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女孩

悬疑片美国2006

主演:托妮·科莱特,布莱特妮·墨菲,乔瓦尼·瑞比西,萝丝·拜恩

导演:凯伦·孟可芙

播放地址

 剧照

死亡女孩 剧照 NO.1死亡女孩 剧照 NO.2死亡女孩 剧照 NO.3死亡女孩 剧照 NO.4死亡女孩 剧照 NO.5死亡女孩 剧照 NO.6死亡女孩 剧照 NO.13死亡女孩 剧照 NO.14
更新时间:2023-09-04 03:55

详细剧情

一次偶然中,一直默默无闻和母亲相依为命的雅顿(托妮·科莱特ToniCollette饰)发现了一具年轻的女性尸体,死去的女子名为克里斯塔(布莱特妮·墨菲BrittanyMurphy饰),死因是谋杀。这一爆炸性的消息让雅顿瞬间成为了社区里的红人,她单调枯燥的生活一去不复返了。\r露丝(玛丽·贝丝·赫特MaryBethHurt饰)和丈夫正经历着婚姻中的艰难时刻,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她发现丈夫和最近被大肆报道的克里斯塔凶杀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与此同时,克里斯塔的母亲梅罗拉(马西娅·盖伊·哈登MarciaGayHarden饰)也出现在了公众的视线之中,她的出现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探寻女儿的死因。

 长篇影评

 1 ) 2007-5-17 《死亡女孩》

好久没有看电影了,昨天突然看电影就选了这么一部很郁闷的电影,说实话,只看了一遍,里面有很多东西没有仔细的推销,甚至没有看明白,才发现,原来自己离开电影真的好长时间了,对电影有些陌生了,《死亡女孩》个人感觉只能算一般,又是一部段章式叙述的电影,现在的电影和游戏一样已经开始玩开放式的结局了,观众怎么想那是观众的事,反正我就这么的把电影表现出来,你总不会说我不艺术,我没品位吧?从前年的《撞车》到去年的《通天塔》再追溯往前,王家卫的《重庆森林》都是这种叙事方式,我真的,真的,开始反感了,别再浪费我的脑细胞了,拜托了。
      其实《死亡女孩》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看着其中的时候,自然而然的就想到了“六度分隔(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理论”,习惯性的就停下来,查了一下,1967年,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Stanley Milgram(1933-1984)想要描绘一个连结人与社区的人际连系网。做过一次连锁信实验,结果发现了“六度分隔”现象。简单地说:“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 “六度分隔”说明了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弱纽带”,但是却发挥着非常强大的作用。有很多人在找工作时会体会到这种弱纽带的效果。 通过弱纽带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变得非常“相近”。数学解释:若每个人平均认识260人,其六度就是260↑6 =1,188,137,600,000。消除一些节点重复,那也几乎覆盖了整个地球人口若干多多倍。整个电影也是严格遵守着这一原则,整个故事分为5部分,从,THE STRANGER--SISTER--WIFE--MOTHER-THE DEAD GIRL把这些毫无关联的一些人或关系有机的联系到了一起,看似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生活人群,但是,彼此之间或多或少搀杂着一些相似思绪,原来世界是这么的小,大家彼此的生活原来并不都完全陌生,联系到世界上的任何一个人,其实是这么的简单。
      看后这个电影另一个想法就是,这个导演可能是个女性,很感兴趣的又查了一下,果然,卡伦·蒙克里夫 Karen Moncrieff 性别,女,哈哈 再复制一下她的简介:加州土生土長的凱倫孟可芙身兼演員、導演及劇本3種身份,80年代她以演員的身份在美國午間電視肥皂劇《Days of our Lives》、《The Guiding Light》及《Santa Barbara》等等演出。90年代,她開始在電視懸疑劇集中客串演出如《Diagnosis Murder》及《Silk Stalkings》等。2000年,她轉戰幕後,首部自編自導的作品《兰色罗利塔》就榮獲「美國獨立精神獎」最佳首部劇本提名。2006年她再度自編自導《死亡女孩》也榮獲了「美國獨立精神獎」最佳導演提名。 凱倫孟可芙在《死亡女孩》裡以一個女孩的死去,連結7個女人的秘密,每個女人的故事緊湊地被一一展開…。雖然只是第二部電影作品,但孟可芙說故事的功力及導戲的獨特風格著實令人驚豔。其实,看过这部电影很容易就联想到导演的性别,整部电影全都是以女性的视角出发来看待问题,女儿看待妈妈,看待爱情,妹妹看待姐姐,看待母亲,妻子看待丈夫,妈妈看待女儿,看待女儿的朋友,以及女孩看待自己的女儿和朋友,导演在5个段落里其中有4个篇章描写了母女关系,可见,是如此的浓妆艳摸,让我感兴趣的是,是否导演的生活也遇到了如此的危机,哈哈,整部电影感应下来,可以说是一部女性电影,揭示了女性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及为家庭所担的重心之苦,我不是女性真的无法解读这部电影,以我现在的知识结构和生活阅历真的无法感知这样一部女性的电影,只能从皮毛窥一斑点,遗憾啊。
       THE STRANGER “ARDEN,ARDEN”,这是电影开始后第一句说话声,一个母亲象喊一个仆人一样喊自己的女儿,请相信这是女儿,因为电影最开始的第一个镜头是,母女抱在一起睡觉。女儿在母女俩的庄园里发现了女孩的尸体,报了案,一系列的不平息就这样开始了,可能每个人都对长期保持不变的生活感到厌倦渴望着一种改变,女儿也如此,在庄园里行走时看到的是迷离与期待,背景景色已经说明了女儿此时的心态,后到家里要照顾母亲洗澡,吃饭,这些早已经变成了女儿的一种负担、无奈,这些也可以在女儿的表情中移化出来,一天一个小伙子走进了她的生活,她开始变的女人,开始了打扮,离开家的方式是不完美的,见到男孩的时候也是恐惧的,但俩个人云雨之后,出现的画面是羽化了的裸体躺在地上去触摸绿色的叶子,那一刻画面好美,好美,末了,她打给911接线员告诉她,她的母亲需要帮助,另外这个地方导演处理的很好,电话亭玻璃上帖着,MISSING,接下来,第二个故事开始。。。
       THE SISTER 妹妹是个解剖医生,每天面对的工作使她对失踪15年的姐姐早已经不抱任何希望,甚至希望早日确定姐姐的死,而换回家里人往日的欢乐,女孩的尸体让她很快的又联想到了姐姐,甚至错觉的认为就是姐姐,她告诉了母亲,而母亲不肯接受,这使她更加的痛苦,甚至开始吃姐姐的醋,她去联欢,去做爱,来麻痹自己,这里有个镜头很有学问,做爱的时候是女上男下,而且是很机械性的,中间时,男人停了下来,“嗨”一声已经足够了,接着是亲吻,估计这个时候妹妹才感觉到,这原来是爱,不仅是性,也是突然,想到前几天看到的一个文章标题“没有快感请别出声”,呵呵,感觉用在这里很贴切。接下来,姐姐的事情仍然让妹妹烦恼,或者说是她替她妈妈烦恼,母亲跟她说,“我永远也不会放弃她,如同我永远也不会放弃你一样”,最后用了两个EVER EVER,也许,只有真正做了母亲的人才能体会到对孩子的深情吧?我无法理解,如果妹妹无法理解母亲一样,这一段我真的读不明白,虽然我知道,这一段是从另一个角度来权衡下面那个死亡女孩母亲真正的心理做下铺垫的,但是,这里,我读不懂妹妹的压力。人,总是在无力的时候喜欢用电话这种交流手段,这段结束前也是在电话中结束的,妹妹终于回了那个男孩的电话,蜷缩在整个镜头多半黑暗的角落里。。。
      THE WIFE 这一过度,使我感觉突然,直接360度的转变,从凶手妻子的角度来解读心理,夫妻关系面临崩溃,大家甚至用上了“恨”这个字眼,他们靠出租储藏室来谋生,一天,妻子发现在一个人储藏室里有带血的女人内衣,马上就联想到了死亡女孩,甚至可以联想到丈夫行为上的不检点,我真的是佩服女性的这种直觉,可怕的力量,同时,晚上丈夫回家后又是习惯性的争吵,丈夫离开后,妻子也架车跟了出来,看着远去的丈夫,心里那么一点点侥幸也随着在法院门前的一把火,随风而去了,赤裸裸转身的那一刻,不知道是还了丈夫的还是赎回了自己的,只能学着别人感慨一句,这就是女人,复杂而简单的动物。
      THE MOTHER THE DEAD GIRL,后两章可以连起来看,其实,就是完全把答案揭开的篇节,也没有什么太多可说的,母亲找女儿知道了女儿离开后过的生活,靠毒品和性来维持着生活,也知道了自己还有个外孙女,又一个小女孩存在于这个世界,母亲这一章和死亡女孩那一章有一个很大的冲突,那就是,前一章,母亲没有舍不得钱的任何表现,“我可以给你钱”“我就200块,全给她”后一章,女儿说,妈妈给她买东西总是挑最便宜的给她,她不想让自己女儿也这样过,可是,她连见到她女儿都没有做到,呵呵,这里导演运用的很巧妙,我们总是习惯性的从自我来作为出发点来思考问题,总也学不会宽容我们最亲近的人,也没有试图去真正的了解过我们最不应该忽视而最忽视的人,也是突然想到一句话,“沟通从心(重新)开始”,哈哈,中国的语言要比外文更深奥的多,哈哈,电影快结束前的10分钟,是我最喜欢的地方,这里,我说不出来感觉,终于知道了自己语言的贫乏,对了,这个死亡女孩叫,Krista,请记住这个名字,她为她的爱,那个同居室友出了口气之后,在她死亡前的几个小时前,她打了电话,给她最爱的人打了电话,而那边的她却显的很疲惫,视力转下之后,K看到了MISSING,那个找了15年姐姐的MISSING,她迷失了,她无力了,她挂下了电话,就这样她走了,带着给女儿的期待,她走了,母亲也走了,带着对外孙女的期望,带着飞鸟一起走了。。。
      不得不承认这是一部关于沟通交流的女性电影,但,我没有太多的看明白,不明白“TAKEN”是什么意思?不明白“12:13”是什么意思?太多的不明白了,其实,这就是生活,生活不是常数,是变数而已,变数出在幂的位置,你就难以接受,出在个位数的位置,你就应付有余,我真的快疯了,好久没看电影,看了一部就是这样的,很郁闷。好象这个剧本是导演自己编的,我真的怀疑,导演是不是也有个女儿,而且,孩子的父亲也如死亡女孩所说,“是个混蛋,典型的混蛋,还好,女儿象我比较多”。
      不管这部电影到底如何,很感谢片中出现的女性演员,她们真的很厉害,刻画的入木三分,连FUCK说的都异常耐听,妈的,这个社会就是这样看见了世界,忘记了心界,FUCK YOU 。。。
      电影的主题曲很好听,不过不知道叫什么,很天真,很清纯的声音。
      最后说一句,导演没有描写女孩被杀的过程,可能是出于保护女性的角度出发,但是,我更希望是导演有意识的意识到,杀死女孩的不是简简单单的那个男性,所以才把这个过程逃避过去了,结尾的时候很嘎然的突然停留在女孩爽朗的笑声中,希望这是种预示并不是提示。

 2 ) 该女孩是为人民而死,是死得其所

    “死得其所”一词出自《魏书·张普惠传》:“人生有死,死得其所,夫复何恨。”
    1898年9月28日,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硬汉谭嗣同被杀于北京宣武门外菜市口。临刑时,观者上万人,谭嗣同神色不变,用标准的湖南话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在中央警备团追悼张思德的会上发表名为《为人民服务》讲演,也用标准的湖南话说:“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所以张思德同志死得其所。”
    《THE DEAD GIRL》里的女孩生命的终结,换来四个人迎来新生——陌生人Ardar离开母亲去寻求真正的生活,女验尸官Leah决心敞开心扉,离开阴森的尸检室去爱与被爱,怨妇Ruth毁掉丈夫的杀人证据,决定照顾这个因得不到自己的爱而在外行凶的男人,被杀女孩Krista的母亲收养了她的女儿,在错过了尽母亲的职责后她不想再错过尽外婆的职责……
    综上所述,Krista是为了人民的利益而死的,所以Krista同志是死得其所。

 3 ) 从死亡中盛开的花——《The Dead Girl》

那女孩残破的尸体躺在那里,也许她最后看到的是蓝天和绿树,她曾经拼命挣扎着生存,她曾经竭尽全力给女儿幸福,她也曾经满心凄凉的请求爱人的一句承诺,可是她还是躺在了那里,那项链上面写着“Taken”,被带走的是她的生命,可是在她的死亡中开放出的那支诡异妖冶的花,却潜伏渗透、甚至温暖了其他几个女人的心。

《The Dead Girl》是2006年美国一部极其出色的独立制片作品,它有着《Brick》一样从尸体开场笼罩着雾气般迷茫和挣扎的氛围,也有着《Crash》一样的由一个中心扩展开来的多线索的群戏表演,更有着《Babel》那冰凉过后一点点心酸却温暖的人性的光。演员出身的女导演Karen Moncrief的第二部作品,得到了“圣地亚哥影展”的最佳剧本奖和“美国独立精神奖”最佳影片等三项提名。

电影由"The Stranger", "The Sister", "The Wife", "The Mother", "The Dead Girl"相对独立却由女孩尸体而紧密联系起来的五个部分组成,那尸体像是一个起动器,在每个深陷生活的困顿和无奈中的女性的心里掀起波澜,或者出逃,或者放弃,或者抉择,抑或是重生,她们都因为死亡这朵妖冶的花而得到了一种救赎,只有,那死去的女孩,那在苦苦与命运挣扎的女孩,在憧憬着自己未来的汽车里,走向了她的最终宿命。

我最喜欢The Mother这段故事,它为这片黑暗无助中亮起了最后一盏盏微弱的光,那生命的延续,爱的延续,温暖了每个困顿中的灵魂,它来自于母爱,我奢求着但是却总无法真切感受到的,它总是会打动着我,在母亲哼着儿歌为自己的外孙女洗澡的时候,黑人女孩在旁边轻声的啜泣的时候,那一个瞬间在这个压抑的电影之中亮起的那一点点人性的光,让冰凉如石的心突然有了一点点灵魂的热度。

最后要絮叨一下电影的演员阵容,虽然看名字都是二线派的,但是每个人都是大有来头,Toni Collette因为《Little Miss Sunshine》而走入观众视线,前两天颇为YY的《Like Minds》里她演出心理医生;Giovanni Ribisi是曾经在《Heaven》里和Cate JJ一起演绎浪漫逃亡爱情的男演员,《Lost in Translation》里冷落Scarlett Johansson MM的丈夫;James Franco则是Spiderman最好的朋友、绿魔的儿子Harry;而我喜欢的Brittany Murphy再次出演了一个她最拿手的堕落绝望但是却没有放弃挣扎的少女,她的坚韧,她的脆弱,和她的黑眼圈,在我的眼里,都心悸无比。

 4 ) Women醒来 阳光灿烂

有没有注意到,敲拼音“我们”的时候,会经常误敲成“women”。写下上面那个标题的时候,我本来就是想写“我们”的,不小心又敲错成“women”,忽然觉得这么将错就错倒也和这部下面要说的电影十分贴切。

《The Dead Girl》,一开始只知道它的中文名《谜样女孩死亡事件薄》,害我以为是一部连环杀手悬疑片,而且影片开头,荒野上那具爬满蝼蚁的女尸,和灰暗阴冷的氛围,也一直引导我往悬疑惊悚类型上想象。如果不是接下来出现第一个小标题“The Stranger”,或许我还会一直郁闷地错下去,最终也找不到悬疑片该有的答案。

其实,《The Dead Girl》就是《死亡女孩》,当然,第一个把它叫做《谜样女孩死亡事件薄》的人,肯定学过大众心理学。影片也不是什么悬疑惊悚商业片,而是不折不扣的独立电影。充斥全片的灰蓝影调,不紧不慢的叙事节奏,细腻的镜头角色表现,充满张力与个性的表演,压抑的性爱场面,共同造就了一部颇具实验气质的小众电影。

影片由一具女尸的发现,引出了5段相对独立而又同时与尸体相关联的5个女人的故事,每一个人都在压抑困顿的过往承受了太多的痛苦。不管是受母亲牵制的女人,为姐姐的死患上抑郁症的女孩,还是多年被丈夫冷落的妻子,被女儿抛弃的母亲,以及最后死在女儿生日那天的妓女,他们都在期望着新生。

结构上《Dead Girl》与我们熟悉的《Crash》、《Babel》相似,但那样的片子,看一部还行,看多了,你会觉得怎么都那么大主题,部部都想搞得深刻,搞得庞大,于是难免出现类似《Babel》里日本人那段的牵强。《Dead Girl》不一样,它很平常,很生活,但同时,痛的时候你会很痛,醒的时候你会很超脱。它给你的撞击,不像crash那般需要巨大的偶然来完成,它只是静默地流过你的伤口,深深刺痛之后,你会发现自己愈发地清醒了。

长时间的压抑过后,我很惊喜的发现,这部影片留给我最清晰的记忆却是这些话:

“你吻我的时候,我就不疼了”

“清晨我们醒来,阳光灿烂”

“她眼中最后留下的景象会是什么?”“树,还有天空”

mtime上,女性观众对于此部电影的评分大大超过男性观众,这也正好说明这是一部女性电影,其对于女性内心痛苦来源的探讨赢得了众多女性观众的共鸣,这种探讨也是影片实验性所在。

影片里有若干熟悉的面孔,其中我们可以发现《阳光小美女》里的小美女妈妈Toni Collette,《罪恶之城》里的Shellie,我个人很喜欢她的嗓音,另外还有《太阳浩劫》里的Cassie. 女导演Karen Moncrieff同时也是本片的编剧,目前只拍过两部电影,很值得期待。该片曾被美国媒体誉为2007年奥斯卡的最大遗珠,同时也获得了圣地牙哥影展最佳剧本奖、 美国独立精神奖最佳影片3项大奖提名和法国多维尔美国电影节最高奖。

http://www.coletree.cn/weblog

 5 ) 死亡女孩

     最近看了很多非主流的电影,这个就是其中的一部,叫做死亡女孩,The dead girl.
    
    The stranger一个陌生女人发现了女孩的尸体,她看见了睁着大眼睛的死去的女孩,女孩的身体受到了极度的摧残,全身都布满了令人恐惧的血痕,不知道在死去的时候最后看见了什么。陌生女人的生活从此被蒙上了不安的阴影。与她约会的男人说,冲洗死人眼球最上面的一层,便可以看到她生前最后看到的景象……所有的这一切,让陌生女人的世界从此混乱,充满了惶恐与悲哀。
     
     The sister同样是失去了女孩的一家中的姐姐,妹妹的失踪十几年来一直像噩梦一样缠绕着姐姐,她忧郁,每天无法入睡,无法和爱她的男人约会……妹妹的失踪让她看不到生活的希望与快乐,妹妹的影象在她脑海中晃动,她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最后没有出路,就只有崩溃……
     
      The wife变态杀人狂的妻子,明知自己的丈夫是杀人犯,但是她还是无法举报他,她纵容自己的丈夫,包庇他的罪证,最后毁掉了所有的证据,让事实无法昭雪,也让自己蒙受更大的耻辱。
The mother死去的女孩的母亲,当得知自己的女儿的死时,她的悲哀无法掩饰,她知道所有的这一切的发生与自己有很大关系,母亲憎恨自己,她愧疚,她想尽一切办法弥补自己对女儿所造成的伤害,终究还是无法挽回这令人悲伤的结果。
    
      The dead girl画着很浓的烟熏妆,黑黑的大眼睛,她是如此的年轻美丽,她那么喜欢自己的女儿,可以为了她不顾一切。她颓废美丽的生活着,尽管命运对她是那么的不公平,但是她还是坚强的斗争着,当死亡向她缓缓的走来的时候,她有预感么,她会害怕么,她,毕竟只是一个柔弱的女子,面对不公平的命运,只能选择接受的柔弱的女子。


后记:一个不起眼的普通女孩,她的死亡竟是可以牵动那么多人的生活,让人感觉到生命的无常和寒冷。同时,也让人感觉到绝望。因为,这是真实的。

 6 ) One life ends,others begin

荒野外一具爬满蝼蚁的女尸.

引出了第一个发现尸体的Ardar,她的整个生活都笼罩在自己的蛮横冷血的母亲,她母亲的整个生活则笼罩在多年前遗失的儿子.

引出了女尸检官Leah,她的父母在为选哪张Leah离家出走的姐姐的照片来贴在寻人启事上而发愁,这愁似乎永无止境.Leah多么渴望这具尸体便是她的姐姐,这样一切她家人,她自己煎熬中的痛苦便会终结.

引出了憎恨丈夫咬牙切齿的老女人Ruth,她终日与在外游荡的丈夫争吵,却在发现了丈夫便是杀人凶手后明白他是她唯一的依靠与寄托.

引出了死去女孩Krista的母亲,这个一直懵懂漠然的女人在了解到女儿为何出走,及出走后过着怎样的生活后,是那样的深深陷于自责之中.

最后是Krista一步步走向这具尸体的过程,这是一头扎下便不能回头的血色青春,在其中她因为她的女儿,她的女友而没有忘记"爱"这个美好的字眼.正因如此,才让那具尸体显得更加代价惨痛的伤情.

至少,她的死,她赤裸的尸体成全了前四者的复活.Ardar离开母亲去寻求真正的生活;Leah决心敞开心扉,离开阴森的尸检室去爱与被爱;Ruth毁掉丈夫的杀人证据,决定照顾这个因得不到自己的爱而在外行凶的男人;Krista的母亲收养了Krista的女儿,在错过了尽母亲的职责后她不想再错过尽外婆的职责.

如果说同是描写女人种种的<时时刻刻>是阳春白雪的意识流文学作品,那这部<死去的女孩>则是看似有挥之不去的抑郁绝望,实则饱含感情,充满希冀的群生速写.因尸体衍生出的视角犬牙交错的分段剧本,Six Feet Under第一季的导演Karen Moncrieff作为女性本身对女性生命的思考与挖掘,都让这部独立之作熠熠生辉.

有时死亡确实可以令事物绽出崭新的开始.

 短评

似乎在搭此类交错剧情电影繁荣的顺风车,每个人物都很用力但影片时间太短,可惜豆瓣没有三星半的分

10分钟前
  • 月球漫舞者
  • 还行

影评 http://www.douban.com/review/1271022/

14分钟前
  • 思阳
  • 力荐

第二段和最后一段最好;腐兰兰从前果真是一路酱油的命。。。

15分钟前
  • RIC
  • 还行

二线明星的群戏。

19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还行

表面好像一个恐怖片,但实际是一个文艺片那~~~~~ 很不错的片子,8过主演都不认识。 = =

23分钟前
  • süden
  • 力荐

很有氛围,集体飙戏。

24分钟前
  • bayer04
  • 力荐

忧郁,5个女人

29分钟前
  • Giosuè Ψ
  • 推荐

超级无聊装蛋片

32分钟前
  • hitlike
  • 很差

以相互关联的女主为主角的五段片子,总体的基调太冷,而且总觉得欠缺了火候,看起来不太打动人心。另,惊悚个毛啊,这明明就是部文艺片啊

36分钟前
  • nikki
  • 还行

还可以吧,总觉得这个话题被无数遍重复过了

40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还行

最后you r my sunshine一出来眼泪瞬间掉下来.... ;_;

41分钟前
  • Y
  • 推荐

情节缓慢而抑郁,不是我喜欢的风格,但是却很讲事。片尾那曲伤感的you are my sunshine很点题传神。

44分钟前
  • 铁皮骑士
  • 推荐

不及想象中那么好。

48分钟前
  • 阿底
  • 还行

这个电影不是预言了布兰妮墨菲的死?

53分钟前
  • 世纪浪儿
  • 推荐

5段相互联系的故事,整部电影的故事很饱满。

58分钟前
  • 哆啦哆啦
  • 还行

当我们的视角重叠之时 真理越来越明

1小时前
  • Bill
  • 推荐

喜欢这样的叙事手法 片中惊现好多熟悉的面孔~

1小时前
  • luluya
  • 推荐

很复杂的情感纠结,看完后让人压抑的剧情片

1小时前
  • 阿童木升级ING
  • 推荐

不错的小结构。

1小时前
  • 空羽
  • 还行

由一具女尸引出的五个女人的故事,每个角色都表现得很饱满,很喜欢。

1小时前
  • mazzy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