宝国的保护。影片中提到过一次,蒋子龙又逃到县城躲起来了,说明他平时没少激起民愤,印证了这一点。李宝国和蒋子龙是典型的官商勾结。然而李宝国只是一个个小小的联防队长,对蒋某来说,与其拿出10%股份满足李宝国的胃口,寻求他的保护,远不如和刑警队人员周胜奎合作。最终蒋子隆和周胜奎一起除掉了李宝国,这也就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黑暗的秘密少一个人知道总是好的,利益少一个人分也总是好的。

7

周胜奎最后的死亡并不一定是自然死亡。李立忠在精神病院探望二陈无意中得知真相之后,对参与杀死自己父亲的周胜奎肯定是有杀心的。但是从各个角度来说,他都很难将周胜奎绳之以法。这种情况下按理说李立忠应该选择按兵不动,再想办法,但是他选择了直接对周胜奎当面说开。会这样主动打草惊蛇,绝对是已经胜券在握有所行动。所以周胜奎最后的死亡看似是一个意外,其实有可能是李立忠做了手脚。包括周胜奎忽然发现衣柜不在,不得不开车回去取,很有可能都是李立忠设计好的。当然这只是一个猜想。

8

李立忠很早就怀疑周胜奎有杀害自己父亲的嫌疑了。首先周胜奎有杀人动机,因为周恋慕李宝国的妻子也就是李立忠的母亲。周胜奎在葬礼上露出的欢欣笑容也因此深深刻在了李立忠心上。其次李立忠手上的笔记本,记录着他心中平溪镇所有有嫌疑的人,父亲去世以来他不顾阻力,抓紧机会排查每一个嫌疑人在10月10日当晚的去向,可以看到到最后剩下的可能人员已经所剩不多,而周胜奎的名字豁然在列。所以当李立忠从二陈口中得知堤坝上当晚还有一人时,他心里已经立刻知道那是谁。甚至有可能二陈已经告诉了他是谁。因为二陈认得出蒋子隆,没理由认不出另一个人。李立忠在告诉周胜奎他从二陈口中探知的新消息时,口吻是平静的,没有一丝疑惑,也印证了这种可能性——他已经知道是谁,现在只是当着那个人的面揭穿,看他的反应。那个人就是周胜奎。

9

周胜奎死后,吊唁他的人说他在后半生总算当了一次真正的英雄,说明周胜奎平日里种种徇私枉法制造冤假错案的做法并不是秘密,大家都知道,但是却被一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周胜奎的存在不是一个单纯的一个恶人的出现,而是体制之恶。在混乱的社会环境缺乏监管的体制之下,没有周胜奎,也有李胜奎张胜奎,所以周胜奎会对李立忠说,你爹在我这个位置,他也会这样做。

10

影片最后在周胜奎坟前,李立忠的母亲神情肃然,在儿子诧异不解的目光中一言不发的为他披上孝服,接着脚步蹒跚转身离去,暗示了李立忠有可能是周胜奎的儿子。李母一直以来和周胜奎关系暧昧,他们当初很可能是有私情的。而李立忠表情由诧异不解逐渐变得恍然大悟,到最后痛苦疯狂狂笑带泪,显然也是领悟到了这一点。这也再一次暗示李立忠可能和周胜奎的死有关,李立忠可能杀死了自己的亲生父亲,所以他才这么痛苦。

11

马吟吟饰演最后去往深圳的小镇女孩,从收集的信息来看戏份有所删减,比较可惜。她所代表的是充满希望的新一代,挣脱小镇腐烂的温床走向大城市,寻求一个更光明的未来。但其实有人走也需要有人留下,走向更好的地方是一种突破,留下来荡涤沉积已久的腐烂罪恶也需要同样的勇气。

 2 ) “我那半推半就的人生”——《沉默笔录》

《沉默笔录》原来是章宇在今年的平遥国际电影节获得费穆荣誉最佳男演员的影片啊。看了看获奖旧闻,章宇说“没想到第一次来到平遥电影展是带着自己5年前演的电影,那时候还年轻,现在已经老了。”其实从影片看来,那时的他太瘦了,也成了那种“连皱纹都会演戏”的演员了;而今年获奖时,脸上更加饱满柔和一些,反而没有什么皱纹,面向上更年轻了。而那些皱纹倒是非常符合章宇在《沉默笔录》中的形象——小镇青年,见过世面,学业失利,又不擅长通达人情世故,瘦削、忧伤又有着野蛮的力度,那些并不是为了记录岁月而生的皱纹,就坦荡荡地在这样一张年纪轻轻的脸上肆意生长着,成为一种天然的修饰和小镇生存的有力资本。

这些年章宇简直就是文艺劳模,我也因为他而关注到不少小成本电影,这次也是在没有什么准备的情况下,看到章宇的名字就奔了影院了。果然没有让我失望,他一次次地巩固了自己摩托佬的形象,他骑车跟《路边野餐》的小姑爹骑的老头乐完全不是一种气质,而是无论什么行头都能把摩托骑得又从容又拉风——《无名之辈》里的笨贼、《风平浪静》里一步错步步错的青年、《东北虎》里为狗报仇的失意的人……让摩托车简直成为他标志性的坐骑,就跟三国时的猛将都要有一匹叫得上姓名的骏马一样。这一次,皮夹克+高领衫+毛衣/毛坎肩的配搭,简直把“土帅”提上了新的高度——遇事不决,用薄薄的嘴唇迅速地叼上一根烟,几道鱼尾纹适时地浮现,配合坚毅但又被命运绑架的眼神,绝杀!

章宇确实能把小镇青年演得特别活,不夸张不做作、有心事而不是空洞心大那种、有自己表达柔情的独特方式,同时该狠的时候也下得去手。片中的他分明跟周遭无法融入,但也有自己在这个小镇闭塞的环境中的生存智慧。带领着一帮像小流氓一样的联防队员,维护着一方的秩序,但当更大的势利与他的做派相违背时,他虽然不爽顽固抗争,但也懂得稍微做出妥协与缓和。比如奎叔带人去抄家式收缴罚款,他及时赶到,出面制止了野蛮的行为,但同时面对他们“没罚款我们的工资谁来发”的质问,也不得不去女友家里拎出猪仔作为扣押的物件,把女友气到跺脚,结果自己不声不响去把钱垫上了。他有自己相对正义的坚持,也多少懂得在这个小镇生存的手段。

这张颇有点我家河正宇的气势了

影片是有一个追寻真相的主线在的,但更核心的其实是李立忠这个人物的心路演化,他本来不应该属于这个小镇错综的关系网,却因为一次次的失利和与父亲纠结的情感让他离不开这里,而影片最悲剧的地方其实是章宇最终走上了父亲的老路,成为这个庞大且沉默的体系中的一环。正应了康斯坦的变化球的那首歌里唱的“我们半推半就的人生”,李立忠的命运似乎从来没有掌控在自己手里,总是“半推半就”地踉跄前进——学会游泳是被父亲推下水的,进联防队是被奎叔安排的,当他终于对着镜子穿上那身寄予了各种期待的“有编制的”制服时,他在脑中纷杂轰鸣的噪音中,完成了自己的一次蜕变和异化。

马吟吟演的小镇姑娘一开始是没有什么力量的,只能倚靠他,并且相信“爱情”,后来她终于看清他们之间没有未来,于是决定离开,最有意思的是,那时的她也学会了开摩托,而章宇完全不知道这件事。章宇坐上了她的后座,两人的位置得到了短暂的置换,这次送行成了两人关系的一个有趣的交接仪式。而当他们一起来到那个破烂的小车站,发生的对话其实也很说明问题:

马吟吟:“不是你变了,是我变了。你知道吗?这个时代每分每秒都在变化(忘了原话了,大致是这个意思的)”当时的李立忠脆弱又无助,那一刻,就好像揭开了一道封印,最后守护他内心那个纯洁之地的承诺轰然崩塌。因为他们都没有意识到的是,其实李立忠也变了,而且变得更加彻底。

那时的李立忠已经在父亲的老路上渐行渐远,自从他不合规地抓了二陈,并且不停给他洗脑屈打成招,他就迈向了父亲的老路,并一发不可收拾,这个小镇牢固的体制无声无息地困住了他,他越是执意深挖,越是陷入其中,一开始如野犬般狂吠的他,在各种复杂交叠的利益关系和无耻黑幕笼罩下,最终不得不陷入沉默。

想来结局应该是更加荒谬惨烈的,影片却在这时戛然而止,代以黑底白字,完全正确的走向,似乎在说李立忠作为新的一代改变了旧的体制,但其实那个本真的自我早已成了牺牲品,所以他最后哭得那么委屈,是埋怨母亲的背叛吗?是无奈命运的操弄吗?是对父权的怨恨吗?还是其实在哭那个被牺牲的自己……

影片有些细节特别有趣,比如黄毛队员在饭局上的倾情演唱、比如随手抱起祭拜仪式的烟花炮追打嫌疑犯,甚至章宇进到马吟吟屋里悄悄吃进嘴里又吐出来的那块糖,都让人会心一笑。

 3 ) 世界在沉默中坍塌

对于一个远离西南家乡已久的人来说,这部影片最大的成功可能是营造了一种独属于西南山区的迷朦氛围,正如同那模糊不清的现实:黑与白、敌与友、真与假,一切都交织错节,暧昧得如同西南大山里那总也散不去的氤氲气息。

尽管影片中充满了猎奇式的神俗元素和各种红白喜事以营造恐怖氛围,但它的确和恐怖片没什么关系。或者说,最恐怖不过人心。建砂厂导致水灾的是人,栽赃陷害的是人,杀人的还是人。狗从头到尾都只是一个见证者,也逃不脱被人杀害的命运。

二陈说:人就是狗,狗就是人。

这还算委婉了,不如现在的网友们犀利:狗是真的狗,人却经常不是人。

回顾起来,随着层层现实的不断揭晓,我倒是看到了世界的三重坍塌:

一、“父亲”和自我的坍塌

在我看来,这部剧里最厉害的人显然是奎叔。

这个人物形象就是小村镇上最常见的那种八面玲珑、城府极深之人。你有时候觉得他热心善良,有时候却又令你不寒而栗。他四通八达,了解镇上的所有人和事;他也知道如何笼络人心、实现自己的目的;他甚至可以和好战友的妻子保持几十年不被允许的恋情,甚至让对方为他养大了儿子,最后还死于他的设计(合理猜测,允许理性探讨)。

可惜就是这么一个人,最后居然也就死于意外。就如同砂厂老板这样也曾一手遮天的人,最后居然死于二陈的无心之失。不知道导演是不是想表达,既然(当时的)法网收不了这些人,那就让老天爷来收。

结尾无疑是巧妙的,一句话也没有的沉默中,却由母亲给李立忠披上的孝服揭示了一切。

在母亲一丝不苟地为他整理孝服的过程中,李立忠的世界也在崩塌。他对于“父亲”这个词的理解被一而再、再而三地颠覆:六岁时被父亲扔到水里,让他对父亲由爱转换到恨;父亲立功又使他对父亲重新产生了崇拜;而父亲死后,为父追凶的过程中,不断了解到父亲所作的恶又令他开始摇摆;直到奎叔告诉他,父亲做这些都是为了他,他或许难以承受这父亲竟然是为了他而死的现实,但起码确认了父亲对自己的爱。

但此刻,他的内心或许再次掀起波涛:如果父亲知道他是奎叔的儿子,如果父亲六岁时把他扔到河里不是为了教他游泳,如果父亲作恶敛财也不是为了他……

而十月十日就已经和砂厂签了合同的奎叔,是否是故意以此为由引诱父亲而导致他身亡的真正凶手?

奎叔这个亲生父亲,形象也已经崩得一塌糊涂。

从此,在李立忠的心里,“父亲”这个词可能再也没有办法立起来。

和父亲形象一同坍塌的,还有自我身份的认知:我究竟是谁?我留在这里,选择对那些罪恶绝口不提,以良知换取了公职,这究竟是继承了谁的遗志?它是我自己想要的吗?这一切值得吗?

豆瓣有评语说这也是一场“精神弑父之旅“,我觉得这个词用得很好。一次又一次“弑父”之后,迎接李立忠的要么是凤凰涅槃,要么是人间地狱。他会走向何方,留待观众自行想象。

二、权威与规则的坍塌

百度百科对“联防队员”是这么解释的:配合公安派出所维护治安秩序的一群人。

这个解释配合电影食用就很微妙。“配合”,表明了联防队员没有编制、不属公职人员的尴尬身份。他们属于民间自治组织,没有经费,没有实权,却又能狐假虎威跟普通大众收保护费、以权谋私。

一个特殊时代的产物,一个黑白莫辨的存在。

那位公安局长对待他们的态度大概能代表官方的态度:需要你的时候给我好好表现,不需要你的时候别来找我。工资?默许你收保护费,其他就全凭各自本事了。

在所有黑白交界的地方,一定会有灰色地带。但年轻人总是不懂这个道理,非要碰得头破血流才能看清那些没有被书写出来的规则和历史。

看清的那一刻,就叫做成长。

小时候,时常对世界表示困惑:许多事情的发生既不依照规则,也不遵循逻辑,它为什么会存在呢?长辈总是说:你还小,不懂事,长大就懂了。

那时的确不懂事,还疑惑长辈为什么不直接告诉我让我懂。现在才明白,许多事情就是不可言说。或者说,长辈也不希望我懂事。

因为懂事的代价之一,就是权威和规则的坍塌。一旦明白了规则也是人制定的,是一群人用来管理另一群人的工具,是漏洞百出可以自由穿梭的破网,就将陷入痛苦的抉择中:加入还是割席?

无论哪一个,都不是轻松的选择。

再回头去看看少年时膜拜过的偶像,还有几个是真英雄呢?

三、大山的坍塌

李立忠的女朋友在影片中似乎是个多余的角色,对剧情似乎毫无推进作用。

但细想来,她就如同李立忠的理想。两个人同为小镇青年,同样被许多现实压抑得无法享受本应畅快淋漓的青春。但在关键时刻,两个人分道扬镳,李立忠为了继承父亲的遗志和为父追凶选择了留在家乡,而女友则决然离开,去经历那未被李立忠选择的人生。

从有人可以选择离开起,大山的压抑就可以说在逐步坍塌了。之后几十年间,会有无数小镇青年离乡背井去往城市打拼。如今的我早已不会说城市比山里更公正透明,但一个更大的容器里,起码可以容得下更多的理想,也能带来更多的机会。


作为导演的处女作,加上章宇的实力演绎和我的故土情结,我觉得这部戏还算值得一看。很多故事感觉都来自于小时候的乡野奇谈,年幼时以为有怪力乱神作祟,成年后只觉得粗鄙不堪,到现在这个年纪,看过了大城市和一小部分世界,才知道人间处处皆如是。看清自己是谁、稳住内心的信念,才是人生得以继续的秘方。

 4 ) 魔幻现实又何止电影

《沉默笔录》是一个故事套着一堆故事,是一个故事里拴着若干段人生,打给比方,特别像是创造了一个空间,把每个观众引入这个空间之后把所有信息所有线索,所有和你有关的无关的人,所有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全部放入其中,你就在一个单一视角中搜索一切,然后迫不及待地下个定论,谁谁谁一定是好人,谁谁谁一定是坏蛋…但当你在这个空间里待的时间够久,你和这些人和事物发生关系的次数越来越多,特别是当外界出现了新的冲突挤压这个空间,已经形成的舒适区不再舒适,你会在一夜之间发现你所了解的一切都有另一面,你已经彻底笃信的结论仿佛大错特错,一瞬间你的三观“崩塌”,一瞬间你的世界碎裂,一瞬间你会不自觉扭曲,就像电影中的最后那一幕,就像披麻戴孝的李立忠的那张脸,扭曲到喜乐错乱,扭曲到无限崩溃,扭曲到一盘散沙,扭曲到彻底垮塌。细品品,这不就是魔幻现实的生活吗? 第一眼看《沉默笔录》是在平遥,站在过道看完的,看的过程中几次倒吸冷气,我隐隐约约能感受到故事的发展一定会朝着“崩塌”的方向走,但我也没想到会“崩塌”到这个程度,这当然是导演有意为之,而最后那一瞬间的炸裂更和章宇对故事的独到见解以及天赋异禀有关,这是一个年轻演员业务水平的体现,更是导演放权给演员的完美演绎,我不知道当时在现场这场戏拍了几遍,这是我特别想问导演的问题,为什么留下的是这遍呢?章宇怎么就以这种方式完成了这场戏呢?一种独特的方式,一种夺目的方式,甚至有些咄咄逼人的方式留在电影里有没有怕观众不喜欢?毕竟在这个瞬间有多少人的大脑都被“震碎”了,这一张脸留在大银幕上是后劲儿无穷的。 而今天,电影上映再看《沉默笔录》,它悬疑质感仿佛一下被某种力量激活了,这是一件特别有趣的事,或许在平遥小城之春,一屋子媒体影评人和资深影迷“比赛”猜剧情的时候,我更看重电影的叙事和表演,反倒是正式上映后,这部电影的单一视角更让我沉浸,尽管我已经知道了所有剧情,尽管我已经知道最后会给我们来那么一下,但我真的就再一次沉浸在电影中找线索,找蛛丝马迹,此时电影的视角遍变得更加有趣,更精准地说,电影开放了一个“窄口径”的单一视角,单一又没那么单一,观众的观察高度始终比剧中人高一点,但不高太多,视角的掌控力是这位年轻导演的灵气,配合视角的进准,掌握叙事的节奏,始终以一种准生活流的状态,在悬疑气氛弥补的大山中表达剧中人的基本生活,即便是带有冲突的,也是符合他们身份定位的日常,由此本作的魔幻现实质感的基石彻底打牢,再往后一切就都顺理成章,难怪日次另类的故事能和影迷共鸣,此魔幻现实基本等于彼魔幻现实。 看了两遍《沉默笔录》之后我更觉得这部电影是值得细细品味的,它具有极大解读空间,有小人物在大空间里的困兽犹斗,有人的情绪挤压和内心的转变,有很多生活中每个人都在经历但都被我们主动无视的情感和困惑,甚至有普世的人性思考。

 5 ) 听话的沉默的狗

沉默笔录影评,还行,悬疑属性不太高又沾点诡异和贾樟柯式文艺的悬疑片,观感跟河边的错误有点像,但没河边的错误那么错乱,主题却是另一个视角下的涉过愤怒的海,就不剧透了。总体观感不错,章宇演技不错。尤其是最后字幕出现前的影片结局,确实不错,披上白衣的一刻,人就变成了白狗,在权力和制度下听话的沉默的狗。

 6 ) 一次成功但失败的弑父

我不知道有没有人具体考证过《杀人回忆》到底对于国内导演产生过怎样巨大的影响,但一个肉眼可见验证的事实是,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在国内院线里就能看到一两部被影评人和影迷夸赞或吐槽致敬(照抄)《杀人回忆》的作品,且多以平遥、西宁这些面向年轻导演的电影节系作品居多。仅以个人有限的观影经验来看,这串名单里就包括:《暴雪将至》、《黑处有什么》、《追凶十九年》、《东北偏北》、《河边的错误》。所以,当又一部几乎凑齐了以上种种刻板印象的平遥系作品出现在院线里,事先我是并没有太多期待可言的。但结果却是,电影中藉由一桩小镇凶杀案引出了对于利益和真相到底哪个更加重要的讨论,虽然在形式上也许不如前段时间热映的《河边的错误》来得花哨,但试图做一种严肃的主题探讨,这在当下本身便是值得肯定的。

一部试图致敬《杀人回忆》的国产电影里要有哪些关键词?时间上要在并不遥远的过去(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地点上要在封闭腐朽的环境(国营厂大院、偏僻乡村或小镇)、事件上要有一桩连环恶性凶案(每每都能留下蛛丝马迹,但每每都要功亏一篑)、角色上一般要有两个在性格和行事风格上截然相反的侦探,然后在剧情推进过程中完成角色互换(一个角色也可,最后换成走到自己的对立面)。按照以上的模板来看,《沉默笔录》几乎是一板一眼的在套用《杀人回忆》,影片中诸如钓鱼执法式的土法侦查、紧张与诙谐感兼具的暗夜追凶,以及为了破案效率不顾事件真相的行事手法,都与《杀人回忆》如出一辙,至少在形式上看不出太多的亮眼之处。

不过,《杀人回忆》最迷人的地方从来不在于那几个用关键字便能概括的要素堆叠,而是在于它真的全部触及到了足以被称为经典的艺术作品所应达到的三个层次:美学上的讲好一个故事与形式创新(类型片的文艺化或文艺片的类型化);社会学或历史学上的展示(韩国沉默无声的八十年代);哲学上关于某个抽象概念问题的思考(真相是否真的存在?追寻真相的行为是否有意义?)。在过往,大多数国内年轻导演在致敬《杀人回忆》的过程中,野心与能力都仅仅停留在了前两个层次。但在今年的《河边的错误》与《沉默笔录》里,不约而同地,两位年轻导演都绕开或回避了社会学方面的内容(时代背景在两部电影里都并不是导演刻意强调的重点,选择屈折与寓言化的隐晦表达,这显然是众所周知的原因),而是试图去通过故事直接做某种形而上层次的讨论,去表达他们个人对于真相本身以及追逐真相这一行为的看法。显然,《沉默笔录》并不是那种典型的探讨道德焦虑道德困境的作品,而且在那个写满讽刺无奈的黑色结局里,已经流露出了导演本人明确的态度,那就是年轻人终究无法战胜环境,他们的成熟便意味着自己的死去,他们试图在精神上弑父,甚至事实上已经成功弑父,但最终却成为了父辈合格的继承人。相较于《杀人回忆》最后落脚于一种不可知论与虚无主义,《沉默笔录》则指向了这样一个两难问题:追求虚伪的和谐,实现大多数人利益的最大化,与让真相大白于天下,用不堪入目的污秽事实摧毁所有的秩序与认知,到底哪个才是更道德的?

在侦破凶案,寻找父亲真实死因这条明线外。《沉默笔录》在冰山下埋藏了一条儿子试图在精神上完成弑父的暗线,而这条暗线则可以被称为充满讽刺和黑色幽默气质的小镇版《哈姆雷特》。章宇追查父亲死亡真相,本质是想用自己信奉的黑白分明真相第一的价值观去取代父辈信奉的维持平衡利益第一的价值观。影片结尾是相当值得玩味的,章宇通过疯子二陈得知了父亲死亡很可能和继父有关,但不久后继父在洪水中意外身故,他在整理继父遗物时意外发现了继父和母亲多年前的合照。虽然影片并没有明确暗示,但可以做一个大胆的猜想:周胜奎才是章宇的真正生父!章宇为了给自己所谓的生父李保国报仇,暗地里害死了周胜奎,他以为自己找到了事件的真相,但最后却发现自己一直生活在骗局里。章宇看似完成了弑父,余生却要按照两个父亲李保国和周胜奎(名义上和血缘上的)的生存方式接着活下去,实在是让人哭笑不得。

即便之前的猜想并不成立,周胜奎并不是章宇的生父,周在片中扮演的也是章宇精神父辈的角色,是章宇所反感的价值观在现实世界中的具现。在侦破过程中,周胜奎一步步引导章宇相信了一个虚假的事实,而且让章宇自己说出口:父亲李保国是个贪恋金钱的恶人,杀人的是砂厂老板,旁观的是傻子,砂厂老板灭口未果被傻子反杀。这样的事实成立后,周得以登堂入室,顺理成章成为章宇的继父,章宇父亲之死有了所谓的真凶,小镇的连环杀狗案凶手落网,章宇解决了编制问题,一切矛盾顺利解决!章宇以为自己找到了真相。

但最后疯子二陈在精神病院的陈述让故事反转:父亲是周胜奎和蒋子隆联手除掉的。但还没等章宇决定是否要继续追究真相,周在山洪中意外身亡,这样周便以英雄、继父而非杀人犯的身份走完一生。事已至此,章宇即便明白周就是自己的杀父仇人又能如何呢?难道他要让这个已经近乎分崩离析的家庭彻底毁灭?难道他要放弃自己好不容易换来的稳定工作?难道他要公开承认自己过往所做的是个彻头彻尾的错误?如果追寻真相意味着生活中的一切都将化为乌有,那么追寻真相的意义又在哪里?他活成了父亲的模样——利益至上,和谐至上,用欺瞒来维持面子的过得去,真相是什么?有谁真正关心。 事已至此,时已至此,索性不如就将错就错的糊涂活下去。如果探究真相换来的是两败俱伤多败俱伤,那这真相不去追寻好像也没什么,不是么?

 7 ) 人不如狗

《沉默笔录》是今年平遥电影节首映的小众剧情片,是导演郝飞环的处女作,拍完五年才得以上映。

故事发生在西南的一处小镇,全程用方言演绎。在90年代,刑侦科技手段尚不发达,联防队长李立忠捕捉着蛛丝马迹,坚持探索连环杀狗案,无意中由此摸到了始终追查的父亲死亡的真相。

影片构成了几重反转,几次错抓才揭示杀狗与杀人的真凶,虽然有迹可循且比较容易猜到,在悬疑性上还是构成了对观众的吸引力。在这样一个治安混乱的地方,联防队会为了私利收取罚款(保护费),会为了给上司一个看得过去的结案答复随便拉来替罪羊息事宁人,会鱼肉百姓建立工厂造成水祸。影片看似在寻找杀害父亲的凶手,实则也在“弑父”,或者说对父亲祛魅。主角李立忠提到父亲一直以全名称呼,可以料想二人的关系并不亲切,在探案与回忆的过程中,李立忠逐渐发现了父亲对自己的爱,同时也发现父亲作为联防队长在乡镇里为祸一方的真实面目,而父亲这么做又都是为了给儿子攒钱铺路获得编制。

影片的最终真相是从一位傻子口中得知的,李立忠逐渐引导他回忆起往事。这样的呈现与《河边的错误》有许多相似之处。案发之处在坝上,也是水边;最终也没有给出确凿的答案;陷入疯癫状态的人物对真相的推动有重要意义;也是上个世纪的布景与色调。然而上映不逢时,无论是关于社会的主旨深度、故事的悬念性还是刑侦案件的设计,《沉默笔录》都被《河边》艳压。唯有章宇获得了平遥最佳男演员的表演能与后者抗衡。

除此以外,影片加入了符合西南小镇的神俗元素。婚礼、葬礼、寿礼,中式恐怖为悬疑片增色,李立忠手持烟花筒当作枪追捕逃犯的设计更是精彩。但仍有一些元素的添加与主题偏离较远,比如想要逃去深圳的女子,比如杀狗与杀人案的联结不够紧密,五处地点的精妙连环设置仅仅用一个傻子的随机行为来解释。

很惊喜的地方是结尾揭示真相的戴孝和哭泣的设计,以及全片结束后假假條的片尾曲响起的瞬间。

“人就是狗,狗就是人”,狗无辜地死去,人有辜地遭谴。有的真相,为了剩下的人更好的生活,终究要被埋葬。

 短评

2017年就开始关注的项目,故事最初版本记得是写在2012年。横放烟花一场戏简直神来之笔和西南小镇精髓,这是确切在家乡年夜小镇会发生的场景。底色部分的联防改制托住了故事的时代感。只是人物情感上的“永恒的父亲问题”还是有些旧,什么时候能抛弃big father啊!

6分钟前
  • 闵思嘉
  • 还行

章宇誓要坐稳业界土狗一哥头把交椅……皮夹克太拉风了,预感会血洗小红书……女主的厚底白球鞋绝对不可能是那个时代的产物……最后一个镜头着实震撼

9分钟前
  • 20个小明≯
  • 推荐

第七届平遥影展第13部。渐入佳境,不是那种大类型片。悬疑不是主要元素,是人物关系。

14分钟前
  • 雕刻时光
  • 还行

一言难尽,像我拍的。

18分钟前
  • Vienlamancha
  • 还行

章宇但凡沾染尘埃,就能在土里长出繁花密林,所以看他在泥土中打滚,会是一种带有残忍知觉的愉悦。狗被杀,人被困,不只是这么一座小镇的境况,女人说一刻也不想待了,男人则被掩埋的真相推上了更高的位置,水还会流,坝还会塌,在疯子唱断的篇章里,隐情把人的身世、悲剧的代码写到狗的皮囊里。电影最好的地方是那些无从兴叹的兴叹,一夜烟花炸响,漫天写满哀叹和憋屈。

21分钟前
  • Mr. Infamous
  • 还行

#7th PYIFF,片尾曲竟然是假假条唱的!惊艳!

25分钟前
  • 凯林王子
  • 推荐

故弄玄虚但其实平铺直叙,最后能给人留下印象的就是章宇,他的气质真的太搭这个年代和小镇的感觉。

30分钟前
  • 孔府小鱼
  • 还行

音乐(片尾曲大大加分)和构图色彩都太棒了!章宇真是天生电影脸,影帝值得。叙事也很棒,悬疑效果拉满,细节控爱了。喜欢烟花追逐的那一场戏,雨衣上燃烧的火渐渐被水吞噬,特别好!这个疯子比河错里面的疯子还疯,再加上轻微的中式恐怖属性。今年在院线看到的好电影。

34分钟前
  • hAniuu
  • 力荐

实在是很帅的章宇,哭的时候想把我的衣袖借给他擦眼泪哈😊#国内首部分线发行

39分钟前
  • 雾都一枝花儿
  • 推荐

是一个逐渐抽丝剥茧的故事,章宇在剧本中寻找的并不一直是杀父凶手,更多的是找寻自己被父亲爱过的证据、亲子关系存在的意义、小镇青年生存的意义,以及——“无畏的所为是什么”。我看有人说节奏混乱,我认为这种片子不是纯类型片下的悬疑片,母题还是在“找寻”上,如果按照类型片的范式去拍,就会显得悬浮又虚假,也只有章宇的演技能hold住最后什么都没说,观众却什么都懂了的结局。

41分钟前
  • 啾啾啾
  • 推荐

最后来一下反转,以至于让我怀疑周胜奎是他亲爸…黄刘海真的很像周游!

44分钟前
  • 莫敏儿
  • 推荐

兄弟们,好得可怕

49分钟前
  • 饱饱巴适
  • 力荐

1994,狗年,改革开放。父权制的背后:杀狗、采矿、抓贼、弄人…而编制的一面是干净笔挺的军装。死亡与新生在脱节,而隐喻的蒙太奇中摇曳着许多梦的碎片,“忠哥”(中国)会留在黄符满天的乡野,还是将来到大变的港湾?这些都写在捺印着指纹的笔录中,会是罪状或颂扬,更作为某种证据直白存在着。

50分钟前
  • 夏日白书
  • 还行

到最后许多事情悬而未决,要看观众怎么相信了。弄清过去的是非曲直又能怎样,要错就是时代的错吧。对个人而言最好的选择就是不如一开始就跟她走。

55分钟前
  • 次等水货
  • 还行

章宇你真的认为中国电影靠这种导演吗🥲

58分钟前
  • 改个名字
  • 较差

小镇,凶案,方言,民俗,疯子,寻父,反转,太典型了,各种中国特色伤痕年代犯罪文艺类型片元素大集合,人就是犬,犬就是人,父就是贼,贼就是父,拍得还行。

1小时前
  • 天马星
  • 还行

国内刮起一股文艺类型片风潮之: 把大家叫出来就为了这点事啊🤯

1小时前
  • Yuly_
  • 还行

剧情三星,多一星给章宇,挑不出毛病的演技和表现力,两段笑着哭的戏值得一个影帝奖杯。想打“章宇老公”的时候输入法关联成了“章宇考公”,一些戏里戏外的荒诞幽默达成。《忠哥考编记之给杀父仇人戴孝》hhh。本以为老周死之后还会有点展开,结果黑底白字直接宣告结局,结束得有点猝不及防,感觉一口气卡在胸口不上不下很难受。散场的时候观众也沉默得很应景。假假条的片尾曲是惊喜之一。

1小时前
  • 江湖环游指南
  • 推荐

还可以,剧情挺像《河边的错误》的,可惜不像河错那样会宣发,完全没有热度。作为犯罪悬疑片来说破案的过程快了些,但是也讲的比较清楚,不像河错那样啥都没讲清。全片节奏快不拖延,装逼镜头少,能让人看得进去,不过也就仅此而已了,也没啥特别出彩的地方。就是为了看章宇(各种舔屏ing

1小时前
  • 又又
  • 还行

No.9995。7th PYIFF-藏龙最佳男演员。7分。很典型的首作拍法,导演放了很多大概是自己喜欢的、港片(这道士和符箓也真是气氛组)和韩式社会犯罪片的元素进去(其实大类上说也是中国导演们都想拍一部《杀人回忆》的情结变体),其实不少地方都值得商榷。不过有两个地方真的还是可以夸一下,其一是《罗生门》式的“利益相关不可靠叙事人”的设置(片尾居然有个可称之为《罗》中武士刀的对应物!其实可以往这个方面多用点力了有点可惜),其二就是影片“认贼作父、指父为贼”的套路翻新和由此带来的、当下影片中已经很少见了的社会-ZZ表达。尽管影片还是有不少问题(包括一些避重就轻的和直给不够含蓄的),但这个社会-ZZ表达实在是因为稀缺而值得上半星鼓励一下!

1小时前
  • 胤祥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